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去齊,居休。
公孫丑問曰:“仕而不受祿,古之道乎?”
曰:“非也。
於崇,吾得見王。
退而有去志,不欲變,故不受也。
繼而有師命,不可以請。
久於齊,非我志也。
”
公孫丑問曰:“仕而不受祿,古之道乎?”
曰:“非也。
於崇,吾得見王。
退而有去志,不欲變,故不受也。
繼而有師命,不可以請。
久於齊,非我志也。
”
萬章問曰:“宋,小國也。
今將行王政,齊楚惡而伐之,則如之何?”
孟子曰:“湯居亳,與葛爲鄰,葛伯放而不祀。
湯使人問之曰:‘何爲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
’湯使遺之牛羊。
葛伯食之,又不以祀。
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爲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
’湯使亳衆往爲之耕,老弱饋食。
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
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
書曰:‘葛伯仇餉。
’此之謂也。
爲其殺是童子而徵之,四海之內皆曰:‘非富天下也,爲匹夫匹婦復讎也。
’‘湯始徵,自葛載’,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
東面而徵,西夷怨;南面而徵,北狄怨,曰:‘奚爲後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歸市者弗止,芸者不變,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
民大悅。
書曰:‘徯我後,後來其無罰。
’‘有攸不惟臣,東征,綏厥士女,匪厥玄黃,紹我周王見休,惟臣附於大邑周。
’其君子實玄黃於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簞食壺漿以迎其小人,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
太誓曰:‘我武惟揚,侵於之疆,則取於殘,殺伐用張,於湯有光。
’不行王政云爾,苟行王政,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爲君。
齊楚雖大,何畏焉?”
今將行王政,齊楚惡而伐之,則如之何?”
孟子曰:“湯居亳,與葛爲鄰,葛伯放而不祀。
湯使人問之曰:‘何爲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
’湯使遺之牛羊。
葛伯食之,又不以祀。
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爲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
’湯使亳衆往爲之耕,老弱饋食。
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
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
書曰:‘葛伯仇餉。
’此之謂也。
爲其殺是童子而徵之,四海之內皆曰:‘非富天下也,爲匹夫匹婦復讎也。
’‘湯始徵,自葛載’,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
東面而徵,西夷怨;南面而徵,北狄怨,曰:‘奚爲後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歸市者弗止,芸者不變,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
民大悅。
書曰:‘徯我後,後來其無罰。
’‘有攸不惟臣,東征,綏厥士女,匪厥玄黃,紹我周王見休,惟臣附於大邑周。
’其君子實玄黃於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簞食壺漿以迎其小人,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
太誓曰:‘我武惟揚,侵於之疆,則取於殘,殺伐用張,於湯有光。
’不行王政云爾,苟行王政,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爲君。
齊楚雖大,何畏焉?”
周霄問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
傳曰:‘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
’公明儀曰:‘古之人三月無君則吊。
’”
“三月無君則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家也。
禮曰:‘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繅,以爲衣服。
犧牲不成,粢盛不潔,衣服不備,不敢以祭。
惟士無田,則亦不祭。
’牲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則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載質,何也?”
曰:“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農夫豈爲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晉國亦仕國也,未嘗聞仕如此其急。
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難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願爲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
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
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
”
孟子曰:“仕。
傳曰:‘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
’公明儀曰:‘古之人三月無君則吊。
’”
“三月無君則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家也。
禮曰:‘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繅,以爲衣服。
犧牲不成,粢盛不潔,衣服不備,不敢以祭。
惟士無田,則亦不祭。
’牲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則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載質,何也?”
曰:“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農夫豈爲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晉國亦仕國也,未嘗聞仕如此其急。
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難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願爲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
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
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