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
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
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
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天子召诸侯,诸侯辇舆就马,礼也。
诗曰:“我出我舆,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
天子山冕,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韦弁,礼也。
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
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士毕行,使仁居守。
聘人以圭,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人主仁心设焉,知其役也,礼其尽也,故王者先仁而后礼,天施然也。
聘礼志曰:“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诗曰:“物其指矣,唯其偕矣。
”不时宜,不敬文,不欢欣,虽指非礼也。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失,礼者,其表也。
先王以礼义表天下之乱;今废礼者,是弃表也,故民迷惑而陷祸患,此刑罚之所以繁也。
舜曰:“维予从欲而治。
”故礼之生,为贤人以下至庶民也,非为成圣也;然而亦所以成圣也,不学不成;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
五十不成丧,七十唯衰存。
亲迎之礼,父南向而立,子北面而跪,醮而命之:“往迎尔相,成我宗事,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
”子曰:“诺!唯恐不能,敢忘命矣!”
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
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赐予其宫室,犹用庆赏于国家也;忿怒其臣妾,犹用刑罚于万民也。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视,道之以道而勿强。
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于人心者,皆礼也。
礼之大凡:--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军旅、施威也。
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
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
仁、爱也,故亲;义、理也,故行;礼、节也,故成。
仁有里,义有门;仁、非其里而处之,非仁也;义,非其门而由之,非义也。
推恩而不理,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成义;审节而不和,不成礼;和而不发,不成乐。
故曰:仁义礼乐,其致一也。
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
三者皆通,然后道也。
货财曰赙,舆马曰赗,衣服曰襚,玩好曰赠,玉贝曰唅。
赙赗、所以佐生也,赠襚、所以送死也。
送
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
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
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
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天子召诸侯,诸侯辇舆就马,礼也。
诗曰:“我出我舆,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
天子山冕,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韦弁,礼也。
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
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士毕行,使仁居守。
聘人以圭,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人主仁心设焉,知其役也,礼其尽也,故王者先仁而后礼,天施然也。
聘礼志曰:“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诗曰:“物其指矣,唯其偕矣。
”不时宜,不敬文,不欢欣,虽指非礼也。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失,礼者,其表也。
先王以礼义表天下之乱;今废礼者,是弃表也,故民迷惑而陷祸患,此刑罚之所以繁也。
舜曰:“维予从欲而治。
”故礼之生,为贤人以下至庶民也,非为成圣也;然而亦所以成圣也,不学不成;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
五十不成丧,七十唯衰存。
亲迎之礼,父南向而立,子北面而跪,醮而命之:“往迎尔相,成我宗事,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
”子曰:“诺!唯恐不能,敢忘命矣!”
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
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赐予其宫室,犹用庆赏于国家也;忿怒其臣妾,犹用刑罚于万民也。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视,道之以道而勿强。
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于人心者,皆礼也。
礼之大凡:--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军旅、施威也。
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
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
仁、爱也,故亲;义、理也,故行;礼、节也,故成。
仁有里,义有门;仁、非其里而处之,非仁也;义,非其门而由之,非义也。
推恩而不理,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成义;审节而不和,不成礼;和而不发,不成乐。
故曰:仁义礼乐,其致一也。
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
三者皆通,然后道也。
货财曰赙,舆马曰赗,衣服曰襚,玩好曰赠,玉贝曰唅。
赙赗、所以佐生也,赠襚、所以送死也。
送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
”
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
”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是也。
故曰:“罪莫大于可欲。
”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韩、魏反之,军败晋阳,身死高梁之东,遂卒被分,漆其首以为溲器。
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
”
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
故曰:“咎莫憯于欲得。
”
邦以存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
不欲自害,则邦不亡,身不死。
故曰:“知足之为足矣。
”
楚庄王既胜狩于河雍,归而赏孙叔敖。
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
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孙叔敖独在。
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
故曰:“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
”孙叔敖之谓也。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故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
”邦者,人君之辎重也。
主父生传其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已无赵矣。
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
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而死。
故曰:“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主父之谓也。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
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矣。
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
故曰:“鱼不可脱于深渊。
”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
君见赏,臣则损之以为德;君见罚,臣则益之以为威。
人君见赏,则人臣用其势;人君见罚,而人臣乘其威。
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越王入宦于吴,而观之伐齐以弊吴。
吴兵既胜齐人于艾陵,张之于江、济,强之于黄池,故可制于五湖。
故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
知伯将袭仇由,遗之以广车。
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起事于无形,而要大功于天下,“是谓微明”。
处小弱而重自卑,谓“损弱胜强”也。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
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
”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
”
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
”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是也。
故曰:“罪莫大于可欲。
”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韩、魏反之,军败晋阳,身死高梁之东,遂卒被分,漆其首以为溲器。
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
”
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
故曰:“咎莫憯于欲得。
”
邦以存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
不欲自害,则邦不亡,身不死。
故曰:“知足之为足矣。
”
楚庄王既胜狩于河雍,归而赏孙叔敖。
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
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孙叔敖独在。
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
故曰:“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
”孙叔敖之谓也。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故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
”邦者,人君之辎重也。
主父生传其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已无赵矣。
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
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而死。
故曰:“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主父之谓也。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
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矣。
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
故曰:“鱼不可脱于深渊。
”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
君见赏,臣则损之以为德;君见罚,臣则益之以为威。
人君见赏,则人臣用其势;人君见罚,而人臣乘其威。
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越王入宦于吴,而观之伐齐以弊吴。
吴兵既胜齐人于艾陵,张之于江、济,强之于黄池,故可制于五湖。
故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
知伯将袭仇由,遗之以广车。
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起事于无形,而要大功于天下,“是谓微明”。
处小弱而重自卑,谓“损弱胜强”也。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
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斫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
故虎豹为猛矣,然君子剥而用之。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
夫是之谓大神。
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
此类行杂,以一行万,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舍是而天下以衰矣。
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
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
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
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
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
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何以能群?曰:分。
分何以能行?曰:义。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
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
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为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
君者,善群也。
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
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
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神明博大以至约。
故曰: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斫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
故虎豹为猛矣,然君子剥而用之。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
夫是之谓大神。
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
此类行杂,以一行万,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舍是而天下以衰矣。
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
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
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
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
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
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何以能群?曰:分。
分何以能行?曰:义。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
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
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为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
君者,善群也。
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
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
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神明博大以至约。
故曰: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凡人主者,猛毅则伐,懦弱则杀,猛毅者何也?轻诛杀人之谓猛毅。
懦弱者何也,重诛杀人之谓懦弱。
此皆有失彼此。
凡轻诛者杀不辜,而重诛者失有皋,故上杀不辜,则道正者不安;上失有皋,则行邪者不变。
道正者不安,则才能之人去亡;行邪者不变,则群臣朋党;才能之人去亡,则宜有外难,群臣朋党,则宜有内乱。
故曰猛毅者伐,懦弱者杀也。
君之所以卑尊,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
故诛暴国必以兵,禁辟民必以刑。
然则兵者外以诛暴,内以禁邪。
故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
若夫世主则不然。
外不以兵,而欲诛暴,则地必亏矣。
内不以刑,而欲禁邪,则国必乱矣。
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今交刃接兵而后利之,则战之自胜者也。
攻城围邑,主人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爨之,则攻之自拔者也。
是以圣人小征而大匡,不失天时,不空地利,用日维梦,其数不出于计。
故计必先定而兵出于竟,计未定而兵出于竟,则战之自败,攻之自毁者也。
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
兵不完利,与无操者同实,甲不坚密,与俴者同实。
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实。
射而不能中,与无矢者同实。
中而不能入,与无镞者同实。
将徒人,与俴者同实。
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故凡兵有大论。
必先论其器,论其士,论其将,论其主,故曰:“器滥恶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士不可用者,以其将予人也;将不知兵者,以其主予人也;主不积务于兵者,以其国予人也;故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
二器成,惊夫具,而天下无守城。
三器成,游夫具,而天下无聚众。
”所谓无战心者,知战必不胜,故曰无战心。
所谓无守城者,知城必拔,故曰无守城。
所谓无聚众者,知众必散,故曰无聚众。
懦弱者何也,重诛杀人之谓懦弱。
此皆有失彼此。
凡轻诛者杀不辜,而重诛者失有皋,故上杀不辜,则道正者不安;上失有皋,则行邪者不变。
道正者不安,则才能之人去亡;行邪者不变,则群臣朋党;才能之人去亡,则宜有外难,群臣朋党,则宜有内乱。
故曰猛毅者伐,懦弱者杀也。
君之所以卑尊,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
故诛暴国必以兵,禁辟民必以刑。
然则兵者外以诛暴,内以禁邪。
故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
若夫世主则不然。
外不以兵,而欲诛暴,则地必亏矣。
内不以刑,而欲禁邪,则国必乱矣。
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今交刃接兵而后利之,则战之自胜者也。
攻城围邑,主人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爨之,则攻之自拔者也。
是以圣人小征而大匡,不失天时,不空地利,用日维梦,其数不出于计。
故计必先定而兵出于竟,计未定而兵出于竟,则战之自败,攻之自毁者也。
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
兵不完利,与无操者同实,甲不坚密,与俴者同实。
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实。
射而不能中,与无矢者同实。
中而不能入,与无镞者同实。
将徒人,与俴者同实。
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故凡兵有大论。
必先论其器,论其士,论其将,论其主,故曰:“器滥恶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士不可用者,以其将予人也;将不知兵者,以其主予人也;主不积务于兵者,以其国予人也;故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
二器成,惊夫具,而天下无守城。
三器成,游夫具,而天下无聚众。
”所谓无战心者,知战必不胜,故曰无战心。
所谓无守城者,知城必拔,故曰无守城。
所谓无聚众者,知众必散,故曰无聚众。
主位
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
主明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
主听
听之术,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许。
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
高山,仰之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
神明之德,正静其极也。
主赏
用赏者贵诚,用刑者贵必。
刑赏信必于耳目之所见,则其所不见,莫不暗化矣。
诚,畅乎天地,通于神明,见奸伪也?
主问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曰)上下,左右前后,荧惑其处安在?
主因
心不为九窍,九窍治;君不为五官,五官治。
为善者,君予之赏;为非者,君予之罚。
君因其所以来,因而予之,则不劳矣。
圣人因之,故能掌之。
因之修理,故能长久。
主周
人主不可不周。
人主不周则群臣下乱。
寂乎其无端也。
外内不通,安知所怨?关闬不开,善否无原。
主参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
奸动则变更矣。
督名
修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
名实相生,反相为情。
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
名生于实,实生于德,德生于理,理生于智,智生于当。
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
主明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
主听
听之术,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许。
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
高山,仰之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
神明之德,正静其极也。
主赏
用赏者贵诚,用刑者贵必。
刑赏信必于耳目之所见,则其所不见,莫不暗化矣。
诚,畅乎天地,通于神明,见奸伪也?
主问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曰)上下,左右前后,荧惑其处安在?
主因
心不为九窍,九窍治;君不为五官,五官治。
为善者,君予之赏;为非者,君予之罚。
君因其所以来,因而予之,则不劳矣。
圣人因之,故能掌之。
因之修理,故能长久。
主周
人主不可不周。
人主不周则群臣下乱。
寂乎其无端也。
外内不通,安知所怨?关闬不开,善否无原。
主参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
奸动则变更矣。
督名
修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
名实相生,反相为情。
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
名生于实,实生于德,德生于理,理生于智,智生于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傈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傈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