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爲大人,或爲小人,何也?”
孟子曰:“從其大體爲大人,從其小體爲小人。

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
此爲大人而已矣。
孟子曰:“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爲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
”孟子曰:“子過矣。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是故禹以四海爲壑,今吾子以鄰國爲壑。
水逆行,謂之洚水。
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
吾子過矣。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於彀;學者亦必志於彀。
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
孟子曰:“君子不亮,惡乎執?”
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爲未足,又尚論古之人。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是尚友也。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袂諸西方則西流。
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
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
人之可使爲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即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

宋牼將之楚,孟子遇於石丘。
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秦楚構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
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

曰:“軻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
說之將何如?”
曰:“我將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則不可。
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利也。
爲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爲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爲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
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仁義也。
爲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爲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爲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何必曰利?”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