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季子問公都子曰:“何以謂義內也?”
曰:“行吾敬,故謂之內也。

“鄉人長於伯兄一歲,則誰敬?”曰:“敬兄。

“酌則誰先?”曰:“先酌鄉人。

“所敬在此,所長在彼,果在外,非由內也。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將曰‘敬叔父’。
曰:‘弟爲屍,則誰敬?’彼將曰‘敬弟。
’子曰:‘惡在其敬叔父也?’彼將曰:‘在位故也。
’子亦曰:‘在位故也。
庸敬在兄,斯須之敬在鄉人。
’”季子聞之曰:“敬叔父則敬,敬弟則敬,果在外,非由內也。
”公都子曰:“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然則飲食亦在外也?”
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
今之爲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
亦終必亡而已矣。

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爲堯舜,有諸?”孟子曰:“然。
”“交聞文王十尺,湯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如何則可?”
曰:“奚有於是?亦爲之而已矣。
有人於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爲無力人矣;今曰舉百鈞,則爲有力人矣。
然則舉烏獲之任,是亦爲烏獲而已矣。
夫人豈以不勝爲患哉?弗爲耳。
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
夫徐行者,豈人所不能哉?所不爲也。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誦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

曰:“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
子歸而求之,有餘師。
魯欲使慎子爲將軍。
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
殃民者,不容於堯舜之世。
一戰勝齊,遂有南陽,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悅曰:“此則滑釐所不識也。

曰:“吾明告子。
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諸侯。
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廟之典籍。
周公之封於魯,爲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儉於百里。
太公之封於齊也,亦爲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儉於百里。
今魯方百里者五,子以爲有王者作,則魯在所損乎?在所益乎?徒取諸彼以與此,然且仁者不爲,況於殺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務引其君以當道,志於仁而已。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
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1],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