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絶壑,左控垂崖,壘石爲磴,十餘級乃得度
山之勝,蓋自此始
循磴而東,即得小澗
石梁跨於其上
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聲濺濺然
度石梁,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
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後臨石池,風來兩峽間,終日不絶
門內跨池又爲石梁
度而北,躡石梯,數級入庵
庵纔老屋數間,卑庳迫隘,無足觀
獨其西閣爲勝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閣下,南與東谷水幷注池中
自池而出,乃爲前所謂小澗者
閣據其上流,當水石峻激相搏處,最爲可玩
乃壁其後,無所睹
獨夜臥其上,則枕席之下,終夕潺潺
久而益悲,爲可愛耳
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臺
下臨峭岸,深昧險絶
於林薄間東南望,見瀑布自前巖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數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噴霧,目光燭之,璀璨奪目,不可正視
臺當山西南缺,前揖蘆山,一峰獨秀出,而數百里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
日薄西山,餘光橫照,紫翠重迭,不可殫數
旦起下視,白雲滿川,如海波起伏
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
或涌或沒,頃刻萬變
臺東徑斷,鄉人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於其東,水旱禱焉
畏險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
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遊之
旣皆賦詩以紀其勝,余又敍次其詳如此
而其最可觀者,石磴、小澗、山門、石臺、西閣、瀑布也
因各別爲小詩以識其處,呈同遊諸君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山之勝,蓋自此始
循磴而東,即得小澗
石梁跨於其上
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聲濺濺然
度石梁,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
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後臨石池,風來兩峽間,終日不絶
門內跨池又爲石梁
度而北,躡石梯,數級入庵
庵纔老屋數間,卑庳迫隘,無足觀
獨其西閣爲勝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閣下,南與東谷水幷注池中
自池而出,乃爲前所謂小澗者
閣據其上流,當水石峻激相搏處,最爲可玩
乃壁其後,無所睹
獨夜臥其上,則枕席之下,終夕潺潺
久而益悲,爲可愛耳
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臺
下臨峭岸,深昧險絶
於林薄間東南望,見瀑布自前巖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數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噴霧,目光燭之,璀璨奪目,不可正視
臺當山西南缺,前揖蘆山,一峰獨秀出,而數百里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
日薄西山,餘光橫照,紫翠重迭,不可殫數
旦起下視,白雲滿川,如海波起伏
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
或涌或沒,頃刻萬變
臺東徑斷,鄉人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於其東,水旱禱焉
畏險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
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遊之
旣皆賦詩以紀其勝,余又敍次其詳如此
而其最可觀者,石磴、小澗、山門、石臺、西閣、瀑布也
因各別爲小詩以識其處,呈同遊諸君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紹興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闤闠中出,幷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復幷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窮,得支徑,西昇上數百尺
旣竟,其頂隱而靑者,或遠在一舍外,鋭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圓者如璧;長林遠樹,出沒煙霏,聚者如悅,散者如別,整者如戟,亂者如發,於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數百脈,支離膠葛,經緯參錯,迤者爲溪,漫者爲匯,斷者爲沼,涸者爲坳
洲汀島嶼,向背離合;靑樹碧蔓,交羅蒙絡
小舟葉葉,縱橫進退,摘翠者蔆,挽紅者蓮,舉白者魚,或志得意滿而歸,或夷猶容與若無所爲者
山有浮圖宮,長松數十挺,儼立門左右,歷歷如流水聲從空中墜也
旣暮,不可畱,乃幷山北下
岡重嶺複,喬木蒼蒼,月一眉挂修巖巓,遲速若與客俱
盡山足,更換二鼓矣
翌日,又轉北出小橋,幷溪東行,又西三四折,及姚君貴聰門
俯門而航,自柳、竹翳密間,循渠而出,又三四曲折,乃得大溪
一色荷花,風自兩岸來,紅披綠偃,搖蕩葳蕤,香氣勃鬱,衝懷罥袖,掩苒不脫
小駐古柳根,得酒兩罌,蔆芡數種
復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劇,響震溪谷
風起水面,細生鱗甲;流螢班班,奄忽去來
夜旣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
天無一點雲,星斗張明,錯落水中,如珠走鏡,不可收拾
隸而從者曰學童,能嘲哳爲百鳥音,如行空山深樹間,春禽一兩聲,翛然使人悵而驚也;曰沈慶,能爲歌聲,回曲宛轉,了亮激越,風露助之,其聲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追遊不兩朝昏,而東林之勝殆盡
同行姚貴聰、沈虞卿、周輔及余四人
三君雖紈綺世家,皆積歲憂患;余亦羈旅異鄉,家在天西南隅,引領長望而不可歸
今而遇此,開口一笑,不偶然矣
皆應曰:“嘻!子爲之記
”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窮,得支徑,西昇上數百尺
旣竟,其頂隱而靑者,或遠在一舍外,鋭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圓者如璧;長林遠樹,出沒煙霏,聚者如悅,散者如別,整者如戟,亂者如發,於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數百脈,支離膠葛,經緯參錯,迤者爲溪,漫者爲匯,斷者爲沼,涸者爲坳
洲汀島嶼,向背離合;靑樹碧蔓,交羅蒙絡
小舟葉葉,縱橫進退,摘翠者蔆,挽紅者蓮,舉白者魚,或志得意滿而歸,或夷猶容與若無所爲者
山有浮圖宮,長松數十挺,儼立門左右,歷歷如流水聲從空中墜也
旣暮,不可畱,乃幷山北下
岡重嶺複,喬木蒼蒼,月一眉挂修巖巓,遲速若與客俱
盡山足,更換二鼓矣
翌日,又轉北出小橋,幷溪東行,又西三四折,及姚君貴聰門
俯門而航,自柳、竹翳密間,循渠而出,又三四曲折,乃得大溪
一色荷花,風自兩岸來,紅披綠偃,搖蕩葳蕤,香氣勃鬱,衝懷罥袖,掩苒不脫
小駐古柳根,得酒兩罌,蔆芡數種
復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劇,響震溪谷
風起水面,細生鱗甲;流螢班班,奄忽去來
夜旣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
天無一點雲,星斗張明,錯落水中,如珠走鏡,不可收拾
隸而從者曰學童,能嘲哳爲百鳥音,如行空山深樹間,春禽一兩聲,翛然使人悵而驚也;曰沈慶,能爲歌聲,回曲宛轉,了亮激越,風露助之,其聲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追遊不兩朝昏,而東林之勝殆盡
同行姚貴聰、沈虞卿、周輔及余四人
三君雖紈綺世家,皆積歲憂患;余亦羈旅異鄉,家在天西南隅,引領長望而不可歸
今而遇此,開口一笑,不偶然矣
皆應曰:“嘻!子爲之記
”
天下皆怯而獨勇,則勇者勝;皆暗而獨智,則智者勝
勇而遇勇,則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則智者不足恃也
夫惟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難蜂起而難平
蓋嘗聞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後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見也
悲夫!世之英雄,其處於世,亦有幸不幸邪?漢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獨過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孫、劉,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
以智攻智,以勇擊勇,此譬如兩虎相捽,齒牙氣力,無以相勝,其勢足以相擾,而不足以相斃
當此之時,惜乎無有以漢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項籍以百戰百勝之威,而執諸侯之柄,咄嗟叱吒,奮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勢飄忽震盪如風雨之至
天下之人,以爲遂無漢矣
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橫塞其衝,徘徊而不得進,其頑鈍椎魯,足以爲笑於天下,而卒能摧折項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則必有所耗竭;而其智慮久而無成,則亦必有所倦怠而不舉
彼欲用其所長以制我於一時,而我閉門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項籍固已憊矣
今夫曹公、孫權、劉備,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
世之言者曰:孫不如曹,而劉不如孫
劉備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於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勝,則亦已惑矣
蓋劉備之才,近似於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術
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據勢勝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廣收信、越出奇之將,以自輔其所不逮;有果銳剛猛之氣而不用,以深折項籍猖狂之勢
此三事者,三國之君,其才皆無有能行之者
獨有一劉備近之而未至,其中猶有翹然自喜之心,欲爲椎魯而不能鈍,欲爲果銳而不能達,二者交戰於中,而未有所定
是故所爲而不成,所欲而不遂
棄天下而入巴蜀,則非地也;用諸葛孔明治國之才,而當紛紜征伐之衝,則非將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將以攻人,則是其氣不足尚也
嗟夫!方其奔走於二袁之間,困於呂布而狼狽於荊州,百敗而其志不折,不可謂無高祖之風矣,而終不知所以自用之方
夫古之英雄,惟漢高帝爲不可及也夫!
勇而遇勇,則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則智者不足恃也
夫惟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難蜂起而難平
蓋嘗聞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後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見也
悲夫!世之英雄,其處於世,亦有幸不幸邪?漢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獨過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孫、劉,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
以智攻智,以勇擊勇,此譬如兩虎相捽,齒牙氣力,無以相勝,其勢足以相擾,而不足以相斃
當此之時,惜乎無有以漢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項籍以百戰百勝之威,而執諸侯之柄,咄嗟叱吒,奮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勢飄忽震盪如風雨之至
天下之人,以爲遂無漢矣
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橫塞其衝,徘徊而不得進,其頑鈍椎魯,足以爲笑於天下,而卒能摧折項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則必有所耗竭;而其智慮久而無成,則亦必有所倦怠而不舉
彼欲用其所長以制我於一時,而我閉門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項籍固已憊矣
今夫曹公、孫權、劉備,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
世之言者曰:孫不如曹,而劉不如孫
劉備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於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勝,則亦已惑矣
蓋劉備之才,近似於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術
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據勢勝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廣收信、越出奇之將,以自輔其所不逮;有果銳剛猛之氣而不用,以深折項籍猖狂之勢
此三事者,三國之君,其才皆無有能行之者
獨有一劉備近之而未至,其中猶有翹然自喜之心,欲爲椎魯而不能鈍,欲爲果銳而不能達,二者交戰於中,而未有所定
是故所爲而不成,所欲而不遂
棄天下而入巴蜀,則非地也;用諸葛孔明治國之才,而當紛紜征伐之衝,則非將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將以攻人,則是其氣不足尚也
嗟夫!方其奔走於二袁之間,困於呂布而狼狽於荊州,百敗而其志不折,不可謂無高祖之風矣,而終不知所以自用之方
夫古之英雄,惟漢高帝爲不可及也夫!
轍西蜀之人,行年二十有二,幸得天子一命之爵,飢寒窮困之憂不至於心,其身又無力役勞苦之患,其所任職不過簿書米鹽之間,而且未獲從事以得自盡
方其閒居,不勝思慮之多,不忍自棄,以爲天子寬惠與天下無所忌諱,而轍不於其強壯閒暇之時早有所發明以自致其志,而復何事?恭惟天子設制策之科,將以待天下豪俊魁壘之人
是以轍不自量,而自與於此
蓋天下之事,上自三王以來以至於今世,其所論述亦已略備矣,而猶有所不釋於心
夫古之帝王,豈必多才而自爲之
爲之有要,而居之有道
是故以漢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項氏之強;漢文皇帝之寬厚長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詐
何者?任人而人爲之用也,是以不勞而功成
至於武帝,財力有餘,聰明睿智過於高、文,然而施之天下,時有所折而不遂
何者?不委之人而自爲用也
由此觀之,則夫天子之責亦在任人而已
竊惟當今天下之人,其所謂有才而可大用者,非明公而誰?推之公卿之間而最爲有功;列之士民之上而最爲有德;播之夷狄之域而最爲有勇
是三者亦非明公而誰?而明公實爲宰相,則夫吾君之所以爲君之事,蓋已畢矣
古之聖人,高拱無爲,而望夫百世之後,以爲明主賢君者,蓋亦如是而可也
然而天下之未治,則果誰耶?下而求之郡縣之吏,則曰:“非我能
”上而求之朝廷百官,則曰:“非我責
”明公之立於此也,其又將何辭?嗟夫,蓋亦嘗有以秦越人之事說明公者歟?昔者秦越人以醫聞天下,天下之人皆以越人爲命
越人不在,則有病而死者,莫不自以爲吾病之非眞病,而死之非眞死也
他日,有病者焉,遇越人而屬之曰:“吾捐身以予子,子自爲子之才治之,而無爲我治之也
”越人曰:“嗟夫,難哉!夫子之病,雖不至於死,而難以愈
急治之,則傷子之四肢;而緩治之,則勞苦而不肯去
吾非不能去也,而畏是二者
夫傷子之四支,而後可以除子之病,則天下以我爲不工;而病之不去,則天下以我爲非醫
此二者,所以交戰於吾心而不釋也
”既而見其人,其人曰:“夫子則知醫之醫,而未知非醫之醫歟?今夫非醫之醫者,有所冒行而不顧,是以能應變於無窮
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於萬全者,則是子猶知醫之醫而已
”天下之事,急之則喪,緩之則得,而過緩則無及
孔子曰:“道之難行也,我知之矣
知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夫天下患於不知,而又有知而過之者,則是道之果難行也
昔者,世之賢人,患夫世之愛其爵祿,而不忍以其身嘗試於艱難也
故其上之人,奮不顧身以搏天下之公利而忘其私
在下者亦不敢自愛,叫號紛,以攻訐其上之短
是二者可謂賢於天下之士矣,而猶未免爲不知
何者?不知自安其身之爲安天下之人,自重其發之爲重君子之勢,而輕用之於尋常之事,則是猶匹夫之亮耳
伏自明公執政,於今五年,天下不聞慷慨激烈之名,而日聞敦厚之聲
意者明公其知之矣,而猶有越人之病也
轍讀《三國志》,嘗見曹公與袁紹相持,久而不決,以問賈詡,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
紹兵百倍於公,公畫地而與之相守,半年而紹不得戰,則公之勝形已可見矣
而久不決,意者顧萬全之過耳
”夫事有不同,而其意相似
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豈亦此之故歟?明公其略思其說,當有以解天下之望者
不宣
轍再拜
方其閒居,不勝思慮之多,不忍自棄,以爲天子寬惠與天下無所忌諱,而轍不於其強壯閒暇之時早有所發明以自致其志,而復何事?恭惟天子設制策之科,將以待天下豪俊魁壘之人
是以轍不自量,而自與於此
蓋天下之事,上自三王以來以至於今世,其所論述亦已略備矣,而猶有所不釋於心
夫古之帝王,豈必多才而自爲之
爲之有要,而居之有道
是故以漢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項氏之強;漢文皇帝之寬厚長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詐
何者?任人而人爲之用也,是以不勞而功成
至於武帝,財力有餘,聰明睿智過於高、文,然而施之天下,時有所折而不遂
何者?不委之人而自爲用也
由此觀之,則夫天子之責亦在任人而已
竊惟當今天下之人,其所謂有才而可大用者,非明公而誰?推之公卿之間而最爲有功;列之士民之上而最爲有德;播之夷狄之域而最爲有勇
是三者亦非明公而誰?而明公實爲宰相,則夫吾君之所以爲君之事,蓋已畢矣
古之聖人,高拱無爲,而望夫百世之後,以爲明主賢君者,蓋亦如是而可也
然而天下之未治,則果誰耶?下而求之郡縣之吏,則曰:“非我能
”上而求之朝廷百官,則曰:“非我責
”明公之立於此也,其又將何辭?嗟夫,蓋亦嘗有以秦越人之事說明公者歟?昔者秦越人以醫聞天下,天下之人皆以越人爲命
越人不在,則有病而死者,莫不自以爲吾病之非眞病,而死之非眞死也
他日,有病者焉,遇越人而屬之曰:“吾捐身以予子,子自爲子之才治之,而無爲我治之也
”越人曰:“嗟夫,難哉!夫子之病,雖不至於死,而難以愈
急治之,則傷子之四肢;而緩治之,則勞苦而不肯去
吾非不能去也,而畏是二者
夫傷子之四支,而後可以除子之病,則天下以我爲不工;而病之不去,則天下以我爲非醫
此二者,所以交戰於吾心而不釋也
”既而見其人,其人曰:“夫子則知醫之醫,而未知非醫之醫歟?今夫非醫之醫者,有所冒行而不顧,是以能應變於無窮
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於萬全者,則是子猶知醫之醫而已
”天下之事,急之則喪,緩之則得,而過緩則無及
孔子曰:“道之難行也,我知之矣
知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夫天下患於不知,而又有知而過之者,則是道之果難行也
昔者,世之賢人,患夫世之愛其爵祿,而不忍以其身嘗試於艱難也
故其上之人,奮不顧身以搏天下之公利而忘其私
在下者亦不敢自愛,叫號紛,以攻訐其上之短
是二者可謂賢於天下之士矣,而猶未免爲不知
何者?不知自安其身之爲安天下之人,自重其發之爲重君子之勢,而輕用之於尋常之事,則是猶匹夫之亮耳
伏自明公執政,於今五年,天下不聞慷慨激烈之名,而日聞敦厚之聲
意者明公其知之矣,而猶有越人之病也
轍讀《三國志》,嘗見曹公與袁紹相持,久而不決,以問賈詡,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
紹兵百倍於公,公畫地而與之相守,半年而紹不得戰,則公之勝形已可見矣
而久不決,意者顧萬全之過耳
”夫事有不同,而其意相似
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豈亦此之故歟?明公其略思其說,當有以解天下之望者
不宣
轍再拜
元豐三年,余得罪遷高安
夏六月,過廬山,知其勝而不敢留
留二日,涉其山之陽,入栖賢谷
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
水行石間,其聲如雷霆,如千乘車行者,震掉不能自持,雖三峽之險不過也
故其橋曰三峽
渡橋而東,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練,橫觸巨石,匯爲大車輪,流轉洶涌,窮水之變
院據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
狂峰怪石,翔舞於檐上
杉松竹箭,橫生倒植,葱蒨相糾
每大風雨至,堂中之人,疑將壓焉
問之習廬山者,曰:“雖玆山之勝,栖賢蓋以一二數矣
”
明年,長老智遷使其徒惠遷謁余於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
瓦敗木朽,無以待四方之客,惠遷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壯邃密,非復其舊,願爲文以誌之
”余聞之,求道者非有飲食、衣服、居處之求,然使其飲食得充,衣服得完,居處得安,於以求道而無外擾,則其爲道也輕
此古之達者所以必因山林築室廬,蓄蔬米,以待四方之遊者,而二遷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夫士居於塵垢之中,紛紜之變,日進於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
況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飽,是非榮辱不接於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今夫騁鶩乎俗學而不聞大道,雖勤勞沒齒,余知其無以死也
苟一日聞道,雖即死無餘事矣
故余因二遷之意,而以告其來者,夫豈無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陽蘇轍記
夏六月,過廬山,知其勝而不敢留
留二日,涉其山之陽,入栖賢谷
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
水行石間,其聲如雷霆,如千乘車行者,震掉不能自持,雖三峽之險不過也
故其橋曰三峽
渡橋而東,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練,橫觸巨石,匯爲大車輪,流轉洶涌,窮水之變
院據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
狂峰怪石,翔舞於檐上
杉松竹箭,橫生倒植,葱蒨相糾
每大風雨至,堂中之人,疑將壓焉
問之習廬山者,曰:“雖玆山之勝,栖賢蓋以一二數矣
”
明年,長老智遷使其徒惠遷謁余於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
瓦敗木朽,無以待四方之客,惠遷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壯邃密,非復其舊,願爲文以誌之
”余聞之,求道者非有飲食、衣服、居處之求,然使其飲食得充,衣服得完,居處得安,於以求道而無外擾,則其爲道也輕
此古之達者所以必因山林築室廬,蓄蔬米,以待四方之遊者,而二遷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夫士居於塵垢之中,紛紜之變,日進於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
況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飽,是非榮辱不接於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今夫騁鶩乎俗學而不聞大道,雖勤勞沒齒,余知其無以死也
苟一日聞道,雖即死無餘事矣
故余因二遷之意,而以告其來者,夫豈無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陽蘇轍記
子瞻遷於齊安,廬於江上
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
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絶俗,車馬之迹不至
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遊
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
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
意適忘反,往往留宿於山上
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
遊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雲變化,林麓嚮背,皆效於左右
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
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
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亭得以廣
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
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
子瞻於是最樂
昔余少年,從子瞻遊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有不得至,爲之悵然移日
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爲僊也
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爲悅
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
及其旣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
譬之飲食,雜陳於前,要之一飽,而同委於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於中,無責於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樂於是也
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
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絶俗,車馬之迹不至
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遊
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
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
意適忘反,往往留宿於山上
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
遊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雲變化,林麓嚮背,皆效於左右
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
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
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亭得以廣
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
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
子瞻於是最樂
昔余少年,從子瞻遊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有不得至,爲之悵然移日
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爲僊也
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爲悅
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
及其旣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
譬之飲食,雜陳於前,要之一飽,而同委於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於中,無責於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樂於是也
余旣以罪謫監筠州鹽酒稅,未至,大雨,筠水泛濫,沒南市,登北岸,敗刺史府門
鹽酒稅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
旣至,敝不可處,乃告於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郡憐其無歸也,許之
歲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補其圮缺,闢聽事堂之東爲軒,種杉二本,竹百箇,以爲宴休之所
然鹽酒稅舊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適皆罷去,事委於一
晝則坐市區鬻鹽、沽酒、稅豚魚,與市人爭尋尺以自效
莫歸筋力疲廢,輒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旣旦
旦則復出營職,終不能安於所謂東軒者
每旦莫出入其旁,顧之未嘗不啞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讀書,竊嘗怪顔子以簞食瓢飲居於陋巷,人不堪其憂,顔子不改其樂
私以爲雖不欲仕,然抱關擊柝,尙可自養,而不害於學,何至困辱貧窶自苦如此?及來筠州,勤勞鹽米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於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
然後知顔子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求斗升之祿以自給者,良心其害於學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聞大道,沉酣勢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爲樂矣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爲大與死生之爲變,而況其下者乎?故其樂也,足以易窮餓而不怨,雖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蓋非有德不能任也
余方區區欲磨洗濁污,睎聖賢之萬一,自視缺然而欲庶幾顔氏之樂,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爲魯司寇,下爲乘田委吏,惟其所遇,無所不可,彼蓋達者之事,而非學者之所望也
余旣以譴來此,雖知桎梏之害而勢不得去
獨幸歲月之久,世或哀而憐之,使得歸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廬,爲環堵之室而居之,然後追求顔氏之樂,懷思東軒,優遊以忘其老
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豐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陽蘇轍記
鹽酒稅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
旣至,敝不可處,乃告於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郡憐其無歸也,許之
歲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補其圮缺,闢聽事堂之東爲軒,種杉二本,竹百箇,以爲宴休之所
然鹽酒稅舊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適皆罷去,事委於一
晝則坐市區鬻鹽、沽酒、稅豚魚,與市人爭尋尺以自效
莫歸筋力疲廢,輒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旣旦
旦則復出營職,終不能安於所謂東軒者
每旦莫出入其旁,顧之未嘗不啞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讀書,竊嘗怪顔子以簞食瓢飲居於陋巷,人不堪其憂,顔子不改其樂
私以爲雖不欲仕,然抱關擊柝,尙可自養,而不害於學,何至困辱貧窶自苦如此?及來筠州,勤勞鹽米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於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
然後知顔子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求斗升之祿以自給者,良心其害於學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聞大道,沉酣勢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爲樂矣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爲大與死生之爲變,而況其下者乎?故其樂也,足以易窮餓而不怨,雖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蓋非有德不能任也
余方區區欲磨洗濁污,睎聖賢之萬一,自視缺然而欲庶幾顔氏之樂,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爲魯司寇,下爲乘田委吏,惟其所遇,無所不可,彼蓋達者之事,而非學者之所望也
余旣以譴來此,雖知桎梏之害而勢不得去
獨幸歲月之久,世或哀而憐之,使得歸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廬,爲環堵之室而居之,然後追求顔氏之樂,懷思東軒,優遊以忘其老
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豐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陽蘇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