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清〕 1811 - 1872 年
清湖南湘乡人。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道光十八年进士。
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
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
四年,湘军出战。
发布《讨粤匪檄》。
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
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
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十一年,占安庆。
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
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
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
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
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
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
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
旋还任两江,卒于官。
谥文正。
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
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
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
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
此世人之恒情。
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黯然退藏。
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
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
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
而其间又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
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
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
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
岂不哀哉!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
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
而扬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
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
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
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事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可谓焜耀者哉?予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
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
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旂常,没而俎豆;
忠臣精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大笔横挥,颠张醉素;
名山高卧,鹤骨松心。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