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金陵人。
大曆四年齊映榜進士及第。
不待調官,言歸省覲。
自狀元以下,一時名士大夫及詩人李嘉佑、李端、韓翃、錢起等,大會賦詩攀餞。
以一布衣,才名如此,人皆羨之。
朝陽工詩,在大曆諸才子,法度稍弱,字韻清越不減也。
有集傳世。
大曆四年齊映榜進士及第。
不待調官,言歸省覲。
自狀元以下,一時名士大夫及詩人李嘉佑、李端、韓翃、錢起等,大會賦詩攀餞。
以一布衣,才名如此,人皆羨之。
朝陽工詩,在大曆諸才子,法度稍弱,字韻清越不減也。
有集傳世。
叔向,字遺直,扶風平陵人也。
有卓絕之行,登第於大曆初,遠振嘉名,爲文物冠冕。
詩法謹嚴,又非常格。
一流才子,多仰飆塵。
少與常袞同燈火,及袞相,引擢左拾遺、內供奉。
及坐貶,亦出爲溧水令。
卒,贈工部尚書。
五子:常、牟、羣、庠、鞏,俱能詩,咄咄有跨竈之譽,當時羨之。
《藝文志》載《叔向集》七卷,今存詩甚寡,蓋零落之矣。
有卓絕之行,登第於大曆初,遠振嘉名,爲文物冠冕。
詩法謹嚴,又非常格。
一流才子,多仰飆塵。
少與常袞同燈火,及袞相,引擢左拾遺、內供奉。
及坐貶,亦出爲溧水令。
卒,贈工部尚書。
五子:常、牟、羣、庠、鞏,俱能詩,咄咄有跨竈之譽,當時羨之。
《藝文志》載《叔向集》七卷,今存詩甚寡,蓋零落之矣。
益,字君虞,隴西姑臧人。
大曆四年齊映榜進士,調鄭縣尉。
同輩行稍進達,益久不升,鬱郁去遊燕、趙間,幽州節度劉濟闢爲從事,未幾,又佐邠寧幕府。
風流有詞藻,與宗人賀相埒,每一篇就,樂工賂求之,被於雅樂,供奉天子。
如《徵人》、《早行》篇,天下皆施繪畫。
二十三受策秩,從軍十年,運籌決勝,尤其所長。
往往鞍馬間爲文,橫槊賦詩,故多抑揚激厲悲離之作,高適、岑參之流也。
憲宗雅聞其名,召爲祕書少監、集賢殿學士。
自負其才,凌轢士衆,有不能堪,諫官因暴其詩"不上望京樓"等句,以涉怨望,詔降職。
俄復舊,除侍御史,遷禮部尚書致仕。
太和初卒。
益少有僻疾,多猜忌,防閒妻妾,過爲苛酷,有散灰扃戶之談,時稱爲"妒癡尚書李十郎"。
有同姓名者,爲太子庶子,皆在朝,人恐莫辨,謂君虞爲"文章李益",庶子爲"門戶李益"雲。
有集,今傳。
大曆四年齊映榜進士,調鄭縣尉。
同輩行稍進達,益久不升,鬱郁去遊燕、趙間,幽州節度劉濟闢爲從事,未幾,又佐邠寧幕府。
風流有詞藻,與宗人賀相埒,每一篇就,樂工賂求之,被於雅樂,供奉天子。
如《徵人》、《早行》篇,天下皆施繪畫。
二十三受策秩,從軍十年,運籌決勝,尤其所長。
往往鞍馬間爲文,橫槊賦詩,故多抑揚激厲悲離之作,高適、岑參之流也。
憲宗雅聞其名,召爲祕書少監、集賢殿學士。
自負其才,凌轢士衆,有不能堪,諫官因暴其詩"不上望京樓"等句,以涉怨望,詔降職。
俄復舊,除侍御史,遷禮部尚書致仕。
太和初卒。
益少有僻疾,多猜忌,防閒妻妾,過爲苛酷,有散灰扃戶之談,時稱爲"妒癡尚書李十郎"。
有同姓名者,爲太子庶子,皆在朝,人恐莫辨,謂君虞爲"文章李益",庶子爲"門戶李益"雲。
有集,今傳。
端,趙州人,嘉佑之侄也。
少時居廬山,依皎然讀書,意況清虛,酷慕禪侶。
大曆五年李搏榜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
以清羸多病,辭官,居終南山草堂寺。
未幾,起爲杭州司馬,牒訴敲樸,心甚厭之。
買田園在虎丘下,爲耽深癖,泉石少幽,移家來隱衡山,自號衡嶽幽人。
彈琴讀《易》,登高望遠,神意泊然。
初元宦情,懷箕、潁之志。
嘗曰:"餘少尚神仙,且未能去。
友人暢當以禪門見導,餘心知必是,未得其門。
"詩更高雅,於才子中名響錚錚。
與處士京兆柳中庸、大理評事江東張芬友善唱酬。
初來長安,詩名大振。
時令公子郭曖尚昇平公主,賢明有才,延納俊士,端等皆在館中。
曖嘗進官,大宴酒酣,主屬端賦詩,頃刻而就,曰:"青春都尉最風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鬥雞過上苑,玉鞭騎馬出長楸。
薰香荀令偏憐小,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皇樓。
"主甚喜,一座賞嘆。
錢起曰:"此必端宿制,請以起姓爲韻。
"端立獻一章曰:"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鉤未上弦。
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踢銅山許鑄錢。
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鈿。
今朝都尉如相顧,願脫長裾逐少年。
"作者驚伏。
主厚賜金帛,終身以榮,其工捷類此。
集三卷,今傳於世。
少時居廬山,依皎然讀書,意況清虛,酷慕禪侶。
大曆五年李搏榜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
以清羸多病,辭官,居終南山草堂寺。
未幾,起爲杭州司馬,牒訴敲樸,心甚厭之。
買田園在虎丘下,爲耽深癖,泉石少幽,移家來隱衡山,自號衡嶽幽人。
彈琴讀《易》,登高望遠,神意泊然。
初元宦情,懷箕、潁之志。
嘗曰:"餘少尚神仙,且未能去。
友人暢當以禪門見導,餘心知必是,未得其門。
"詩更高雅,於才子中名響錚錚。
與處士京兆柳中庸、大理評事江東張芬友善唱酬。
初來長安,詩名大振。
時令公子郭曖尚昇平公主,賢明有才,延納俊士,端等皆在館中。
曖嘗進官,大宴酒酣,主屬端賦詩,頃刻而就,曰:"青春都尉最風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鬥雞過上苑,玉鞭騎馬出長楸。
薰香荀令偏憐小,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皇樓。
"主甚喜,一座賞嘆。
錢起曰:"此必端宿制,請以起姓爲韻。
"端立獻一章曰:"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鉤未上弦。
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踢銅山許鑄錢。
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鈿。
今朝都尉如相顧,願脫長裾逐少年。
"作者驚伏。
主厚賜金帛,終身以榮,其工捷類此。
集三卷,今傳於世。
當,河東人。
大曆七年張式榜及第。
當少諳武事,生亂離間,盤馬彎弓,摶沙寫陳,人曾伏之。
時山東有寇,以子弟被召參軍。
貞元初,爲太常博士,仕終果州刺史。
與李司馬、司空郎中有膠漆之契。
多往來嵩、華間,結念方外,頗參禪道,故多鬆桂之興,深存不死之志。
詞名藉甚,表表凌雲。
有詩二卷,傳於世。
同時有鄭常,亦鳴詩。
集一卷,今行。
嘗觀建安初,陳琳、阮瑀數子,從戎管書記之任,所得經奇,英氣逼人也。
承平則文墨議論,警急則橐鞬矢石,金羈角逐,珠符相照,草檄於盾鼻,勒銘于山頭,此磊磊落落,通方之士,皆古書生也。
容有鬱志窗下,抱膝呻吟,而曰:“時不我與,人不我知耶,大道無窒,徒自爲老夫耳。
”唐間如此特達甚多,光烈垂遠,慨然不能不以之興懷也。
大曆七年張式榜及第。
當少諳武事,生亂離間,盤馬彎弓,摶沙寫陳,人曾伏之。
時山東有寇,以子弟被召參軍。
貞元初,爲太常博士,仕終果州刺史。
與李司馬、司空郎中有膠漆之契。
多往來嵩、華間,結念方外,頗參禪道,故多鬆桂之興,深存不死之志。
詞名藉甚,表表凌雲。
有詩二卷,傳於世。
同時有鄭常,亦鳴詩。
集一卷,今行。
嘗觀建安初,陳琳、阮瑀數子,從戎管書記之任,所得經奇,英氣逼人也。
承平則文墨議論,警急則橐鞬矢石,金羈角逐,珠符相照,草檄於盾鼻,勒銘于山頭,此磊磊落落,通方之士,皆古書生也。
容有鬱志窗下,抱膝呻吟,而曰:“時不我與,人不我知耶,大道無窒,徒自爲老夫耳。
”唐間如此特達甚多,光烈垂遠,慨然不能不以之興懷也。
建,字仲初,潁川人。
大曆十年丁澤榜第二人及第。
釋褐授渭南尉,調昭應縣丞。
諸司歷薦,遷太府寺丞、祕書丞、侍御史。
大和中,出爲陝州司馬。
從軍塞上,弓劍不離身。
數年後歸,卜居咸陽原上。
初遊韓吏部門牆,爲忘年之友。
與張籍契厚,唱答尤多。
工爲樂府歌行,格幽思遠。
二公之體,同變時流。
建性耽酒,放浪無拘。
宮詞特妙前古。
建初與樞密使王守澄有宗人之分,守澄以弟呼之。
談間故多知禁掖事,作《宮詞》百篇。
後因過燕飲,以相譏謔,守澄深銜之,忽曰:"吾弟所作《宮詞》,內庭深邃,何由知之明當奏上。
"建作詩以謝,末句雲:"不是姓同親說向,九重爭得外人知。
"守澄恐累己,事遂寢。
建才贍,有作皆工。
蓋嘗跋涉畏途,甘分窮苦。
其《自傷》詩云:"衰門海內幾多人,滿眼公卿總不親。
四授官資元七品,再經婚娶尚單身。
圖書亦爲頻移盡,兄弟還因數散貧。
獨自在家常似客,黃昏哭向野田春。
"又於徵戍遷謫、行旅離別、幽居官況之作,俱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也。
集十卷,今傳於世。
大曆十年丁澤榜第二人及第。
釋褐授渭南尉,調昭應縣丞。
諸司歷薦,遷太府寺丞、祕書丞、侍御史。
大和中,出爲陝州司馬。
從軍塞上,弓劍不離身。
數年後歸,卜居咸陽原上。
初遊韓吏部門牆,爲忘年之友。
與張籍契厚,唱答尤多。
工爲樂府歌行,格幽思遠。
二公之體,同變時流。
建性耽酒,放浪無拘。
宮詞特妙前古。
建初與樞密使王守澄有宗人之分,守澄以弟呼之。
談間故多知禁掖事,作《宮詞》百篇。
後因過燕飲,以相譏謔,守澄深銜之,忽曰:"吾弟所作《宮詞》,內庭深邃,何由知之明當奏上。
"建作詩以謝,末句雲:"不是姓同親說向,九重爭得外人知。
"守澄恐累己,事遂寢。
建才贍,有作皆工。
蓋嘗跋涉畏途,甘分窮苦。
其《自傷》詩云:"衰門海內幾多人,滿眼公卿總不親。
四授官資元七品,再經婚娶尚單身。
圖書亦爲頻移盡,兄弟還因數散貧。
獨自在家常似客,黃昏哭向野田春。
"又於徵戍遷謫、行旅離別、幽居官況之作,俱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也。
集十卷,今傳於世。
八元,睦州桐廬人。
少喜爲詩,嘗於郵亭偶題數語,蓋激楚之音也。
宗匠嚴維到驛,見而異之,問八元曰:"爾能從我授格乎"曰:"素所願也。
"少頃遂發,八元已辭親矣。
維大器之,親爲指諭,數歲間,詩賦精絕。
大曆六年王漵榜第三人進士。
居京既久,牀頭金盡,歸江南,訪韋蘇州,待贈甚厚。
復來都應制科。
貞元中調句容主簿,況薄辭歸。
時有清江上人善詩,與八元爲兄弟之好。
初長安慈恩寺浮圖,前後名流詩版甚多,八元亦題,有云:"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
"後元微之、白樂天至塔下遍覽,因悉除去,惟存八元版在,吟詠久之,曰:"名下無虛士也。
"其警策稱是。
有詩集傳於世,一卷。
少喜爲詩,嘗於郵亭偶題數語,蓋激楚之音也。
宗匠嚴維到驛,見而異之,問八元曰:"爾能從我授格乎"曰:"素所願也。
"少頃遂發,八元已辭親矣。
維大器之,親爲指諭,數歲間,詩賦精絕。
大曆六年王漵榜第三人進士。
居京既久,牀頭金盡,歸江南,訪韋蘇州,待贈甚厚。
復來都應制科。
貞元中調句容主簿,況薄辭歸。
時有清江上人善詩,與八元爲兄弟之好。
初長安慈恩寺浮圖,前後名流詩版甚多,八元亦題,有云:"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
"後元微之、白樂天至塔下遍覽,因悉除去,惟存八元版在,吟詠久之,曰:"名下無虛士也。
"其警策稱是。
有詩集傳於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