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缺問於王倪,四問而四不知。
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
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
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一以己爲馬,一以己爲牛。
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

肩吾見狂接輿。
狂接輿曰:“日中始何以語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狂接輿曰:“是欺德也。
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夫聖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且鳥高飛以避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鑿之患,而曾二蟲之無知?”天根遊於殷陽,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爲天下。
”無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予方將與造物者爲人,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壙之野。
汝又何爲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爲?”又復問,無名人曰:“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向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猿狙之便執嫠之狗來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陽子居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者也。

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
鄭人見之,皆棄而走。
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爲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
”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
而固得道與?衆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溼灰焉。
”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
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
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矣!”列子入,以告壺子。
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天壤,名實不入,而機發於踵。
是殆見吾善者機也。
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
試齊,且復相之。
”列子入,以告壺子。
壺子曰:“吾鄉示之以以太沖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也。
鯢桓之審爲淵,止水之審爲淵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
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則爲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 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 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如是人等,則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 當知此處,則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爾時。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
是經名爲金剛般若波羅蜜。
以是名字。
汝當奉持。
所以者何。
須菩提。
佛說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
於意云何。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
是爲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須菩提。
諸微塵。
如來說非微塵。
是名微塵。
如來說世界。
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
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說三十二相。
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
若復有人。
於此經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爲他人說。
其福甚多。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 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 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燃燈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 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顏回見仲尼,請行。
曰:“奚之?”曰:“將之衛。
”曰:“奚爲焉?”曰:“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
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
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回嘗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亂國就之。
醫門多疾。
’願以所聞思其則,庶幾其國有瘳乎!”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
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爲出乎哉?德蕩乎名,知出乎爭。
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
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
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災人。
災人者,人必反災之。
若殆爲人災夫。
且苟爲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人而鬥其捷。
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成之。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
是好名者也。
昔者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
國爲虛厲,身爲刑戮。
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而獨不聞之乎?名實者,聖人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雖然,若必有以也,嘗以語我來。

顏回曰:“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曰:“惡!惡可!夫以陽爲充孔揚,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乎!將執而不化,外合而內不訾,其庸詎可乎!”
“然則我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內直者,與天爲徒。
與天爲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以己言蘄乎而人善之,蘄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爲徒。
外曲者,與人之爲徒也。
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
人皆爲之,吾敢不爲邪?爲人之所爲者,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爲徒。
成而上比者,與古爲徒。
其言雖教,謫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
若然者,雖直而不病,是之謂與古爲徒。
若是則可乎?”仲尼曰:“惡!惡可!大多政法而不諜。
雖固,亦無罪。
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
”仲尼曰:“齋,吾將語若。
有心而爲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
如此則可以爲心齋?”曰:“是祭祀之齋,非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