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八月節。
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鴻【淮南子作候】鴈來。
鴻大鴈小,自北而來南也。
不謂南鄉,非其居耳。
詳見雨水節下。
元鳥歸。
元鳥,解見前,此時自南而往北也。
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
羣鳥養羞【淮南子作羣鳥翔】。
三人以上爲衆,三獸以上爲羣;羣,衆也。
《禮記注》曰:羞者,所羹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
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鴻【淮南子作候】鴈來。
鴻大鴈小,自北而來南也。
不謂南鄉,非其居耳。
詳見雨水節下。
元鳥歸。
元鳥,解見前,此時自南而往北也。
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
羣鳥養羞【淮南子作羣鳥翔】。
三人以上爲衆,三獸以上爲羣;羣,衆也。
《禮記注》曰:羞者,所羹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
立秋,七月節。
立字解見春。
秋,揫也。
物於此而揫斂也。
涼風至【禮記作盲風至】。
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
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寒蟬鳴。
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
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立字解見春。
秋,揫也。
物於此而揫斂也。
涼風至【禮記作盲風至】。
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
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寒蟬鳴。
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
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穀雨【去聲】,三月中。
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水也。
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故《說文》云雨本去聲,今風雨之雨在上聲,雨下之雨在去聲也。
萍始生。
萍,水草也,與水相平,故曰萍。
漂流隨風,故又曰漂。
《歷解》曰:萍陽物,靜以承陽也。
鳴鳩拂其羽。
鳩,即鷹所化者,布穀也。
拂,過擊也;《本草》云:拂羽飛而翼拍其身,氣使然也。
蓋當三月之時,趨農急矣,鳩乃追逐而鳴,鼓羽直刺上飛,故俗稱布穀。
戴勝降於桑。
戴勝一名戴鵀,《爾雅注》曰:頭上有勝毛。
此時恆在於桑,蓋蠶將生之候矣。
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氣使之然也。
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水也。
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故《說文》云雨本去聲,今風雨之雨在上聲,雨下之雨在去聲也。
萍始生。
萍,水草也,與水相平,故曰萍。
漂流隨風,故又曰漂。
《歷解》曰:萍陽物,靜以承陽也。
鳴鳩拂其羽。
鳩,即鷹所化者,布穀也。
拂,過擊也;《本草》云:拂羽飛而翼拍其身,氣使然也。
蓋當三月之時,趨農急矣,鳩乃追逐而鳴,鼓羽直刺上飛,故俗稱布穀。
戴勝降於桑。
戴勝一名戴鵀,《爾雅注》曰:頭上有勝毛。
此時恆在於桑,蓋蠶將生之候矣。
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氣使之然也。
大暑,六月中。
解見小暑。
腐草爲螢。
曰丹良,曰丹鳥,曰夜光,曰宵燭,皆螢之別名。
離明之極,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爲明也。
《毛詩》曰:熠耀宵行。
另一種也,形如米蟲,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復原形,解見前。
土潤溽【音辱】暑。
溽,溼也,土之氣潤,故蒸鬱而爲溼;暑,俗稱齷齪,熱是也。
大雨時行。
前候溼暑之氣蒸鬱,今候則大雨時行,以退暑也。
解見小暑。
腐草爲螢。
曰丹良,曰丹鳥,曰夜光,曰宵燭,皆螢之別名。
離明之極,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爲明也。
《毛詩》曰:熠耀宵行。
另一種也,形如米蟲,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復原形,解見前。
土潤溽【音辱】暑。
溽,溼也,土之氣潤,故蒸鬱而爲溼;暑,俗稱齷齪,熱是也。
大雨時行。
前候溼暑之氣蒸鬱,今候則大雨時行,以退暑也。
處暑,七月中。
處,止也。
暑氣至此而止矣。
鷹乃祭鳥,鷹,義禽也。
秋令屬金,五行爲義,金氣肅殺,鷹感其氣始捕擊諸鳥,然必先祭之,猶人飲食祭先代爲之者也。
不擊有胎之禽,故謂之義。
天地始肅秋者,陰之始,故曰天地始肅。
禾乃登。
禾者。
谷連藁秸之總名。
又,稻秫苽粱之屬皆禾也。
成熱曰登。
處,止也。
暑氣至此而止矣。
鷹乃祭鳥,鷹,義禽也。
秋令屬金,五行爲義,金氣肅殺,鷹感其氣始捕擊諸鳥,然必先祭之,猶人飲食祭先代爲之者也。
不擊有胎之禽,故謂之義。
天地始肅秋者,陰之始,故曰天地始肅。
禾乃登。
禾者。
谷連藁秸之總名。
又,稻秫苽粱之屬皆禾也。
成熱曰登。
雨【去聲】水,正月中。
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爲雨水矣。
獺祭魚。
獺,一名水狗,賊魚者也。
祭魚,取魚以祭天也。
所謂豺獺知報本,歲始而魚上游,則獺初取以祭。
徐氏曰:獺祭圓鋪,圓者,水象也;豺祭方鋪,方者,金象也。
候鴈北【《月令》、《漢書》作鴻鴈北】。
鴈,知時之鳥。
熱歸塞北,寒來江南,沙漠乃其居也。
孟春陽氣既達,候鴈自彭蠡而北矣。
草木萌動。
天地之氣交而爲泰,故草木萌生發動矣。
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爲雨水矣。
獺祭魚。
獺,一名水狗,賊魚者也。
祭魚,取魚以祭天也。
所謂豺獺知報本,歲始而魚上游,則獺初取以祭。
徐氏曰:獺祭圓鋪,圓者,水象也;豺祭方鋪,方者,金象也。
候鴈北【《月令》、《漢書》作鴻鴈北】。
鴈,知時之鳥。
熱歸塞北,寒來江南,沙漠乃其居也。
孟春陽氣既達,候鴈自彭蠡而北矣。
草木萌動。
天地之氣交而爲泰,故草木萌生發動矣。
立夏,四月節。
立字解見春。
夏,假也。
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螻蟈鳴。
螻蟈,小蟲,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謂之土狗是也;一名螻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
《淮南子》曰:螻蟈鳴,邱螾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
《夏小正》:三月螜則鳴是也。
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飛不能過屋;緣不能窮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
故《說文》稱鼫爲五技之鼠。
《古今注》又以螻名鼫,鼠可知。
《埤雅》《本草》俱以爲臭蟲,陸德明、鄭康成以爲蛙,皆非也。
蚯蚓出。
蚯蚓即地龍也【一名曲蟺】,《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
王瓜生。
《圖經》云: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及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又名土瓜,一名落鴉瓜,今藥中所用也。
《禮記》鄭元注曰:即萆挈。
《本草》作菝葜,陶隱居以辨其謬,謂菝葜自有本條,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條,先儒當時如不檢書而謾言者,可笑。
立字解見春。
夏,假也。
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螻蟈鳴。
螻蟈,小蟲,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謂之土狗是也;一名螻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
《淮南子》曰:螻蟈鳴,邱螾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
《夏小正》:三月螜則鳴是也。
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飛不能過屋;緣不能窮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
故《說文》稱鼫爲五技之鼠。
《古今注》又以螻名鼫,鼠可知。
《埤雅》《本草》俱以爲臭蟲,陸德明、鄭康成以爲蛙,皆非也。
蚯蚓出。
蚯蚓即地龍也【一名曲蟺】,《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
王瓜生。
《圖經》云: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及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又名土瓜,一名落鴉瓜,今藥中所用也。
《禮記》鄭元注曰:即萆挈。
《本草》作菝葜,陶隱居以辨其謬,謂菝葜自有本條,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條,先儒當時如不檢書而謾言者,可笑。
清明,三月節。
按《國語》曰:時有八風。
歷獨指清明風爲三月節,此風屬巽故也。
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桐始華。
桐,木名。
有三種:華而不實者曰白桐,《爾雅》所謂榮桐木是也;皮青而結實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斷角是也;生於山岡、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詩所謂梧桐不生山岡者是也。
今始華者,乃白桐耳。
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閏年,每一枝生十二葉,閏則十三葉,與天地合氣者也。
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爲白桐也。
田鼠化爲鴽【音如】。
按《爾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謂之田鼠。
《本草》《素問》曰:鴽,鶉也,似鴿而小。
《爾雅 釋鳥》:鴽,鴾母。
郭注:䳺也,青州人呼爲鴾母。
鮑氏曰:鼠,陰類;鴽,陽類;陽氣盛故化爲鴽,蓋陰爲陽所化也。
虹始見【去聲】。
虹,虹蜺也,詩所謂螮蝀,俗讀去聲也。
註疏曰:是陰陽交會之氣,故先儒以爲雲薄漏日,日照雨滴則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劍視之則暈爲虹。
朱子曰:日與雨交,倏然成質,陰陽不當交而交者,天地淫氣也。
虹爲雄,色赤白,蜺爲雌,色青白,然二字皆從蟲。
《說文》曰:似螮蝀狀。
諸書又云:嘗見虹入溪飲水,其首如驢。
恐天地閒亦有此種物也,但虹氣似之借名也。
按《國語》曰:時有八風。
歷獨指清明風爲三月節,此風屬巽故也。
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桐始華。
桐,木名。
有三種:華而不實者曰白桐,《爾雅》所謂榮桐木是也;皮青而結實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斷角是也;生於山岡、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詩所謂梧桐不生山岡者是也。
今始華者,乃白桐耳。
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閏年,每一枝生十二葉,閏則十三葉,與天地合氣者也。
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爲白桐也。
田鼠化爲鴽【音如】。
按《爾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謂之田鼠。
《本草》《素問》曰:鴽,鶉也,似鴿而小。
《爾雅 釋鳥》:鴽,鴾母。
郭注:䳺也,青州人呼爲鴾母。
鮑氏曰:鼠,陰類;鴽,陽類;陽氣盛故化爲鴽,蓋陰爲陽所化也。
虹始見【去聲】。
虹,虹蜺也,詩所謂螮蝀,俗讀去聲也。
註疏曰:是陰陽交會之氣,故先儒以爲雲薄漏日,日照雨滴則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劍視之則暈爲虹。
朱子曰:日與雨交,倏然成質,陰陽不當交而交者,天地淫氣也。
虹爲雄,色赤白,蜺爲雌,色青白,然二字皆從蟲。
《說文》曰:似螮蝀狀。
諸書又云:嘗見虹入溪飲水,其首如驢。
恐天地閒亦有此種物也,但虹氣似之借名也。
芒種【上聲】,五月節。
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去聲】矣。
螳螂生。
螳螂,草蟲也,飲風食露,感一陰之氣而生,能捕蟬而食,故又名殺蟲;曰天馬,言其飛捷如馬也;曰斧蟲,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隨其地而稱之。
深秋生子於林木閒,一殼百子,至此時則破殼而出,藥中桑螵蛸是也。
鵙【音局】始鳴。
鵙,百勞也,《本草》作博勞;朱子《孟》注曰:博勞,惡聲之鳥,蓋梟類也。
曹子建《惡鳥論》: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稱濁溫。
故《埤雅》禽經注云:伯勞不能翱翔,直飛而已。
《毛詩》曰:七月鳴鵙。
蓋周七月夏五月也。
反舌無聲。
諸書以爲百舌鳥,以其能反覆其舌故名,特註疏以爲蝦蟆,蓋蛙屬之舌尖向內,故名之。
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時正鳴,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驗》亦名爲蝦蟆無聲,若以五月正鳴,殊不知初旬見形後,形亦藏矣。
陳氏曰:螳螂、鵙皆陰類,感微陰而或生或鳴,反舌感陽而發,遇微陰而無聲也。
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去聲】矣。
螳螂生。
螳螂,草蟲也,飲風食露,感一陰之氣而生,能捕蟬而食,故又名殺蟲;曰天馬,言其飛捷如馬也;曰斧蟲,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隨其地而稱之。
深秋生子於林木閒,一殼百子,至此時則破殼而出,藥中桑螵蛸是也。
鵙【音局】始鳴。
鵙,百勞也,《本草》作博勞;朱子《孟》注曰:博勞,惡聲之鳥,蓋梟類也。
曹子建《惡鳥論》: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稱濁溫。
故《埤雅》禽經注云:伯勞不能翱翔,直飛而已。
《毛詩》曰:七月鳴鵙。
蓋周七月夏五月也。
反舌無聲。
諸書以爲百舌鳥,以其能反覆其舌故名,特註疏以爲蝦蟆,蓋蛙屬之舌尖向內,故名之。
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時正鳴,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驗》亦名爲蝦蟆無聲,若以五月正鳴,殊不知初旬見形後,形亦藏矣。
陳氏曰:螳螂、鵙皆陰類,感微陰而或生或鳴,反舌感陽而發,遇微陰而無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