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八月节。
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鸿【淮南子作候】雁来。
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
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详见雨水节下。
元鸟归。
元鸟,解见前,此时自南而往北也。
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群鸟养羞【淮南子作群鸟翔】。
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众也。
《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
秋,揫也。
物于此而揫敛也。
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白露降。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
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螀,蝉小而青紫者。
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谷雨【去声】,三月中。
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
萍始生。
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
漂流随风,故又曰漂。
《历解》曰:萍阳物,静以承阳也。
鸣鸠拂其羽。
鸠,即鹰所化者,布谷也。
拂,过击也;《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
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
戴胜降于桑。
戴胜一名戴鵀,《尔雅注》曰:头上有胜毛。
此时恒在于桑,盖蚕将生之候矣。
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气使之然也。
大暑,六月中。
解见小暑。
腐草为萤。
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
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
《毛诗》曰:熠耀宵行。
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土润溽【音辱】暑。
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大雨时行。
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处暑,七月中。
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鹰乃祭鸟,鹰,义禽也。
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
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禾乃登。
禾者。
谷连稿秸之总名。
又,稻秫菰粱之属皆禾也。
成熟曰登。
雨【去声】水,正月中。
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獭祭鱼。
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
祭鱼,取鱼以祭天也。
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
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
候雁北【《月令》、《汉书》作鸿雁北】。
雁,知时之鸟。
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
孟春阳气既达,候雁自彭蠡而北矣。
草木萌动。
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蝼蝈鸣。
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
《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
《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
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
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
《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
《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蚯蚓出。
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王瓜生。
《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
《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
《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清明,三月节。
按《国语》曰:时有八风。
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
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桐始华。
桐,木名。
有三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
今始华者,乃白桐耳。
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三叶,与天地合气者也。
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
田鼠化为鴽【音如】。
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谓之田鼠。
《本草》《素问》曰:鴽,鹑也,似鸽而小。
《尔雅 释鸟》:鴽,鴾母。
郭注:䳺也,青州人呼为鴾母。
鲍氏曰:鼠,阴类;鴽,阳类;阳气盛故化为鴽,盖阴为阳所化也。
虹始见【去声】。
虹,虹蜺也,诗所谓螮蝀,俗读去声也。
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
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
虹为雄,色赤白,蜺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
《说文》曰:似螮蝀状。
诸书又云:尝见虹入溪饮水,其首如驴。
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
芒种【上声】,五月节。
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去声】矣。
螳螂生。
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
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鵙【音局】始鸣。
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
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
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翱翔,直飞而已。
《毛诗》曰:七月鸣鵙。
盖周七月夏五月也。
反舌无声。
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
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
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