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
〔周〕 前723 - 前645 年
管仲(约公元前 723 年 ~ 公元前 645 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颍上人(今安徽颍上) ,周穆王的后代。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 698 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 685 年),管仲任齐相。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 645 年),管仲病逝。
国颂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张,则君令行。
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
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
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四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
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
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
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
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
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
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
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
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十一经
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彊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彊民以其所恶,则轴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六亲五法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
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
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
毋曰不同乡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
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夫民者亲信而死利,海内皆然。
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
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故民爱可洽于上也。
租籍者,所以强求也:租税者,所虑而请也。
王霸之君去其所以强求,废其所虑而请,故天下乐从也。
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养,隘其利途。
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
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
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
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
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
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
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
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
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
且君引錣量用,耕田发草,上得其数矣。
民人所食,人有若干步亩之数矣,计本量委则足矣。
然而民有饥饿不食者何也?谷有所藏也。
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人有若干百千之数矣。
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利有所并藏也。
然则人君非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则君虽强本趣耕,而自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恶能以为治乎?
岁适美,则市粜无予,而狗彘食人食。
岁适凶,则市籴釜十繦,而道有饿民。
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也哉?夫往岁之粜贱,狗彘食人食,故来岁之民不足也。
物适贱,则半力而无予,民事不偿其本;物适贵,则什倍而不可得,民失其用。
然则岂财物固寡而本委不足也哉?夫民利之时失,而物利之不平也。
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
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而财之櫎可得而平也。
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平。
万物之满虚随财,准平而不变,衡绝则重见。
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准平,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繦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
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是故民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
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
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
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
其所以失之,必以忧乐喜怒欲利。
能去忧乐喜怒欲利,心乃反济。
彼心之情,利安以宁,勿烦勿乱,和乃自成。
折折乎如在于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
此稽不远,日用其德。
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
其往不复,其来不舍。
谋乎莫闻其音,卒乎乃在于心;冥冥乎不见其形,淫淫乎与我俱生。
不见其形;不闻其声,而序其成,谓之道。
凡道无所,善心安爱。
心静气理,道乃可止。
彼道不远,民得以产;彼道不离,民因以知。
是故卒乎其如可与索,眇眇乎其如穷无所。
彼道之情,恶音与声,修心静音,道乃可得。
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败,所得以成也。
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
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
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
春秋冬夏,天之时也;山陵川谷,地之枝也;喜怒取予,人之谋也。
是故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
能正能静,然后能定。
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
凡心之形,过知失生。
一物能化谓之神,一事能变谓之智。
化不易气,变不易智,唯执一之君子能为此乎!执一不失,能君万物。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一之理。
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则天下治矣。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
正形摄德,天仁地义,则淫然而自至神明之极,照乎知万物。
中义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
有神自在身,一往一来,奠之能思。
失之必乱,得之必治。
敬除其舍,精将自来。
精想思之,宁念治之,严容畏敬,精将至定。
得之而勿舍,耳目不淫。
心无他图,正心在中,万物得度。
道满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
一言之解,上察于天,下极于地,蟠满九州。
何谓解之?在于心安。
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
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
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
彼心之心,音以先言。
音然后形,形然后言,言然后使,使然后治。
不治必乱,乱乃死。
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
霸王之形;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大国小之,曲国正之,强国弱之,重国轻之;乱国并之,暴工残之:僇其罪,卑其列,维其民,然后王之。
夫丰国之谓霸,兼正之国之谓王。
夫王者有所独明。
德共者不取也,道同者不王也。
夫争天下者,以威易危暴,王之常也。
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
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
夫国之存也,邻国有焉;国之亡也,邻国有焉。
邻国有事,邻国得焉;邻国有事,邻国亡焉。
天下有事,则圣王利也。
国危,则圣人知矣。
夫先王所以王者,资邻国之举不当也。
举而不当,此邻敌之所以得意也。
夫欲用天下之权者,必先布德诸侯。
是故先王有所取,有所与,有所诎,有所信,然后能用天下之权。
夫兵幸于权,权幸于地。
故诸侯之得地利者,权从之;失地利者,权去之,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
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
是故圣王卑礼以下天下之贤而王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
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伐不谓贪者,其大计存也。
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以明威之振,合天下之权;以遂德之行,结诸侯之亲;以好佞之罪,刑天下之心;因天下之威,以广明王之伐;攻逆乱之国,赏有功之劳;封贤圣之德,明一人之行,而百姓定矣。
夫先王取天下也,术术乎大德哉,物利之谓也。
夫使国常无患,而名利并至者,神圣也;国在危亡,而能寿者,明圣也。
是故先王之所师者,神圣也;其所赏者,明圣也。
夫一言而寿国,不听而国亡,若此者,大圣之言也。
夫明王之所轻者马与玉,其所重者政与军。
若失主不然,轻予人政,而重予人马;轻予人军,而重与人玉;重宫门之营,而轻四境之守,所以削也。
夫权者,神圣之所资也;独明者,天下之利器也;独断者,微密之营垒也。
此三者,圣人之所则也,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圣人之憎恶也内,愚人之憎恶也外;圣人将动必知,愚人至危易辞。
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
精时者,日少而功多。
夫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是以圣王务具其备。
而慎守其时。
以备待时,以时兴事,时至而举兵。
绝坚而攻国,破大而制地,大本而小标,埊近而攻远。
以大牵小,以强使弱,以众致寡,德利百姓,威振天下;令行诸侯而不拂,近无不服,远无不听。
夫明王为天下正,理也。
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继绝世,此天下之所载也,诸侯之所与也,百姓之所利也,是故天下王之。
知盖天下,继最一世,材振四海,王之佐也。
千乘之国得其守,诸侯
  • 1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