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爲務
意氣勤勤懇懇,若望僕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
僕非敢如是也
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顧自以爲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獨鬱悒而無誰語
諺曰:「誰爲爲之?孰令聽之?」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何則?士爲知己者用,女爲說己者容
若僕大質已虧缺矣,雖才懷隨和,行若由夷,終不可以爲榮,適足以發笑而自點耳
書辭宜答,會東從上來,又迫賤事,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僕又薄從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諱
是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
請略陳固陋,闕然久不報,幸勿爲過
僕聞之:修身者,智之符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與者,義之表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
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託於世,列於君子之林矣
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
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
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爰絲變色
自古而恥之
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忼慨之士乎!如今朝雖乏人,柰何令刀鋸之餘薦天下豪雋哉!
僕賴先人緒業,得待罪輦轂下,二十餘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外之,不能備行伍,攻城野戰,有斬將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積勞,取尊官厚祿,以爲宗族交遊光寵
四者無一遂,苟合取容,無所短長之效,可見於此矣
鄉者,僕亦嘗廁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議
不以此時引維綱,盡思慮
今以虧形爲掃除之隸,在闒茸之中,乃欲卯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僕,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衛之中
僕以爲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壹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
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
夫僕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相善也
趣舍異路,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歡
然僕觀其爲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其素所畜積也,僕以爲有國士之風
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
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僕誠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橫挑彊胡,卯億萬之師,與單于連戰十餘日,所殺過當
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鹹震怖,乃悉徵其左右賢王,舉引弓之民,一國共攻而圍之
轉鬥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
然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飲泣,張空弮,冒白刃,北向爭死敵者
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
後數日,陵敗書聞,主上爲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
大臣憂懼,不知所出
僕竊不自料其卑賤,見主上慘悽怛悼,誠欲效其款款之愚,以爲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也
身雖陷敗,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漢
事已無可柰何,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於天下矣
僕懷欲陳之,而未有路,適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
未能盡明,明主不深曉,以爲僕沮貳師,而爲李陵遊說,遂下於理
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
因爲誣上,卒從吏議
家貧,財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爲壹言
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爲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此正少卿所親見,僕行事豈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而僕又茸以蠶室,重爲天下觀笑
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爲俗人言也
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
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特以爲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剃毛髮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支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
傳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節不可不厲也
猛虎處深山,百獸震恐,及其在阱檻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故士有畫地爲牢勢不入,削木爲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幽於圜牆之中
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正惕息
何者?積威約之勢也
及已至此,言不辱者,所謂彊顏耳,曷足貴乎!且西伯,伯也,拘於牖里;李斯,相也,具於五刑;淮陰,王也,受械於陳;彭越、張敖,南鄉稱孤,繫獄具罪;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於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季布爲朱家鉗奴;灌夫受辱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財,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彊弱,形也
審矣!曷足怪乎?且夫人不能蚤自財繩墨之外,以稍陵夷至於鞭棰之間,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爲此也
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親戚,顧妻子,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僕不幸,蚤失二親,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僕於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僕雖怯懦耎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若僕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大氐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
此人皆意有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及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爲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草創未就,適會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僕誠已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爲智者道,難爲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僕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爲鄉黨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覆上父母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身直爲閨閤之臣,寧得自引深臧於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湛,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僕之私指剌謬乎
今雖欲自雕瑑,曼辭以自解,無益,於俗不信,祗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
書不能盡意,故略陳固陋,謹再拜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爲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爲屯長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項燕爲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或以爲死,或以爲亡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爲天下唱,宜多應者
」吳廣以爲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又彊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卒皆夜驚恐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爲用者
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尉果笞廣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袒右,稱大楚
爲壇而盟,祭以尉首
陳勝自立爲將軍,吳廣爲都尉
攻大澤鄉,收而攻蘄
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爲王
」陳涉乃立爲王,號爲張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乃以吳叔爲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
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餘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
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爲聚者,不可勝數
葛嬰至東城,立襄彊爲楚王
嬰後聞陳王已立,因殺襄彊,還報
至陳,陳王誅殺葛嬰
陳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
吳廣圍滎陽
李由爲三川守,守滎陽,吳叔弗能下
陳王征國之豪傑與計,以上蔡人房君蔡賜爲上柱國
周文,陳之賢人也,嘗爲項燕軍視日,事春申君,自言習兵,陳王與之將軍印,西擊秦
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軍焉
秦令少府章邯免酈山徒、人奴產子生,悉發以擊楚大軍,盡敗之
周文敗,走出關,止次曹陽二三月
章邯追敗之,復走次澠池十餘日
章邯擊,大破之
周文自剄,軍遂不戰
武臣到邯鄲,自立爲趙王,陳餘爲大將軍,張耳、召騷爲左右丞相
陳王怒,捕繫武臣等家室,欲誅之
柱國曰:「秦未亡而誅趙王將相家屬,此生一秦也
不如因而立之
」陳王乃遣使者賀趙,而徙系武臣等家屬宮中,而封耳子張敖爲成都君,趣趙兵亟入關
趙王將相相與謀曰:「王王趙,非楚意也
楚已誅秦,必加兵於趙
計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廣也
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不敢制趙
若楚不勝秦,必重趙
趙乘秦之獘,可以得志於天下
」趙王以爲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韓廣將兵北徇燕地
燕故貴人豪傑謂韓廣曰:「楚已立王,趙又已立王
燕雖小,亦萬乘之國也,願將軍立爲燕王
」韓廣曰:「廣母在趙,不可
」燕人曰:「趙方西憂秦,南憂楚,其力不能禁我
且以楚之彊,不敢害趙王將相之家,趙獨安敢害將軍之家!」韓廣以爲然,乃自立爲燕王
居數月,趙奉燕王母及家屬歸之燕
當此之時,諸將之徇地者,不可勝數
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殺狄令,自立爲齊王,以齊反擊周市
市軍散,還至魏地,欲立魏後故甯陵君咎爲魏王
時咎在陳王所,不得之魏
魏地已定,欲相與立周市爲魏王,周市不肯
使者五反,陳王乃立甯陵君咎爲魏王,遣之國
周市卒爲相
將軍田臧等相與謀曰:「周章軍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圍滎陽城弗能下,秦軍至,必大敗
不如少遺兵,足以守熒陽,悉精兵迎秦軍
今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
」因相與矯王令以誅吳叔,獻其首於陳王
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爲上將
田臧乃使諸將李歸等守滎陽城,自以精兵西迎秦軍於敖倉
與戰,田臧死,軍破
章邯進兵擊李歸等滎陽下,破之,李歸等死
陽城人鄧說將兵居郯,章邯別將擊破之,鄧說軍散走陳
铚人伍徐將兵居許,章邯擊破之,伍徐軍皆散走陳
陳王誅鄧說
陳王初立時,陵人秦嘉、铚人董緶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將兵圍東海守慶於郯
陳王聞,乃使武平君畔爲將軍,監郯下軍
秦嘉不受命,嘉自立爲大司馬,惡屬武平君
告軍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聽!」因矯以王命殺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擊陳,柱國房君死
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
陳王出監戰,軍破,張賀死
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
陳勝葬碭,謚曰隱王
陳王故涓人將軍呂臣爲倉頭軍,起新陽,攻陳下之,殺莊賈,復以陳爲楚
初,陳王至陳,令铚人宋留將兵定南陽,入武關
留已徇南陽,聞陳王死,南陽復爲秦
宋留不能入武關,乃東至新蔡,遇秦軍,宋留以軍降秦
秦傳留至咸陽,車裂留以徇
秦嘉等聞陳王軍破出走,乃立景駒爲楚王,引兵之方與,欲擊秦軍定陶下
使公孫慶使齊王,欲與并力俱進
齊王曰:「聞陳王戰敗,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請而立王!」公孫慶曰:「齊不請楚而立王,楚何故請齊而立王!且楚首事,當令於天下
」田儋誅殺公孫慶
秦左右校復攻陳,下之
呂將軍走,收兵復聚
鄱盜當陽君黥布之兵相收,復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爲楚
會項梁立懷王孫心爲楚王
陳勝王凡六月
已爲王,王陳
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
」宮門令欲縛之
自辯數,乃置,不肯爲通
陳王出,遮道而呼涉
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
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爲王沈沈者!」楚人謂多爲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爲王,由陳涉始
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
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
」陳王斬之
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
陳王以朱房爲中正,胡武爲司過,主司群臣
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繫而罪之,以苛察爲忠
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
陳王信用之
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高祖時爲陳涉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褚先生曰:地形險阻,所以爲固也;兵革刑法,所以爲治也
猶未足恃也
夫先王以仁義爲本,而以固塞文法爲枝葉,豈不然哉!吾聞賈生之稱曰:
「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鬬諸侯
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王、武王、昭王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合從締交,相與爲一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約從連衡,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
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爲之謀,齊明、周聚、陳軫、邵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他、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嘗以什倍之地,百萬之師,仰關而攻秦
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遁逃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固已困矣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秦有餘力而制其獘,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彊國請服,弱國入朝

施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樸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爲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亦不敢貫弓而報怨
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以爲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爲城,因河爲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爲固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爲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振於殊俗
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
躡足行伍之閒,俛仰仟佰之中,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雲會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於句戟長鎩也;適戍之眾,非儔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之士也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
嘗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而秦以區區之地
致萬乘之權,抑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
然後以六合爲家,殽函爲宮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幷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
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旣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爲一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寛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尙、蘇秦、杜赫之屬爲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爲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爲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爲城,因河爲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爲固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爲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旣沒,餘威震於殊俗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山東豪俊遂幷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銛於鈎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曏時之士也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爲家,崤函爲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中篇】
秦滅周祀,幷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嚮風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旣滅,令不行於天下
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旣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
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爲天下始
夫兼幷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
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幷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
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
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
此言勞民之易爲仁也
曏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愼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
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
然後奸僞幷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
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
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
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
故曰:「安民可與爲義,而危民易與爲非」,此之謂也
貴爲天子,富有四海,身在於戮者,正之非也
是二世之過也
【下篇】
秦幷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繕津關,據險塞,修甲兵而守之
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
秦人阻險不守,關梁不闔,長戟不刺,強弩不射
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艱
於是山東大擾,諸侯幷起,豪俊相立
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其三軍之眾要市於外,以謀其上
群臣之不信,可見於此矣
子嬰立,遂不寤
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宜未絶也
秦地被山帶河以爲固,四塞之國也
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爲諸侯雄
此豈世賢哉?其勢居然也
且天下嘗同心幷力攻秦矣,當此之世,賢智幷列,良將行其師,賢相通其謀,然困於阻險而不能進,秦乃延入戰而爲之開關,百萬之徒逃北而遂壞
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
秦小邑幷大城,守險塞而軍,高壘毋戰,閉關據厄,荷戟而守之
諸侯起於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親,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實利之也
彼見秦阻之難犯也,必退師
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
貴爲天子,富有四海,而身爲禽者,其救敗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
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
三主惑而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爲戮沒矣
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
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哀哉!
先王知雍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
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內畔矣
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餘歲不絶;秦本末幷失,故不能長
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是以君子爲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子墨子謂公尚過曰:「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將聽吾言,用我道,則翟將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羣臣,奚能以封爲哉?……」
蘇秦始將連橫説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餚、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以大王之賢,士民之衆,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
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
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伯天下
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爲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
文士並飭,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
科條既備,民多僞態,書策稠濁,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辯言偉服,戰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
舌弊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
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
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
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橦,然後可建大功
是故兵勝於外,義強於內,威立於上,民服於下
今欲併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沈於辯,溺於辭
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説秦王書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
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爲炊
父母不與言
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爲夫,嫂不以我爲叔,父母不以我爲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爲揣摩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説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説當世之君矣

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説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爲武安君
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溢,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
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衆,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蘇秦之策
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
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
當秦之隆,黃金萬溢爲用,轉轂連騎,炫熿於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
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廷説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將説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
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
范雎至秦,王庭迎,謂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
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竊閔然不敏
”敬執賓主之禮,范雎辭讓
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謝曰:“非敢然也
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爲漁父而釣於渭陽之濱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說而立爲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於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爲帝王
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於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
願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誅於後,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爲臣患,亡不足以爲臣憂,漆身而爲厲,被髮而爲狂,不足以爲臣恥
五帝之聖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於秦,此臣之所大願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蔆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伏,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闔廬爲霸
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爲厲,被髮而爲狂,無益於殷、楚
使臣得同行於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闇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賢於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
寡人得受命於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
」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左右以告
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嘗君曰:「爲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爲家
」左右皆惡之,以爲貪而不知足
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
」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於是馮諼不復歌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
」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
」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爲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
」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
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
因燒其券
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
」「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之‘視吾家所寡有者’
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
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爲君市義
」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
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乃臣所以爲君市義也
」孟嘗君不悅,曰:「諾,先生休矣!」
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爲臣
」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終日
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爲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請爲君復鑿二窟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樑,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於是樑王虛上位,以故相爲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
齊其聞之矣
」樑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齎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
寡人不足爲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
」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爲樂矣

孟嘗君爲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趙氏求救於齊
齊曰:「必以長安君爲質,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強諫
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讋言願見太后
太后盛氣而揖之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
」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
」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也
」太后曰:「老婦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
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
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
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
」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
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爲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爲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
」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
」曰:「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老臣以媼爲長安君計短也
故以爲其愛不若燕後
太后曰:「諾
恣君之所使之

於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與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3.4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