「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筑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治則復經,兩疑則惑矣
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説,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
亂國之君,亂家之人,此其誠心,莫不求正而以自爲也
妒繆於道,而人誘其所迨也
私其所積,唯恐聞其惡也
倚其所私,以觀異術,唯恐聞其美也
是以與治雖走,而是己不輟也
豈不蔽於一曲,而失正求也哉!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況於使者乎?德道之人,亂國之君非之上,亂家之人非之下,豈不哀哉!
故爲蔽:欲爲蔽,惡爲蔽,始爲蔽,終爲蔽,遠爲蔽,近爲蔽,博爲蔽,淺爲蔽,古爲蔽,今爲蔽
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爲蔽,此心術之公患也
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紂是也
桀蔽於末喜斯觀,而不知關龍逢,以惑其心,而亂其行
紂蔽於妲己、飛廉,而不知微子啟,以惑其心,而亂其行
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賢良退處而隱逃,此其所以喪九牧之地,而虛宗廟之國也
桀死於鬲山,紂縣於赤旆
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諫,此蔽塞之禍也
成湯監於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長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有也
文王監於殷紂,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長用呂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遠方莫不致其珍;故目視備色,耳聽備聲,口食備味,形居備宮,名受備號,生則天下歌,死則四海哭
夫是之謂至盛
詩曰:「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
有鳳有凰,樂帝之心
」此不蔽之福也
昔人臣之蔽者,唐鞅奚齊是也
唐鞅蔽於欲權而逐載子,奚齊蔽於欲國而罪申生;唐鞅戮於宋,奚齊戮於晉
逐賢相而罪孝兄,身爲刑戮,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禍也
故以貪鄙、背叛、爭權而不危辱滅亡者,自古及今,未嘗有之也
鮑叔、甯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祿與管仲齊
召公、呂望仁知且不蔽,故能持周公而名利福祿與周公齊
傳曰:「知賢之爲明,輔賢之謂能,勉之彊之,其福必長
」此之謂也
此不蔽之福也
昔賓孟之蔽者,亂家是也
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
宋子蔽於欲而不知得
慎子蔽於法而不知賢
申子蔽於埶而不知知
惠子蔽於辭而不知實
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
故由用謂之道,盡利矣
由欲謂之道,盡嗛矣
由法謂之道,盡數矣
由埶謂之道,盡便矣
由辭謂之道,盡論矣
由天謂之道,盡因矣
此數具者,皆道之一隅也
夫道者體常而盡變,一隅不足以舉之
曲知之人,觀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識也
故以爲足而飾之,內以自亂,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禍也
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學亂術足以爲先王者也
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
故德與周公齊,名與三王並,此不蔽之福也
聖人知心術之患,見蔽塞之禍,故無欲、無惡、無始、無終、無近、無遠、無博、無淺、無古、無今,兼陳萬物而中縣衡焉
是故眾異不得相蔽以亂其倫也
何謂衡?曰:道
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則不可道,而可非道
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可,以禁其所可?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則必合於不道人,而不合於道人
以其不可道之心與不道人論道人,亂之本也
夫何以知?曰:心知道,然後可道;可道然後守道以禁非道
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則合於道人,而不合於不道之人矣
以其可道之心與道人論非道,治之要也
何患不知?故治之要在於知道
人何以知道?曰:心
心何以知?曰:虛壹而靜
心未嘗不臧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嘗不兩也,然而有所謂壹;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謂虛;不以所已臧害所將受謂之虛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異;異也者,同時兼知之;同時兼知之,兩也;然而有所謂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謂之壹
心臥則夢,偷則自行,使之則謀;故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
未得道而求道者,謂之虛壹而靜
作之:則將須道者之虛則人,將事道者之壹則盡,盡將思道者靜則察
知道察,知道行,體道者也
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
萬物莫形而不見,莫見而不論,莫論而失位
坐於室而見四海,處於今而論久遠
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參稽治亂而通其度,經緯天地而材官萬物,制割大理而宇宙裡矣
恢恢廣廣,孰知其極?睪睪廣廣,孰知其德?涫涫紛紛,孰知其形?明參日月,大滿八極,夫是之謂大人
夫惡有蔽矣哉!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無所受令
自禁也,自使也,自奪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詘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則受,非之則辭
故曰:心容其擇也無禁,必自現,其物也雜博,其情之至也不貳
詩云:「采采卷耳,不盈傾筐
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傾筐易滿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貳周行
故曰: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
以贊稽之,萬物可兼知也
身盡其故則美
類不可兩也,故知者擇一而壹焉
農精於田,而不可以爲田師;賈精於市,而不可以爲市師;工精於器,而不可以爲器師
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
曰:精於道者也
精於物者也
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
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贊稽物
壹於道則正,以贊稽物則察;以正志行察論,則萬物官矣
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詔而萬物成
處一危之,其榮滿側;養一之微,榮矣而未知
故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危微之幾,惟明君子而後能知之
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錯而勿動,則湛濁在下,而清明在上,則足以見鬒眉而察理矣
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心亦如是矣
故導之以理,養之以清,物莫之傾,則足以定是非決嫌疑矣
小物引之,則其正外易,其心內傾,則不足以決麤理矣
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好稼者眾矣,而后稷獨傳者,壹也
好樂者眾矣,而夔獨傳者,壹也;好義者眾矣,而舜獨傳者,壹也
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於射;奚仲作車,乘杜作乘馬,而造父精於御:自古及今,未嘗有兩而能精者也
曾子曰:「是其庭可以搏鼠,惡能與我歌矣!」
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觙
其爲人也,善射以好思
耳目之欲接,則敗其思;蚊虻之聲聞,則挫其精
是以闢耳目之欲,而遠蚊虻之聲,閑居靜思則通
思仁若是,可謂微乎?孟子惡敗而出妻,可謂能自彊矣,未及思也;有子惡臥而焠掌,可謂能自忍矣;未及好也
闢耳目之欲,遠蚊虻之聲,可謂危矣;未可謂微也
夫微者,至人也
至人也,何忍!何彊!何危!故濁明外景,清明內景,聖人縱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夫何彊!何忍!何危!故仁者之行道也,無爲也;聖人之行道也,無彊也
仁者之思也恭,聖者之思也樂
此治心之道也
凡觀物有疑,中心不定,則外物不清
吾慮不清,未可定然否也
冥冥而行者,見寢石以爲伏虎也,見植林以爲後人也:冥冥蔽其明也
醉者越百步之溝,以爲蹞步之澮也;俯而出城門,以爲小之閨也:酒亂其神也
厭目而視者,視一爲兩;掩耳而聽者,聽漠漠而以爲哅哅:埶亂其官也
故從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牽也:遠蔽其大也
從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而求箸者不上折也:高蔽其長也
水動而景搖,人不以定美惡:水埶玄也
瞽者仰視而不見星,人不以定有無:用精惑也
有人焉以此時定物,則世之愚者也
彼愚者之定物,以疑決疑,決必不當
夫苟不當,安能無過乎?
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
其爲人也,愚而善畏
明月而宵行,俯見其影,以爲伏鬼也;仰視其髮,以爲立魅也
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氣而死
豈不哀哉!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間,疑玄之時定之
此人之所以無有而有無之時也,而己以定事
故傷於濕而痺,痺而擊鼓烹豚,則必有敝鼓喪豚之費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故雖不在夏首之南,則無以異矣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無所疑止之,則沒世窮年不能無也
其所以貫理焉雖億萬,已不足浹萬物之變,與愚者若一
學、老身長子,而與愚者若一,猶不知錯,夫是之謂妄人
故學也者,固學止之也
惡乎止之?曰:止諸至足
曷謂至足?曰:聖王
聖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爲天下極矣
故學者以聖王爲師,案以聖王之制爲法,法其法以求其統類,以務象效其人
嚮是而務,士也;類是而幾,君子也;知之,聖人也
故有知非以慮是,則謂之懼;有勇非以持是,則謂之賊;察孰非以分是,則謂之篡;多能非以脩蕩是,則謂之知;辯利非以言是,則謂之詍
傳曰:「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
」謂合王制不合王制也
天下不以是爲隆正也,然而猶有能分是非、治曲直者邪?
若夫非分是非,非治曲直,非辨治亂,非治人道,雖能之無益於人,不能無損於人;案直將治怪説,玩奇辭,以相撓滑也;案彊鉗而利口,厚顏而忍詬,無正而恣孳,妄辨而幾利;不好辭讓,不敬禮節,而好相推擠:此亂世姦人之説也,則天下之治説者,方多然矣
傳曰:「析辭而爲察,言物而爲辨,君子賤之
博聞彊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
」此之謂也
爲之無益於成也,求之無益於得也,憂戚之無益於幾也,則廣焉能棄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頃干之胸中
不慕往,不閔來,無邑憐之心,當時則動,物至而應,事起而辨,治亂可否,昭然明矣
周而成,泄而敗,明君無之有也
宣而成,隱而敗,闇君無之有也
故人君者,周則讒言至矣,直言反矣;小人邇而君子遠矣!詩云:「墨以爲明,狐狸而蒼
」此言上幽而下險也
君人者,宣則直言至矣,而讒言反矣;君子邇而小人遠矣!詩云:「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此言上明而下化也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茍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爲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爲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萬鍾於我何加焉?爲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宮室之美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之奉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爲鳥,其名爲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爲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鷽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爲春,五百歲爲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
湯之問棘曰:「上下四方有極乎?」棘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
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爲鯤
有鳥焉,其名爲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
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
請致天下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而我猶代子,吾將爲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爲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爲!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
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連叔曰:「其言謂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
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
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
是其言也,猶時女也
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礡萬物以爲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爲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爲事!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
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爲事
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
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爲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客得之,以說吳王
越有難,吳王使之將
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爲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
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
今子之言,大而無用,衆所同去也

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
此能爲大矣,而不能執鼠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爲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屈原旣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顔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爲?」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爲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2.17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