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
’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
好事者为之也。
百里奚,虞人也。
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
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
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曰:“不可。
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是不待教而诛者也。
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
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
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
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曰:“事道也。

“事道奚猎较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曰:“奚不去也?”
曰:“为之兆也。
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
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也。
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
故者以利为本。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
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
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
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闲,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
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章子有一于是乎?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
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
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
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