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之形;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大国小之,曲国正之,强国弱之,重国轻之;乱国并之,暴工残之:僇其罪,卑其列,维其民,然后王之。
夫丰国之谓霸,兼正之国之谓王。
夫王者有所独明。
德共者不取也,道同者不王也。
夫争天下者,以威易危暴,王之常也。
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
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
夫国之存也,邻国有焉;国之亡也,邻国有焉。
邻国有事,邻国得焉;邻国有事,邻国亡焉。
天下有事,则圣王利也。
国危,则圣人知矣。
夫先王所以王者,资邻国之举不当也。
举而不当,此邻敌之所以得意也。
夫欲用天下之权者,必先布德诸侯。
是故先王有所取,有所与,有所诎,有所信,然后能用天下之权。
夫兵幸于权,权幸于地。
故诸侯之得地利者,权从之;失地利者,权去之,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
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
是故圣王卑礼以下天下之贤而王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
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伐不谓贪者,其大计存也。
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以明威之振,合天下之权;以遂德之行,结诸侯之亲;以好佞之罪,刑天下之心;因天下之威,以广明王之伐;攻逆乱之国,赏有功之劳;封贤圣之德,明一人之行,而百姓定矣。
夫先王取天下也,术术乎大德哉,物利之谓也。
夫使国常无患,而名利并至者,神圣也;国在危亡,而能寿者,明圣也。
是故先王之所师者,神圣也;其所赏者,明圣也。
夫一言而寿国,不听而国亡,若此者,大圣之言也。
夫明王之所轻者马与玉,其所重者政与军。
若失主不然,轻予人政,而重予人马;轻予人军,而重与人玉;重宫门之营,而轻四境之守,所以削也。
夫权者,神圣之所资也;独明者,天下之利器也;独断者,微密之营垒也。
此三者,圣人之所则也,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圣人之憎恶也内,愚人之憎恶也外;圣人将动必知,愚人至危易辞。
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
精时者,日少而功多。
夫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是以圣王务具其备。
而慎守其时。
以备待时,以时兴事,时至而举兵。
绝坚而攻国,破大而制地,大本而小标,埊近而攻远。
以大牵小,以强使弱,以众致寡,德利百姓,威振天下;令行诸侯而不拂,近无不服,远无不听。
夫明王为天下正,理也。
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继绝世,此天下之所载也,诸侯之所与也,百姓之所利也,是故天下王之。
知盖天下,继最一世,材振四海,王之佐也。
千乘之国得其守,诸侯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
予誓告汝群言之首①。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②。
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③。
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
虽则云然,尚犹询之黄发,则罔所愆④。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
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
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⑤。
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⑥。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
弗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
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⑦。
人之有技,冒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
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⑧。
邦之杌陧,曰由一人。
邦之荣怀,亦尚—人之庆⑨。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
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
”曰:是不然。
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是性伪之分也。
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孟子曰:“今人之性善,将皆失丧其性故也。
”曰:若是则过矣。
今人之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
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
使夫资朴之于美,心意之于善,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
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
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
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陶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
宦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癖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2],处于室堂[3]。
无知[4]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窬[5]而行。
日夜合离[6],以成文章[7]。
以能合从[8],又善连衡[9]。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见贤良[10]瑏瑠。
时用则存,不用则亡。
臣愚不识,敢请之王[11]!王曰:此夫始生巨其成功小者邪[12]?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13]?头铦达而尾赵缭者邪[14]?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15]。
无羽无翼,反覆甚极[16]。
尾生[17]而事起,尾邅[18]而事已。
簪以为父[19],管以为母[20]。
既以缝表,又以连里[21]。
夫是之谓箴理[22]。
◇闵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
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
亲之非父也,尊之非君也,继之如君父也者,受国焉尔。
齐人救邢。
善救邢也。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
庄公葬而后举谥,谥所以成德也,于卒事乎加之矣。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洛姑。
盟纳季子也。
季子来归。
其曰季子,贵之也。
其曰来归,喜之也。
冬,齐仲孙来。
其曰齐仲孙,外之也。
其不目而曰仲孙,疏之也。
其言齐,以累桓也。
◇闵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齐人迁阳。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
吉禘者,不吉者也。
丧事未毕而举吉祭,故非之也。
秋,八月辛丑,公薨。
不地,故也。
其不书葬,不以讨母葬子也。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
孙之为言犹孙也。
讳奔也。
公子庆父出奔莒。
其曰出,绝之也。
庆父不复见矣。
冬,齐高子来盟。
其曰来,喜之也。
其曰高子,贵之也。
盟立僖公也。
不言使何也?不以齐侯使高子也。
十有二月,狄入卫。
郑弃其师。
恶其长也。
兼不反其众,则是弃其师也。
◇僖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
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
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
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
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齐侯之意也。
是齐侯与?齐侯也。
何用见其是齐侯也?曹无师,曹师者曹伯也。
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齐侯,不可言曹伯也。
其不言齐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扬,不言齐侯也。
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迁者,犹得其国家以往者也。
其地,邢复见也。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是向之师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齐侯之功也。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
夫人薨不地,地,故也。
齐人以归。
不言以丧归,非以丧归也。
加丧焉,讳以夫人归也,其以归薨之也。
楚人伐郑。
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
不日,疑战也。
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丽,获莒挐。
莒无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获之目之也。
内不言获,此其言获何也?恶公子之紿。
紿者奈何?公子友谓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说,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友处下,左右曰「孟劳!」孟劳者,鲁之宝刀也。
公子友以杀之。
然则何以恶乎紿也?曰弃师之道也。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其不言姜,以其杀二子,贬之也。
或曰为齐桓讳杀同姓也。
◇僖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楚丘者何?卫邑也。
国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卫也。
则其不言城卫何也?卫未迁也。
其不言卫之迁焉何也?不与齐侯专封也。
其言城之者,专辞也。
故非天子不得专封诸侯。
诸侯不得专封诸侯,虽通其仁以义而不与也。
故曰仁不胜道。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虞师、晋师灭夏阳。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
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
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
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
(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乡射之礼。
主人戒宾,宾出迎,再拜。
主人答再拜,乃请。
宾礼辞,许。
主人再拜,宾答再拜。
主人退;宾送,再拜。
无介。
乃席宾,南面,东上。
众宾之席,继而西。
席主人于阼阶上,西面。
尊于宾席之东,两壶,斯禁,左玄酒,皆加勺。
篚在其南,东肆。
设洗于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东西当东荣。
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
县于洗东北,西面。
乃张侯,下纲不及地武。
不系左下纲,中掩束之。
乏参侯道,居侯党之一,西五步。
羹定。
主人朝服,乃速宾;宾朝服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退;宾送,再拜。
宾及众宾遂従之。
及门,主人一相出迎于门外,再拜;宾答再拜。
揖众宾。
主人以宾揖,先入。
宾厌众宾,众宾皆入门左,东面北上。
宾少进,主人以宾三揖,皆行。
及阶,三让,主人升一等,宾升。
主人阼阶上当楣北面再拜,宾西阶上当楣北面答再拜。
主人坐取爵于上篚,以降。
宾降。
主人阼阶前西面坐奠爵,兴辞降。
宾对。
主人坐取爵,兴,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
宾进,东北面辞洗。
主人坐奠爵于篚,兴对,宾反位。
主人卒洗,壹揖,壹让,以宾升。
宾西阶上北面拜洗。
主人阼阶上北面奠爵,遂答拜,乃降。
宾降,主人辞降,宾对。
主人卒盥,壹揖壹让升;宾升,西阶上疑立。
主人坐取爵,实之宾席之前,西北面献宾。
宾西阶上北面拜,主人少退。
宾进受爵于席前,复位。
主人阼阶上拜送爵,宾少退。
荐脯醢。
宾升席,自西方。
乃设折俎。
主人阼阶东疑立。
宾坐,左执爵,右祭脯醢,奠爵于荐西,兴取肺,坐,绝祭,尚左手,哜之,兴,加于俎,坐棁手,执爵,遂祭酒,兴,席末坐啐酒,降席,坐尊爵,拜,告旨,执爵兴。
主人阼阶上答拜。
宾西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
主人阼阶上答拜。
宾以虚爵降。
主人降。
宾西阶前东面坐奠爵,兴,辞降;主人对。
宾坐取爵,适洗,北面坐奠爵于篚下,兴,盥洗。
主人阼阶之东,南面辞洗。
宾坐奠爵于篚,兴对。
主人反位。
宾卒洗,揖让如初,升。
主人拜洗,宾答拜,兴,降盥,如主人之礼。
宾升,实爵主人之席前,东南面酢主人。
主人阼阶上拜,宾少退。
主人进受爵,复位,宾西阶上拜送爵。
荐脯醢。
主人升席自北方。
乃设折俎。
祭如宾礼,不告旨,自席前适阼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
宾西阶上北面答拜。
主人坐奠爵于序端,阼阶上再拜崇酒,宾西阶上答再拜。
主人坐取觯于篚,以降。
宾降,主人奠觯辞降,宾对,东面立。
主人坐取觯,洗,宾不辞洗。
卒洗,揖让升。
宾西阶上疑立。
主人实觯,酬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