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
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
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
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
肩吾见狂接舆。
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狂接舆曰:“是欺德也。
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夫圣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且鸟高飞以避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之野。
汝又何为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猿狙之便执嫠之狗来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
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
郑人见之,皆弃而走。
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
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
是殆见吾善者机也。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
试齐,且复相之。
”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吾乡示之以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
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
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
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
肩吾见狂接舆。
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狂接舆曰:“是欺德也。
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夫圣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且鸟高飞以避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之野。
汝又何为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猿狙之便执嫠之狗来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
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
郑人见之,皆弃而走。
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
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
是殆见吾善者机也。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
试齐,且复相之。
”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吾乡示之以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
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
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
”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 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 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 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曰:“将之卫。
”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
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
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
医门多疾。
’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
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
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若殆为人灾夫。
且苟为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
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
是好名者也。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
国为虚厉,身为刑戮。
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内直者,与天为徒。
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
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
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
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
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
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
若是则可乎?”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
虽固,亦无罪。
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
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如此则可以为心斋?”曰:“是祭祀之斋,非
曰:“奚之?”曰:“将之卫。
”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
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
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
医门多疾。
’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
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
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若殆为人灾夫。
且苟为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
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
是好名者也。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
国为虚厉,身为刑戮。
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内直者,与天为徒。
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
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
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
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
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
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
若是则可乎?”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
虽固,亦无罪。
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
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如此则可以为心斋?”曰:“是祭祀之斋,非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