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彼以此其然也,說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
:謂四足獸,與生鳥與,物盡與,大小也
此然是必然,則俱
爲麋同名,俱鬥,不俱二,二與鬥也
包、肝、肺、子,愛也
橘、茅,食與招也
白馬多白,視馬不多視,白與視也
爲麗不必麗,不必麗與暴也
爲非以人是不爲非、若爲夫勇不爲夫,爲屨以買衣爲屨,夫與屨也
二與一亡,不與一在,偏去未
有文實也,而後謂之;無文實也,則無
謂也
不若敷與美:謂是,則是固美也;謂也,則是非美;無謂,則無報也
見不見,離一二,不相盈,廣修堅白
舉不重不與箴,非力之任也;爲握者之(觭)倍,非智之任也
若耳目異
木與夜孰長?智與粟孰多?爵、親、行、賈,四者孰貴?麋與霍孰高?麋與霍孰霍?與瑟孰瑟?
偏:俱一無變
假:假必非也而後假
狗,假霍也,猶氏霍也
物:或傷之,然也;見之,智也;告之,使智也
疑:逢爲務則士,爲牛廬者夏寒,逢也
舉之則輕,廢之則重,非有力也;沛從削,非巧也若石羽,循也
鬥者之敝也,飲酒,若以日中,是不可智也,愚也
智與?以己爲然也與?愚也
俱:俱一,若牛馬四足;惟是,當牛馬
數牛數馬,則牛馬二;數牛馬,則牛馬一
若數指,指五而五一
長宇:徙而有處宇,宇南北,在旦有在莫
宇徙久
無堅得白,必相盈也
在:堯善治,自今在諸古也
自古在之今,則堯不能治也
景:光至,景亡;若在,盡古息
景:二光夾一光,一光者景也
景:光之人煦若射
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
足敝下光,故成景於上;首敝上光,故成景於下
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障內也
景:日之光反燭人,則景在日與人之間
景:木柂,景短大
木正,景長小
大小於木,則景大於木
非獨小也,遠近
臨:正鑑,景寡、貌能、白黑、遠近柂正,異於光
鑑、景當俱,就、去尒當俱,俱用北
鑑者之臭,於鑑無所不鑑
景之臭無數,而必過正
故同處其體俱,然鑑分
鑑:中之內,鑑者近中,則所鑑大,景亦大;遠中,則所鑑小,景亦小
而必正,起於中,緣正而長其直也
中之外,鑑者近中,則所鑑大,景亦大;遠中,則所鑑小,景亦小
而必易,合於中,而長其直也
鑑:鑑者近,則所鑑大,景亦大;其遠,所鑑小,景亦小
而必正
景過正,故招
負:衡木,加重焉而不撓,極勝重也
右校交繩,無加焉而撓,極不勝重也
不勝重也
衡,加重於其一旁,必捶,權重相若也
相衡,則本短標長
兩加焉重相若,則標必下,標得權也
挈:有力也;引,無力也
不正所挈之止於施也,繩制挈之也,若以錐刺之
挈,長重者下,短輕者上,上者愈得,下下者愈亡
繩直權重相若,則正矣
收,上者愈喪,下者愈得;上者權重盡,則遂
挈:兩輪高,兩輪爲輲,車梯也
重其前,弦其前,載弦其前,載弦其軲,而縣重於其前
是梯,挈且挈則行
凡重,上弗摯,下弗收,旁弗劾,則下直;扡,或害之也
流梯者不得流直也
今也廢尺於平地,重,不下,無也
若夫繩之引軲也,是猶自舟中引橫也
倚:倍、拒、堅、,倚焉則不正
誰:並石、累石,耳夾寢者,法也
方石去地尺,關石於其下,縣絲於
其上,使適至方石
不下,柱也
膠絲去石,挈也
絲絕,引也,未變而名易,收也
買:刀、糴相爲貴
刀輕、則糴不貴;刀重,則糴不易
王刀無變,糴有變
歲變糴,則歲變刀,若鬻子
賈:盡也者,盡去其以不售也
其所以不售去,則售
正賈也宜不宜,正欲不欲,若敗邦鬻室嫁子
無:子在軍,不必其死生;聞戰,亦不必其生
前也不懼,今也懼
或:知是之非此也,有知是之不在此也,然而謂此南北,過而以已爲然
始也謂此南方,故今也謂此南方
智:論之非智,無以也
謂:“所謂非同也,則異也
同則或謂之狗,其或謂之犬也;異則或謂之牛,牛或謂之馬也
俱無勝
”是不辯也
辯也者,或謂之是,或謂之非,當者勝也
無:讓者酒,未讓始也,不可讓也
於:石,一也;堅、白,二也,而在石
故有智焉,有不智焉,可
有指:子智是,有智是吾所先舉,重
則子智是,而不智吾所先舉也,是一
謂“有智焉,有不智焉”,可
若智之,則當指之智告我,則我智之,兼指之以二也
衡指之,參直之也
若曰“必獨指吾所舉,毋舉吾所不舉”,則者固不能獨指
所欲相不傳,意若未校
且其所智是也,所不智是也,則是智是之不智也,惡得爲一?謂而“有智焉,有不智焉”
所:春也,其執固不可指也;逃臣,不智其處;狗犬,不智其名也;遺者,巧弗能兩也
智:智狗重智犬,則過;不重,則不過
通:問者曰:“子知驘乎?”應之曰:“驘,何謂也?”彼曰:“施
”則智之
若不問驘何謂,徑應以弗智,則過
且應,必應問之時
若應長,應有深淺、大常中;在兵人長
所:室堂,所存也
其子,存者也
據在者而問室堂,惡可存也?主室堂而問存者,孰存也?是一主存者以問所存,一主所存以問存者
五合,水、土、火、火離,然火鑠金,火多也
金靡炭,金多也
合之府水,木離木
若(識)麋與魚之數,惟所利
無:欲惡傷生損壽,說以少連,是誰愛也?嘗多粟,或者欲不有能傷也,若酒之於人也
且人利人,愛也,則唯,弗治也
損:飽者去餘,適足,不害
能害,飽,若傷麋之無脾也
且有損而後益者,若瘧病之之於瘧也
智:以目見;而目以火見,而火不見
惟以五路智久,不當以目見,若以火見
火:謂火熱也,非以火之熱
我有若視,曰智
雜所智與所不智而問之,則必曰:“是所智也,是所不智也
”取、去,俱能之,是兩智之也
無:若無焉,則有之而後無;無天陷,則無之而無
擢疑,無謂也
臧也今死,而春也得文,文死也可,且猶是也
且然,必然;且已,必已,且用工而後已者,必用工而後已
均:發均縣輕重而發絕,不均也
均,其絕也莫絕
堯霍,或以名視人,或以實視人
舉友富商也,是以名視人也;指是臛
也,是以實視人也
堯之義也,是聲也於今,所義之實處於古
若殆於城門與於臧也
狗:狗,犬也
謂之殺犬,可
若兩
使:令,使也
我使我,我不使,亦使我;殿戈亦使,毀不美,亦使殿
荊沈,荊之貝也
則沈淺非荊淺也,若易五之一
以楹之摶也,見之,其於意也不易,先智
意,相也
若楹輕於秋,其於意也洋然
段、椎、錐,俱事於履,可用也
成繪屨過椎,與成椎過繪屨同,過仵也
一:五,有一焉;一,有五焉;十,二焉
非半,進前取也,前,則中無爲半,猶端也
前後取,則端中也
必半,毋與非半;不可也
可無也,已給,則當給,不可無也
久有窮而窮
正丸,無所處而不中縣,摶也
傴宇不可偏舉,字也
進行者,先敷近,後敷遠
行者行者,必先近而後遠
遠近,修也;先後,久也
民行修,必以久也
一方盡類,俱有法而異
或木或石,不害其方之相合也
盡類猶方也
物俱然
牛狂與馬惟異,以牛有齒,馬有尾,說牛之非馬也
不可
是俱有,不偏有,偏無有
曰之與馬不類,用牛有角、馬無角,是類不同也
若舉牛有角、馬無角,以是爲類之不同也,是狂舉也,猶牛有齒、馬有尾
或不非牛而非牛也,則或非牛或牛而牛也可
故曰:牛馬非牛也未可,牛馬牛也未可
則或可或不可,而曰“牛馬牛也未可”亦不可
且牛不二,馬不二,而牛馬二
則牛不非牛,馬不非馬,而牛馬非牛非馬,無難
彼:正名者彼、此,彼此,可
彼彼止於彼,此此止於此,彼此,不可,彼且此也,彼此亦可
彼此止於彼此,若是而彼此也,則彼亦且此此也
唱無過,無所周,若稗
和無過,使也,不得已
唱而不和,是不學也;智少而不學,必寡
和而不唱,是不教也;智而不教,功適息
使人奪人衣,罪或輕或重;使人予人酒,或厚或薄
聞在外者所不知也,或曰:“在室者之色,若是其色
”是所不智若所智也
猶白若黑也,誰勝?是若其色也,若白者必白
今也智其色之若白也,故智其白也
夫名,以所明正所不智,不以所不智疑所明
若以尺度所不智長
外,親智也;室中,說智也
以悖,不可也
出入之言可,是不悖,則是有可也
之人之言不可,以當,必不審
惟:謂是霍,可,而猶之非夫霍也
謂彼是是也,不可
謂者毋惟乎其謂
彼猶惟乎其謂,則吾謂不行;彼若不惟其謂,則不行也
無:“南者有窮則可盡,無窮則不可盡
有窮、無窮未可智,則可盡、不可盡,不可盡,未可智
人之盈之否未可智,而必人之可盡、不可盡亦未可智,而必人之可盡愛也,悖
”人若不盈先窮,則人有窮也,盡有窮無難,盈無窮,則無窮盡也,盡有窮無難
不二智其數,惡知愛民之盡文也?或者遺乎其問也?盡問人,則盡愛其所問
若不智其數,而智愛之盡文也,無難
仁:仁,愛也;義,利也
愛、利,此也;所愛、所利,彼也
愛、利
不相爲內、外,所愛、利亦不相爲外內
其爲仁內也,義外也,舉愛與所利也,是狂舉也
若左目出,或目入
學也以爲不知學之無益也,故告之也
是使智學之無益也,是教也
以學爲無益也,教,悖
論誹:誹之可不可
以理之可誹,雖多誹,其誹是也;其理不可非,雖少誹,非也
今也謂多誹者不可,是猶以長論短
不誹,非已之誹也
不非誹
非可非也,不可非也
是不非誹也
物甚長甚短,莫長於是,莫短於是,是之是也非是也者,莫甚於是
取高下,以善不善爲度
不若山澤,處於善於處上
下所請,上也
不是:是,則是,且是焉
今是文於是,而不於是,故是不文是不文,則是而不文焉
今是不文於是,而文與是,故文與是不文同說也
天之愛人也,薄於聖人之愛人也;其利人也,厚於聖人之利人也
大人之愛小人也,薄於小人之愛大人也;其利小人也,厚於小人之利大人也
以臧爲其親也,而愛之,非愛其親也;以臧爲其親也,而利之,非利其親也
以樂爲愛其子,而爲其子欲之,愛其子也
以樂爲利其子,而爲其子求之,非利其子也
於所體之中,而權輕重之謂權
權,非爲是也,非非爲非也,權,正也
斷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
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
其所取者,人之所執也
遇盜人,而斷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盜人,害也
斷指與斷腕,利於天下相若,無擇也
死生利若,一無擇也
殺一人以存天下,非殺一人以利天下也;殺己以存天下,是殺己以利天下
於事爲之中而權輕重之謂求
求爲之,非也
害之中取小,求爲義,非爲義也
爲暴人語天之爲是也而性,爲暴人歌天之爲非也
諸陳執既有所爲,而我爲之陳執;執之所爲,因吾所爲也
若陳執未有所爲,而我爲之陳執,陳執因吾所爲也
暴人爲我爲天之
以人非爲是也,而性不可正而正之
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
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
所未有而取焉,是利之中取大也
於所既有而棄焉,是害之中取小也
義可厚,厚之;義可薄,薄之
謂倫列
德行、君上、老長、親戚,此皆所厚也
爲長厚,不爲幼保親厚,厚;親薄,保親至,薄不至
義厚親,不稱行而顧行
爲天下厚禹,爲禹也
爲天下厚愛禹,乃爲禹之愛人也
厚禹之加於天下,而厚禹不加於天下
若惡盜之爲加於天下,而惡盜不加於天下
愛人不外已,已在所愛之中
已在所愛,愛加於已
倫列之愛已,愛人也
聖人惡疾病,不惡危難
正體不動,欲人之利也,非惡人之害也
聖人不爲其室臧之故,在於臧
聖人不得爲子之事
聖人之法死亡親,爲天下也
厚親,分也;以死亡之,體渴興利
有厚薄而毋,倫列之興利爲己
語經,語經也,非白馬焉
執駒焉說求之,舞說非也,漁大之無大,非也
三物必具,然後足以生
臧之愛已,非爲愛已之人也
厚不外己,愛無厚保舉己,非賢也
義,利;不義,害
志功爲辯
有有於秦馬,有有於馬也,智來者之馬也
愛衆衆世與愛寡世相若
兼愛之,有相若
愛尚世與愛後世,一若今之世人也
鬼,非人也;兄之鬼,兄也
天下之利驩
“聖人有愛而無利,”俔日之言也,乃客之言也
天下無人,子墨子之言也猶在
不得已而欲之,非欲之也
非殺臧也
專殺盜,非殺盜也
凡學愛人
小圜之圜,與大圜之圜同
方至尺之不至也,與不至鍾之至,不異
其不至同者,遠近之謂也
是璜也,是玉也
意楹,非意木也,意是楹之木也
意指之也也,非意人也
意獲也,乃意禽也
志功,不可以相從也
利人也,爲其人也;富人,非爲其人也,有爲也以富人
富人也,治人有爲鬼焉
爲賞譽利一人,非爲賞譽利人也,亦不至無貴於人
智親之一利,未爲孝也,亦不至於智不爲已之利於親也
智是之世之有盜也,盡愛是世
智是室之有盜也,不盡是室也
智其一人之盜也,不盡是二人
雖其一人之盜,苟不智其所在,盡惡,其弱也
諸聖人所先,爲人慾名實
名實不必名
苟是石也白,敗是石也,盡與白同
是石也唯大,不與大同
是有便謂焉也
以形貌命者,必智是之某也,焉智某也
不可以形貌命者,唯不智是之某也,智某可也
諸以居運命者,苟人於其中者,皆是也,去之因非也
諸以居運命者,若鄉里齊荊者,皆是
諸以形貌命者,若山丘室廟者,皆是也
智與意異
重同,具同,連同,同類之同,同名之同,丘同,鮒同,是之同,然之同,同根之同
有非之異,有不然之異
有其異也,爲其同也,爲其同也異
一曰乃是而然,二曰乃是而不然,三曰遷,四曰強
子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
次察山比因,至優指復;次察聲端名因情復,匹夫辭惡者,人有以其情得焉
諸所遭執,而欲惡生者,人不必以其請得焉
聖人之附覆也,仁而無利愛
利愛生於慮
昔者之慮也,非今日之慮也
昔者之愛人也,非今之愛人也
愛獲之愛人也,生於慮獲之利
慮獲之利,非慮臧之利也;而愛臧之愛人也,乃愛獲之愛人也
去其愛而天下利,弗能去也
昔之知嗇,非今日之知嗇也
貴爲天子,其利人不厚於正夫
二子事親,或遇孰,或遇兇,其親也相若,非彼其行益也,非加也
外執無能厚吾利者
藉臧也死而天下害,吾持養臧也萬倍,吾愛臧也不加厚
長人之異,短人之同,其貌同者也,故同
指之人也與首之人也異,人之體非一貌者也,故異
將劍與挺劍異
劍,以形貌命者也,其形不一,故異
楊木之木與桃木之木也同
諸非以舉量數命者,敗之盡是也,故一人指,非一人也;是一人之指,乃是一人也
方之一面,非方也,方木之面,方木也
以故生,以理長,以類行也者
立辭而不明於其所生,妄也
今人非道無所行,唯有強股肱而不明於道,其困也,可立而待也
夫辭以類行者也,立辭而不明於其類,則必困矣
故浸婬之辭,其類在鼓慄
聖人也,爲天下也,其類在於追迷
或壽或卒,其利天下也指若,其類在譽石
一日而百萬生,愛不加厚,其類在惡害
愛二世有厚薄,而愛二世相若,其類在蛇文
愛之相若,擇而殺其一人,其類在坑下之鼠
小仁與大仁,行厚相若,其類在申
凡興利除害也,其類在漏雍
厚親,不稱行而類行,其類在江上井
“不爲己”之可學也,其類在獵走
愛人非爲譽也,其類在逆旅
愛人之親,若愛其親,其類在官苟
兼愛相若,一愛相若
一愛相若,其類在死也
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
焉摹略萬物之然,論求羣言之比
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
以類取,以類予
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
或也者,不盡也
假者,今不然也
效者,爲之法也,所效者,所以爲之法也
故中效,則是也;不中效,則非也
此效也
闢也者,舉也物而以明之也
侔也者,比辭而俱行也
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於其所取者,予之也
“是猶謂”也者,同也
“吾豈謂”也者,異也
夫物有以同而不率遂同
辭之侔也,有所至而正
其然也,有所以然也;其然也同,其所以然不必同
其取之也,有所以取之;其取之也同,其所以取之不必同
是故闢、侔、援、推之辭,行而異,轉而危,遠而失,流而離本,則不可不審也,不可常用也
故言多方,殊類,異故,則不可偏觀也
夫物或乃是而然,或是而不然,或一週而不一週,或一是而一不是也
不可常用也,故言多方殊類異故,則不可偏觀也,非也
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
驪馬,馬也;乘驪馬,乘馬也
獲,人也;愛獲,愛人也
臧,人也;愛臧,愛人也
此乃是而然者也
獲之親,人也;獲事其親,非事人也
其弟,美人也;愛弟,非愛美人也
車,木也;乘車,非乘木也
船,木也;人船,非人木也
盜人人也;多盜,非多人也;無盜,非無人也
奚以明之?惡多盜,非惡多人也;欲無盜,非欲無人也
世相與共是之
若若是,則雖盜人人也;愛盜非愛人也;不愛盜,非不愛人也;殺盜人非殺人也,無難盜無難矣
此與彼同類,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非之,無也故焉,所謂內膠外閉與心毋空乎?內膠而不解也
此乃是而不然者也
且夫讀書,非好書也
且鬥雞,非雞也;好鬥雞,好雞也
且入井,非入井也;止且入井,止入井也
且出門,非出門也;止且出門,止出門也
若若是,且夭,非夭也;壽夭也
有命,非命也;非執有命,非命也,無難矣
此與彼同類
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罪非之,無也故焉,所謂內膠外閉與心毋空乎?內膠而不解也
此乃是而不然者也
愛人,待周愛人而後爲愛人
不愛人,不待周不愛人;不周愛,因爲不愛人矣
乘馬,不待周乘馬然後爲乘馬也;有乘於馬,因爲乘馬矣
逮至不乘馬,待周不乘馬而後不乘馬
此一週而一不周者也
居於國,則爲居國;有一宅於國,而不爲有國
桃之實,桃也;棘之實,非棘也
問人之病,問人也;惡人之病,非惡人也
人之鬼,非人也;兄之鬼,兄也
祭人之鬼,非祭人也;祭兄之鬼,乃祭兄也
之馬之目盼則爲之馬盼;之馬之目大,而不謂之馬大
之牛之毛黃,則謂之中黃;之牛之毛衆,而不謂之牛衆
一馬,馬也;二馬,馬也
馬四足者,一馬而四足也,非兩馬而四足也
一馬,馬也
馬或白者,二馬而或白也,非一馬而或白
此乃一是而一非者也
子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毋俞於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羊,子將誰驅?”耕柱子曰:“將驅驥也
”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
”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爲足以責

巫馬子謂子墨子曰:“鬼神孰與聖人明智?”子墨子曰:“鬼神之明智於聖人,猶聰耳明目之與聾瞽也
昔者夏後開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是使翁難雉乙卜於白若之龜,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舉而自臧,不遷而自行
以祭於昆吾之虛,上鄉!’乙又言兆之由曰:‘饗矣!逢逢白雲,一南一北,一西一東,九鼎既成,遷於三國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夏後殷周之相受也,數百歲矣
使聖人聚其良臣,與其桀相而謀,豈能智數百歲之後哉?而鬼神智之
是故曰,鬼神之明智於聖人也,猶聰耳明目之與聾瞽也

治徒娛、縣子碩問於子墨子曰:“爲義孰爲大務?”子墨子曰:“譬若築牆然,能築者築,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後牆成也
爲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後義事成也

巫馬子謂子墨子曰:“子兼愛天下,未雲利也;我不愛天下,未雲賊也
功皆未至,子何獨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於此,一人奉水將灌之,一人摻火將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貴於二人?”巫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摻火者之意
”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子墨子游荊耕柱子於楚
二三子過之
食之三升,客之不厚
二三子復於子墨子曰:“耕柱子處楚無益矣!二三子過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
”子墨子曰:“未可智也
”毋幾何而遺十金於子墨子,曰:“後生不敢死,有十金於此,願夫子之用也
”子墨子曰:“果未可智也

巫馬子謂子墨子曰:“子之爲義也,人不見而耶,鬼而不見而富,而子爲之,有狂疾
”子墨子曰:“今使子有二臣於此,其一人者見子從事,不見子則不從事;其一人者見子亦從事,不見子亦從事,子誰貴於此二人?”巫馬子曰:“我貴其見我亦從事,不見我亦從事者
”子墨子曰:“然則是子亦貴有狂疾也

子夏之徒問於子墨子曰:“君子有鬥乎?”子墨子曰:“君子無鬥
”子夏之徒曰:“狗豨猶有鬥,惡有士而無鬥矣?”子墨子曰:“傷矣哉!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豨,傷矣哉!”
巫馬子謂子墨子曰:“舍今之人而譽先王,是譽槁骨也
譬若匠人然,智槁木也,而不智生木
”子墨子曰:“天下之所以生者,以先王之道教也
今譽先王,是譽天下之所以生也
可譽而不譽,非仁也

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之所謂良寶也
可以富國家,衆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
所謂貴良寶者,爲其可以利也
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異,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寶也
今用義爲政於國家,人民必衆,刑政必治,社稷必安
所爲貴良寶者,可以利民也,而義可以利人,故曰:義,天下之良寶也

葉公子高問政於仲尼曰:“善爲政者若之何?”仲尼對曰:“善爲政者,遠者近之,而舊者新之
”子墨子聞之曰:“葉公子高未得其問也,仲尼亦
未得其所以對也
葉公子高豈不知善爲政者之遠者近也,而舊者新是哉?問所以爲之若之何也
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葉公子高未得其問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對也

子墨子謂魯陽文君曰:“大國之攻小國,譬猶童子之爲馬也
童子之爲馬,足用而勞
今大國之攻小國也,攻者,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守爲事;攻人者,亦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攻爲事
故大國之攻小國也,譬猶童子之爲馬也

子墨子曰:“言足以復行者,常之;不足以舉行者,勿常
不足以舉行而常之,是盪口也

子墨子使管黔遊高石子於衛,衛君致祿甚厚,設之於卿
高石子三朝必盡言,而言無行者
去而之齊,見子墨子曰:“衛君以夫子之故,致祿甚厚,設我於卿,石三朝必盡言,而言無行,是以去之也
衛君無乃以石爲狂乎?”子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傷!古者周公旦非關叔,辭三公,東處於商蓋,人皆謂之狂,後世稱其德,揚其名,至今不息
且翟聞之:‘爲義非避毀就譽
’去之苟道,受狂何傷!”高石子曰:“石去之,焉敢不道也!昔者夫子有言曰:‘天下無道,仁士不處厚焉
’今衛君無道,而貪其祿爵,則是我爲苟陷人長也
”子墨子說,而召子禽子曰:“姑聽此乎!夫倍義而鄉祿者,我常聞之矣;倍祿而鄉義者,於高石子焉見之也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貧而謂之富則怒,無義而謂之有義則喜
豈不悖哉!”
公孟子曰:“先人有,則三而已矣
”子墨子曰:“孰先人而曰有,則三而已矣?子未智人之先有後生

有反子墨子而反者,“我豈有罪哉?吾反後
”子墨子曰:“是猶三軍北,失後之人求賞也

公孟子曰:“君子不作,術而已
”子墨子曰:“不然
人之其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誅,今也善者不作
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己有善則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
今誅而不作,是無所異於不好遂而作者矣
吾以爲古之善者則述之,今之善者則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巫馬子謂子墨子曰:“我與子異,我不能兼愛
我愛鄒人于越人,愛魯人於鄒人,愛我鄉人於魯人,愛我家人於鄉人,愛我親於我家人,愛我身於吾親,以爲近我也
擊我則疾,擊彼則不疾於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故有我有殺彼以我,無殺我以利
”子墨子曰:“子之義將匿邪,意將以告人乎?”巫馬子曰:“我何故匿我義?吾將以告人
”子墨子曰:“然則一人說子,一人慾殺子以利己;十人說子,十人慾殺子以利己;天下說子,天下欲殺子以利己
一人不說子,一人慾殺子,以子爲施不祥言者也;十人不說子,十人慾殺子,以子爲施不祥言者也;天下不說子,天下欲殺子,以子爲施不祥言者也
說子亦欲殺子,不說子亦欲殺子,是所謂經者口也,殺常之身者也
”子墨子曰:“子之言惡利也?若無所利而不言,是盪口也

子墨子謂魯陽文君曰:“今有一人於此,羊牛豢,維人但割而和之,食之不可勝食也,見人之作餅,則還然竊之,曰:‘舍餘食
’不知日月安不足乎?其有竊疾乎?”魯陽文君曰:“有竊疾也
”子墨子曰:“楚四竟之田,曠蕪而不可勝闢,靈數千,不可勝,見宋、鄭之
閒邑,則還然竊之,此與彼異乎?”魯陽文君曰:“是猶彼也,實有竊疾也

子墨子曰:“季孫紹與孟伯常治魯國之政,不能相信,而祝於叢社曰:‘苟使我和
’是猶弇其目而祝於叢社也,‘若使我皆視
’豈不繆哉!”
子墨子謂駱滑氂曰:“吾聞子好勇
”駱滑氂曰:“然
我聞其鄉有勇士焉,吾必從而殺之
”子墨子曰:“天下莫不欲與其所好,度其所惡
今子聞其鄉有勇士焉,必從而殺之,是非好勇也,是惡勇也
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
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爲之乎?’必不爲,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爲之乎?’必不爲,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
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於其身也
故曰:萬事莫貴於義也

子墨子自魯即齊,過故人,謂子墨子曰:“今天下莫爲義,子獨自苦而爲義,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今有人於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處,則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則食者衆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爲義,則子如勸我者也,何故止我?”
子墨子南遊於楚,見楚獻惠王,獻惠王以老辭,使穆賀見子墨子
子墨子說穆賀,穆賀大說,謂子墨子曰:“子之言,則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賤人之所爲’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
譬若藥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順其疾,豈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農夫入其稅於大人,大人爲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豈曰‘賤人之所爲’而不享哉?故雖賤人也,上比之農,下比之藥,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昔者湯將往見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問曰:‘君將何之?’湯曰:‘將往見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賤人也
若君欲見之,亦令召問焉,彼受賜矣
’湯曰:‘非女所知也
今有藥此,食之則耳加聰,目加明,則吾必說而強食之
今夫伊尹之於我國也,譬之良醫善藥也
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彼苟然,然後可也

子墨子曰:“凡言凡動,利於天、鬼、百姓者爲之;凡言凡動,害於天、鬼、百姓者舍之
凡言凡動,合於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者爲之;凡言凡動,合於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舍之

子墨子曰:“言足以遷行者,常之;不足以遷行者,勿常
不足以遷行而常之,是盪口也

子墨子曰:“必去六闢
嘿則思,言則誨,動則事,使三者代御,必爲聖人

“必去喜,去怒,去樂,去悲,去愛,而用仁義
手足口鼻耳,從事於義,必爲聖人

子墨子謂二三子曰:“爲義而不能,必無排其道
譬若匠人之(石斤)而不能,無排其繩

子墨子曰:“世之君子,使之爲一犬一彘之宰,不能則辭之;使爲一國之相,不能而爲之
豈不悖哉!”
子墨子曰:“今瞽曰:‘鉅者白也,黔者墨也
’雖明目者無以易之
兼白黑,使瞽者取焉,不能知也
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
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雖禹、湯無以易之
兼仁與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
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

子墨子曰:“今士之用身,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
商人用一布布,不敢繼苟而讎焉,必擇良者
今士之用身則不然,意之所欲則爲之,厚者入刑罰,薄者被毀醜,則士之用身,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

子墨子曰:“世之君子欲其義之成,而助之修其身則慍,是猶欲其牆之成,而人助之築則慍也,豈不悖哉!”
子墨子曰:“古之聖王,欲傳其道於後世,是故書之竹帛,鏤之金石,傳遺後世子孫,欲後世子孫法之也
今聞先王之遺而不爲,是廢先王之傳也?”
子墨子南遊使衛,關中載書甚多,弦唐子見而怪之,曰:“吾夫子教公尚過曰:‘揣曲直而已
’今夫子載書甚多,何有也?”子墨子曰:“昔者周公旦朝讀書百篇,夕見漆十士
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於今
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吾安敢廢此?翟聞之:‘同歸之物,信有誤者
’然而民聽不鈞,是以書多也
今若過之心者,數逆於精微,同歸之物,既已知其要矣,是以不教以書也
而子何怪焉?”
子墨子謂公良桓子曰:“衛,小國也,處於齊、晉之間,猶貧家之處於富家之間也
貧家而學富家之衣食多用,則速亡必矣
今簡子之家,飾車數百乘,馬食菽粟者數百匹,婦人衣文繡者數百人,吾取飾車食馬之費,與鏽衣之財,以畜士,必千人有餘
若有患難,則使百人處於前,數百於後,與婦人數百人處前後,孰安?吾以爲不若畜士之安也

子墨子仕人於衛,所仕者至而反
子墨子曰:“何故反?”對曰:“與我言而不當
曰:‘待女以千盆
’授我五百盆,故去之也
”子墨子曰:“授子過千盆,則子去之乎?”對曰:“不去
”子墨子曰:“然則非爲其不審也,爲其寡也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視義士不若負粟者
今有人於此,負粟息於路側,欲起而不能,君子見之,無長少貴賤,必起之
何故也?曰:義也
今爲義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語之,縱不說而行,又從而非毀之
則是世俗之君子之視義士也,不若視負粟者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賈信徙,雖有關粱之難,盜賊之危,必爲之
今士坐而言義,無關粱之難,盜賊之危,此爲信徙,不可勝計,然而不爲
則士之計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子墨子北之齊,遇日者
日者曰:“帝以今日殺黑龍於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
”子墨子不聽,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
日者曰:“我謂先生不可以北
”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若用子之言,則是禁天下之行者也
是圍心而虛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猶舍獲而拾粟也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
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君子共己以待,問焉則言,不問焉則止
譬若鍾然,扣則鳴,不扣則不鳴
”子墨子曰:“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身也,又未知其所謂也
若大人行婬暴於國家,進而諫,則謂之不遜;因左右而獻諫,則謂之言議
此君子之所疑惑也
若大人爲政,將因於國家之難,譬若機之將發也然,君子之必以諫,然而大人之利
若此者,雖不扣必鳴者也
若大人舉不義之異行,雖得大巧之經,可行於軍旅之事,欲攻伐無罪之國,有之也,君得之,則必用之矣
以廣闢土地,著稅僞材,出必見辱,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兩不利也
若此者,雖不扣,必鳴者也
且子曰:‘君子共己待,問焉則言,不問焉則止,譬若鍾然,扣則鳴,不扣則不鳴
’今未有扣,子而言,是子之謂不扣而鳴邪?是子之所謂非君子邪?”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實爲善,人孰不知?譬若良玉,處而不出有餘糈
譬若美女,處而不出,人爭求之;行而自衒,人莫之取也
今子遍從人而說之,何其勞也!”子墨子曰:“今夫世亂,求美女者衆,美女雖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強說人,人莫之知也
且有二生於此,善筮,一行爲人筮者,一處而不出者,行爲人筮者,與處而不出者,其糈孰多?”公孟子曰:“行爲人筮者,其糈多
”子墨子曰:“仁義鈞,行說人者,其功善亦多
何故不行說人也

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見子墨子,曰:“君子服然後行乎?其行然後服乎?”子墨子曰:“行不在服
”公孟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子墨子曰:“昔者齊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其國治
昔者晉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韋以帶劍,以治其國,其國治
昔者楚莊王鮮冠組纓,綘衣博袍,以治其國,其國治
昔者越王勾踐剪髮文身,以治其國,其國治
此四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猶一也
翟以是知行之不在服也
”公孟子曰:“善!吾聞之曰:宿善者不祥
請舍忽,易章甫,復見夫子,可乎?”子墨子曰:“請因以相見也
若必將舍忽、易章甫,而後相見,然則行果在服也

公孟子曰:“君子必古言服,然後仁
”子墨子曰:“昔者商王紂、卿士費仲,爲天下之暴人;箕子、微子爲天下之聖人
此同言,而或仁不仁也
周公旦爲天下之聖人,關叔爲天下之暴人,此同服,或仁或不仁
然則不在古服與古言矣
且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昔者聖王之列也,上聖立爲天子,其次立爲卿大夫
今孔子博於《詩》、《書》,察於禮樂,詳於萬物,若使孔子當聖王,則豈不以孔子爲天子哉?”子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愛人節用,合焉爲知矣
今子曰‘孔子博於《詩》、《書》,察於禮樂,詳於萬物’,而曰可以爲天子
是數人之齒,而以爲富

公孟子曰:“貧富壽夭,齰然在天,不可損益
”又曰:“君子必學
”子墨子曰:“教人學而執有命,是猶命人葆而去其冠也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有義不義,無祥不祥
”子墨子曰:“古聖王皆以鬼神爲神明,而爲禍福,執有祥不祥,是以政治而國安也
自桀、紂以下,皆以鬼神爲不神明,不能爲禍福,執無祥不祥,是以政亂而國危也
故先王之書,子亦有之曰:‘其傲也出,於子不祥
’此言爲不善之有罰,爲善之有賞

子墨子謂公孟子曰:“喪禮,君與父母、妻、後子死,三年喪服;伯父、叔父、兄弟期;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數月之喪
或以不喪之間,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
若用子之言,則君子何日以聽治?庶人何日以從事?”公孟子曰:“國亂則治之,國治則爲禮樂;國治則從事,國富則爲禮樂
”子墨子曰:“國之治,治之廢,則國之治亦廢
國之富也,從事故富也;從事廢,則國之富亦廢
故雖治國,勸之無饜,然後可也
今子曰,國治則爲禮樂,亂則治之,是譬猶噎而穿井也,死而求醫也
古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爲聲樂,不顧其民,是以身爲刑僇,國爲戾虛者,皆從此道也

公孟子曰:“無鬼神
”又曰:“君子必學祭祀
”子墨子曰:“執無鬼而學祭禮,是猶無客而學客禮也,是猶無魚而爲魚罟也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喪爲非,子之三日之喪亦非也
”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喪非三日之喪,是猶倮謂撅者不恭也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知有賢於人,則可謂知乎?”子墨子曰:“愚之知有以賢於人,而愚豈可謂知矣哉?”
公孟子曰:“三年之喪,學吾之慕父母
”子墨子曰:“夫嬰兒子之知,獨慕父母而已,父母不可得也,然號而不止,此其故何也?即愚之至也
然則儒者之知,豈有以賢於嬰兒子哉?”
子墨子曰問於儒者:“何故爲樂?”曰:“樂以爲樂也
”子墨子曰:“子未我應也
今我問曰:‘何故爲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爲男女之別也
’則子告我爲室之故矣
今我問曰:‘何故爲樂?’曰:‘樂以爲樂也
’是猶曰:‘何故爲室?’曰:‘室以爲室也
’”
子墨子謂程子曰:“儒之道足以喪天下者四政焉
儒以天爲不明,以鬼爲不神,天、鬼不說,此足以喪天下
又厚葬久喪,重爲棺槨,多爲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後起,杖後行,耳無聞,目無見,此足以喪天下
又絃歌鼓舞,習爲聲樂,此足以喪天下
又以命爲有,貧富壽夭、治亂安危有極矣,不可損益也
爲上者行之,必不聽治矣;爲下者行之,必不從事矣
此足以喪天下
”程子曰:“甚矣,先生之毀儒也!”子墨子曰:“儒固無此若四政者,而我言之,則是毀也
今儒固有此四政者,而我言之,則非毀也,告聞也
”程子無辭而出
子墨子曰:“迷之!”反,後坐,進復曰:“鄉者先生之言有可聞者焉
若先生之言,則是不譽禹,不毀桀、紂也
”子墨子曰:“不然
夫應孰辭,稱議而爲之,敏也
厚攻則厚吾,薄攻則薄吾
應孰辭而稱議,是猶荷轅而擊蛾也

子墨子與程子辯,稱於孔子
程子曰:“非儒,何故稱於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當而不可易者也
今鳥聞熱旱之憂則高,魚聞熱旱之憂則下,當此,雖禹、湯爲之謀,必不能易矣
鳥魚可謂愚矣,禹、湯猶雲因焉
今翟曾無稱於孔子乎?”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身體強良,思慮徇通,欲使隨而學
子墨子曰:“姑學乎,吾將仕子
”勸於善言而學
其年,而責仕於子墨子
子墨子曰:“不仕子
子亦聞夫魯語乎?魯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長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與我葬,當爲子沽酒
’勸於善言而葬
已葬而責酒於其四弟
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
子葬子父,我葬吾父,豈獨吾父哉?子不葬,則人將笑子,故勸子葬也
’今子爲義,我亦爲義,豈獨我義也哉?子不學則人將笑子,故勸子於學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子墨子曰:“盍學乎?”對曰:“吾族人無學者
”子墨子曰:“不然
未好美者,豈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貴者,豈曰我族人莫之慾,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貴者,不視人猶強爲之,夫義,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視人?必強爲之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謂子墨子曰:“先生以鬼神爲明知,能爲禍人哉福,爲善者富之,爲暴者禍之
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乎?我何故不得福也?”子墨子曰:“雖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子亦聞乎匿徒之刑之有刑乎?”對曰:“未之得聞也
”子墨子曰:“今有人於此,什子,子能什譽之,而一自譽乎?”對曰:“不能
”“有人於此,百子,子能終身譽其善,而子無一乎?”對曰:“不能
”子墨子曰:“匿一人者猶有罪,今子所匿者若此其多,將有厚罪者也,何福之求?”
子墨子有疾,跌鼻進而問曰:“先生以鬼神爲明,能爲禍福,爲善者賞之,爲不善者罰之
今先生聖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雖使我有病,何遽不明?人之所得於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勞苦
百門而閉一門焉,則盜何遽無從入?”
二三子有復於子墨子學射者,子墨子曰:“不可
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
國士戰且扶人,猶不可及也
今子非國士也,豈能成學又成射哉?”
二三子復於子墨子曰:“告子曰:‘言義而行甚惡
’請棄之
”子墨子曰:“不可
稱我言以毀我行,愈於亡
有人於此:‘翟甚不仁,尊天、事鬼、愛人,甚不仁’
猶愈於亡也
今告子言談甚辯,言仁義而不吾毀;告子毀,猶愈亡也!”
二三子復於子墨子曰:“告子勝爲仁
”子墨子曰:“未必然也
告子爲仁,譬猶跂以爲長,隱以爲廣,不可久也

告子謂子墨子曰:“我治國爲政
”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
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亂也
子不能治子之身,惡能治國政?子姑亡子之身亂之矣!”
魯君謂子墨子曰:“吾恐齊之攻我也,可救乎?”子墨子曰:“可
昔者,三代之聖王禹、湯、文、武,百里之諸侯也,說忠行義,取天下;三代之暴王桀、紂、幽、厲,讎怨行暴,失天下
吾願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愛利百姓,厚爲皮幣,卑辭令,亟遍禮四鄰諸候,驅國而以事齊,患可救也
非此,顧無可爲者

齊將伐魯,子墨子謂項子牛曰:“伐魯,齊之大過也
昔者,吳王東伐越,棲諸會稽;西伐楚,葆昭王於隨;北伐齊,取國子以歸於吳
諸候報其讎,百姓苦其勞,而弗爲用
是以國爲虛戾,身爲刑戮也
昔者智伯伐範氏與中行氏,兼三晉之地
諸侯報其讎,百姓苦其勞,而弗爲用
是以國爲虛戾,身爲刑戮,用是也
故大國之攻小國也,是交相賊也,過必反於國

子墨子見齊大王曰:“今有刀於此,試之人頭,猝然斷之,可謂利乎?”大王曰:“利
”子墨子曰:“多試之人頭,猝然斷之,可謂利乎?”大王曰:“利
”子墨子曰:“刀則利矣,孰將受其不祥?”大王曰:“刀受其利,試者受其不祥
”子墨子曰:“並國覆軍,賊殺百姓,孰將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

魯陽文君將攻鄭,子墨子聞而止之,謂陽文君曰:“今使魯四境之內,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殺其人民,取其牛、馬、狗豕、布帛、米粟、貨財,則何若?”魯陽文君曰:“魯四境之內,皆寡人之臣也
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奪之貨財,則寡人必將厚罰之
”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猶君之有四境之內也
今舉兵將以攻鄭,天誅其不至乎?”魯陽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鄰也?我攻鄭,順於天之志
鄭人三世殺其父,天加誅焉,使三年不全,我將助天誅也
”子墨子曰:“鄭人三世殺其父,而天加誅焉,使三年不全,天誅足矣
今又舉兵,將以攻鄭,曰吾攻鄭也,順於天之志
譬有人於此,其子強粱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鄰家之父,舉木而擊之,曰吾擊之也,順於其父之志
則豈不悖哉!”
子墨子謂魯陽文君曰:“攻其鄰國,殺其民人,取其牛馬、粟米、貨財,則書之於竹帛,鏤之於金石,以爲銘於鐘鼎,傅遺後世子孫曰:‘莫若我多!’今賤人也,亦攻其鄰家,殺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糧、衣裘,亦書之竹帛,以爲銘於席豆,以遺後世子孫,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魯陽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觀之,則天下之所謂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謂魯陽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
今有人於此,竊一犬一彘,則謂之不仁,竊一國一都,則以爲義
譬猶小視白謂之白,大視白則謂之黑
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謂也

魯陽文君語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國者橋,其國之長子生,則鮮而食之,謂之宜弟
美則以遺其君,君喜則賞其父
豈不惡俗哉?”子墨子曰:“雖中國之俗,亦猶是也
殺其父而賞其子,何以異食其子而賞其父者哉?苟不用仁義,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
魯君之嬖人死,魯君爲之誄,魯人因說而用之
子墨子聞之曰:“誄者,道死人之志也
今因說而用之,是猶以來首從服也

魯陽文君謂子墨子曰:“有語我以忠臣者,令之俯則俯,令之仰則仰,處則靜,呼則應,可謂忠臣乎?”子墨子曰:“令之俯則俯,令之仰則仰,是似景也;處則靜,呼則應,是似響也
君將何得於景與響哉?若以翟之所謂忠臣者,上有過,則微之以諫;己有善,則訪之上,而無敢以告
外匡其邪,而入其善
尚同而無下比,是以美善在上,而怨讎在下;安樂在上,而憂戚在臣
此翟之謂忠臣者也

魯君謂子墨子曰:“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學,一人者好分人財,孰以爲太子而可?”子墨子曰:“未可知也
或所爲賞與爲是也
釣者之恭,非爲魚賜也;餌鼠以蟲,非愛之也
吾願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觀焉

魯人有因子墨子而學其子者,其子戰而死,其父讓子墨子
子墨子曰:“子欲學子之子,今學成矣
戰而死,而子慍,而猶欲糶糴,讎則慍也
豈不費哉?”
魯之南鄙人有吳慮者,冬陶夏耕,自比於舜
子墨子聞而見之
吳慮謂子墨子:“義耳義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謂義者,亦有力以勞人,有財以分人乎?”吳慮曰:“有
”子墨子曰:“翟嘗計之矣
翟慮耕而食天下之人矣
盛,然後當一農之耕,分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
籍而以爲得一升粟,其不能飽天下之飢者,既可睹矣
翟慮織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後當一婦人之織,分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
籍而以爲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
翟慮被堅執銳,救諸侯之患,盛,然後當一夫之戰,一夫之戰,其不御三軍,既可睹矣
翟以爲不若誦先王之道,而求其說,通聖人之言,而察其辭,上說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王公大人用吾言,國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
故翟以爲雖不耕而食飢,不織而衣寒,功賢於耕而食之,織而衣之者也
故翟以爲雖不耕織乎,而功賢於耕致也
”吳慮謂子墨子曰:“義耳義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設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與不教人耕而獨耕者,其功孰多?”吳慮曰:“教人耕者,其功多
”子墨子曰:“籍設而攻不義之國,鼓而使衆進戰,與不鼓而使衆進戰而獨進戰者,其功孰多?”吳慮曰:“鼓而進者,其功多
”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義,而教天下以義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進於義,則吾義豈不益進哉!”
子墨子游公尚過於越
公尚過說越王,越王大說,謂公尚過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
”公尚過許諾,遂爲公尚過束車五十乘,以迎子墨子於魯,曰:“吾以夫子之道說越王,越王大說,謂過曰:‘苟能使子墨子至於越,而教寡人,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
’”子墨子謂公尚過曰:“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將聽吾言,用吾道,則翟將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羣臣,奚能以封爲哉!抑越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則是我以義糶也
鈞之糶,亦於中國耳,何必于越哉!”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見四方之君,子則將先語?”子墨子曰:“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
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喜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闢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故曰擇務而從事焉

子墨子出曹公子而於宋
三年而反,睹子墨子曰:“始吾遊於子之門,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祭祀鬼神
今而以夫子之教,家厚於始也
有家厚,謹祭祀鬼神
然而人徒多死,六畜不蕃,身湛於病,吾未知夫子之道之可用也
”子墨子曰:“不然
夫鬼神之所欲於人者多:欲人之處高爵祿,則以讓賢也;多財則以分貧也
夫鬼神,豈唯擢季鉗肺之爲欲哉?今子處高爵祿而不以讓賢,一不祥也;多財而不以分貧,二不祥也
今子事鬼神,唯祭而已矣,而曰:‘病何自至哉’,是猶百門而閉一門焉,曰:‘盜何從入’
若是而求福於有怪之鬼,豈可哉?”
魯祝以一豚祭,而求百福於鬼神
子墨子聞之曰:“是不可
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則人唯恐其有賜於己也
今以一豚祭,而求百福於鬼神,唯恐其以牛羊祀也
古者聖王事鬼神,祭而已矣
今以豚祭而求百福,則其富不如其貧也

彭輕生子曰:“往者可知,來者不可知
”子墨子曰:“籍設而親在百里之外,則遇難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則生,不及則死
今有固車良馬於此,又有奴馬四隅之輪於此,使子擇焉,子將何乘?”對曰:“乘良馬固車,可以速至
”子墨子曰:“焉在矣來

孟山譽王子閭曰:“昔白公之禍,執王子閭,斧鉞鉤要,直兵當心,謂之曰:‘爲王則生,不爲王則死!’王子閭曰:‘何其侮我也!殺我親,而喜我以楚國
我得天下而不義,不爲也,又況於楚國乎?’遂而不爲
王子閭豈不仁哉?”子墨子曰:“難則難矣,然而未仁也
若以王爲無道,則何故不受而治也?若以白公爲不義,何故不受王,誅白公然而反王?故曰:難則難矣,然而未仁也

子墨子使勝綽事項子牛
項子牛三侵魯地,而勝綽三從
子墨子聞之,使高孫子請而退之,曰:“我使綽也,將以濟驕而正嬖也
今綽也祿厚而譎夫子,夫子三侵魯而綽三從,是鼓鞭於馬靳也
翟聞之,言義而弗行,是犯明也
綽非弗之知也,祿勝義也

昔者楚人與越人舟戰於江,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
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速
越人因此若勢,亟敗楚人
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始爲舟戰之器,作爲鉤強之備,退者鉤之,進者強之,量其鉤強之長,而製爲之兵
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勢,亟敗越人
公輸子善其巧,以語子墨子曰:“我舟戰鉤強,不知子之義亦有鉤強乎?”子墨子曰:“我義之鉤強,賢於子舟戰之鉤強
我鉤強我,鉤之以愛,揣之以恭
弗鉤以愛則不親,弗揣以恭則速狎,狎而不親則速離
故交相愛,交相恭,猶若相利也
今子鉤而止人,人亦鉤而止子,子強而距人,人亦強而距子,交相鉤,交相強,猶若相害也
故我義之鉤強,賢子舟戰之鉤強

公輸子削竹木以爲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公輸子自以爲至巧
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之爲鵲也,不如匠之爲車轄
須臾劉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故所爲功,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公輸子謂子墨子曰:“吾未得見之時,我欲得宋
自我得見之後,予我宋而不義,我不爲
”子墨子曰:“翟之未得見之時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見子之後,予子宋而不義,子弗爲,是我予子宋也
子務爲義,翟又將予子天下
禽滑釐問於子墨子曰:“由聖人之言,鳳鳥之不出,諸侯畔殷周之國,甲兵方起於天下,大攻小,強執弱,吾欲守小國,爲之奈何?”子墨子曰:“何攻之守?”禽滑釐對曰:“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臨、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蟻傅、轒轀、軒車,敢問守此十二者奈何?”子墨子曰:“我城池修,守器具,推粟足,上下相親,又得四鄰諸侯之救,此所以持也
且守者雖善,則猶若不可以守也
若君用之守者,又必能乎守者,不能而君用之,則猶若不可以守也
然則守者必善而君尊用之,然後可以守也
”凡守圍城之法,厚以高;壕池深以廣;樓撕揗,守備繕利;薪食足以支三月以上;人衆以選;吏民和;大臣有功勞於上者,多主信以義,萬民樂之無窮;不然,父母墳墓在焉;不然,山林草澤之饒足利;不然,地形之難攻而易守也;不然,則有深怨於適而有大功於上;不然,則賞明可信而罰嚴足畏也
此十四者具,則民亦不宜上矣,然後城可守
十四者無一,則雖善者不能守矣
故凡守城之法,備城門爲縣門,沉機長二丈,廣八尺,爲之兩相如;門扇數合相接三寸
施土扇上,無過二寸
塹中深丈五,廣比扇,塹長以力爲度,塹之末爲之縣,可容一人所
客至,諸門戶皆令鑿而慕孔
孔之,各爲二慕二,一鑿而繫繩,長四尺
城四面四隅皆爲高磨,使重室子居其上候適,視其態狀與其進左右所移處,失候斬
適人爲穴而來,我亟使穴師選本,迎而穴之,爲之且內弩以應之
民室杵木瓦石,可以蓋城之備者,盡上之
不從令者斬
昔築,七尺一居屬,五步一壘
五築有銻
長斧,柄長八尺
十步一長鐮,柄長八尺
十步一斗,長椎,柄長六尺,頭長尺,斧其兩端
三步一大鋌,前長尺,蚤長五寸
兩鋌交之,置如平,不如平不利,兌其兩末
穴隊若衝隊,必審如攻隊之廣狹,而令邪穿其穴,令其廣必夷客隊
疏束樹木,令足以爲柴摶,毋前面樹,長丈七尺一,以爲外面,以柴摶從橫施之,外面以強塗,毋令土漏
令其廣厚,能任三丈五尺之城以上,以柴木土稍杜之,以急爲故
前面之長短,豫蚤接之,令能任塗,足以爲堞,善塗其外,令毋可燒拔也
大城丈五爲閨門,廣四尺
爲郭門,郭門在外,爲衡,以兩木當門,鑿其木維敷上堞
爲斬縣樑,穿斷城,以板橋邪穿外,以板次之,倚殺如城報
城內有傅壤,因以內壤爲外
鑿其間,深丈五尺,室以樵,可燒之以待適
令耳屬城,爲再重樓,下鑿城外堞,內深丈五,廣丈二
樓若令耳,皆令有力者主敵,善射者主發,佐皆廣矢
治裾
諸延堞高六尺,部廣四尺,皆爲兵弩簡格
轉射機,機長六尺,貍一尺
兩材合而爲之轀,轀長二尺,中鑿夫之爲道臂,臂長至桓
二十步一,令善射之者,佐一人,皆勿離
城上百步一樓,樓四植,植皆爲通舄,下高丈,上九尺,廣、喪各丈六尺,皆爲寧
三十步一突,九尺,廣十尺,高八尺,鑿廣三尺,表二尺,爲寧
城上爲攢火,夫長以城高下爲度,置火其末
城上九尺一弩、一戟、一椎、一斧、一艾,皆積參石、蒺藜
渠長丈六尺,夫長丈二尺,臂長六尺,其貍者三尺,樹渠毋傅堞五

藉莫長八尺,廣七尺,其木也廣五尺,中藉苴爲之橋,索其端;適攻,令一人下上之,勿離
城上二十步一藉車,當隊者不用此數
城上三十步一竈
持水者必以布麻鬥、革盆,十步一
柄長八尺,斗大容二斗以上到三鬥
敝裕、新布長六尺,中拙柄,長丈,十步一,必以大繩爲箭
城上十步一鈂
水缻,容三石以上,小大相雜
盆、蠡各二財
爲卒乾飯,人二斗,以備陰雨,面使積燥處
令使守爲城內堞外行餐
置器備,殺沙礫、鐵
皆爲坯鬥
令陶者爲薄缻,大容一斗以上至二斗,即用取,三祕合束
堅爲斗城上隔
棧高丈二,剡其一末
爲閨門,閨門兩扇,令可以各自閉也
救闉池者,以火與爭,鼓橐,馮埴外內,以柴爲燔
靈丁,三丈一,火耳施之
十步一人,居柴,內弩;弩半,爲狗犀者環之
牆七步而一
救車火,爲煙矢射火城門上,鑿扇上爲棧,塗之,持水麻鬥、革盆救之
門扇薄植,皆鑿半尺一寸,一涿弋,弋長二寸,見一寸相去七寸,厚塗之以備火
城門上所鑿以救門火者,各一垂水,火三石以上,小大相雜
門植關必環錮,以錮金若鐵鍱之
門關再重,鍱之以鐵,必堅
梳關,關二尺,梳關一莧,封以守印,時令人行貌封,及視關入桓淺深
門者皆無得挾斧、斤、鑿、鋸、椎
城上二步一渠,渠立程,丈三尺,冠長十丈,闢長六尺
二步一荅,廣九尺,袤十二尺
二步置連梃,長斧、長椎各一物;槍二十枚,周置二步中
二步一木弩,必射五十步以上
及多爲矢,節毋以竹箭,楛、趙、、榆,可
蓋求齊鐵夫,播以射及櫳樅
二步積石,石重千鈞以上者,五百枚
毋百以亢,疾犁、壁皆可善方
二步積苙,大一圍,長丈,二十枚
五步一罌,盛水
有奚,奚蠡大容一斗
五步積狗屍五百枚,狗屍長三尺,喪以弟,甕其端,堅約弋
十步積摶,大二圍以上,長八尺者二十枚
二十五步一竈,竈有鐵鐕容石以上者一,戒以爲湯
及持沙,毋下千石
三十步置坐候樓,樓出於堞四尺,廣三尺,廣四尺,板週三面,密傅之,夏蓋其上
五十步一藉車,藉車必爲鐵纂
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
五十步一方,方尚必爲關籥守之
五十步積薪,毋下三百石,善蒙塗,毋令外火能傷也
百步一櫳樅,起地高五丈;三層,下廣前面八尺,後十三尺,其上稱議衰殺之
百步一木樓,樓廣前面九尺,高七尺,樓居,出城十二尺
百步一井,井十甕,以木爲系連
水器容四鬥到六鬥者百
百步一積雜稈,大二圍以上者五十枚,百步爲櫓,櫓廣四尺,高八尺,爲衝術
百步爲幽,廣三尺高四尺者千
二百步一立樓,城中廣二丈五尺二,長二丈,出樞五尺
城上廣三步到四步,乃可以爲使鬥
俾倪廣三尺,高二尺五寸
陛高二尺五,廣長各三尺,遠廣各六尺
城上四隅童異,高五尺,四尉舍焉
城上七尺一渠,長丈五尺,貍三尺,去堞五寸;夫長丈二尺,臂長六尺半植一鑿,內後長五寸
夫兩鑿,渠夫前端下堞四寸而適
鑿渠、鑿坎,覆以瓦,冬日以馬伕寒,皆待命,若以瓦爲坎
城上千步一表,長丈,棄水者操表搖之
五十步一廁,與下同圂
之廁者不得操
城上三十步一藉車,當隊者不用
城上五十步一道陛,高二尺五寸,長十步
城上五十步一樓,勇勇必重
土樓百步一,外門發樓,左右渠之
爲樓加藉幕,棧上出之以救外
城上皆毋得有室,若也可依匿者,
盡除去之
城下州道內百步一積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塗之
城上十人一什長,屬一吏士、一帛尉
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爲閨門兩扇,令各可以自閉,亭一尉,尉必取有重厚忠信可任事者
二舍共一井爨,灰、康、秕、杯、馬矢,皆謹收藏之
城上之備:渠譫、藉車、行棧、行樓、到、頡皋、連梃、長斧、長椎、長茲、距、飛衝、縣、批屈
樓五十步一,堞下爲爵穴,三尺而一爲薪皋,二圍,長四尺半,必有潔
瓦石重二升以上,上城上
沙,五十步一積
竈置鐵鐟焉,與沙同處
木大二圍,長丈二尺以上,善耿其本,名曰長從,五十步三十
木橋長三丈,毋下五十
復使卒急爲壘壁,以蓋瓦復之
用瓦木罌,容十升以上者,五十步而十,盛水且用之
五十二者十步而二
城下里中家人,各葆其左右前後,如城上
城小人衆,葆離鄉老弱國中及他大城
寇至,度必攻,主人先削城編,唯勿燒
寇在城下,時換吏卒署,而毋換其養,養毋得上城
寇在城下,收諸盆甕耕,積之城下,百步一積,積五百
城門內不得有室,爲周官桓吏,四尺爲倪
行棧內閉,二關一堞
除城場外,去池百步,牆垣樹木小大俱壞伐,除去之
寇所從來,若暱道、傒近若城場,皆爲扈樓,立竹箭天中
守堂下爲大樓,高臨城,堂下週散道;中應客,客待見
時召三老在葆宮中者,與計事得先
行德計謀合,乃入葆
葆入守,無行城,無離舍
諸守者審知卑城淺池,而錯守焉
晨暮卒歌以爲度,用人少易守
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計之五十步四十人
城下樓卒,率一步一人,二十步二十人
城小大以此率之,乃足以守圉
客馮面而蛾傅之,主人則先之知,主人利,客適
客攻以遂,十萬物之衆,攻無過四隊者,上術廣五百步,中術三百步,下術五十步
諸不盡百五步者,主人利而客病
廣五百步之隊,丈夫千人,丁女子二知人,老小千人,凡四千人,而足以應之,此守術之數也
使老小不事者,守於城上不當術者
城持出必爲明填,令吏民皆智知之
從一人百人以上,持出不操填章,從人非其故人乃其稹章也,千人之將以上止之,勿令得行
行及吏卒從之,皆斬,具以聞於上
此守城之重禁之
夫奸之所生也,不可不審也
城上爲爵穴,下堞三尺,廣其外,五步一
爵穴大容苴,高者六尺,下者三尺,疏數自適爲之
塞外塹,去格七尺,爲縣樑
城陝不可塹者勿塹
城上三十步一聾竈
人擅苣,長五節
寇在城下,聞鼓音,燔苣,復鼓,內苣爵穴中,照外
諸藉車皆鐵什
藉車之柱長丈七尺,其貍者四尺;夫長三丈以上至三丈五尺,馬頰長二尺八寸,試藉車之力而爲之困,失四分之三在上
藉車,夫長三尺,四二三在上,馬頰在三分中
馬頰長二尺八寸,夫長二十四尺,以下不用
治困以大車輪
藉車桓長丈二尺半
諸藉車皆鐵什,覆車者在之
寇池來,爲作水甬,深四尺,堅慕貍之
十尺一,覆以瓦而
待令
以木大圍長二尺四分而早鑿之,置炭火其中合慕之,而以藉車投之
爲疾犁投,長二尺五寸,大二圍以上
涿弋,弋長七寸,弋間六寸,剡其末
狗走,廣七寸,長尺八寸,蚤長四寸,犬耳施之
子墨子曰:“守城之法,必數城中之木,十人之所舉爲十挈,五人之所舉爲五挈,凡輕重以挈爲人數
爲薪樵挈,壯者有挈,弱者有挈,皆稱其任
凡挈輕重所爲,吏人各得其任
”城中無食則爲大殺
去城門五步大塹之,高地三丈,下地至,施賊其中,上爲發樑,而機巧之,比傳薪土,使可道行,旁有溝壘,毋可逾越,而出佻且比,適人遂入,引機發樑,適人可禽
適人恐懼而有疑心,因而離
禽子再拜再拜曰:“敢問適人積土爲高,以臨吾城,薪土俱上,以爲羊黔,蒙櫓俱前,遂屬之城,兵弩俱上,爲之奈何?”
子墨子曰:子問羊黔之守邪?羊黔者,將之拙者也,足以勞卒,不足以害城
守爲臺城,以臨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強弩之,技機藉之,奇器口口之,然則羊黔之攻敗矣
備臨以連弩之車,材大方一方一尺,長稱城之薄厚
兩軸三輪,輪居筐中,重下上筐
左右旁二植,左右有衡植,衡植左右皆圜內,內徑四寸
左右縛弩皆於植,以弦鉤弦,至於大弦
弩臂前後與筐齊,筐高八尺,弩軸去下筐三尺五寸
連弩機郭同銅,一石三十鈞
引弦鹿長奴
筐大三圍半,左右有鉤距,方三寸,輪厚尺二寸,鉤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長六尺
橫臂齊筐外,蚤尺五寸,有距,搏六寸,厚三寸,長如筐有儀,有詘勝,可上下,爲武重一石,以材大圍五寸
矢長十尺,以繩矢端,如如戈射,以磨卷收
矢高弩臂三尺,用弩無數,出人六十枚,用小矢無留
十人主此車
遂具寇,爲高樓以射道,城上以荅羅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1.83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