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處,米糧少,金貝多,故人勇戰鬥,難敗。
自磧石以西,諸戎種繁,地廣形險,俗負強很,故人多不臣。
當候之以外釁,伺之以內亂,則可破矣。
夫將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心怯者,有謀而情緩者。
是故勇而輕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貪而喜利者,可遺也;仁而不忍者,可勞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謀而情緩者,可襲也。
聖人則天,賢者法地,智者則古。
驕者招毀,妄者稔禍,多語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賞於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者滅。
東夷之性,薄禮少義,捍急能鬥,儀山塹海,憑險自固。
上下和睦,百姓安樂,未可圖也。
若上亂下離,則可以行間,間起則隙生,隙生則修德以來之,固甲兵而擊之,其勢必克也。
夫因人之勢以伐惡,則黃帝不能與爭威矣;因人之力以決勝,則湯、武不能與爭功矣。
若能審因而加之威勝,則萬夫之雄將可圖,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夫將者,人命之所縣也,成敗之所繫也,禍福之所倚也。
而上不假之以賞罰,是猶束猿猱之手,而責之以騰捷;膠離婁之目,而使之辨青黃,不可得也。
若賞移在權臣,罰不由主將,人苟自利,誰懷鬥心?雖伊、呂之謀,韓白之功,而不能自衛也。
故孫武曰:“將之出,君命有所不受。
”亞夫曰:“軍中聞將軍之命,不聞有天子之詔。
賢才居上,不肖居下,三軍悅樂,士卒畏服,相議以勇鬥,相望以威武,相勸以刑賞,此必勝之徵也。
士卒惰慢,三軍數驚,下無禮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敵,相語以利,相囑以禍福,相惑以妖言,此必敗之徵也。
南蠻多種,性不能教,連合朋黨,失意則相攻。
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崑崙,東至洋海,海產奇貨,故人貪而勇戰。
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戰,不可久師也。
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飢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
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