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
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與其教治,別其等,正其位
國有大事,則率國子而致於大子,唯所用之
若有甲兵之事,則授之以車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軍法治之,司馬弗正
凡國之政事,國子存遊卒,使之修德學道,春合諸學,秋合諸射,以考其藝而進退之
諸侯燕禮之義:君立阼階之東南,南鄉爾卿,大夫皆少進,定位也
君席阼階之上,居主位也;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適之義也
設賓主,飲酒之禮也
使宰夫爲獻主,臣莫敢與君亢禮也
不以公卿爲賓,而以大夫爲賓,爲疑也,明嫌之義也
賓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禮之也
君舉旅於賓,及君所賜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禮也
君答拜之,禮無不答,明君上之禮也
臣下竭力盡能以立功於國,君必報之以爵祿,故臣下皆務竭力盡能以立功,是以國安而君寧
禮無不答,言上之不虛取於下也
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後取其什一,故上用足而下不匱也,是以上下和親而不相怨也
和寧,禮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義也
故曰:“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於下
獻君,君舉旅行酬而後獻卿,卿舉旅行酬而後獻大夫,大夫舉旅行酬而後獻士,士舉旅行酬而後獻庶子
俎豆、牲體、薦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貴賤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爲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詩》雲:「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諠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雲:「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康誥》曰:「克明德
」《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誥》曰:「作新民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詩》雲:「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詩》雲:「緡蠻黃鳥,止於丘隅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爲人君,止於仁;爲人臣,止於敬;爲人子,止於孝;爲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
此謂知本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之其所賤惡而闢焉,之其所畏敬而闢焉,之其所哀矜而闢焉,之其所敖惰而闢焉
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衆也
《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其機如此
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
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國在齊其家
《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
《詩》雲:「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
《詩》雲:「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其爲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
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
此之謂絜矩之道
《詩》雲:「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詩》雲:「節彼南山,維石巖巖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有國者不可以不慎,闢則爲天下戮矣
《詩》雲:「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
儀監於殷,峻命不易
」道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國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
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刖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誥》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楚書曰:「楚國無以爲寶,惟善以爲寶
」舅犯曰:「亡人無以爲寶,仁親以爲寶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
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爲能愛人,能惡人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
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爲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
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
」此謂國不以利爲利,以義爲利也
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
彼爲善之,小人之使爲國家,災害並至
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爲利,以義爲利也
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
短毋見膚,長毋被土
續衽,鉤邊
要縫半下;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
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
制:十有二幅以應十有二月
袂圜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負繩及踝以應直;下齊如權衡以應平
故規者,行舉手以爲容;負繩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義也
故《易》曰:坤,「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下齊如權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
五法已施,故聖人服之
故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故先王貴之
故可以爲文,可以爲武,可以擯相,可以治軍旅,完且弗費,善衣之次也
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
如孤子,衣純以素
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
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
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
」賓曰:「子有旨酒嘉餚,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辭
」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敢以請
」賓曰:「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固辭
」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敢固以請
」賓曰:「某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從?」賓再拜受,主人般還,曰:「闢
」主人阼階上拜送,賓般還,曰:「闢
」已拜,受矢,進即兩楹間,退反位,揖賓就筵
司射進度壺,間以二矢半,反位,設中,東面,執八算興
請賓曰:「順投爲入
比投不釋,勝飲不勝者,正爵既行,請爲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既立,請慶多馬
」請主人亦如之
命弦者曰:「請奏《狸首》,間若一
」大師曰:「諾

左右告矢具,請拾投
有入者,則司射坐而釋一算焉
賓黨於右,主黨於左
卒投,司射執算曰:「左右卒投,請數
」二算爲純,一純以取,一算爲奇
遂以奇算告曰:「某賢於某若干純」
奇則曰奇,鈞則曰左右鈞
命酌曰:「請行觴
」酌者曰:「諾
」當飲者皆跪奉觴,曰:「賜灌」;勝者跪曰:「敬養」
正爵既行,請立馬
馬各直其算
一馬從二馬,以慶
慶禮曰:「三馬既備,請慶多馬
」賓主皆曰:「諾
」正爵既行,請徹馬
算多少視其坐
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算長尺二寸
壺:頸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徑二寸半;容鬥五升
壺中實小豆焉,爲其矢之躍而出也
壺去席二矢半
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魯令弟子辭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偝立逾言,有常爵
薛令弟子辭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若是者浮
鼓:,半;:魯鼓

半;:薛鼓
取半以下爲投壺禮,盡用之爲射禮
司射、庭長,及冠士立者,皆屬賓黨;樂人及使者、童子,皆屬主黨
魯鼓:,半;;
薛鼓:,半;
昔者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之位:天子負斧依南鄉而立;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之國,門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九夷之國,東門之外,西面北上;八蠻之國,南門之外,北面東上;六戎之國,西門之外,東面南上;五狄之國,北門之外,南面東上;九採之國,應門之外,北面東上
四塞,世告至
此周公明堂之位也
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卑也
昔殷紂亂天下,脯鬼侯以饗諸侯
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紂
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
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七年,致政於成王
成王以周公爲有勳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車千乘,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
是以魯君,孟春乘大路,載弧;旗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於郊,配以後稷
天子之禮也
季夏六月,以禮祀周公於大廟,牲用白牡,尊用犧、象、山,鬱尊用黃目,灌用玉瓚,大圭,薦用玉豆,雕,爵用玉戔,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完山厥
升歌清廟,下管象,朱干玉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積,裼而舞大夏
昧,東夷之樂也
任,南蠻之樂也
納夷蠻之樂於大廟,言廣魯於天下也
君卷冕立於阼,夫人副礻韋立於房中
君肉袒迎牲於門,夫人薦豆籩
卿大夫贊君,命婦贊夫人,各揚其職
百官廢職服大刑,而天下大服
是故,夏礻勺、秋嘗、冬、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大廟,天子明堂
庫門,天子皋門;雉門,天子應門
振木鐸於朝,天子之政也
山節藻,復廟重檐,刮楹達鄉
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
天子之廟飾也
鸞車,有虞氏之路也
鉤車,夏后氏之路也
大路,殷路也
乘路,周路也
有虞氏之旗,夏后氏之綏,殷之大白,周之大赤
夏后氏駱馬,黑鬣
殷人白馬,黑首,周人黃馬,蕃鬣
夏后氏,牲尚黑,殷白牡,周剛
泰,有虞氏之尊也
山,夏后氏之尊也
著,殷尊也
犧象,周尊也
爵,夏后氏以戔,殷以,周以爵
灌尊,夏后氏以雞夷,殷以,周以黃目
其勺,夏后氏以龍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
士鼓蕢桴葦,伊耆氏之樂也
拊搏玉磬揩擊,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樂器也
魯公之廟,文世室也;武公之廟,武世室也
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後氏之序也;瞽宗,殷學也;宮,周學也
崇鼎,貫鼎,大璜,封父龜,天子之器也
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夏後氏之鼓,足
殷,楹鼓;周,縣鼓,垂之和鍾,叔之離磬,女媧之笙簧
夏後氏之龍,殷之崇牙,周之璧嬖
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俎,有虞氏以完,夏后氏以山厥,殷以具,周以房俎
夏后氏以曷,殷玉豆,周獻豆
有虞氏服,夏后氏山,殷火,周龍章
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
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週三百
有虞氏之綏,夏后氏之綢練,殷之崇牙,周之璧
凡四代之服、器、官,魯兼用之
是故魯,王禮也,天下傳之久矣
君臣,未嘗相弒也,禮樂刑法政俗,未嘗相變也,天下以爲有道之國,是故天下資禮樂焉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
制農田百畝
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
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爲差也
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祿足以代其耕也
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
卿,四大夫祿
君,十卿祿
次國之卿,三大夫祿,君,十卿祿
小國之卿,倍大夫祿,君十卿祿
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
小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
其有中士下士者,數各居其上之三分
凡四海之內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爲附庸間田
八州,州二百一十國
天子之縣內,方百里之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國
名山大澤不以分,其餘以祿士,以爲間田
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天子之元士,諸侯之附庸不與
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爲御
千里之外,設方伯
五國以爲屬,屬有長;十國以爲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爲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州有伯,八州八伯
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帥,三百三十六長
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爲左右,曰二伯
千里之內曰甸,千里之外,曰採曰流
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天子使其大夫爲三監,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
天子之縣內諸侯,祿也;外諸侯,嗣也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則賜也,不過九命
次國之君,不過七命,小國之君,不過五命
大國之卿,不過三命,下卿再命;小國之卿與下大夫一命
凡官民材,必先論之
論辨然後使之,任事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爵人於朝,與士共之
刑人於市,與衆棄之
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士遇之塗弗與言也
屏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亦弗故生也
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天子五年一巡守,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
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好闢;命典禮,考時月,定日,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
山川神,有不舉者,爲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廟,有不順者,爲不孝,不孝者,君絀以爵;變禮易樂者,爲不從,不從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爲畔,畔者君討;有功德於民者,加地進律
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東巡守之禮
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南巡守之禮
十有一月,北巡守至於北嶽,如西巡守之禮
歸,假於祖稱,用特
天子將出,類乎上帝
宜乎社,造乎禰
諸侯將出,宜乎社,造乎禰
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考禮正刑一德,以尊於天子
天子賜諸侯樂,則以將之,賜伯子男樂,則以鞀將之
諸侯,賜弓矢然後徵,賜釒夫釒戊然後殺,賜圭瓚然後爲鬯
未賜圭瓚,則資鬯於天子,天子命之教然後爲學
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
天子曰辟雍,諸侯曰宮
天子將出徵,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礻馬於所徵之地
受命於祖,受成於學
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告
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
一爲乾豆,二爲賓客,三爲充君之庖
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
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羣
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
佐車止,則百姓田獵
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
豺祭獸,然後田獵,鳩化爲鷹,然後設羅
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昆蟲未蟄,不可以火田
不,不卵,不殺胎,不天夭,不覆巢
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
用地小大,視年之豐耗
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爲出,祭用數之仂
喪,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爲越紼而行事
喪用三年之仂,喪祭,用不足曰暴,有餘曰浩
祭,豐年不奢,凶年不儉
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非其國也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以三十年之通,雖兇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舉以樂
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
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
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三年之喪,自天子達,庶人縣封,葬不爲雨止,不封不樹,喪不貳事,自天子達於庶人
喪從死者,祭從生者,支子不祭
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
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
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礻勺,夏曰,秋曰嘗,冬曰
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
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天子諸侯祭因國之在其地而無主後者
天子直礻勺、袷、袷嘗
諸侯礻勺則不,則不嘗,嘗則不,則不礻勺
諸侯礻勺直、一直一袷,嘗袷,袷
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大夫士宗廟之祭,有田則祭,無田則薦
庶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
韭以卵,麥以魚,黍以豚,稻以雁
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
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寢不逾廟
古者公田藉而不稅
市釐而不稅
關譏而不徵
林麓川澤,以時入而不禁
夫圭田無徵
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
田裏不粥,墓地不請
司空執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澤,時四時,量地遠近,興事任力
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壯者之食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溼,廣谷大川異制
民生其間者異俗,剛柔輕重遲速異齊,五味異和,器械異制,衣服異宜
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
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東方曰夷,被髮文皮,有不火食者矣
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西方曰戎被髮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慾不同
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譯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
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
無曠土,無遊民,食節事時,民鹹安其居,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
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德,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養耆老以致孝,恤孤獨以逮不足,上賢以崇德,簡不肖以絀惡
命鄉,簡不帥教者以告耆老皆朝於庠,無日,習射上功,習鄉上齒,大司徒帥國之俊士與執事焉
不變,命國之右鄉,簡不帥教者移之左,命國之左鄉,簡不帥教者移之右,如初禮
不變,移之郊
如初禮
不變,移之遂,如初禮
不變,屏之遠方,終身不齒
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
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
升於司徒者,不徵於鄉,升於學者,不徵於司徒,曰造士
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
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
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
凡入學以齒
將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於大樂正
大樂正告於王
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
不變,王親視學
不變,王三日不舉,屏之遠方,西方曰棘,東方曰寄,終身不齒
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
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
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以士禮葬之
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
凡執技論力,適四方,股肱,決射御
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
凡執技以事上者,不貳事,不移官,出鄉不與士齒
仕於家者,出鄉不與士齒
司寇正刑明闢以聽獄訟,必三刺
有旨無簡不聽
附從輕,赦從重
凡制五刑,必即天論,郵罰麗於事
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以權之
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
悉其聰明,致其忠愛以盡之
疑獄,汜與衆共之;衆疑,赦之
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告於大司寇,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
大司寇以獄之成告於王,王命三公參聽之
三公以獄之成告於王,王三又,然後制刑
凡作刑罰,輕無赦
刑者亻刑也,亻刑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殺
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衆,殺
行僞而堅,言僞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疑衆,殺
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衆,殺
此四誅者,不以聽
凡執禁以齊衆,不赦過
有圭璧金璋,不粥於市
命服命車,不粥於市
宗廟之器,不粥於市
犧牲不粥於市
戎器不粥於市
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
兵車不中度,不粥於市
布帛精粗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
奸色亂正色,不粥於市
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
衣服飲食,不粥於市
五穀不時,果實未熟,不粥於市
木不中伐,不粥於市
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於市
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
大史典禮,執簡記,奉諱惡
天子齊戒受諫
司會以歲之成,質於天子,冢宰齊戒受質
大樂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從質於天子
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齊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
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質於天子,百官齊戒受質
然後,休老勞農,成歲事,制國用
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
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達於諸侯
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
九十使人受
五十異長,六十宿肉,七十貳,膳八十常珍,九十飲食不離寢,膳飲從遊可也
六十歲制,七十時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
唯絞衾冒,死而後制
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雖得人不暖矣
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
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
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七十不與賓客之事,八十齊喪之事弗及也
五十而爵,六十不親學,七十致政
唯衰麻爲喪
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
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
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
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
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養老
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老
殷人而祭,縞衣而養老
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老
凡三王養老皆引年
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
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從政
父母之喪,三年不從政
齊衰大功之喪,三月不從政
將徙於諸侯,三月不從政
自諸侯來徙家,期不從政
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矜,老而無夫者謂之寡
此四者,天民之窮而無告者也,皆有常餼
、聾、跛、闢、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
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朋友不相逾
輕任並,重任分,班白者不提挈
君子耆老不徒行,庶人耆老不徒食
大夫祭器不假
祭器未成,不造燕器
方一里者爲田九百畝
方十里者,爲方一里者百,爲田九萬畝
方百里者,爲方十里者百,爲田九十億畝
方千里者,爲方百里者百,爲田九萬億畝
自恆山至於南河,千里而近
自南河至於江,千里而近
自江至於衡山,千里而遙
自東河至於東海,千里而遙
自東河至於西河,千里而近
自西河至於流沙,千裏而遙
西不盡流沙,南不盡衡山,東不近東海,北不盡恆山,凡四海之內,斷長補短,方三千里,爲田八十萬億一萬億畝
方百里者,爲田九十億畝,山陵林麓川澤溝瀆城郭宮室塗巷,三分去一,其餘六十億畝
古者以周尺八尺爲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爲步
古者百畝,當今東田百四十六畝三十步
古者百里,當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
方千里者,爲方百里者百
封方百里者三十國,其餘,方百里者七十
又封方七十里者六十,爲方百里者二十九,方十里者四十
其餘,方百里者四十,方十里者六十
又封方五十里者二十——爲方百里者三十一其餘,方百里者十,方十里者六十
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爲附庸間田
諸侯之有功者,取於間田以祿之;其有削地者,歸之間田
天之之縣內方千里者,爲方百里者百
封方百里者九,其餘方百里者九十一
又封方七十里者二十一,爲方百里者十,方十里者二十九,其餘,方百里者八十,方百里者八十,方十里者七十一
又封方五十里者六十三,爲方百里者十五,方十里者七十五,其餘方百里者六十四,方十里者九十六
諸侯之下士祿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
下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
君食二千八百八十人
次國之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君食二千一百六十人
小國之卿食百四十四人,君食千四百四十人
次國之卿,命於其君者,如小國之卿
天子之大夫爲三監,監於諸侯之國者,其祿視諸侯之卿,爵視次國之君,其祿取於方伯之地
方伯爲朝天子,皆有湯沐之邑於天子之縣內,視元士
諸侯世子世國,大夫不世爵
使以德,爵以功,未賜爵,視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國
諸侯之大夫,不世爵祿
六禮:冠、昏、喪、祭、鄉、相見
七教: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
八政:飲食、衣服、事爲、異別、度、量、數、制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鏚羽旄,謂之樂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以殺
其樂心感者,其聲噍以緩
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
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後動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
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動於中,故形於聲
聲成文,謂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
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宮爲君,商爲臣,角爲民,徵爲事,羽爲物
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
宮亂則荒,其君驕
商亂則陂,其官壞
角亂則憂,其民怨
徵亂則哀,其事勤
羽亂則危,其財匱
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
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
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
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
樂者,通倫理者也
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衆庶是也
唯君子爲能知樂
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
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
知樂則幾於禮矣
禮樂皆得,謂之有德
德者得也
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
食饗之禮,非致味也
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
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慾也
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
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
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
於是有悖逆詐僞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
是故強者脅弱,衆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
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人爲之節;衰麻哭泣,所以節喪紀也;鐘鼓干鏚,所以和安樂也;昏姻冠笄,所以別男女也;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
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樂者爲同,禮者爲異
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勝則離
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
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好惡着,則賢不肖別矣
刑禁暴,爵舉賢,則政均矣
仁以愛之,義以正之,如此,則民治行矣
樂由中出,禮自外作
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
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
暴民不作,諸侯賓服,兵革不試,五刑不用,百姓無患,天子不怒,如此,則樂達矣
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天子如此,則禮行矣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
和故百物不失,節故祀天祭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
如此,則四海之內,合敬同愛矣
禮者殊事合敬者也;樂者異文合愛者也
禮樂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故事與時並,名與功偕
故鐘鼓管磬,羽龠干鏚,樂之器也
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
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
升降上下,周還裼襲,禮之文也
故知禮樂之情者能作,識禮樂之文者能述
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羣物皆別
樂由天作,禮以地制
過制則亂,過作則暴
明於天地,然後能興禮樂也
論倫無患,樂之情也;欣喜歡愛,樂之官也
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莊敬恭順
禮之制也
若夫禮樂之施於金石,越於聲音,用於宗廟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則此所與民同也
王者功成作樂,治定製禮
其功大者其樂備,其治辯者其禮具
干鏚之舞非備樂也,孰亨而祀非達禮也
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
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
及夫敦樂而無憂,禮備而不偏者,其唯大聖乎?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
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
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
仁近於樂,義近於禮
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禮者別宜,居鬼而從地
故聖人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
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
卑高已陳,貴賤位矣
動靜有常,小大殊矣
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則性命不同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則禮者天地之別也
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
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
化不時則不生,男女無辨則亂升;天地之情也
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窮高極遠而測深厚
樂着大始,而禮居成物
着不息者天也,着不動者地也
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間也
故聖人曰禮樂雲
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
故天子之爲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
德盛而教尊,五穀時熟,然後賞之以樂
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遠;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
故觀其舞,知其德;聞其諡,知其行也
《大章》,章之也
《咸池》,備矣
《韶》,繼也
《夏》,大也
殷周之樂,盡矣
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飢
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時則傷世
事者民之風雨也;事不節則無功
然則先王之爲樂也
以法治也,善則行象德矣
夫豢豕爲酒,非以爲禍也,而獄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也
是故先王因爲酒禮,壹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
故酒食者所以合歡也;樂者所以象德也;禮者所以綴淫也
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禮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禮以樂之
哀樂之分,皆以禮終
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着其教焉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後心術形焉
是故志微殺之音作,而民思憂
嘽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
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
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肅敬
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
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
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然後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德厚
律小大之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
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理,皆形見於樂,故曰:「樂觀其深矣
」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氣衰則生物不遂,世亂則禮慝而樂淫
是故其聲哀而不莊,樂而不安,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
廣則容奸,狹則思欲,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和之德
是以君子賤之也
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
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
倡和有應,回邪曲直,各歸其分;而萬物之理,各以其類相動也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
奸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
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
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着萬物之理
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
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百度得數而有常
小大相成,終始相生
倡和清濁,迭相爲經
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故曰:樂者樂也
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
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德矣
德者性之端也
樂者德之華也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
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
三者本於心,然後樂氣從之
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
和順積中而英華髮外,唯樂不可以爲僞
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
文采節奏,聲之飾也
君子動其本,樂其象,然後治其飾
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見方,再始以着往,復亂以飭歸
奮疾而不拔,極幽而不隱
獨樂其志,不厭其道;備舉其道,不私其欲
是故情見而義立,樂終而德尊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聽過
故曰:生民之道,樂爲大焉
樂也者施也;禮也者報也
樂,樂其所自生;而禮,反其所自始
樂章德,禮報情反始也
所謂大輅者,天子之車也
龍旗九旒,天子之旌也
青黑緣者,天子之寶龜也
從之以牛羊之羣,則所以贈諸侯也
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
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
窮本知變,樂之情也;着誠去僞,禮之經也
禮樂偩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
是故大人舉禮樂,則天地將爲昭焉
天地欣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然後草木茂,區萌達,羽翼奮,角觡生,蟄蟲昭蘇,羽者嫗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則樂之道歸焉耳
樂者,非謂黃鐘大呂絃歌幹揚也,樂之末節也,故童者舞之
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爲禮者,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
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面而弦;宗祝辨乎宗廟之禮,故後屍;商祝辨乎喪禮,故後主人
是故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後
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後,然後可以有制於天下也
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子夏對曰:「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
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治亂以相,訊疾以雅
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
此古樂之發也
今夫新樂,進俯退俯,奸聲以濫,溺而不止;及優侏儒,糅雜子女,不知父子
樂終不可以語,不可以道古
此新樂之發也
今君之所問者樂也,所好者音也!夫樂者,與音相近而不同
」文侯曰:「敢問何如?」子夏對曰:「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穀昌,疾疢不作而無妖祥,此之謂大當
然後聖人作爲父子君臣,以爲紀綱
紀綱既正,天下大定
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絃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詩》雲:『莫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俾,俾於文王,其德靡悔
既受帝祉,施於孫子
』此之謂也
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文侯曰:「敢問溺音何從出也?」子夏對曰:「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煩志,齊音敖闢喬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詩》雲:『肅雍和鳴,先祖是聽
』夫肅肅,敬也;雍雍,和也
夫敬以和,何事不行?爲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
君好之,則臣爲之
上行之,則民從之
《詩》雲:『誘民孔易』,此之謂也
」然後,聖人作爲鞀、鼓、椌、楬、壎、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
然後鐘磬竽瑟以和之,干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廟也,所以獻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貴賤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後世有尊卑長幼之序也
鐘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
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
石聲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
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
絲聲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
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
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
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
鼓鼙之聲讙,讙以立動,動以進衆
君子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
君子之聽音,非聽其鏗槍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賓牟賈侍坐於孔子,孔子與之言及樂,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何也?」對曰:「病不得衆也
」「詠歎之,淫液之,何也?」對曰:「恐不逮事也
」「發揚蹈厲之已蚤,何也?」對曰:「及時事也
」「武坐致右憲左,何也?」對曰:「非武坐也
」「聲淫及商,何也?」對曰:「非《武》音也
」子曰:「若非《武》音,則何音也?」對曰:「有司失其傳也
若非有司失其傳,則武王之志荒矣
」子曰:「唯!丘之聞諸萇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賓牟賈起,免席而請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則既聞命矣,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子曰:「居!吾語汝
夫樂者,象成者也;總幹而山立,武王之事也;發揚蹈厲,大公之志也
《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
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
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
天子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
分夾而進,事早濟也,久立於綴,以待諸侯之至也
且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武王克殷反商
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
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杞,投殷之後於宋
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
庶民弛政,庶士倍祿
濟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
車甲釁而藏之府庫,而弗複用
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爲諸侯;名之曰建櫜
然後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
散軍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
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劍也
祀乎明堂而民知孝
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後諸侯知所以敬
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幹,所以教諸侯之弟也
若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
則夫《武》之遲久,不亦宜乎!」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
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
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
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
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故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樂極和,禮極順,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弗與爭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
故德輝動於內,而民莫不承聽;理髮諸外,而民莫不承順
故曰:致禮樂之道,舉而錯之,天下無難矣
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
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
禮減而不進則銷,樂盈而不反則放;故禮有報而樂有反
禮得其報則樂,樂得其反則安;禮之報,樂之反,其義一也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樂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人之道也
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於此矣
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
形而不爲道,不耐無亂
先王恥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而不流,使其文足論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
故樂者審一以定和,比物以飾節;節奏合以成文
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干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
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夫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軍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飾怒也
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儕焉
喜則天下和之,怒則暴亂者畏之
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
子贛見師乙而問焉,曰:「賜聞聲歌各有宜也,如賜者,宜何歌也?」師乙曰:「乙賤工也,何足以問所宜?請誦其所聞,而吾子自執焉:寬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
廣大而靜、疏達而信者宜歌大雅
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
正直而靜、廉而謙者宜歌風
肆直而慈愛者宜歌商;溫良而能斷者宜歌齊
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
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育焉
故商者,五帝之遺聲也
商人識之,故謂之商
齊者三代之遺聲也,齊人識之,故謂之齊
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明乎齊之音者,見利而讓
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
有勇有義,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鉤,累累乎端如貫珠
故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
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子貢問樂
聘禮,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貴賤也
介紹而傳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敬之至也
三讓而後傳命,三讓而後入廟門,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致尊讓也
君使士迎於竟,大夫郊勞,君親拜迎於大門之內而廟受,北面拜貺,拜君命之辱,所以致敬也
敬讓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故諸侯相接以敬讓,則不相侵陵
卿爲上擯,大夫爲承擯,士爲紹擯
君親禮賓,賓私面、私覿、致饔餼、還圭璋、賄贈、饗食燕,所以明賓客君臣之義也
故天子制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厲以禮
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
所以愧厲之也
諸侯相厲以禮,則外不相侵,內不相陵
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兵不用而諸侯自爲正之具也
以圭璋聘,重禮也;已聘而還圭璋,此輕財而重禮之義也
諸侯相厲以輕財重禮,則民作讓矣
主國待客,出入三積,餼客於舍,五牢之具陳於內,米三十車,禾三十車,芻薪倍禾,皆陳於外,乘禽日五雙,羣介皆有餼牢,壹食再饗,燕與時賜無數,所以厚重禮也
古之用財者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財如此其厚者,言盡之於禮也
盡之於禮,則內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
故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爾
聘射之禮,至大禮也
質明而始行事,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強有力者弗能行也
故強有力者,將以行禮也
酒清,人渴而不敢飲也;肉乾,人飢而不敢食也;日莫人倦,齊莊正齊,而不敢解惰
以成禮節,以正君臣,以親父子,以和長幼
此衆人之所難,而君子行之,故謂之有行;有行之謂有義,有義之謂勇敢
故所貴於勇敢者,貴其能以立義也;所貴於立義者,貴其有行也;所貴於有行者,貴其行禮也
故所貴於勇敢者,貴其敢行禮義也
故勇敢強有力者,天下無事,則用之於禮義;天下有事,則用之於戰勝
用之於戰勝則無敵,用之於禮義則順治;外無敵,內順治,此之謂盛德
故聖王之貴勇敢強有力如此也
勇敢強有力而不用之於禮義戰勝,而用之於爭鬥,則謂之亂人
刑罰行於國,所誅者亂人也
如此則民順治而國安也
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玟者何也?爲玉之寡而玟之多與?」孔子曰:「非爲玟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
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
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詩》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故君子貴之也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爲舜乎!」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闢也
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爲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問強
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爲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君子之道費而隱
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
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詩》雲:『鳶飛戾天,魚躍於淵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遠人
人之爲道而遠人,不可以爲道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3.81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