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言曰:“逮至昔三代聖王既沒,天下失義,諸侯力正
是以存夫爲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長貞良也,正長之不強於聽治,賤人之不強於從事也
民之爲婬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率徑,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並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亂
此其故何以然也?則皆以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
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夫天下豈亂哉!”
今執無鬼者曰:“鬼神者,固無有
”旦暮以爲教誨乎天下,疑天下之衆,使天下之衆皆疑惑乎鬼神有無之別,是以天下亂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故當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以爲將不可以不明察此者也
既以鬼神有無之別,以爲不可不察已

然則吾爲明察此,其說將奈何而可?子墨子曰:“是與天下之所以察知有與無之道者,必以衆之耳目之實知有與亡爲儀者也
請惑聞之見之,則必以爲有;莫聞莫見,則必以爲無
若是,何不嘗入一鄉一里而問之?自古以及今,生民以來者,亦有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則鬼神何謂無乎?若莫聞莫見,則鬼神可謂有乎?”
今執無鬼者言曰:“夫天下之爲聞見鬼神之物者,不可勝計也
”亦孰爲聞見鬼神有、無之物哉?子墨子言曰:“若以衆之所同見,與衆之所同聞,則若昔者杜伯是也
”周宣王殺其臣杜伯而不辜,杜伯曰:“吾君殺我而不辜,若以死者爲無知,則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
”其三年,周宣王合諸侯而田於圃,田車數百乘,從數千人,滿野
日中,杜伯乘白馬素車,朱衣冠,執朱弓,挾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車上,中心折脊,殪車中,伏弢而死
當是之時,周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周之《春秋》
爲君者以教其臣,爲父者以警其子,曰:“戒之!慎之!凡殺不辜者,其得不祥,鬼神之誅,若此之僭速也!”以若書之說觀之,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
非惟若書之說爲然也,昔者鄭穆公,當晝日中處乎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三絕,面狀正方
鄭穆公見之,乃恐懼奔
神曰:“無懼!帝享女明德,使予錫女壽十年有九,使若國家蕃昌,子孫茂,毋失鄭
”穆公再拜稽首,曰:“敢問神名?”曰:“予爲句芒
”若以鄭穆公之所身見爲儀,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
非惟若書之說爲然也,昔者燕簡公殺其臣莊子儀而不辜,莊子儀曰:“吾君王殺我而不辜
死人毋知亦已,死人有知,不出三年,心使吾君知之
”期年,燕將馳祖
燕之有祖,當齊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夢也,此男女之所屬而觀也
日中,燕簡公方將馳於祖塗,莊子儀荷朱杖而擊之,殪之車上
當是時,燕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燕之《春秋》
諸侯傳而語之曰:“凡殺不辜者,其得不祥,鬼神之誅,若此其憯速也!”以若書之說觀之,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
非惟若書之說爲然也,昔者宋文君鮑之時,有臣曰祏觀辜,固嘗從事於厲,祩子杖揖出,與言曰:“觀辜!是何珪璧之不滿度量?酒醴粢盛之不淨潔也?犧牲之不全肥?春秋冬夏選失時?豈女爲之與?意鮑爲之與?”觀辜曰:“鮑幼弱,在荷繦之中,鮑何與識焉?官臣觀辜特爲之
”祩子舉揖而槀之,殪之壇上
當是時,宋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宋之《春秋》
諸侯傳而語之曰:“諸不敬慎祭祀者,鬼神之誅至,若此其憯速也!”以若書之說觀之,鬼神之有,豈可疑哉!
非惟若書之說爲然也,昔者齊莊君之臣,有所謂王裏國、中裏徼者,此二子者,訟三年而獄不斷
齊君由謙殺之,恐不辜;猶謙釋之,恐失有罪
乃使之人共一羊,盟齊之神社
二子許諾
於是泏洫,剄羊而漉其血
讀王裏國之辭,既已終矣;讀中裏徼之辭,未半也,羊起而觸之,折其腳,祧神之而槀之,殪之盟所
當是時,齊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齊之《春秋》
諸侯傳而語之曰:“請品先不以其請者,鬼神之誅至,若此其憯速也!”以若書之說觀之,鬼神之有,豈可疑哉!
是故子墨子言曰:“雖有深溪博林、幽澗無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董,見有鬼神視之

今執無鬼者曰:“夫衆人耳目之請,豈足以斷疑哉?奈何其欲爲高君子於天下,而有覆信衆之耳目之請哉!”子墨子曰:“若以衆之耳目之請,以爲不足信也,不以斷疑,不識若昔者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者,足以爲法乎?”故於此乎自中人以上皆曰:“若昔者三代聖王,足以爲法矣
”若苟昔者三代聖王足以爲法,然則姑嘗上觀聖王之事:昔者武王之攻殷誅紂也,使諸侯分其祭,曰:“使親者受內祀,疏者受外祀
”故武王必以鬼神爲有,是故攻殷伐紂,使諸侯分其祭;若鬼神無有,則武王何祭分哉!非惟武王之事爲然也,故聖王其賞也必於祖,其僇也必於社
賞於祖者何也?告分之均也;僇於社者何也?告聽之中也
非惟若書之說爲然也,且惟昔者虞、夏、商、週三代之聖王,其始建國營都日,必擇國之正壇,置以爲宗廟;必擇木之修茂者,立以爲菆位;必擇國之父兄慈孝貞良者,以爲祝宗;必擇六畜之勝腯肥倅毛,以爲犧牲,珪璧琮璜,稱財爲度;必擇五穀之芳黃,以爲酒醴粢盛,故酒醴粢盛與歲上下也
故古聖王治天下也,故必先鬼神而後人者,此也
故曰:官府選效,必先鬼神,祭器、祭服畢藏於府,祝宗有司畢立於朝,犧牲不與昔聚羣
故古者聖王之爲政若此
古者聖王必以鬼神爲,其務鬼神厚矣
又恐後世子孫不能知也,故書之竹帛,傳遺後世子孫
鹹恐其腐蠹絕滅,後世子孫不得而記,故琢之盤盂、鏤之金石以重之
有恐後世子孫不能敬莙以取羊,故先王之書,聖人,一尺之帛,一篇之書,語數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
此其故何?則聖王務之
今執無鬼者曰:“鬼神者,固無有
”則此反聖王之務
反聖王之務,則非所以爲君子之道也
今執無鬼者之言曰:“先王之書,慎無一尺之帛,一篇之書,語數鬼神之有,重有重之,亦何書之有哉?”子墨子曰:“《周書大雅》有之
《大雅》曰:‘文王在上,於昭於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有周不顯,帝命不時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穆穆文王,令問不已
’若鬼神無有,則文王既死,彼豈能在帝之左右哉?此吾所以知《周書》之鬼也
”且《周書》獨鬼而《商書》不鬼,則未足以爲法也
然則姑嘗上觀乎《商書》
曰:“嗚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禍之時,百獸貞蟲,允及飛鳥,莫不比方
矧佳人面,胡敢異心?山川鬼神,亦莫敢不寧;若能共允,佳天下之合,下土之葆
”察山川、鬼神之所以莫敢不寧者,以佐謀禹也
此吾所以知《商書》之鬼也
且《商書》獨鬼而《夏書》不鬼,則未足以爲法也
然則姑嘗上觀乎《夏書》
《禹誓》曰:“大戰於甘,王乃命左右六人,下聽誓於中軍
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
’有曰:‘日中,今予與有扈氏爭一日之命
且!爾卿、大夫、庶人
予非爾田野葆士之慾也,予共行天之罰也
左不共於左,右不共於右,若不共命;御非爾馬之政,若不共命
是以賞於祖,而僇於社
”賞於祖者何也?言分命之均也;僇於社者何也?言聽獄之事也
故古聖王必以鬼神爲賞賢而罰暴,是故賞必於祖,而僇必於社
此吾所以知《夏書》之鬼也
故尚者《夏書》,其次商、周之書,語數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
此其故何也?則聖王務之
以若書之說觀之,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
於古曰:“吉日丁卯,周代祝社、方;歲於社者考,以延年壽
”若無鬼神,彼豈有所延年壽哉!是故子墨子曰:“嘗若鬼神之能賞賢如罰暴也,蓋本施之國家,施之萬民,實所以治國家、利萬民之道也
”若以爲不然,是以吏治官府之不潔廉,男女之爲無別者,鬼神見之;民之爲婬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見之
是以吏治官府不敢不潔廉,見善不敢不賞,見暴不敢不罪
民之爲婬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奪車馬、衣裘以自利者,由此止,是以莫放幽間,擬乎鬼神之明顯,明有一人畏上誅罰,是以天下治
故鬼神之明,不可爲幽間廣澤,山林深谷,鬼神之明必知之
鬼神之罰,不可爲富貴衆強,勇力強武,堅甲利兵,鬼神之罰必勝之
若以爲不然,昔者夏王桀,貴爲天子,富有天下,上詬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萬民,祥上帝伐,元山帝行
故於此乎天乃使湯至明罰焉
湯以車九兩,鳥陳雁行
湯乘大讚,犯遂下衆,人之郊遂,王乎禽推哆、大戲,故昔夏王桀,貴爲天子,富有天下,有勇力之人推哆、大戲,生列兕虎,指畫殺人
人民之衆兆億,侯盈厥澤陵,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誅
此吾所謂鬼神之罰,不可爲富貴衆強、勇力強武、堅甲利兵者,此也
且不惟此爲然,昔者殷王紂,貴爲天子,富有天下,上詬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萬民,播棄黎老,賊誅孩子,楚毒無罪,刳剔孕婦,庶舊鰥寡,號咷無告也
故於此乎天乃使武王至明罰焉
武王以擇車百兩,虎賁之卒四百人,先庶國節窺戎,與殷人戰乎牧之野
王乎禽費中、惡來
衆畔百走,武王逐奔入宮,萬年梓株折紂,而系之赤環,載之白旗,以爲天下諸侯僇
故昔者殷王紂,貴爲天子,富有天下,有勇力之人費中、惡來、崇侯虎,指寡殺人
人民之衆兆億,侯盈厥澤陵,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誅
此吾所謂鬼神之罰,不可爲富貴衆強、勇力強武、堅甲利兵者,此也
且《禽艾》之道之曰:“得璣無小,滅宗無大
”則此言鬼神之所賞,無小必賞之;鬼神之所罰,無大必罰之
今執無鬼者曰:“意不忠親之利,而害爲孝子乎?”子墨子曰:“古之今之爲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爲鬼者
”今有子先其父死,弟先其兄死者矣
意雖使然,然而天下之陳物,曰:“先生者先死
”若是,則先死者非父則母,非兄而姒也
今潔爲酒醴粢盛,以敬慎祭祀,若使鬼神請有,是得其父母姒兄而飲食之也,豈非厚利哉!若使鬼神請亡,是乃費其所爲酒醴粢盛之財耳;自夫費之,非特注之污壑而棄之也,內者宗族,外者鄉里,皆得如具飲食之;雖使鬼神請亡,此猶可以合歡聚衆,取親於鄉里
今執無鬼者言曰:“鬼神者,固請無有
是以不共其酒醴、粢盛、犧牲之財
吾非乃今愛其酒醴、粢盛、犧牲之財乎?其所得者,臣將何哉?”此上逆聖王之書,內逆民人孝子之行,而爲上士於天下,此非所以爲上士之道也
是故子墨子曰:“今吾爲祭祀也,非直注之污壑而棄之也,上以交鬼之福,下以合歡聚衆,取親乎鄉里
若鬼神有,則是得吾父母弟兄而食之也
則此豈非天下利事也哉!”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鬼神之有也,將不可不尊明也,聖王之道也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將以爲法乎天下,利人乎即爲,不利人乎即止
且夫仁者之爲天下度也,非爲其目之所美,耳之所樂,口之所甘,身體之所安,以此虧奪民衣食之財,仁者弗爲也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樂者,非以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爲不樂也,非以刻鏤華文章之色以爲不美也,非以犓豢煎炙之味以爲不甘也,非以高臺厚榭邃野之居以爲不安也
雖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樂也,然上考之不中聖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
是故子墨子曰:爲樂非也
今王公大人雖無造爲樂器,以爲事乎國家,非直掊潦水、拆壤垣而爲之也,將必厚措斂乎萬民,以爲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
古者聖王,亦嘗厚措斂乎萬民,以爲舟車
既以成矣,曰:“吾將惡許用之?”曰:“舟用之水,車用之陸,君子息其足焉,小人休其肩背焉
”故萬民出財齎而予之,不敢以爲慼恨者,何也?以其反中民之利也
然則樂器反中民之利,亦若此,即我弗敢非也
然則當用樂器,譬之若聖王之爲舟車也,即我弗敢非也
民有三患,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
然即當爲之撞巨鍾、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鏚,民衣食之財,將安可得乎?
即我以爲未必然也
意舍此,今有大國即攻小國,有大家即伐小家,強劫弱,衆暴寡,詐欺愚,貴傲賤,寇亂盜賊並興,不可禁止也
然即當爲之撞巨鍾、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鏚,天下之亂也,將安可得而治與?即我未必然也
是故子墨子曰:姑嘗厚措斂乎萬民,以爲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無補也
是故子墨子曰:爲樂非也
今王公大人唯毋處高臺厚榭之上而視之,鍾猶是延鼎也,弗撞擊將何樂得焉哉!其說將必撞擊之
惟勿撞擊,將必不使老與遲者
老與遲者,耳目不聰明,股肱不畢強,聲不和調,明不轉樸
將必使當年,因其耳目之聰明,股肱之畢強,聲之和調,眉之轉樸
使丈夫爲之,廢丈夫耕稼樹蓺之時;使婦人爲之,廢婦人紡績織紝之事
今王公大人,唯毋爲樂,虧奪民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
是故子墨子曰:爲樂非也
今大鐘鳴鼓、琴瑟竿笙之聲,既已具矣,大人肅然奏而獨聽之,將何樂得焉哉?其說將必與賤人不與君子,與君子聽之,廢君子聽治;與賤人聽之,廢賤人之從事
今王公大人惟毋爲樂,虧奪民之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
是故子墨子曰:爲樂非也
昔者齊康公興樂萬,萬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曰:“食飲不美,面目顏色不足視也;衣服不美,身體從容醜羸不足觀也
”是以食必粱肉,衣必文繡
此掌不從事乎衣食之財,而掌食乎人者也
是故子墨子曰:今王公大人,惟毋爲樂,虧奪民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之也
是故子墨子曰:爲樂非也
今人固與禽獸、麋鹿、蜚鳥、貞蟲異者也
今之禽獸、麋鹿、蜚鳥、貞蟲,因其羽毛以爲衣裘
因其蹄蚤以爲絝屨
因其水草以爲飲食
故唯使雄不耕稼樹蓺,雌亦不紡績織紝,衣食之財固已具矣
今人與此異者也,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
君子不強聽治,即刑政亂;賤人不強從事,即財用不足
今天下之士君子以吾言不然
然即姑嘗數天下分事,而觀樂之害
王公大人蚤朝晏退,聽獄治政,此其分事也
士君子竭股肱之力,亶其思慮之智,內治官府,外收斂關市、山林、澤梁之利,以實倉廩府庫,此其分事也
農夫蚤出暮入,耕稼樹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
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織紝,多治麻絲葛緒、綑布縿,此其分事也
今惟毋在乎王公大人說樂而聽之,即必不能蚤朝晏退,聽獄治政,是故國家亂而社稷危矣!今惟毋在乎士君子說樂而聽之,即必不能竭股肱之力,亶其思慮之智,內治官府,外收斂關市、山林、澤梁之利,以實倉廩府庫,是故倉廩府庫不實
今惟毋在乎農夫說樂而聽之,即必不能蚤出暮入,耕稼樹蓺,多聚叔粟,是故叔粟不足
今惟毋在乎婦人說樂而聽之,即不必能夙興夜寐,紡績織紝,多治麻絲葛緒、綑布縿,是故布縿不興
曰:孰爲大人之聽治、而廢國家之從事?曰樂也
是故子墨子曰:爲樂非也
何以知其然也?曰:先王之書湯之《官刑》有之
曰:“其恆舞於宮,是謂巫風
其刑,君子出絲二衛,小人否,似二伯黃徑
”乃言曰:“嗚乎!舞佯佯,黃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
上帝不順,降之百殃,其家必壞喪
”察九有之所以亡者,徒從飾樂也
於《武觀》曰:“啓乃淫溢康樂,野於飲食,將將銘,莧磬以力
湛濁於酒,渝食於野,萬舞翼翼,章聞於天,天用弗式
”故上者天鬼弗式,下者萬民弗利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士君子,請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在樂之爲物,將不可不禁而止也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爲政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衆,刑政之治
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衆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則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惡,是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執有命者以雜於民間者衆
執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則富,命貧則貧;命衆則衆,命寡則寡;命治則治,命亂則亂;命壽則壽,命夭則夭;命……雖強勁,何益哉?”以上說王公大人,下以駔百姓之從事,故執有命者不仁
故當執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然則明辨此之說,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儀
言而毋儀,譬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
故言必有三表
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爲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此所謂言有三表也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爲有,蓋嘗尚觀於聖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亂,湯受而治之;紂之所亂,武王受而治之
此世未易,民未渝,在於桀、紂,則天下亂;在於湯、武,則天下治
豈可謂有命哉!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爲有,蓋嘗尚觀於先王之書?先王之書,所以出國家、佈施百姓者,憲也;先王之憲亦嘗有曰:“福不可請,而禍不可諱,敬無益、暴無傷者乎?”所以聽獄制罪者,刑也;先王之刑亦嘗有曰:“福不可請,禍不可諱,敬無益、暴無傷者乎?”所以整設師旅、進退師徒者,誓也;先王之誓亦嘗有曰:“福不可請,禍不可諱,敬無益、暴無傷者乎?”
是故子墨子言曰:吾當未鹽,數天下之良書,不可盡計數,大方論數,而五者是也
今雖毋求執有命者之言,不必得,不亦可錯乎?
今用執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
覆天下之義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誶也
說百姓之誶者,是滅天下之人也
然則所爲欲義在上者,何也?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幹主,萬民被其大利
何以知之?子墨子曰:古者湯封於亳,絕長繼短,方地百里,與其百姓兼相愛,交相利,移則分,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歿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
昔者文王封於岐周,絕長繼短,方地百里,與其百姓兼相愛,交相利則
是以近者安其政,遠者歸其德
聞文王者,皆起而趨之;罷不肖、股肱不利者,處而願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吾則吾利,豈不亦猶文王之民也哉!”是以天鬼富之,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
未歿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
鄉者言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幹主,萬民被其大利
吾用此知之
是故古之聖王,發憲出令,設以爲賞罰以勸賢
是以入則孝慈於親戚,出則弟長於鄉里,坐處有度,出入有節,男女有辨
是故使治官府,則不盜竊;守城,則不崩叛;君有難則死,出亡則送
此上之所賞,而百姓之所譽也
執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賞,命固且賞,非賢故賞也;上之所罰,命固且罰,不暴故罰也
是故入則不慈孝於親戚,出則不弟長於鄉里,坐處不度,出入無節,男女無辨
是故治官府,則盜竊;守城,則崩叛;君有難則不死,出亡則不送
此上之所罰,百姓之所非毀也
執有命者言曰:上之所罰,命固且罰,不暴故罰也;上之所賞,命固且賞,非賢故賞也
以此爲君則不義,爲臣則不忠,爲父則不慈,爲子則不孝,爲兄則不良,爲弟則不弟
而強執此者,此特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然則何以知命之爲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窮民
貪於飲食,惰於從事,是以衣食之財不足,而飢寒凍餒之憂至;不知曰我罷不肖,從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貧
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婬,心塗之闢,不順其親戚,遂以亡失國家,傾覆社稷;不知曰我罷不肖,爲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
於《仲虺之告》曰:“我聞於夏人矯天命,布命於下
帝伐之惡,龔喪厥師
”此言湯之所以非桀之執有命也
於《太誓》曰:“紂夷處,不肯事上帝鬼神,禍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民有命
’無廖排漏,天亦縱棄之而弗葆
”此言武王所以非紂執有命也
今用執有命者之言,則上不聽治,下不從事
上不聽治,則刑政亂;下不從事,則財用不足;上無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無以降綏天下賢可之士,外無以應待諸侯之賓客,內無以食飢衣寒,將養老弱
故命上不利於天,中不利於鬼,下不利於人
而強執此者,此特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執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
此天下之大害也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談、由文學之爲道也,則不可而不先立義法
若言而無義,譬猶立朝夕於員鈞之上也,則雖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
然今天下之情僞,未可得而識也
故使言有三法
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於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聖王之事;於其原之也?徵以先王之書;用之奈何?發而爲刑
此言之三法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爲亡
我所以知命之有與亡者,以衆人耳目之情,知有與亡
有聞之,有見之,謂之有;莫之聞,莫之見,謂之亡
然胡不嘗考之百姓之情?自古以及今,生民以來者,亦嘗見命之物、聞命之聲者乎?則未嘗有也
若以百姓爲愚不肖,耳目之情,不足因而爲法;然則胡不嘗考之諸侯之傳言流語乎?自古以及今,生民以來者,亦嘗有聞命之聲、見命之體者乎?則未嘗有也
然胡不嘗考之聖王之事?古之聖王,舉孝子而勸之事親,尊賢良而勸之爲善,發憲布令以教誨,明賞罰以勸沮
若此,則亂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矣
若以爲不然,昔者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
此世不渝而民不改,上變政而民易教,其在湯、武則治,其在桀、紂則亂
安危治亂,在上之發政也,則豈可謂有命哉!夫曰有命雲者,亦不然矣
今夫有命者言曰:我非作之後世也,自昔三代有若言以傳流矣,今故先生對之?曰:夫有命者,不志昔也三代之聖、善人與?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也?何以知之?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此上有以規諫其君長,下有以教順其百姓
故上得其居長之賞,下得其百姓之譽
列士桀大夫,聲聞不廢,流傳至今,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見命焉
是故昔者三代之暴王,不繆其耳目之婬,不慎其心志之闢,外之驅騁田獵畢弋,內沉於酒樂,而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爲無用,暴逆百姓,使下不親其上,是故國爲虛厲,身在刑僇之中,不肯曰我罷不肖,我爲刑政不善,必曰我命故且亡
雖昔也三代之窮民,亦由此也,內之不能善事其親戚,外不能善事其君長,惡恭儉而好簡易,貪飲食而惰從事,衣食之財不足,使身至有飢寒凍餒之憂,必不能曰我罷不肖,我從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窮
雖昔也三代之僞民,亦猶此也,繁飾有命,以教衆愚樸人
久矣!聖王之患此也,故書之竹帛,琢之金石
於先王之書《仲虺之告》曰:“我聞有夏人矯天命,布命於下,帝式是惡,用闕師
”此語夏王桀之執有命也,湯與仲虺共非之
先王之書《太誓》之言然,曰:“紂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棄闕其先神而不祀也,曰:‘我民有命
’毋僇其務,天不亦棄縱而不葆
”此言紂之執有命也,武王以《太誓》非之
有於三代不國有之,曰:“女毋崇天之有命也
”命三不國亦言命之無也
於召公之《執令》亦然:“且!政哉,無天命!惟予二人,而無造言,不自降天之哉得之
”在於商、夏之《詩》、《書》曰:“命者,暴王作之

且今天下之士君子,將欲辯是非、利害之故,當天有命者,不可不疾非也
執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是故子墨子非也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談,則必可而不先立儀而言
若不先立儀而言,譬之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爲雖有朝夕之辯,必將終未可得而從定也,是故言有三法
何謂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惡乎考之?考先聖大王之事;惡乎原之?察衆之耳目之請,惡乎用之?發而爲政乎國,察萬民而觀之
此謂三法也
故昔者三代聖王禹、湯、文、武,方爲政乎天下之時,曰:“必務舉孝子而勸之事親,尊賢良之人而教之爲善
”是故出政施教,賞善罰暴
且以爲若此,則天下之亂也,將屬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將屬可得而定也
若以爲不然,昔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
當此之時,世不渝而民不易,上變政而民改俗
存乎桀、紂而天下亂,存乎湯、武而天下治
天下之治也,湯、武之力也;天下之亂也,桀、紂之罪也
若以此觀之,夫安危治亂,存乎上之爲政也,則夫豈可謂有命哉!故昔者禹、湯、文、武,方爲政乎天下之時,曰:“必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
”遂得光譽令問於天下
夫豈可以爲命哉!故以爲其力也
今賢良之人,尊賢而好功道術,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賞,下得其萬民之譽,遂得光譽令問於天下
亦豈以爲其命哉!又以爲力也
然今夫有命者,不識昔也三代之聖善人與?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與?若以說觀之,則必非昔三代聖善人也,必暴不肖人也
然今以命爲有者
昔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貴爲天子,富有天下,於此乎不而矯其耳目之欲,而從其心意之闢,外之驅騁田獵畢戈,內湛於酒樂,而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爲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
其言不曰我罷不肖,吾聽治不強,必曰吾命固將失之
雖昔也三代罷不肖之民,亦猶此也
不能善事親戚、君長,甚惡恭儉而好簡易,貪飲食而惰從事,衣食之財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飢寒凍餒之憂,其言不曰吾罷不肖,吾從事不強,又曰吾命固將窮
昔三代僞民,亦猶此也
昔者暴王作之,窮人術之,此皆疑衆遲樸
先聖王之患之也,固在前矣,是以書之竹帛,鏤之金石,琢之盤盂,傳遺後世子孫
曰:“何書焉存?”禹之《總德》有之曰:“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
既防兇星,天加之咎
不慎厥德,天命焉葆?”《仲虺之誥》曰:“我聞有夏人矯天命於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師
”彼用無爲有,故謂矯;若有而謂有,夫豈爲矯哉!昔者桀執有命而行,湯爲《仲虺之告》以非之
《太誓》之言也,於去發曰:“惡乎君子!天有顯德,其行甚章
爲鑑不遠,在彼殷王
謂人有命,謂敬不可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
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順,祝降其喪
惟我有周,受之大帝
”昔紂執有命而行,武王爲《太誓》去發以非之
曰: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記?從十簡之篇以尚,皆無之
將何若者也?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之爲文學、出言談也,非將勤勞其惟舌,而利其脣吻也,中實將欲其國家邑里萬民刑政者也
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聽獄治政,終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爲強必治,不強必亂;強必寧,不強必危
故不敢怠倦
今也卿大夫之所以竭股肱之力,殫其思慮之知,內治官府,外斂關市、山林、澤梁之利,以實官府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爲強必貴,不強必賤;強必榮,不強必辱
故不敢怠倦
今也農夫之所以蚤出暮入,強乎耕稼樹藝,多聚叔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爲強必富,不強必貧;強必飽,不強必飢
故不敢怠倦
今也婦人之所以夙興夜寐,強乎紡績織紝,多治麻統葛緒,捆布縿,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爲強必富,不強必貧;強必暖,不強必寒
故不敢怠倦
今雖毋在乎王公大人,蕢若信有命而致行之,則必怠乎聽獄治政矣,卿大夫必怠乎治官府矣,農夫必怠乎耕稼樹藝矣,婦人必怠乎紡績織紝矣
王公大人怠乎聽獄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則我以爲天下必亂矣;農夫怠乎耕稼樹藝,婦人怠乎紡績織紝,則我以爲天下衣食之財,將必不足矣
若以爲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養百姓,百姓不利,必離散,不可得用也
是以入守則不固,出誅則不勝
故雖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之所以共抎其國家,傾覆其社稷者,此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強非也
曰:命者,暴王所作,窮人所術,非仁者之言也
今之爲仁義者,將不可不察而強非者,此也
儒者曰:“親親有術,尊賢有等
”言親疏尊卑之異也
其《禮》曰:喪,父母,三年;妻、後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
若以親疏爲歲月之數,則親者多而疏者少矣,是妻、後子與父同也
若以尊卑爲歲月數,則是尊其妻、子與父母同,而親伯父、宗兄而卑子也
逆孰大焉?其親死,列屍弗斂,登堂窺井,挑鼠穴,探滌器,而求其人矣,以爲實在,則贛愚甚矣;如其亡也必求焉,僞亦大矣!
取妻身迎,祗褍爲僕,秉轡授綏,如仰嚴親;昏禮威儀,如承祭祀
顛覆上下,悖逆父母,下則妻、子,妻、子上侵事親
若此,可謂孝乎?儒者:“迎妻,妻之奉祭祀;子將守宗廟
故重之
”應之曰:此誣言也!其宗兄守其先宗廟數十年,死,喪之其;兄弟之妻奉其先之祭祀,弗散;則喪妻子三年,必非以守、奉祭祀也
夫憂妻子以大負累,有曰:“所以重親也
”爲欲厚所至私,輕所至重,豈非大奸也哉!
有強執有命以說議曰:“壽夭貧富,安危治亂,固有天命,不可損益
窮達、賞罰、幸否有極,人之知力,不能爲焉!”羣吏信之,則怠於分職;庶人信之,則怠於從事
吏不治則亂,農事緩則貧,貧且亂,政之本,而儒者以爲道教,是賊天下之人者也
且夫繁飾禮樂以淫人,久喪僞哀以謾親,立命緩貧而高浩居,倍本棄事而安怠傲,貪於飲食,惰於作務,陷於飢寒,危於凍餒,無以違之
是若人氣,甉鼠藏,而羝羊視,賁彘起
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夫夏乞麥禾,五穀既收,大喪是隨,子姓皆從,得厭飲食
畢治數喪,足以至矣
因人之家翠以爲,恃人之野以爲尊,富人有喪,乃大說喜,曰:“此衣食之端也!”
儒者曰:“君子必服古言,然後仁
”應之曰:所謂古之言服者,皆嘗新矣,而古人言之服之,則非君子也?然則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後仁乎?
又曰:“君子循而不作
”應之曰: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車,巧垂作舟;然則今之鮑、函、車、匠,皆君子也,而羿、伃、奚仲、巧垂,皆小人邪?且其所循,人必或作之;然則其所循,皆小人道也
又曰:“君子勝不逐奔,掩函弗射,施則助之胥車
”應之曰:“若皆仁人也,則無說而相與;仁人以其取捨、是非之理相告,無故從有故也,弗知從有知也,無辭必服,見善必遷,何故相?若兩暴交爭,其勝者欲不逐奔,掩函弗射,施則助之胥車,雖盡能,猶且不得爲君子也,意暴殘之國也
聖將爲世除害,興師誅罰,勝將因用儒術令士卒曰:‘毋逐奔,掩函勿射,施則助之胥車
’暴亂之人也得活,天下害不除,是爲羣殘父母而深賤世也,不義莫大矣!”
又曰:“君子若鍾,擊之則鳴,弗擊不鳴
”應之曰:“夫仁人,事上竭忠,事親得孝,務善則美,有過則諫,此爲人臣之道也
今擊之則鳴,弗擊不鳴,隱知豫力,恬漠待問而後對,雖有君親之大利,弗問不言;若將有大寇亂,盜賊將作,若機辟將發也,他人不知,己獨知之,雖其君、親皆在,不問不言
是夫大亂之賊也
以是爲人臣不忠,爲子不孝,事兄不弟,交遇人不貞良
夫執後不言,之朝,物見利使己,雖恐後言;君若言而未有利焉,則高拱下視,會噎爲深,曰:‘唯其未之學也
’用誰急,遺行遠矣
”夫一道術學業仁義者,皆大以治人,小以任官,遠施周偏,近以修身,不義不處,非理不行,務興天下之利,曲直周旋,利則止,此君子之道也
以所聞孔某之行,則本與此相反謬也!
齊景公問晏子曰:“孔子爲人何如?”晏子不對
公又復問,不對
景公曰:“以孔某語寡人者衆矣,俱以賢人也,今寡人問之,而子不對,何也?”晏子對曰:“嬰不肖,不足以知賢人
雖然,嬰聞所謂賢人者,入人之國,必務合其君臣之親,而弭其上下之怨
孔某之荊,知白公之謀,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幾滅,而白公僇
嬰聞賢人得上不虛,得下不危,言聽於君必利人,教行下必於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從也
行義可明乎民,謀慮可通乎君臣
今孔某深慮同謀以奉賊,勞思盡知以行邪,勸下亂上,教臣殺君,非賢人之行也
入人之國,而與人之賊,非義之類也
知人不忠,趣之爲亂,非仁義之也
逃人而後謀,避人而後言,行義不可明於民,謀慮不可通於君臣,嬰不知孔某之有異於白公也,是以不對
”景公曰:“嗚乎!貺寡人者衆矣,非夫子,則吾終身不知孔某之與白公同也
”孔某之齊見景公,景公說,欲封之以尼溪,以告晏子
晏子曰:“不可!夫儒,浩居而自順者也,不可以教下;好樂而淫人,不可使親治;立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職;宗喪循哀,不可使慈民;機服勉容,不可使導衆
孔某盛容修飾以蠱世,絃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禮以示儀,務趨翔之節以觀衆;博學不可使議世,勞思不可以補民;累壽不能盡其學,當年不能行其禮,積財不能贍其樂
繁飾邪術,以營世君;盛爲聲樂,以淫遇民
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學不可以導衆
今君封之,以利齊俗,非所以導國先衆
”公曰:“善
”於是厚其禮,留其封,敬見而不問其道
孔某乃恚,怒於景公與晏子,乃樹鴟夷子皮于田常之門,告南郭惠子以所欲爲
歸於魯,有頃,間齊將伐魯,告子貢曰:“賜乎!舉大事於今之時矣!”乃遣子貢之齊,因南郭惠子以見田常,勸之伐吳,以教高、國、鮑、晏,使毋得害田常之亂
勸越伐吳,三年之內,齊、吳破國之難,伏屍以言術數,孔某之誅也
孔某爲魯司寇,舍公家而奉季孫,季孫相魯君而走,季孫與邑人爭門關,決植
孔某窮於蔡、陳之間,藜羹不糂
十日,子路爲享豚,孔某不問肉之所由來而食;號人衣以酤酒,孔某不問酒之所由來而飲
哀公迎孔子,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
子路進請曰:“何其與陳、蔡反也?”孔某曰:“來,吾語女:曩與女爲苟生,今與女爲苟義
”夫飢約,則不辭妄取以活身;贏鮑,則僞行以自飾
污邪詐僞,孰大於此?
孔某與其門弟子閒坐,曰:“夫舜見瞽叟孰然,此時天下圾乎?周公旦非其人也邪?何爲舍其家室而託寓也?”
孔某所行,心術所至也
其徒屬弟子皆效孔某:子貢、季路,輔孔悝亂乎衛,陽貨亂乎齊,佛肸以中牟叛,漆雕刑殘,莫大焉!
夫爲弟子後生,其師必修其言,法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後已
今孔某之行如此,儒士則可以疑矣!
故,所得而後成也
止,以久也
體,分於兼也
必,不已也
知,材也
平,同高也
慮,求也
同長,以正相盡也
知,接也
中,同長也
智,明也
厚,有所大也
仁,體愛也
日中,正南也
義,利也
直,參也
禮,敬也
圜,一中同長也
行,爲也
方,柱隅四讙也
實,榮也
倍,爲二也
忠,以爲利而強低也
端,體之無序而最前者也
孝,利親也
有間,中也
信,言合於意也
間,不及旁也
佴,自作也
纑,間虛也
狷,作嗛也
盈,莫不有也
廉,作非也
堅白,不相外也
令,不爲所作也
攖,相得也
任,士損己而益所爲也
似,有以相攖,有不相攖也
勇,志之所以敢也
次,無間而不攖攖也
力,形之所奮也
法,所若而然也
生,刑與知處也
佴,所然也
臥,知無知也
說,所以明也
夢,臥而以爲然也
攸,不可兩不可也
平,知無慾惡也
辯,爭彼也
辯勝,當也
利,所得而喜也
爲,窮知而縣於欲也
害,所得而惡也
已,成、亡
治,求得也
使,謂、故
譽,明美也
名,達、類、私
誹,明惡也
謂,移、舉、加
舉,擬實也
知,聞、說、親、名、實、合、爲
言,出舉也
聞,傳親
且,言然也
見,體、盡
君,臣、萌通約也
合,正、宜、必
功,利名也
欲正,權利;且惡正,權害
賞,上報下之功也
爲,存、亡、易、蕩、治、化
罪,犯禁也
同,重、體、合、類
罰,上報下之罪也
異,二、不體、不合、不類
同、異而俱於之一也
同、異交得放有、無
久,彌異時也
宇,彌異所也
聞,耳之聰也
窮,或有前不容尺也
循所聞而得其意,心之察也
盡,莫不然也
言,口之利也
始,當時也
執所言而意得見,心之辯也
化,徵易也
諾,不一利用
損,偏去也
服,執誽、音利
巧轉,則求其故
大益
儇,秪
法同,則觀其同
庫,易也
法異,則觀其宜
動,或從也
止,因以別道
讀此書旁行,正無非
止,類以行人
說在同
所存與者,於存與孰存?駟異說
推類之難
說在之大校五行毋常勝
說在宜
物盡同名:二與鬥,愛,食與招,白與視,麗與,夫與履
一,偏棄之,謂而固是也
說在因
不可偏去而二
說在見與俱、一與二、廣與修
無“欲、惡之爲益、損”也
說在宜
不能而不害
說在害
損而不害
說在餘
異類不吡
說在量
知而不以五路
說在久
偏去莫加少
說在故
必熱
說在頓
假,必悖
說在不然
知其所以不知
說在以名齲物之所以然,與所以知之,與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
說在玻無,不必待有
說在所謂

說在逢、循、遇、過
擢,慮不疑
說在有、無
合與一,或復否
說在拒
且然,不可正,而不用害工
說在宜歐
物,一體也
說在俱一、惟是
均之,絕、不
說在所均
字,或徙
說在長宇、久
堯之義也,生於今而處於古,而異時
說在所義
二臨鑑而立,景到
多而若少
說在寡區
狗,犬也
而殺狗非殺犬也,可
說在重
鑑位,景一小而易,一大則正
說在中之外內
使,殷、美
說在使
鑑團景一
不堅白
說在
荊之大,其沈,淺也
說在具
無久與宇堅白
說在因
以檻爲摶,於“以爲”,無知也
說在意
在諸其所然、未者然
說在於是推之
意未可知
說在可用過仵
景不徙
說在改爲
一,少於二而多於五
說在建祝景二
說在重
非半弗,則不動
說在端
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
說在端
可無也,有之而不可去
說在嘗然
景迎日
說在摶
正而不可擔,說在摶
景之孝大
說在地正、遠近
宇進無近
說在敷
天,而必正
說在得
行循以久
說在先後
貞而不撓
說在勝
一法者之相與也盡,若方之相合也
說在方
契與枝板
說在保狂舉,不可以知異
說在有不可
牛馬之非牛,與可之同
說在兼
倚者不可正
說在剃
循此循此,與彼此同
說在異
推之必往
說在廢材
唱和同患
說在功
買無貴
說在仮其賈
聞所不知若所知,則兩知之
說在告
賈宜則售
說在荊以言爲盡悖,悖
說在其言
無說而懼
說在弗心
唯吾謂非名也,則不可
說在仮
或,過名也
說在實
無窮不害兼
說在盈否知
知之、否之足用也,諄
說在無以也
不知其數而知其盡也
說在明者
謂辯無勝,必不當
說在辯
不知其所處,不害愛之
說在喪子者
無不讓也,不可
說在始
仁、義之爲內、外也,內
說在仵顏
於一,有知焉,有不知焉
說在存
學之,益也
說在誹者
有指於二,而不可逃
說在以二絫
誹之可否,不以衆寡
說在可非
所知而弗能指
說在春也、逃臣、狗犬、貴者
非誹者諄
說在弗非
知狗,而自謂不知犬,過也
說在重
物甚不甚
說在若是
通意後對
說在不知其誰謂也
取下以求上也
說在澤
是是與是同
說在不州
故:小故,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
體也,若有端
大故,有之必無然,若見之成見也
體:若二之一、尺之端也
知材:知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
慮:慮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
知:知也者,以其知過物而能貌之,若見
:也者,以其知論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
仁:愛己者,非爲用己也,不若愛馬,著若明
義:志以天下爲芬,而能能利之,不必用
禮:貴者公,賤者名,而俱有敬僈焉
等,異論也
行:所爲不善名,行也
所爲善名,巧也,若爲盜
實:其志氣之見也,使人如己,不若金聲玉服
忠:不利弱子亥
足將入,止容
孝:以親爲芬,而能能利親,不必得
信:不以其言之當也,使人視城得金
佴:與人遇,人衆,
:爲是爲是之臺彼也,弗爲也
廉:己惟爲之,知其也
所令:非身弗行
任:爲身之所惡,以成人所急
勇:以其敢於是也命之,不以其不敢於彼也害之
力:重之謂
下、與;重,奮也
生:楹之生,商不可必也
平:惔然
利:得是而喜,則是利也
其害也,非是也
害:得是而惡,則是害也
其利也,非是也
治:吾事治矣,人有治,南北
譽之,必其行也
其言之忻,使人督之
誹:必其行也
其言之忻
舉:告以文名,舉彼實也
故言也者,諸口能之出民者也
民若畫俿也
言也謂言,猶石致也
且:自前曰且,自後曰己,方然亦且
若石者也
君:以若名者也
功:不待時,若衣裘
賞:上報下之功也
罪:不在禁,惟害無罪,殆姑
上報下之功也
罰:上報下之罪也
同:二人而俱見是楹也,若事君
久:古今旦莫
宇:東西家南北
窮:或不容尺,有窮;莫不容尺,無窮也
盡:但止動
始:時或有久,或無久
始當無久
化:若蛙爲鶉
損:偏去也者,兼之體也
其體或去或存,謂其存者損
儇:昫民也
庫:區穴若,斯貌常
動:偏祭從者,戶樞免瑟
止:無久之不止,當牛非馬,若矢過楹
有久之不止,當馬非馬,若人過樑
必:謂臺執者也,若弟兄
一然者,一不然者,必不必也,是非必也
同:捷與狂之同長也
心中自是往相若也
厚:惟無所大
圜:規寫支也
方:矩見支也
倍:二尺與尺,但去一
端:是無同也
有間:謂夾之者也
間:謂夾者也
尺,前於區穴
而後於端,不夾於端與區內
及:及非齊之,及也
:間虛也者,兩木之間,謂其無木者也
盈:無盈無厚
於尺,無所往而不得,得二
堅異處不相盈,相非,是相外也
攖:尺與尺俱不盡,端與端俱盡
尺與或盡或不盡
堅白之攖相盡,體攖不相盡

仳:兩有端而後可
次:無厚而後可
法:意、規、員三也,俱可以爲法
佴:然也者,民若法也
彼:凡牛,樞非牛,兩也,無以非也
辯:或謂之牛,謂之非牛,是爭彼也,是不俱當
不俱當,必或不當,
不若當犬
爲:欲其指,智不知其害,是智之罪也
若智之慎文也,無遺於其害也,而猶欲養之,則離之
是猶食脯也,騷之利害,未可知也,欲而騷,是不以所疑止所欲也
牆外之利害,未可知也,趨之而得力,則弗趨也,是以所疑止所欲也
觀“爲,窮知而縣於欲”之理,養脯而非也,養指而非愚也,所爲與不所與爲相疑也,非謀也
已:爲衣,成也
治病,亡也
使:令,謂謂也,不必成;溼,故也,必待所爲之成也
名:物,達也,有實必待文多也
命之馬,類也,若實也者,必以是名也
命之臧,私也,是名也,止於是實也
聲出口,俱有名,若姓宇灑
謂:狗犬,命也
狗犬,舉也
叱狗,加也
知:傳受之,聞也;方不障,說也;身觀焉,親也
所以謂,名也;所謂,實也;名實耦,合也;志行,爲也
聞:或告之,傳也;身觀焉,親也
見:時者,體也;二者,盡也
古:兵立反中,志工,正也;臧之爲,宜也;非彼,必不有,必也
聖者用而勿必,必去者可勿疑
仗者兩而勿偏
爲:早臺,存也;病,亡也;買鬻,易也;霄盡,蕩也;順長,治也;蛙買,化也
同:二名一實,重同也;不外於兼,體同也;俱處於室,合同也;有以同,類同也
異:二必異,二也;不連屬,不體也;不同所,不合也;不有同,不類也
同異交得:於福家良,恕有無也;比度,多少也;免還園,去就也;鳥折用桐,堅柔也;劍尤早,生死也;處室子子母,長少也;兩絕勝,白黑也;中央,旁也;論行行行學實,是非也;難宿,成未也;兄弟,俱適也;身處志往,存亡也;霍,爲姓故也;賈宜,貴賤也
諾:超、城、員、止也
相從、相去、先知、是、可,五色
長短、前後、輕重援,執服難成
言務成之,九則求執之
法:法取同,觀巧
傳法,取此擇彼,問故觀宜
以人之有黑者有不黑者也,止黑人;與以有愛於人有不愛於人,心愛人是孰宜?
心:彼舉然者,以爲此其然也,則舉不然者而問之
若聖人有非而不非
正:五諾,皆人於知有說;過五諾,若負,無直無說;用五諾,若自然矣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2.17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