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窃闻君子处己,不欲自恕而苛责他人以非其道。
今执事之于仆,乃有不然者,愿为执事陈之。
执事,仆之父行也。
神宗之末,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
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大人削官归,仆时方少,每侍,未尝不念执事之才而嗟惜者弥日。
及仆稍长,知读书,求友金陵,将戒途,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
汝至,当以为师。
又有老友方公孔照,汝当持刺拜于床下。
”语不及执事。
及至金陵,则成公已得罪去,仅见方公,而其子以智者,仆之夙交也,以此晨夕过从。
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今执事乃责仆与方公厚,而与执事薄。
噫,亦过矣。
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
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既得之,必喜,而为仆贳酒奏伎,招游舫,携山屐,殷殷积旬不倦。
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
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愿更以道之君之友陈君定生、吴君次尾,庶稍湔jiān乎。
”仆容谢之曰:“光禄身为贵卿,又不少佳宾客,足自娱,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
仆道之两君,必重为两君所绝。
若仆独私从光禄游,又窃恐无益光禄。
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
”凡此皆仆平心称量,自以为未甚太过,而执事顾含怒不已,仆诚无所逃罪矣!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汹汹,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
”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
仆与左诚有旧,亦已奉熊尚书之教,驰书止之,其心事尚不可知。
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
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万一有焉,此必日暮途穷,倒行而逆施,若昔日干儿义孙之徒,计无复之,容出于此。
而仆岂其人耶,何执事文织之深也!
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
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之故,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
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
心事果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
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而奈何阴毒左计一至于此!
仆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
独惜执事忮机一动,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酧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
今执事之于仆,乃有不然者,愿为执事陈之。
执事,仆之父行也。
神宗之末,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
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大人削官归,仆时方少,每侍,未尝不念执事之才而嗟惜者弥日。
及仆稍长,知读书,求友金陵,将戒途,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
汝至,当以为师。
又有老友方公孔照,汝当持刺拜于床下。
”语不及执事。
及至金陵,则成公已得罪去,仅见方公,而其子以智者,仆之夙交也,以此晨夕过从。
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今执事乃责仆与方公厚,而与执事薄。
噫,亦过矣。
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
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既得之,必喜,而为仆贳酒奏伎,招游舫,携山屐,殷殷积旬不倦。
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
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愿更以道之君之友陈君定生、吴君次尾,庶稍湔jiān乎。
”仆容谢之曰:“光禄身为贵卿,又不少佳宾客,足自娱,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
仆道之两君,必重为两君所绝。
若仆独私从光禄游,又窃恐无益光禄。
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
”凡此皆仆平心称量,自以为未甚太过,而执事顾含怒不已,仆诚无所逃罪矣!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汹汹,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
”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
仆与左诚有旧,亦已奉熊尚书之教,驰书止之,其心事尚不可知。
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
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万一有焉,此必日暮途穷,倒行而逆施,若昔日干儿义孙之徒,计无复之,容出于此。
而仆岂其人耶,何执事文织之深也!
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
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之故,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
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
心事果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
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而奈何阴毒左计一至于此!
仆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
独惜执事忮机一动,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酧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
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华于途,所过焚掠。
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于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他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遂筑丛山关。
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
”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也?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
”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
”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
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
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之。
汪琬曰:方胜国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伟、凌公駉与佥事公三人,而天一独以诸生殉国。
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
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
天一本名景,别自号石稼樵夫,翁君汉津云。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
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华于途,所过焚掠。
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于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他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遂筑丛山关。
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
”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也?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
”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
”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
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
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之。
汪琬曰:方胜国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伟、凌公駉与佥事公三人,而天一独以诸生殉国。
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
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
天一本名景,别自号石稼樵夫,翁君汉津云。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
承命为征君作传,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
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
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
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
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
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义侠,舍杨、左之事,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已,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
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
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
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
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
”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
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达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
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
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承命为征君作传,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
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
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
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
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
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义侠,舍杨、左之事,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已,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
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
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
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
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
”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
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达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
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
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
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
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
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
人侧身入,良久得路。
攀铁索升,别一天地。
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下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
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
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
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
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
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
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
池多文鱼在泳游。
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
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
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
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
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
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
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
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
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
人侧身入,良久得路。
攀铁索升,别一天地。
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下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
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
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
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
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
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
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
池多文鱼在泳游。
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
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
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
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
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
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
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钦差大臣兵部尚书都察右都御史林公既陛辞,礼部主事仁和龚自珍则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
中国自禹、箕子以来,食货并重。
自明初开矿,四百余载,未尝增银一厘。
今银尽明初银也,地中实,地上虚,假使不漏于海,人事火患,岁岁约耗银三四千两,况漏于海如此乎?此决定义,更无疑义。
汉世五行家,以食妖、服妖占天下之变。
鸦片烟则食妖也,其人病魂魄,逆昼夜。
其食者宜缳首诛!贩者、造者宜刎脰诛!兵丁食宜刎脰诛!此决定义,更无疑义。
诛之不可胜诛,不可绝其源;绝其源,则夷不逞,奸民不逞;有二不逞,无武力何以胜也?公驻澳门,距广州城远,夷筚也,公以文臣孤入夷筚。
其可乎?此行宜以重兵自随,此正皇上颁关防使节制水师意也。
此决定义,更无疑义。
食妖宜绝矣,宜并杜绝呢羽毛之至,杜之则蚕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蚕桑、木棉之利重,则中国实。
又凡钟表、玻璃、燕窝之属,悦上都之少年,而夺其所重者,皆至不急物也,宜皆杜之。
此一旁义。
宜勒限使夷人徙澳门,不许留一夷。
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
此又一旁义。
火器宜讲求,京师火器营,乾隆中攻金川用之,不知施于海便否?广州有巧工能造火器否?胡宗宪《图编》,有可约略仿用者否?宜下君吏议,如带广州兵赴澳门,多带巧匠,以便修整军器。
此又一旁义。
于是有儒生送难者曰:中国食急于货,袭汉臣刘陶旧议论以相抵。
固也,似也,抑我岂护惜货,而置食于不理也哉?此议施于开矿之朝,谓之切病;施之于禁银出海之朝,谓之不切病。
食固第一,货即第二,禹、箕子言如此矣。
此一答难。
于是有关吏送难者曰:不用呢羽、钟表、燕窝、玻璃、税将绌。
夫中国与夷人互市,大利上在利其米,此外皆末也。
宜正告之曰:行将关税定额,陆续请减,未必不蒙恩允,国家断断不恃榷关所入,矧所损细所益大?此又一答难。
乃有迂诞书生送难者,则不过曰为宽大而已,曰必毋用兵而已。
告之曰:刑乱邦用重典,周公公训也。
至于用兵,不比陆路之用兵,此驱之,非剿之也;此守海口,防我境,不许其入,非与彼战于海,战于艅艎。
伏波将军则近水,非楼船将军,非横海将军也。
况陆路可追,此无可追,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刑,非有大兵阵之原野之事,岂古人于陆路开边衅之比也哉?此又一答难。
以上三难,送难者皆天下黠猾游说,而貌为老成迂拙者也。
粤省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
公此行此心,为若辈所动,游移万一,
中国自禹、箕子以来,食货并重。
自明初开矿,四百余载,未尝增银一厘。
今银尽明初银也,地中实,地上虚,假使不漏于海,人事火患,岁岁约耗银三四千两,况漏于海如此乎?此决定义,更无疑义。
汉世五行家,以食妖、服妖占天下之变。
鸦片烟则食妖也,其人病魂魄,逆昼夜。
其食者宜缳首诛!贩者、造者宜刎脰诛!兵丁食宜刎脰诛!此决定义,更无疑义。
诛之不可胜诛,不可绝其源;绝其源,则夷不逞,奸民不逞;有二不逞,无武力何以胜也?公驻澳门,距广州城远,夷筚也,公以文臣孤入夷筚。
其可乎?此行宜以重兵自随,此正皇上颁关防使节制水师意也。
此决定义,更无疑义。
食妖宜绝矣,宜并杜绝呢羽毛之至,杜之则蚕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蚕桑、木棉之利重,则中国实。
又凡钟表、玻璃、燕窝之属,悦上都之少年,而夺其所重者,皆至不急物也,宜皆杜之。
此一旁义。
宜勒限使夷人徙澳门,不许留一夷。
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
此又一旁义。
火器宜讲求,京师火器营,乾隆中攻金川用之,不知施于海便否?广州有巧工能造火器否?胡宗宪《图编》,有可约略仿用者否?宜下君吏议,如带广州兵赴澳门,多带巧匠,以便修整军器。
此又一旁义。
于是有儒生送难者曰:中国食急于货,袭汉臣刘陶旧议论以相抵。
固也,似也,抑我岂护惜货,而置食于不理也哉?此议施于开矿之朝,谓之切病;施之于禁银出海之朝,谓之不切病。
食固第一,货即第二,禹、箕子言如此矣。
此一答难。
于是有关吏送难者曰:不用呢羽、钟表、燕窝、玻璃、税将绌。
夫中国与夷人互市,大利上在利其米,此外皆末也。
宜正告之曰:行将关税定额,陆续请减,未必不蒙恩允,国家断断不恃榷关所入,矧所损细所益大?此又一答难。
乃有迂诞书生送难者,则不过曰为宽大而已,曰必毋用兵而已。
告之曰:刑乱邦用重典,周公公训也。
至于用兵,不比陆路之用兵,此驱之,非剿之也;此守海口,防我境,不许其入,非与彼战于海,战于艅艎。
伏波将军则近水,非楼船将军,非横海将军也。
况陆路可追,此无可追,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刑,非有大兵阵之原野之事,岂古人于陆路开边衅之比也哉?此又一答难。
以上三难,送难者皆天下黠猾游说,而貌为老成迂拙者也。
粤省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
公此行此心,为若辈所动,游移万一,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
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
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目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
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
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
放纵之言,或有未可概以人废者。
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
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
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
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康熙己末春日。
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
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目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
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
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
放纵之言,或有未可概以人废者。
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
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
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
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康熙己末春日。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
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
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
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芬腴。
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
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
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
山之盩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之也中矩。
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
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
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
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焉。
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
不忘龙泉,尤不忘松。
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
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
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
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
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芬腴。
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
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
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
山之盩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之也中矩。
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
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
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
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焉。
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
不忘龙泉,尤不忘松。
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
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属有告籴谋谋,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讙。
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屈折高下见。
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讙。
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
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岗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疑舟窗蠡觳也,审视,玻璃五色具。
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某家酒肆故址也”,约八九处。
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
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佳,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
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邵之土皆知余至,则大灌,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
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
余既信信,拿流风,捕馀韵,乌睹所谓风嗥雨啸、鼯狖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弗可知。
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寿考者几人哉?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
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澄汰其繁缛淫蒸,而与之为萧疏澹荡,泠然瑟然,而不遽使人有苍莽寥泬之悲者,初秋也。
令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属有告籴谋谋,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讙。
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屈折高下见。
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讙。
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
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岗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疑舟窗蠡觳也,审视,玻璃五色具。
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某家酒肆故址也”,约八九处。
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
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佳,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
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邵之土皆知余至,则大灌,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
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
余既信信,拿流风,捕馀韵,乌睹所谓风嗥雨啸、鼯狖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弗可知。
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寿考者几人哉?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
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澄汰其繁缛淫蒸,而与之为萧疏澹荡,泠然瑟然,而不遽使人有苍莽寥泬之悲者,初秋也。
令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
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
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
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
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
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
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
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 宁,家凡六徙。
近乃僦宅居是水之西。
老屋百年,尘埃渗漏。
每署日激射,陰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
予居之未尝不适也。
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
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
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
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
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
三者之声 ,盖往往为所掩也。
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
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
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
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辏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
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
而其室遂废。
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柏川桥者,与予所居后户对。
其前户所临街,称名多异。
或曰:其地古属绵乡,名曰绵乡营。
或曰:柏川桥北百余步外,其地为明之东厂;至今犹名曰东厂;而此地则明之饷营也。
是二说者,今皆不可考云。
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
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
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
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
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
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
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 宁,家凡六徙。
近乃僦宅居是水之西。
老屋百年,尘埃渗漏。
每署日激射,陰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
予居之未尝不适也。
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
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
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
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
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
三者之声 ,盖往往为所掩也。
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
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
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
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辏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
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
而其室遂废。
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柏川桥者,与予所居后户对。
其前户所临街,称名多异。
或曰:其地古属绵乡,名曰绵乡营。
或曰:柏川桥北百余步外,其地为明之东厂;至今犹名曰东厂;而此地则明之饷营也。
是二说者,今皆不可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