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
溪发源于杨梅坞。
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
沿溪取道,东瞥西匿〔6〕,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
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
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
水石冲激,蒲藻交舞。
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蓄犹见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
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
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
怪石折迭,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
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
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
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
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炅。
溪发源于杨梅坞。
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
沿溪取道,东瞥西匿〔6〕,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
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
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
水石冲激,蒲藻交舞。
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蓄犹见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
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
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
怪石折迭,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
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
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
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
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炅。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
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
此世人之恒情。
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黯然退藏。
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
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
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
而其间又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
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
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
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
岂不哀哉!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
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
而扬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
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
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
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事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可谓焜耀者哉?予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
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
此世人之恒情。
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黯然退藏。
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
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
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
而其间又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
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
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
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
岂不哀哉!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
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
而扬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
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
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
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事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可谓焜耀者哉?予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
距乐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
余以岁辛巳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
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
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
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
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
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
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
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曰天柱峰。
左右皆石壁峭削,诡状殊态,不可胜数。
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
水自雁湖合诸溪涧,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
其侧有石槛,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
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皆沾湿。
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盘溪横而不下。
盖其石壁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蒙蒙,形状顿异。
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
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
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相传大龙湫上数里,复有上龙湫,飞流悬泻,亦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
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无人迹,今不知其处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荡,观大龙湫,御风,恍惚仙去。
今追而记之,不能详也。
余以岁辛巳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
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
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
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
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
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
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
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曰天柱峰。
左右皆石壁峭削,诡状殊态,不可胜数。
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
水自雁湖合诸溪涧,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
其侧有石槛,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
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皆沾湿。
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盘溪横而不下。
盖其石壁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蒙蒙,形状顿异。
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
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
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相传大龙湫上数里,复有上龙湫,飞流悬泻,亦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
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无人迹,今不知其处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荡,观大龙湫,御风,恍惚仙去。
今追而记之,不能详也。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馀,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
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
”“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
”顷刻东逝,疾若飞隼。
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设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
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
因导之往。
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
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
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
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
”久之,持朱封鐍山门而入。
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
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
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
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
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
急往市询逆旅主人。
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
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
至则妪出问故。
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
”入白。
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
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
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
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
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
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
罗拜谢去。
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
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馀,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
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
”“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
”顷刻东逝,疾若飞隼。
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设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
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
因导之往。
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
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
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
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
”久之,持朱封鐍山门而入。
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
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
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
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
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
急往市询逆旅主人。
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
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
至则妪出问故。
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
”入白。
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
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
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
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
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
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
罗拜谢去。
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
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季逑足下:
日来用力何似?亮吉三千里外,每有造述,手未握管,心县此人。
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
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
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
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
然犬马之齿,三十有四,距强仕之日,尚复六年。
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
每览子桓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
”及长沙所述:“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
又佣力之暇,馀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则携素册以到枕。
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寇,日以积寸。
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夫人之智力有限,今世之士,或县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款来,在已者已失。
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研,劳瘁既同,岁月共尽。
若此,皆巧者之失也。
间常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
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忘渐渍之效。
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
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日来用力何似?亮吉三千里外,每有造述,手未握管,心县此人。
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
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
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
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
然犬马之齿,三十有四,距强仕之日,尚复六年。
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
每览子桓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
”及长沙所述:“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
又佣力之暇,馀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则携素册以到枕。
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寇,日以积寸。
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夫人之智力有限,今世之士,或县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款来,在已者已失。
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研,劳瘁既同,岁月共尽。
若此,皆巧者之失也。
间常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
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忘渐渍之效。
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
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