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字清昼,吴兴人。
俗姓谢,宋灵运之十世孙也。
初入道,肄业杼山,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
羽于寺旁创亭,以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落成,湖州刺史颜真卿名以"三癸",皎然赋诗,时称"三绝"。
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韵海镜源》,预其论著,至是声价藉甚。
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高僧集上人文十卷,藏之,刺史于頔为之序。
李端在匡岳,依止称门生。
一时名公,俱相友善,题云"昼上人"是也。
时韦应物以古淡矫俗,以尝拟其格,得数解为贽,韦心疑之。
明日,又录旧制以见,始被领略,曰:"人各有长,盖自天分。
子而为我,失故步矣。
但以所诣,自名可也。
"公心服之。
往时住西林寺,定余多暇,因撰序作诗体式,兼评古今人诗,为《昼公诗式》五卷,及撰《诗评》三卷,皆议论精当,取舍従公,整顿狂澜,出色骚雅。
公性放逸,不缚于常律。
初,房太尉琯早岁隐终南峻壁之下,往往闻湫中龙吟,声清而静,涤人邪想。
时有僧潜戛三金以写之,惟铜酷似。
房公往来,他日至山寺,闻林岭间有声,因命僧出其器,叹曰:"此真龙吟也。
"大历间,有秦僧传至桐江,皎然戛铜碗效之,以警深寂。
缁人有献讥者,公曰:"此达僧之事,可以嬉禅。
尔曹胡凝滞于物,而以琐行自拘耶?"时人高之。
公外学超然,诗兴闲适,居第一流、第二流不过也。
诗集十卷。
俗姓谢,宋灵运之十世孙也。
初入道,肄业杼山,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
羽于寺旁创亭,以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落成,湖州刺史颜真卿名以"三癸",皎然赋诗,时称"三绝"。
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韵海镜源》,预其论著,至是声价藉甚。
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高僧集上人文十卷,藏之,刺史于頔为之序。
李端在匡岳,依止称门生。
一时名公,俱相友善,题云"昼上人"是也。
时韦应物以古淡矫俗,以尝拟其格,得数解为贽,韦心疑之。
明日,又录旧制以见,始被领略,曰:"人各有长,盖自天分。
子而为我,失故步矣。
但以所诣,自名可也。
"公心服之。
往时住西林寺,定余多暇,因撰序作诗体式,兼评古今人诗,为《昼公诗式》五卷,及撰《诗评》三卷,皆议论精当,取舍従公,整顿狂澜,出色骚雅。
公性放逸,不缚于常律。
初,房太尉琯早岁隐终南峻壁之下,往往闻湫中龙吟,声清而静,涤人邪想。
时有僧潜戛三金以写之,惟铜酷似。
房公往来,他日至山寺,闻林岭间有声,因命僧出其器,叹曰:"此真龙吟也。
"大历间,有秦僧传至桐江,皎然戛铜碗效之,以警深寂。
缁人有献讥者,公曰:"此达僧之事,可以嬉禅。
尔曹胡凝滞于物,而以琐行自拘耶?"时人高之。
公外学超然,诗兴闲适,居第一流、第二流不过也。
诗集十卷。
季友,河南人。
暗诵书万卷,论必引经。
家贫卖屐,好事者多携酒就之。
其妻柳氏,疾季友穷丑,遣去。
来客酆城,洪州刺史李公,一见倾敬,即引佐幕府。
工诗,性磊浪不羁,爱奇务险,远出常性之外。
白首短褐,崎岖士林,伤哉贫也!
尝有诗云:"山中谁余密,白发日相亲。
雀鼠昼夜无,知我厨廪贫。
"又:"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
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
"观其笃志山水,可谓远性风疏,逸情云上矣。
有集,传于世。
暗诵书万卷,论必引经。
家贫卖屐,好事者多携酒就之。
其妻柳氏,疾季友穷丑,遣去。
来客酆城,洪州刺史李公,一见倾敬,即引佐幕府。
工诗,性磊浪不羁,爱奇务险,远出常性之外。
白首短褐,崎岖士林,伤哉贫也!
尝有诗云:"山中谁余密,白发日相亲。
雀鼠昼夜无,知我厨廪贫。
"又:"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
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
"观其笃志山水,可谓远性风疏,逸情云上矣。
有集,传于世。
应物,京兆人也。
尚侠,初以三卫郎事玄宗。
及崩,始悔,折节读书。
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必焚香扫地而坐,冥心象外。
天宝时,扈从游幸。
永泰中,任洛阳丞,迁京兆府功曹。
大历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归,寓善福寺精舍。
建中二年,由前资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
居倾之,改江州刺史。
追赴阙,改左司郎中。
或媢其进,媒孽之。
贞元初,又出为苏州刺史。
大和中,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
罢居永定,斋心屏除人事。
初,公豪纵不羁,晚岁逢杨开府,赠诗言事曰:"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猪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唯有故人知。
"足见古人真率之妙也。
论云:"诗律自沉、宋之下,日益靡嫚,锼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
独应物驰骤建安以还,各有风韵,自成一家之体,清深雅丽,虽诗人之盛,亦罕其伦,甚为时论所右。
而风情不能自已,如赠米嘉荣、杜韦娘等作,皆杯酒之间,见少年故态,无足怪矣。
”
有集十卷,今传于世。
尚侠,初以三卫郎事玄宗。
及崩,始悔,折节读书。
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必焚香扫地而坐,冥心象外。
天宝时,扈从游幸。
永泰中,任洛阳丞,迁京兆府功曹。
大历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归,寓善福寺精舍。
建中二年,由前资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
居倾之,改江州刺史。
追赴阙,改左司郎中。
或媢其进,媒孽之。
贞元初,又出为苏州刺史。
大和中,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
罢居永定,斋心屏除人事。
初,公豪纵不羁,晚岁逢杨开府,赠诗言事曰:"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猪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唯有故人知。
"足见古人真率之妙也。
论云:"诗律自沉、宋之下,日益靡嫚,锼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
独应物驰骤建安以还,各有风韵,自成一家之体,清深雅丽,虽诗人之盛,亦罕其伦,甚为时论所右。
而风情不能自已,如赠米嘉荣、杜韦娘等作,皆杯酒之间,见少年故态,无足怪矣。
”
有集十卷,今传于世。
元衡,字伯苍,河南人。
建中四年薛展榜进士。
元和三年,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剑南节度使。
后秉政,明年早朝,遇盗从暗中射杀之。
元衡工诗,虽时见雕镌,不动机构,要非高斫之所深忌。
每好事者传之,被于丝竹。
尝夏夜作诗曰:"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
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
"翌日遇害,诗盖其谶也。
议者谓工诗而宦达者惟高适,达宦而诗工者惟元衡。
今有《临淮集》十卷传于世。
建中四年薛展榜进士。
元和三年,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剑南节度使。
后秉政,明年早朝,遇盗从暗中射杀之。
元衡工诗,虽时见雕镌,不动机构,要非高斫之所深忌。
每好事者传之,被于丝竹。
尝夏夜作诗曰:"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
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
"翌日遇害,诗盖其谶也。
议者谓工诗而宦达者惟高适,达宦而诗工者惟元衡。
今有《临淮集》十卷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