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
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
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
烦恼断尽,便证实相。
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①。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
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
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
烦恼断尽,便证实相。
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①。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
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
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
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
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
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
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
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
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
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
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皈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
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
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
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盘荼,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
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皈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
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
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
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盘荼,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
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
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
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竞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
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
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
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
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觉圆明故, 显心清净。
心清净故,见尘清净。
见清净故,眼根清净。
根清净故,眼识清净。
识清净故,闻尘清净。
闻清净故,耳根清净。
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识清净故,觉尘清净。
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
色清净故,声尘清净。
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
地清净故,水大清净。
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
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
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竞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
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
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
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
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觉圆明故, 显心清净。
心清净故,见尘清净。
见清净故,眼根清净。
根清净故,眼识清净。
识清净故,闻尘清净。
闻清净故,耳根清净。
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识清净故,觉尘清净。
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
色清净故,声尘清净。
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
地清净故,水大清净。
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
若说有觉,犹未离幻。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以幻修幻,亦复如是。
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
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
若说有觉,犹未离幻。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以幻修幻,亦复如是。
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
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
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
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
皆轮回故,不成圣道。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
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
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
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
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
皆轮回故,不成圣道。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
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
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