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史,趙州人也。
少尚氣節,不舉進士。
工詩,美麗恢贍,世少其倫。
與李賀、孟郊同時爲友。
冀鎮節度使王武俊頗好詞藝,言史造之,特加敬異。
武俊嘗獵,有雙鴨起蒲稗間,一矢聯之,遂於馬上草《射鴨歌》以獻。
因表薦請官,詔授棗強令,辭疾不就,當時重之。
故相國隴西公李夷簡爲漢南節度,與言史少同遊習,因遣以襄陽髹器千事,賂武俊請之。
由是爲漢南幕賓,日與談宴,歌詩唱答,大播清才。
問言史所欲爲,曰:"司功掾甚閒,或可承闕。
"遂署。
雖居官曹,敬待埒諸從事。
歲餘奏升秩,詔下之日,不恙而終。
公初以言史相薄,不俗貴,以惜其壽。
至是慟哭之曰:"果然,微祿殺吾愛客也!"厚葬於襄城。
皮日休稱其賦雕金篆玉,牢奇籠怪,百鍛爲字,千煉成句,真佳作也。
有《歌詩》六卷,今傳。
商,字子夏,徐州彭城人。
擢進士第。
貞元中,累官比部員外郎,改虞部員外郎。
數年,遷檢校兵部郎中。
後出爲汴州觀察判官,辭疾掛印,歸舊業。
商性好酒,苦家貧。
嘗對花臨月,悠然獨酌,亢音長謠,放適自遂。
賦詩曰:"春草秋風老此身,一飄長醉任家貧。
醒來還愛浮萍草,飄寄官河不屬人。
"樂府歌詩,高雅殊絕。
《擬蔡琰胡笳曲》,鱠炙當時。
仍工畫山水樹石,初師吳郡張璪,後自造真。
張貶衡州司馬,有惆悵之詩。
好神仙,鍊金骨,後隱義興胡父渚,結侶幽人,世傳沖虛而去,可謂江海冥滅,山林長往者矣。
有集十卷,今傳,武元衡序之雲。
庠,字胄卿,嘗應闢三佐大府,調奉先令,遷東都留守判官,拜戶部員外郎。
貞元中,出爲婺、登二州刺史。
平生工文甚苦,著述亦多,今並傳之。
牟,字貽周,貞元二年張正甫榜進士。
初,學問於江東,家居孝謹,善事繼母,奇文異行,聞於京師。
舅給事中袁高,當時專重名,甄拔甚多,而牟未嘗干謁,竟捷文場。
始佐六府五公,八遷至檢校虞部。
元和五年,拜尚書虞部郎中,轉洛陽令、都官郎中,出爲澤州刺史。
仕終國子司業。
牟晚從昭義盧從史,從史浸驕,牟度不可諫,即移疾歸,居東都別業。
長慶二年卒。
昌黎韓先生爲之《墓誌》雲。
叉,河朔間人,一節士也。
少尚義行俠,傍觀切齒,因被酒殺人亡命,會赦乃出。
更改志從學,能博覽,工爲歌詩,酷好盧仝、孟郊之體,造語幽蹇,議論多出於正。
《冰柱》、《雪車》二篇,含蓄風刺,出二公之右矣。
時樊宗師文亦尚怪,見而獨拜之。
恃故時所負,自顧俯仰不能與世合,常破履穿結,築環堵而居休焉。
聞韓吏部接天下貧士,步而歸之,出入門館無間。
時韓碑銘獨唱,潤筆之貨盈缶,因持案上金數斤而去,曰:"此諛墓中人所得耳,不若與劉君爲壽。
"愈不能止。
其曠達至此。
初。
玉川子履道守正,反關著述,《春秋》之學,尤所精心,時人不得見其書,惟叉愜意,曾授之以奧旨,後無所傳。
叉剛直,能面白人短長,其服義則又彌縫若親屬然。
後以爭語不能下客,去遊齊魯,不知所終。
詩二十七篇,今傳。
仝,范陽人。
初隱少室山,號玉川子。
家甚貧,惟圖書堆積。
後卜居洛城,破屋數間而已。
一奴,長鬚,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
終日苦哦,鄰僧送米。
朝廷知其清介之節,凡兩備禮徵爲諫議大夫,不起。
時韓愈爲河南令,愛其操,敬待之。
嘗爲惡少所恐,訴於愈,方爲申理,仝復慮盜憎主人,願罷之,愈益服其度量。
元和間,月蝕,仝賦詩,意譏切當時逆黨,愈極稱工,餘人稍恨之。
時王涯秉政,胥怨於人。
及禍起,仝偶與諸客會食涯書館中,因留宿,吏卒掩捕,仝曰:"我盧山人也,於衆無怨,何罪之有"吏曰:"既雲山人,來宰相宅,容非罪乎"蒼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禍。
仝老無發,奄人於腦後加釘。
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爲讖雲。
仝性高古介僻,所見不凡近。
唐詩體無遺,而仝之所作特異,自成一家,語尚奇譎,讀者難解,識者易知。
後來仿效比擬,遂爲一格宗師。
有集一卷,今傳。
古詩云:"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
作書與魴鱮,相戒慎出入。
"斯所以防前之覆轍也。
仝志懷霜雪,操擬鬆栢,深造括囊之高,夫何戶庭之失。
噫,一蹈非地,旋踵逮殃,玉石俱爛,可不痛哉!
異,睦州人也。
興元元年禮部侍郎鮑防下進士第二人。
少與皇甫湜同硯席,賦性高疏,詞調怪澀,雖風骨棱棱,不免枯瘠。
盧仝聞之,頗合己志,願與結交,遂立同異之論,以詩贈答,有云:"昨日仝不同,異自異,是謂大同而小異。
今日仝自同,異不異,是謂同不往而異不至。
"斯亦怪之甚也。
後不知所終。
集今傳世。
系,河中人。
貞元元年進士,與韋應物同時。
有詩名,工古調,善彈琴,好遊名山,希蹤謝、郭,終身不言祿,祿亦不及之也。
與林棲谷隱之士往還酬酢,興趣超然。
弟倫,詩亦清麗,有集,並傳。
信陵,貞元元年鄭全濟榜及第。
仕爲舒州望江縣令,卒。
工詩,有集一卷,今傳。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