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須菩提!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
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
於法實無所得。
”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爲大不。
”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
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
於法實無所得。
”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爲大不。
”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
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所以者何? 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爲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
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何以故? 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 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
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所以者何? 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爲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
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何以故? 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 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爲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爲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 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爲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爲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 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爲他人說,其福勝彼。
何以故? 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爲他人說,其福勝彼。
何以故? 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魯有兀者王駘,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
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
立不教,坐不議。
虛而往,實而歸。
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仲尼曰:“夫子,聖人也,丘也直後而未往耳!丘將以爲師,而況不若丘者乎!奚假魯國,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
”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
若然者,其用心也,獨若之何?”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
常季曰:“何謂也?”
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
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
常季曰:“彼爲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
物何爲最之哉?”
仲尼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唯止能止衆止。
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
幸能正生,以正衆生。
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
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而況官天地、府萬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
彼且何肯以物爲事乎!”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於伯昏無人。
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
”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
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
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說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
聞之曰:‘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
久與賢人處則無過。
’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
子產曰:“子既若是矣,猶與堯爭善。
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衆;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遊於羿之彀中。
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衆矣,我怫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寐邪?吾與夫子遊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
今子與我遊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
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
仲尼曰:“子不謹,前既犯患若是矣。
雖今來,何及矣!”
無趾曰:“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
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
立不教,坐不議。
虛而往,實而歸。
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仲尼曰:“夫子,聖人也,丘也直後而未往耳!丘將以爲師,而況不若丘者乎!奚假魯國,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
”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
若然者,其用心也,獨若之何?”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
常季曰:“何謂也?”
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
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
常季曰:“彼爲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
物何爲最之哉?”
仲尼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唯止能止衆止。
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
幸能正生,以正衆生。
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
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而況官天地、府萬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
彼且何肯以物爲事乎!”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於伯昏無人。
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
”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
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
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說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
聞之曰:‘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
久與賢人處則無過。
’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
子產曰:“子既若是矣,猶與堯爭善。
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衆;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遊於羿之彀中。
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衆矣,我怫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寐邪?吾與夫子遊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
今子與我遊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
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
仲尼曰:“子不謹,前既犯患若是矣。
雖今來,何及矣!”
無趾曰:“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
須菩提! 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汝今諦聽,當爲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
須菩提! 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汝今諦聽,當爲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