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
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攡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恒数也。
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
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
夫画者谨发而易貌,射者仪毫而失墙,锐精细巧,必疏体统。
故宜诎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此命篇之经略也。
夫文变无方,意见浮杂,约则义孤,博则辞叛,率故多尤,需为事贼。
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
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
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
夫能悬识凑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石之合玉矣。
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驭文之法,有似于此。
去留随心,修短在手,齐其步骤,总辔而已。
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此已然之验也。
昔张汤拟奏而再却,虞松草表而屡谴,并事理之不明,而词旨之失调也。
及倪宽更草,钟会易字,而汉武叹奇,晋景称善者,乃理得而事明,心敏而辞当也。
以此而观,则知附会巧拙,相去远哉!
若夫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
克终底绩,寄深写远。
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馀风不畅。
此《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且”也。
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
赞曰∶
篇统间关,情数稠迭。
原始要终,疏条布叶。
道味相附,悬绪自接。
如乐之和,心声克协。
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
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攡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恒数也。
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
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
夫画者谨发而易貌,射者仪毫而失墙,锐精细巧,必疏体统。
故宜诎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此命篇之经略也。
夫文变无方,意见浮杂,约则义孤,博则辞叛,率故多尤,需为事贼。
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
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
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
夫能悬识凑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石之合玉矣。
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驭文之法,有似于此。
去留随心,修短在手,齐其步骤,总辔而已。
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此已然之验也。
昔张汤拟奏而再却,虞松草表而屡谴,并事理之不明,而词旨之失调也。
及倪宽更草,钟会易字,而汉武叹奇,晋景称善者,乃理得而事明,心敏而辞当也。
以此而观,则知附会巧拙,相去远哉!
若夫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
克终底绩,寄深写远。
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馀风不畅。
此《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且”也。
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
赞曰∶
篇统间关,情数稠迭。
原始要终,疏条布叶。
道味相附,悬绪自接。
如乐之和,心声克协。
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长,理自难易耳。
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
虽《诗》、《书》雅言,风俗训世,事必宜广,文亦过焉。
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
且夫号音之丑,岂有泮林而变好?荼味之苦,宁以周原而成饴?并意深褒赞,故义成矫饰。
大圣所录,以垂宪章,孟轲所云“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
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相如凭风,诡滥愈甚。
故上林之馆,奔星与宛虹入轩;从禽之盛,飞廉与鹪明俱获。
及扬雄《甘泉》,酌其馀波。
语瑰奇则假珍于玉树;言峻极则颠坠于鬼神。
至《西都》之比目,《西京》之海若,验理则理无可验,穷饰则饰犹未穷矣。
又子云《羽猎》,鞭宓妃以饷屈原;张衡《羽猎》,困玄冥于朔野,娈彼洛神,既非魍魉,惟此水师,亦非魑魅;而虚用滥形,不其疏乎?此欲夸其威而饰其事,义睽剌也。
至如气貌山海,体势宫殿,嵯峨揭业,熠耀焜煌之状,光采炜炜而欲然,声貌岌岌其将动矣。
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
于是后进之才,奖气挟声,轩翥而欲奋飞,腾掷而羞跼步,辞入炜烨,春藻不能程其艳;言在萎绝,寒谷未足成其凋;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信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矣。
然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
若能酌《诗》、《书》之旷旨,剪扬马之甚泰,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亦可谓之懿也。
赞曰∶
夸饰在用,文岂循检。
言必鹏运,气靡鸿渐。
倒海探珠,倾昆取琰。
旷而不溢,奢而无玷。
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长,理自难易耳。
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
虽《诗》、《书》雅言,风俗训世,事必宜广,文亦过焉。
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
且夫号音之丑,岂有泮林而变好?荼味之苦,宁以周原而成饴?并意深褒赞,故义成矫饰。
大圣所录,以垂宪章,孟轲所云“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
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相如凭风,诡滥愈甚。
故上林之馆,奔星与宛虹入轩;从禽之盛,飞廉与鹪明俱获。
及扬雄《甘泉》,酌其馀波。
语瑰奇则假珍于玉树;言峻极则颠坠于鬼神。
至《西都》之比目,《西京》之海若,验理则理无可验,穷饰则饰犹未穷矣。
又子云《羽猎》,鞭宓妃以饷屈原;张衡《羽猎》,困玄冥于朔野,娈彼洛神,既非魍魉,惟此水师,亦非魑魅;而虚用滥形,不其疏乎?此欲夸其威而饰其事,义睽剌也。
至如气貌山海,体势宫殿,嵯峨揭业,熠耀焜煌之状,光采炜炜而欲然,声貌岌岌其将动矣。
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
于是后进之才,奖气挟声,轩翥而欲奋飞,腾掷而羞跼步,辞入炜烨,春藻不能程其艳;言在萎绝,寒谷未足成其凋;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信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矣。
然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
若能酌《诗》、《书》之旷旨,剪扬马之甚泰,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亦可谓之懿也。
赞曰∶
夸饰在用,文岂循检。
言必鹏运,气靡鸿渐。
倒海探珠,倾昆取琰。
旷而不溢,奢而无玷。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夫文以足言,理兼《诗》、《书》,别目两名,自近代耳。
颜延年以为∶“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请夺彼矛,还攻其楯矣。
何者?《易》之《文言》,岂非言文?若笔为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
将以立论,未见其论立也。
予以为∶发口为言,属翰曰笔,常道曰经,述经曰传。
经传之体,出言入笔,笔为言使,可强可弱。
《六经》以典奥为不刊,非以言笔为优劣也。
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
故知九变之贯匪穷,知言之选难备矣。
凡精虑造文,各竞新丽,多欲练辞,莫肯研术。
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精者要约,匮者亦鲜;博者该赡,芜者亦繁;辩者昭晰,浅者亦露;奥者复隐,诡者亦曲。
或义华而声悴,或理拙而文泽。
知夫调钟未易,张琴实难。
伶人告和,不必尽窕瓠之中;动角挥羽,何必穷初终之韵;魏文比篇章于音乐,盖有征矣。
夫不截盘根,无以验利器;不剖文奥,无以辨通才。
才之能通,必资晓术,自非圆鉴区域,大判条例,岂能控引情源,制胜文苑哉!
是以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
故博塞之文,借巧傥来,虽前驱有功,而后援难继。
少既无以相接,多亦不知所删,乃多少之并惑,何妍蚩之能制乎!若夫善弈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
数逢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
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断章之功,于斯盛矣。
夫骥足虽骏,纆牵忌长,以万分一累,且废千里。
况文体多术,共相弥纶,一物携贰,莫不解体。
所以列在一篇,备总情变,譬三十之辐,共成一毂,虽未足观,亦鄙夫之见也。
赞曰∶
文场笔苑,有术有门。
务先大体,鉴必穷源。
乘一总万,举要治繁。
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夫文以足言,理兼《诗》、《书》,别目两名,自近代耳。
颜延年以为∶“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请夺彼矛,还攻其楯矣。
何者?《易》之《文言》,岂非言文?若笔为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
将以立论,未见其论立也。
予以为∶发口为言,属翰曰笔,常道曰经,述经曰传。
经传之体,出言入笔,笔为言使,可强可弱。
《六经》以典奥为不刊,非以言笔为优劣也。
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
故知九变之贯匪穷,知言之选难备矣。
凡精虑造文,各竞新丽,多欲练辞,莫肯研术。
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精者要约,匮者亦鲜;博者该赡,芜者亦繁;辩者昭晰,浅者亦露;奥者复隐,诡者亦曲。
或义华而声悴,或理拙而文泽。
知夫调钟未易,张琴实难。
伶人告和,不必尽窕瓠之中;动角挥羽,何必穷初终之韵;魏文比篇章于音乐,盖有征矣。
夫不截盘根,无以验利器;不剖文奥,无以辨通才。
才之能通,必资晓术,自非圆鉴区域,大判条例,岂能控引情源,制胜文苑哉!
是以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
故博塞之文,借巧傥来,虽前驱有功,而后援难继。
少既无以相接,多亦不知所删,乃多少之并惑,何妍蚩之能制乎!若夫善弈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
数逢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
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断章之功,于斯盛矣。
夫骥足虽骏,纆牵忌长,以万分一累,且废千里。
况文体多术,共相弥纶,一物携贰,莫不解体。
所以列在一篇,备总情变,譬三十之辐,共成一毂,虽未足观,亦鄙夫之见也。
赞曰∶
文场笔苑,有术有门。
务先大体,鉴必穷源。
乘一总万,举要治繁。
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
《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斯略举人事,以征义者也。
至若胤征羲和,陈《政典》之训;盘庚诰民,叙迟任之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
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
《大畜》之象,“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亦有包于文矣。
观夫屈宋属篇,号依诗人,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
唯贾谊《鵩赋》,始用鹖冠之说;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书,此万分之一会也。
及扬雄《百官箴》,颇酌于《诗》、《书》;刘歆《遂初赋》,历叙于纪传;渐渐综采矣。
至于崔班张蔡,遂捃摭经史,华实布濩,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
夫姜桂因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
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
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
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
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
表里相资,古今一也。
故魏武称张子之文为拙,以学问肤浅,所见不博,专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难,难便不知所出。
斯则寡闻之病也。
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
扬班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操刀能割,必裂膏腴。
是以将赡才力,务在博见,狐腋非一皮能温,鸡庶必数千而饱矣。
是以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核,众美辐辏,表里发挥。
刘劭《赵都赋》云∶“公子之客,叱劲楚令歃盟;管库隶臣,呵强秦使鼓缶。
”用事如斯,可称理得而义要矣。
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或微言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
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
陈思,群才之英也,《报孔璋书》云∶“葛天氏之乐,千人唱,万人和,听者因以蔑《韶》、《夏》矣。
”此引事之实谬也。
按葛天之歌,唱和三人而已。
相如《上林》云∶“奏陶唐之舞,听葛天之歌,千人唱,万人和。
”唱和千万人,乃相如推之。
然而滥侈葛天,推三成万者,信赋妄书,致斯谬也。
陆机《园葵》诗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异端。
”夫葵能卫足,事讥鲍庄;葛藟庇根,辞自乐豫。
若譬葛为葵,则引事为谬;若谓庇胜卫,则改事失真:斯又不精之患。
夫以子建明练,士衡沉密,而不免于谬。
曹洪之谬高唐,又曷足以嘲哉!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
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
《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斯略举人事,以征义者也。
至若胤征羲和,陈《政典》之训;盘庚诰民,叙迟任之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
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
《大畜》之象,“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亦有包于文矣。
观夫屈宋属篇,号依诗人,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
唯贾谊《鵩赋》,始用鹖冠之说;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书,此万分之一会也。
及扬雄《百官箴》,颇酌于《诗》、《书》;刘歆《遂初赋》,历叙于纪传;渐渐综采矣。
至于崔班张蔡,遂捃摭经史,华实布濩,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
夫姜桂因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
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
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
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
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
表里相资,古今一也。
故魏武称张子之文为拙,以学问肤浅,所见不博,专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难,难便不知所出。
斯则寡闻之病也。
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
扬班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操刀能割,必裂膏腴。
是以将赡才力,务在博见,狐腋非一皮能温,鸡庶必数千而饱矣。
是以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核,众美辐辏,表里发挥。
刘劭《赵都赋》云∶“公子之客,叱劲楚令歃盟;管库隶臣,呵强秦使鼓缶。
”用事如斯,可称理得而义要矣。
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或微言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
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
陈思,群才之英也,《报孔璋书》云∶“葛天氏之乐,千人唱,万人和,听者因以蔑《韶》、《夏》矣。
”此引事之实谬也。
按葛天之歌,唱和三人而已。
相如《上林》云∶“奏陶唐之舞,听葛天之歌,千人唱,万人和。
”唱和千万人,乃相如推之。
然而滥侈葛天,推三成万者,信赋妄书,致斯谬也。
陆机《园葵》诗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异端。
”夫葵能卫足,事讥鲍庄;葛藟庇根,辞自乐豫。
若譬葛为葵,则引事为谬;若谓庇胜卫,则改事失真:斯又不精之患。
夫以子建明练,士衡沉密,而不免于谬。
曹洪之谬高唐,又曷足以嘲哉!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
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岂虚造哉!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心虑言辞,神之用也。
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此性情之数也。
夫三皇辞质,心绝于道华;帝世始文,言贵于敷奏。
三代春秋,虽沿世弥缛,并适分胸臆,非牵课才外也。
战代技诈,攻奇饰说,汉世迄今,辞务日新,争光鬻采,虑亦竭矣。
故淳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
古人所以馀裕,后进所以莫遑也。
凡童少鉴浅而志盛,长艾识坚而气衰,志盛者思锐以胜劳,气衰者虑密以伤神,斯实中人之常资,岁时之大较也。
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
于是精气内销,有似尾闾之波;神志外伤,同乎牛山之木。
怛惕之盛疾,亦可推矣。
至如仲任置砚以综述,叔通怀笔以专业,既暄之以岁序,又煎之以日时,是以曹公惧为文之伤命,陆云叹用思之困神,非虚谈也。
夫学业在勤,故有锥股自厉;志于文也,则有申写郁滞。
故宜从容率情,优柔适会。
若销铄精胆,蹙迫和气,秉牍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且夫思有利钝,时有通塞,沐则心覆,且或反常;神之方昏,再三愈黩。
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常弄闲于才锋,贾馀于文勇,使刃发如新,腠理无滞,虽非胎息之万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赞曰∶
纷哉万象,劳矣千想。
玄神宜宝,素气资养。
水停以鉴,火静而朗。
无扰文虑,郁此精爽。
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此性情之数也。
夫三皇辞质,心绝于道华;帝世始文,言贵于敷奏。
三代春秋,虽沿世弥缛,并适分胸臆,非牵课才外也。
战代技诈,攻奇饰说,汉世迄今,辞务日新,争光鬻采,虑亦竭矣。
故淳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
古人所以馀裕,后进所以莫遑也。
凡童少鉴浅而志盛,长艾识坚而气衰,志盛者思锐以胜劳,气衰者虑密以伤神,斯实中人之常资,岁时之大较也。
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
于是精气内销,有似尾闾之波;神志外伤,同乎牛山之木。
怛惕之盛疾,亦可推矣。
至如仲任置砚以综述,叔通怀笔以专业,既暄之以岁序,又煎之以日时,是以曹公惧为文之伤命,陆云叹用思之困神,非虚谈也。
夫学业在勤,故有锥股自厉;志于文也,则有申写郁滞。
故宜从容率情,优柔适会。
若销铄精胆,蹙迫和气,秉牍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且夫思有利钝,时有通塞,沐则心覆,且或反常;神之方昏,再三愈黩。
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常弄闲于才锋,贾馀于文勇,使刃发如新,腠理无滞,虽非胎息之万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赞曰∶
纷哉万象,劳矣千想。
玄神宜宝,素气资养。
水停以鉴,火静而朗。
无扰文虑,郁此精爽。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
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々”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々”学草虫之韵。
“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
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
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
凡攡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
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
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
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
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
且《诗》、《骚》所标,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怯于争锋。
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则虽旧弥新矣。
是以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使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更新。
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馀者,晓会通也。
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
然则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赞曰∶
山沓水匝,树杂云合。
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
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々”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々”学草虫之韵。
“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
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
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
凡攡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
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
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
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
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
且《诗》、《骚》所标,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怯于争锋。
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则虽旧弥新矣。
是以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使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更新。
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馀者,晓会通也。
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
然则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赞曰∶
山沓水匝,树杂云合。
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周书》论士,方之梓材,盖贵器用而兼文采也。
是以朴斫成而丹雘施,垣墉立而雕杇附。
而近代词人,务华弃实。
故魏文以为∶“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
”韦诞所评,又历诋群才。
后人雷同,混之一贯,吁可悲矣!
略观文士之疵∶相如窃妻而受金,扬雄嗜酒而少算,敬通之不修廉隅,杜笃之请求无厌,班固谄窦以作威,马融党梁而黩货,文举傲诞以速诛,正平狂憨以致戮,仲宣轻锐以躁竞,孔璋傯恫以粗疏,丁仪贪婪以乞货,路粹餔啜而无耻,潘岳诡祷于愍怀,陆机倾仄于贾郭,傅玄刚隘而詈台,孙楚狠愎而讼府。
诸有此类,并文士之瑕累。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
古之将相,疵咎实多。
至如管仲孝窃,吴起之贪淫,陈平之污点,绛灌之谗嫉,沿兹以下,不可胜数。
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王戎开国上秩,而鬻官嚣俗;况马杜之磬悬,丁路之贫薄哉?然子夏无亏于名儒,浚冲不尘乎竹林者,名崇而讥减也。
若夫屈贾之忠贞,邹枚之机觉,黄香之淳孝,徐干之沉默,岂曰文士,必其玷欤?
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
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
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亦有以焉。
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
鲁之敬姜,妇人之聪明耳。
然推其机综,以方治国,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所以终乎下位也。
昔庾元规才华清英,勋庸有声,故文艺不称;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也。
文武之术,左右惟宜。
郤縠敦书,故举为元帅,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
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弸中,散采以彪外,楩楠其质,豫章其干;攡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
若此文人,应《梓材》之士矣。
赞曰∶
瞻彼前修,有懿文德。
声昭楚南,采动梁北。
雕而不器,贞干谁则。
岂无华身,亦有光国。
是以朴斫成而丹雘施,垣墉立而雕杇附。
而近代词人,务华弃实。
故魏文以为∶“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
”韦诞所评,又历诋群才。
后人雷同,混之一贯,吁可悲矣!
略观文士之疵∶相如窃妻而受金,扬雄嗜酒而少算,敬通之不修廉隅,杜笃之请求无厌,班固谄窦以作威,马融党梁而黩货,文举傲诞以速诛,正平狂憨以致戮,仲宣轻锐以躁竞,孔璋傯恫以粗疏,丁仪贪婪以乞货,路粹餔啜而无耻,潘岳诡祷于愍怀,陆机倾仄于贾郭,傅玄刚隘而詈台,孙楚狠愎而讼府。
诸有此类,并文士之瑕累。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
古之将相,疵咎实多。
至如管仲孝窃,吴起之贪淫,陈平之污点,绛灌之谗嫉,沿兹以下,不可胜数。
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王戎开国上秩,而鬻官嚣俗;况马杜之磬悬,丁路之贫薄哉?然子夏无亏于名儒,浚冲不尘乎竹林者,名崇而讥减也。
若夫屈贾之忠贞,邹枚之机觉,黄香之淳孝,徐干之沉默,岂曰文士,必其玷欤?
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
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
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亦有以焉。
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
鲁之敬姜,妇人之聪明耳。
然推其机综,以方治国,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所以终乎下位也。
昔庾元规才华清英,勋庸有声,故文艺不称;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也。
文武之术,左右惟宜。
郤縠敦书,故举为元帅,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
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弸中,散采以彪外,楩楠其质,豫章其干;攡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
若此文人,应《梓材》之士矣。
赞曰∶
瞻彼前修,有懿文德。
声昭楚南,采动梁北。
雕而不器,贞干谁则。
岂无华身,亦有光国。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
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
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
夫人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
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
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
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
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文,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奥,宜体于要。
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如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瑒文论,陆机《文赋》,仲治《流别》,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
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
又君山、公干之徒,吉甫、士龙之辈,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
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
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攡《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
位理定名,彰乎大衍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可胜数矣。
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
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
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
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茫茫往
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
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
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
夫人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
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
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
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
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文,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奥,宜体于要。
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如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瑒文论,陆机《文赋》,仲治《流别》,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
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
又君山、公干之徒,吉甫、士龙之辈,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
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
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攡《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
位理定名,彰乎大衍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可胜数矣。
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
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
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
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茫茫往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昔在陶唐,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
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咏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
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
至大禹敷土,九序咏功,成汤圣敬,“猗欤”作颂。
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大王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
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
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
春秋以后,角战英雄,六经泥蟠,百家飙骇。
方是时也,韩魏力政,燕赵任权;五蠹六虱,严于秦令;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
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孟轲宾馆,荀卿宰邑,故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邹子以谈天飞誉,驺奭以雕龙驰响,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
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故知炜烨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爰至有汉,运接燔书,高祖尚武,戏儒简学。
虽礼律草创,《诗》、《书》未遑,然《大风》、《鸿鹄》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
施及孝惠,迄于文景,经术颇兴,而辞人勿用,贾谊抑而邹枚沉,亦可知已。
逮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柏梁展朝宴之诗,金堤制恤民之咏,征枚乘以蒲轮,申主父以鼎食,擢公孙之对策,叹倪宽之拟奏,买臣负薪而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
于是史迁寿王之徒,严终枚皋之属,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馀采,莫与比盛。
越昭及宣,实继武绩,驰骋石渠,暇豫文会,集雕篆之轶材,发绮縠之高喻,于是王褒之伦,底禄待诏。
自元暨成,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谈,清金马之路。
子云锐思于千首,子政雠校于六艺,亦已美矣。
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馀影,于是乎在。
自哀、平陵替,光武中兴,深怀图谶,颇略文华,然杜笃献诔以免刑,班彪参奏以补令,虽非旁求,亦不遐弃。
及明章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虎观,孟坚珥笔于国史,贾逵给札于瑞颂;东平擅其懿文,沛王振其通论;帝则藩仪,辉光相照矣。
自和安以下,迄至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磊落鸿儒,才不时乏,而文章之选,存而不论。
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历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
降及灵帝,时好辞制,造皇羲之书,开鸿都之赋,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故杨赐号为驩兜,蔡邕比之俳优,其馀风遗文,盖蔑如也。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
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咏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
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
至大禹敷土,九序咏功,成汤圣敬,“猗欤”作颂。
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大王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
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
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
春秋以后,角战英雄,六经泥蟠,百家飙骇。
方是时也,韩魏力政,燕赵任权;五蠹六虱,严于秦令;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
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孟轲宾馆,荀卿宰邑,故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邹子以谈天飞誉,驺奭以雕龙驰响,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
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故知炜烨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爰至有汉,运接燔书,高祖尚武,戏儒简学。
虽礼律草创,《诗》、《书》未遑,然《大风》、《鸿鹄》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
施及孝惠,迄于文景,经术颇兴,而辞人勿用,贾谊抑而邹枚沉,亦可知已。
逮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柏梁展朝宴之诗,金堤制恤民之咏,征枚乘以蒲轮,申主父以鼎食,擢公孙之对策,叹倪宽之拟奏,买臣负薪而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
于是史迁寿王之徒,严终枚皋之属,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馀采,莫与比盛。
越昭及宣,实继武绩,驰骋石渠,暇豫文会,集雕篆之轶材,发绮縠之高喻,于是王褒之伦,底禄待诏。
自元暨成,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谈,清金马之路。
子云锐思于千首,子政雠校于六艺,亦已美矣。
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馀影,于是乎在。
自哀、平陵替,光武中兴,深怀图谶,颇略文华,然杜笃献诔以免刑,班彪参奏以补令,虽非旁求,亦不遐弃。
及明章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虎观,孟坚珥笔于国史,贾逵给札于瑞颂;东平擅其懿文,沛王振其通论;帝则藩仪,辉光相照矣。
自和安以下,迄至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磊落鸿儒,才不时乏,而文章之选,存而不论。
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历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
降及灵帝,时好辞制,造皇羲之书,开鸿都之赋,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故杨赐号为驩兜,蔡邕比之俳优,其馀风遗文,盖蔑如也。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