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十有六年春,季孫行父會齊侯於陽谷,齊侯弗及盟。
夏五月,公四不視朔。
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於郪丘。
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
毀泉臺。
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冬十有一月,宋人弒其君杵臼。
【傳】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齊平。
公有疾,使季文子會齊侯於陽谷。
請盟,齊侯不肯,曰:「請俟君間。」
夏五月,公四不視朔,疾也。
公使襄仲納賂於齊侯,故盟於郪丘。
有蛇自泉宮出,入於國,如先君之數秋八月辛未,聲姜薨,毀泉臺。
楚大飢,戎伐其西南,至於阜山,師於大林。
又伐其東南,至於陽丘,以侵訾枝。
庸人帥羣蠻以叛楚。
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
於是申、息之北門不啓。
楚人謀徙於阪高。
蒍賈曰:「不可。
我能往,寇亦能住。
不如伐庸。
夫麇與百濮,謂我飢不能師,故伐我也。
若我出師,必懼而歸。
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乃出師。
旬有五日,百濮乃罷。
自廬以往,振廩同食。
次於句澨。
使廬戢黎侵庸,及庸方城。
庸人逐之,囚子揚窗。
三宿而逸,曰:「庸師衆,羣蠻聚焉,不如復大師,且起王卒,合而後進。」師叔曰:「不可。
姑又與之遇以驕之。
彼驕我怒,而後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又與之遇,七遇皆北,唯裨、鯈、魚人實逐之。
庸人曰:「楚不足與戰矣。」遂不設備。
楚子乘馹,會師於臨品,分爲二隊,子越自石溪,子貝自仞,以伐庸。
秦人、巴人從楚師,羣蠻從楚子盟。
遂滅庸。
宋公子鮑禮於國人,宋飢,竭其粟而貸之。
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時加羞珍異。
無日不數於六卿之門,國之才人,無不事也,親自桓以下,無不恤也。
公子鮑美而豔,襄夫人慾通之,而不可,夫人助之施。
昭公無道,國人奉公子鮑以因夫人。
於是華元爲右師,公孫友爲左師,華耦爲司馬,鱗魚雚爲司徒,蕩意諸爲司城,公子朝爲司寇。
初,司城蕩卒,公孫壽辭司城,請使意諸爲之。
既而告人曰:「君無道,吾官近,懼及焉。
棄官則族無所庇。
子,身之貳也,姑紓死焉。
雖亡子,猶不亡族。」既,夫人將使公田孟諸而殺之。
公知之,盡以寶行。
蕩意諸曰:「盍適諸侯?」公曰:「不能其大夫至於君祖母以及國人,諸侯誰納我?且既爲人君,而又爲人臣,不如死。」盡以其寶賜左右以使行。
夫人使謂司城去公,對曰:「臣之而逃其難,若後君何?」
冬十一月甲寅,宋昭公將田孟諸,未至,夫人王姬使帥甸攻而殺之。
蕩意諸死之。
書曰:「宋人弒其君杵臼。」君無道也。
文公即位,使母弟須爲司城。
華耦卒,而使蕩虺爲司馬。
夏五月,公四不視朔。
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於郪丘。
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
毀泉臺。
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冬十有一月,宋人弒其君杵臼。
【傳】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齊平。
公有疾,使季文子會齊侯於陽谷。
請盟,齊侯不肯,曰:「請俟君間。」
夏五月,公四不視朔,疾也。
公使襄仲納賂於齊侯,故盟於郪丘。
有蛇自泉宮出,入於國,如先君之數秋八月辛未,聲姜薨,毀泉臺。
楚大飢,戎伐其西南,至於阜山,師於大林。
又伐其東南,至於陽丘,以侵訾枝。
庸人帥羣蠻以叛楚。
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
於是申、息之北門不啓。
楚人謀徙於阪高。
蒍賈曰:「不可。
我能往,寇亦能住。
不如伐庸。
夫麇與百濮,謂我飢不能師,故伐我也。
若我出師,必懼而歸。
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乃出師。
旬有五日,百濮乃罷。
自廬以往,振廩同食。
次於句澨。
使廬戢黎侵庸,及庸方城。
庸人逐之,囚子揚窗。
三宿而逸,曰:「庸師衆,羣蠻聚焉,不如復大師,且起王卒,合而後進。」師叔曰:「不可。
姑又與之遇以驕之。
彼驕我怒,而後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又與之遇,七遇皆北,唯裨、鯈、魚人實逐之。
庸人曰:「楚不足與戰矣。」遂不設備。
楚子乘馹,會師於臨品,分爲二隊,子越自石溪,子貝自仞,以伐庸。
秦人、巴人從楚師,羣蠻從楚子盟。
遂滅庸。
宋公子鮑禮於國人,宋飢,竭其粟而貸之。
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時加羞珍異。
無日不數於六卿之門,國之才人,無不事也,親自桓以下,無不恤也。
公子鮑美而豔,襄夫人慾通之,而不可,夫人助之施。
昭公無道,國人奉公子鮑以因夫人。
於是華元爲右師,公孫友爲左師,華耦爲司馬,鱗魚雚爲司徒,蕩意諸爲司城,公子朝爲司寇。
初,司城蕩卒,公孫壽辭司城,請使意諸爲之。
既而告人曰:「君無道,吾官近,懼及焉。
棄官則族無所庇。
子,身之貳也,姑紓死焉。
雖亡子,猶不亡族。」既,夫人將使公田孟諸而殺之。
公知之,盡以寶行。
蕩意諸曰:「盍適諸侯?」公曰:「不能其大夫至於君祖母以及國人,諸侯誰納我?且既爲人君,而又爲人臣,不如死。」盡以其寶賜左右以使行。
夫人使謂司城去公,對曰:「臣之而逃其難,若後君何?」
冬十一月甲寅,宋昭公將田孟諸,未至,夫人王姬使帥甸攻而殺之。
蕩意諸死之。
書曰:「宋人弒其君杵臼。」君無道也。
文公即位,使母弟須爲司城。
華耦卒,而使蕩虺爲司馬。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公子遂如齊逆女。
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
夏,季孫行父如齊。
晉放其大夫胥甲父於衛。
公會齊侯於平州。
公子遂如齊。
六月,齊人取濟西田。
秋,邾子來朝。
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
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於棐林,伐鄭。
冬,晉趙穿帥師侵崇。
晉人、宋人伐鄭。
【傳】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齊逆女,尊君命也。
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尊夫人也。
夏,季文子如齊,納賂以請會。
晉人討不用命者,放胥甲父於衛,而立胥克。
先辛奔齊。
會於平州,以定公位。
東門襄仲如齊拜成。
六月,齊人取濟西之田,爲立公故,以賂齊也。
宋人之弒昭公也,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於晉。
又會諸侯於扈,將爲魯討齊,皆取賂而還。
鄭穆公曰:「晉不足與也。」遂受盟於楚。
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
陳靈公受盟於晉。
秋,楚子侵陳,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宋。
會於棐林,以伐鄭也。
楚蒍賈救鄭,遇於北林。
囚晉解揚,晉人乃還。
晉欲求成於秦,趙穿曰:「我侵崇,秦急崇,必救之。
吾以求成焉。」冬,趙穿侵崇,秦弗與成。
晉人伐鄭,以報北林之役。
於是,晉侯侈,趙宣子爲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楚。
公子遂如齊逆女。
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
夏,季孫行父如齊。
晉放其大夫胥甲父於衛。
公會齊侯於平州。
公子遂如齊。
六月,齊人取濟西田。
秋,邾子來朝。
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
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於棐林,伐鄭。
冬,晉趙穿帥師侵崇。
晉人、宋人伐鄭。
【傳】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齊逆女,尊君命也。
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尊夫人也。
夏,季文子如齊,納賂以請會。
晉人討不用命者,放胥甲父於衛,而立胥克。
先辛奔齊。
會於平州,以定公位。
東門襄仲如齊拜成。
六月,齊人取濟西之田,爲立公故,以賂齊也。
宋人之弒昭公也,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於晉。
又會諸侯於扈,將爲魯討齊,皆取賂而還。
鄭穆公曰:「晉不足與也。」遂受盟於楚。
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
陳靈公受盟於晉。
秋,楚子侵陳,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宋。
會於棐林,以伐鄭也。
楚蒍賈救鄭,遇於北林。
囚晉解揚,晉人乃還。
晉欲求成於秦,趙穿曰:「我侵崇,秦急崇,必救之。
吾以求成焉。」冬,趙穿侵崇,秦弗與成。
晉人伐鄭,以報北林之役。
於是,晉侯侈,趙宣子爲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楚。
【經】十有三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午,陳侯朔卒。
邾子蘧蒢卒。
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大室屋壞。
冬,公如晉。
衛侯會公於沓。
狄侵衛。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晉侯盟。
公還自晉,鄭伯會公於棐。
【傳】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
晉人患秦之用士會也,夏,六卿相見於諸浮,趙宣子曰;「隨會在秦,賈季在狄,難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請復賈季,能外事,且由舊勳。」郤成子曰:「賈季亂,且罪大,不如隨會,能賤而有恥,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無罪。」
乃使魏壽餘僞以魏叛者以誘士會,執其帑於晉,使夜逸。
請自歸於秦,秦伯許之。
履士會之足於朝。
秦伯師於河西,魏人在東。
壽餘曰:「請東人之能與夫二三有司言者,吾與之先。」使士會。
士會辭曰:「晉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爲戮,無益於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歸爾帑者,有如河。」乃行。
繞朝贈之以策,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既濟,魏人噪而還。
秦人歸其帑。
其處者爲劉氏。
邾文公卜遷於繹。
史曰:「利於民而不利於君。」邾子曰:「苟利於民,孤之利也。
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
民既利矣,孤必與焉。」左右曰:「命可長也,君何弗爲?」邾子曰:「命在養民。
死之短長,時也。
民苟利矣,遷也,吉莫如之!」遂遷於繹。
五月,邾文公卒。
君子曰:「知命。」
秋七月,大室之屋壞,書,不共也。
冬,公如晉,朝,且尋盟。
衛侯會公於沓,請平於晉。
公還,鄭伯會公於棐,亦請平於晉。
公皆成之。
鄭伯與公宴於棐。
子家賦《鴻雁》。
季文子曰:「寡君未免於此。」文子賦《四月》。
子家賦《載馳》之四章。
文子賦《采薇》之四章。
鄭伯拜。
公答拜。
夏五月壬午,陳侯朔卒。
邾子蘧蒢卒。
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大室屋壞。
冬,公如晉。
衛侯會公於沓。
狄侵衛。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晉侯盟。
公還自晉,鄭伯會公於棐。
【傳】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
晉人患秦之用士會也,夏,六卿相見於諸浮,趙宣子曰;「隨會在秦,賈季在狄,難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請復賈季,能外事,且由舊勳。」郤成子曰:「賈季亂,且罪大,不如隨會,能賤而有恥,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無罪。」
乃使魏壽餘僞以魏叛者以誘士會,執其帑於晉,使夜逸。
請自歸於秦,秦伯許之。
履士會之足於朝。
秦伯師於河西,魏人在東。
壽餘曰:「請東人之能與夫二三有司言者,吾與之先。」使士會。
士會辭曰:「晉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爲戮,無益於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歸爾帑者,有如河。」乃行。
繞朝贈之以策,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既濟,魏人噪而還。
秦人歸其帑。
其處者爲劉氏。
邾文公卜遷於繹。
史曰:「利於民而不利於君。」邾子曰:「苟利於民,孤之利也。
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
民既利矣,孤必與焉。」左右曰:「命可長也,君何弗爲?」邾子曰:「命在養民。
死之短長,時也。
民苟利矣,遷也,吉莫如之!」遂遷於繹。
五月,邾文公卒。
君子曰:「知命。」
秋七月,大室之屋壞,書,不共也。
冬,公如晉,朝,且尋盟。
衛侯會公於沓,請平於晉。
公還,鄭伯會公於棐,亦請平於晉。
公皆成之。
鄭伯與公宴於棐。
子家賦《鴻雁》。
季文子曰:「寡君未免於此。」文子賦《四月》。
子家賦《載馳》之四章。
文子賦《采薇》之四章。
鄭伯拜。
公答拜。
【經】五年春,公如齊。
夏,公至自齊。
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叔姬。
叔孫得臣卒。
冬,齊高固及子叔姬來。
楚人伐鄭。
【傳】五年春,公如齊,高固使齊侯止公,請叔姬焉。
夏,公至自齊,書,過也。
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女,自爲也。
故書曰:「逆叔姬。」即自逆也。
冬,來,反馬也。
楚子伐鄭,陳及楚平。
晉荀林父救鄭,伐陳。
夏,公至自齊。
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叔姬。
叔孫得臣卒。
冬,齊高固及子叔姬來。
楚人伐鄭。
【傳】五年春,公如齊,高固使齊侯止公,請叔姬焉。
夏,公至自齊,書,過也。
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女,自爲也。
故書曰:「逆叔姬。」即自逆也。
冬,來,反馬也。
楚子伐鄭,陳及楚平。
晉荀林父救鄭,伐陳。
【經】八年春,公至自會。
夏六月,公子遂如齊,至黃乃復。
辛巳,有事於大廟,仲遂卒於垂。
壬午,猶繹。
萬入,去籥。
戊子,夫人贏氏薨。
晉師、白狄伐秦。
楚人滅舒蓼。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贏。
雨,不克葬。
庚寅,日中而克葬。
城平陽。
楚師伐陳。
【傳】八年春,白狄及晉平。
夏,會晉伐秦。
晉人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
有事於大廟,襄仲卒而繹,非禮也。
楚爲衆舒叛,故伐舒蓼,滅之。
楚子疆之,及滑汭。
盟吳、越而還。
晉胥克有蠱疾,郤缺爲政。
秋,廢胥克。
使趙朔佐下軍。
冬,葬敬贏。
旱,無麻,始用葛茀。
雨,不克葬,禮也。
禮,卜葬,先遠日,闢不懷也。
城平陽,書,時也。
陳及晉平。
楚師伐陳,取成而還。
夏六月,公子遂如齊,至黃乃復。
辛巳,有事於大廟,仲遂卒於垂。
壬午,猶繹。
萬入,去籥。
戊子,夫人贏氏薨。
晉師、白狄伐秦。
楚人滅舒蓼。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贏。
雨,不克葬。
庚寅,日中而克葬。
城平陽。
楚師伐陳。
【傳】八年春,白狄及晉平。
夏,會晉伐秦。
晉人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
有事於大廟,襄仲卒而繹,非禮也。
楚爲衆舒叛,故伐舒蓼,滅之。
楚子疆之,及滑汭。
盟吳、越而還。
晉胥克有蠱疾,郤缺爲政。
秋,廢胥克。
使趙朔佐下軍。
冬,葬敬贏。
旱,無麻,始用葛茀。
雨,不克葬,禮也。
禮,卜葬,先遠日,闢不懷也。
城平陽,書,時也。
陳及晉平。
楚師伐陳,取成而還。
【經】十有五年春,季孫行父如晉。
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
夏,曹伯來朝。
齊人歸公孫敖之喪。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鼓、用牲於社。
單伯至自齊。
晉郤缺帥師伐蔡。
戊申,入蔡。
齊人侵我西鄙。
季孫行父如晉。
冬十有一月,諸侯盟於扈。
十有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
齊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期郛。
【傳】十五年春,季文子如晉,爲單伯與子叔姬故也。
三月,宋華耦來盟,其官皆從之。
書曰「宋司馬華孫」,貴之也。
公與之宴,辭曰:「君之先臣督,得罪於宋殤公,名在諸侯之策。
臣承其祀,其敢辱君,請承命於亞旅。」魯人以爲敏。
夏,曹伯來朝,禮也。
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古之制也。
齊人或爲孟氏謀,曰:「魯,爾親也。
飾棺置諸堂阜,魯必取之。」從之。
卞人以告。
惠叔猶毀以爲請。
立於朝以待命。
許之,取而殯之。
齊人送之。
書曰:「齊人歸公孫敖之喪。」爲孟氏,且國故也。
葬視共仲。
聲己不視,帷堂而哭。
襄仲欲勿哭,惠伯曰:「喪,親之終也。
雖不能始,善終可也。
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
』救乏、賀善、吊災、祭敬、喪哀,情雖不同,毋絕其愛,親之道也。
子無失道,何怨於人?」襄仲說,帥兄弟以哭之。
他年,其二子來,孟獻子愛之,聞於國。
或譖之曰:「將殺子。」獻子以告季文子。
二子曰:「夫子以愛我聞,我以將殺子聞,不亦遠於禮乎?遠禮不如死。」一人門於句鼆,一人門於戾丘,皆死。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非禮也。
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於社,諸侯用幣於社,伐鼓於朝,以昭事神、訓民、事君,示有等威。
古之道也。
齊人許單伯請而赦之,使來致命。
書曰:「單伯至自齊。」貴之也。
新城之盟,蔡人不與。
晉郤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曰:「君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還。
凡勝國,曰滅之;獲大城焉,曰入之。
秋,齊人侵我西鄙,故季文子告於晉。
冬十一月,晉侯、宋公、衛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盟於扈,尋新城之盟,且謀伐齊也。
齊人賂晉侯,故不克而還。
於是有齊難,是以公不會。
書曰:「諸侯盟於扈。」無能爲故也。
凡諸侯會,公不與,不書,諱君惡也。
與而不書,後也。
齊人來歸子叔姬,王故也。
齊侯侵我西鄙,謂諸侯不能也。
遂伐曹,入其郛,討其來朝也。
季文子曰:「齊侯其不免乎。
己則無禮,而討於有禮者,曰:『女何故行禮!』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己則反天,而又以討人,難以免矣。
詩曰:『胡不相畏,不畏於天?』君子之不虐幼賤,畏於天也。
在周頌曰
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
夏,曹伯來朝。
齊人歸公孫敖之喪。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鼓、用牲於社。
單伯至自齊。
晉郤缺帥師伐蔡。
戊申,入蔡。
齊人侵我西鄙。
季孫行父如晉。
冬十有一月,諸侯盟於扈。
十有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
齊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期郛。
【傳】十五年春,季文子如晉,爲單伯與子叔姬故也。
三月,宋華耦來盟,其官皆從之。
書曰「宋司馬華孫」,貴之也。
公與之宴,辭曰:「君之先臣督,得罪於宋殤公,名在諸侯之策。
臣承其祀,其敢辱君,請承命於亞旅。」魯人以爲敏。
夏,曹伯來朝,禮也。
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古之制也。
齊人或爲孟氏謀,曰:「魯,爾親也。
飾棺置諸堂阜,魯必取之。」從之。
卞人以告。
惠叔猶毀以爲請。
立於朝以待命。
許之,取而殯之。
齊人送之。
書曰:「齊人歸公孫敖之喪。」爲孟氏,且國故也。
葬視共仲。
聲己不視,帷堂而哭。
襄仲欲勿哭,惠伯曰:「喪,親之終也。
雖不能始,善終可也。
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
』救乏、賀善、吊災、祭敬、喪哀,情雖不同,毋絕其愛,親之道也。
子無失道,何怨於人?」襄仲說,帥兄弟以哭之。
他年,其二子來,孟獻子愛之,聞於國。
或譖之曰:「將殺子。」獻子以告季文子。
二子曰:「夫子以愛我聞,我以將殺子聞,不亦遠於禮乎?遠禮不如死。」一人門於句鼆,一人門於戾丘,皆死。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非禮也。
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於社,諸侯用幣於社,伐鼓於朝,以昭事神、訓民、事君,示有等威。
古之道也。
齊人許單伯請而赦之,使來致命。
書曰:「單伯至自齊。」貴之也。
新城之盟,蔡人不與。
晉郤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曰:「君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還。
凡勝國,曰滅之;獲大城焉,曰入之。
秋,齊人侵我西鄙,故季文子告於晉。
冬十一月,晉侯、宋公、衛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盟於扈,尋新城之盟,且謀伐齊也。
齊人賂晉侯,故不克而還。
於是有齊難,是以公不會。
書曰:「諸侯盟於扈。」無能爲故也。
凡諸侯會,公不與,不書,諱君惡也。
與而不書,後也。
齊人來歸子叔姬,王故也。
齊侯侵我西鄙,謂諸侯不能也。
遂伐曹,入其郛,討其來朝也。
季文子曰:「齊侯其不免乎。
己則無禮,而討於有禮者,曰:『女何故行禮!』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己則反天,而又以討人,難以免矣。
詩曰:『胡不相畏,不畏於天?』君子之不虐幼賤,畏於天也。
在周頌曰
【經】七年春,衛侯使孫良夫來盟。
夏,公會齊侯伐萊。
秋,公至自伐萊。
大旱。
冬,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於黑壤。
【傳】七年春,衛孫桓子來盟,始通,且謀會晉也。
夏,公會齊侯伐萊,不與謀也。
凡師出,與謀曰及,不與某曰會。
赤狄侵晉,取向陰之禾。
鄭及晉平,公子宋之謀也,故相鄭伯以會。
冬,盟於黑壤,王叔桓公臨之,以謀不睦。
晉侯之立也,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晉人止公於會,盟於黃父。
公不與盟,以賂免。
故黑壤之盟不書,諱之也。
夏,公會齊侯伐萊。
秋,公至自伐萊。
大旱。
冬,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於黑壤。
【傳】七年春,衛孫桓子來盟,始通,且謀會晉也。
夏,公會齊侯伐萊,不與謀也。
凡師出,與謀曰及,不與某曰會。
赤狄侵晉,取向陰之禾。
鄭及晉平,公子宋之謀也,故相鄭伯以會。
冬,盟於黑壤,王叔桓公臨之,以謀不睦。
晉侯之立也,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晉人止公於會,盟於黃父。
公不與盟,以賂免。
故黑壤之盟不書,諱之也。
【經】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齊侯平莒及郯。
莒人不肯。
公伐莒,取向。
秦伯稻卒。
夏六月乙酉,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
赤狄侵齊。
秋,公如齊。
公至自齊。
冬,楚子伐鄭。
【傳】四年春,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公伐莒,取向,非禮也。
平國以禮不以亂,伐而不治,亂也。
以亂平亂,何治之有?無治,何以行禮?
楚人獻黿於鄭靈公。
公子宋與子家將見。
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
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
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
公怒,欲殺子公。
子公與子家謀先。
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
夏,弒靈公。
書曰:「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權不足也。
君子曰:「仁而不武,無能達也。」凡弒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
鄭人立子良,辭曰:「以賢則去疾不足,以順則公子堅長。」乃立襄公。
襄公將去穆氏,而舍子良。
子良不可,曰:「穆氏宜存,則固願也。
若將亡之,則亦皆亡,去疾何爲?」乃舍之,皆爲大夫。
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
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
諺曰:『狼子野心。
』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
子文以爲大戚,及將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無及於難。」且泣曰:「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及令尹子文卒,鬥般爲令尹,子越爲司馬。
蒍賈爲工正,譖子揚而殺之,子越爲令尹,己爲司馬。
子越又惡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於□□陽而殺之,遂處烝野,將攻王。
王以三王之子爲質焉,弗受,師於漳澨。
秋七月戊戌,楚子與若敖氏戰於皋滸。
伯棼射王,汰輈,及鼓跗,着於丁寧。
又射汰輈,以貫笠轂。
師懼,退。
王使巡師曰:「吾先君文王克息,獲三矢焉。
伯棼竊其二,盡於是矣。」鼓而進之,遂滅若敖氏。
初,若敖娶於雲阜,生鬥伯比。
若敖卒,從其母畜於雲阜,淫於雲阜子之女,生子文焉雲阜夫人使棄諸夢中,虎乳之。
雲阜子田,見之,懼而歸,以告,遂使收之。
楚人謂乳谷,謂虎於菟,故命之曰鬥谷於菟。
以其女妻伯比,實爲令尹子文。
其孫箴尹克黃使於齊,還,及宋,聞亂。
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棄君之命,獨誰受之?尹,天也,天可逃乎?」遂歸,覆命而自拘於司敗。
王思子文之治楚國也,曰:「子文無後,何以勸善?」使復其所,改命曰生。
冬,楚子伐鄭,鄭未服也。
莒人不肯。
公伐莒,取向。
秦伯稻卒。
夏六月乙酉,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
赤狄侵齊。
秋,公如齊。
公至自齊。
冬,楚子伐鄭。
【傳】四年春,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公伐莒,取向,非禮也。
平國以禮不以亂,伐而不治,亂也。
以亂平亂,何治之有?無治,何以行禮?
楚人獻黿於鄭靈公。
公子宋與子家將見。
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
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
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
公怒,欲殺子公。
子公與子家謀先。
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
夏,弒靈公。
書曰:「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權不足也。
君子曰:「仁而不武,無能達也。」凡弒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
鄭人立子良,辭曰:「以賢則去疾不足,以順則公子堅長。」乃立襄公。
襄公將去穆氏,而舍子良。
子良不可,曰:「穆氏宜存,則固願也。
若將亡之,則亦皆亡,去疾何爲?」乃舍之,皆爲大夫。
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
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
諺曰:『狼子野心。
』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
子文以爲大戚,及將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無及於難。」且泣曰:「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及令尹子文卒,鬥般爲令尹,子越爲司馬。
蒍賈爲工正,譖子揚而殺之,子越爲令尹,己爲司馬。
子越又惡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於□□陽而殺之,遂處烝野,將攻王。
王以三王之子爲質焉,弗受,師於漳澨。
秋七月戊戌,楚子與若敖氏戰於皋滸。
伯棼射王,汰輈,及鼓跗,着於丁寧。
又射汰輈,以貫笠轂。
師懼,退。
王使巡師曰:「吾先君文王克息,獲三矢焉。
伯棼竊其二,盡於是矣。」鼓而進之,遂滅若敖氏。
初,若敖娶於雲阜,生鬥伯比。
若敖卒,從其母畜於雲阜,淫於雲阜子之女,生子文焉雲阜夫人使棄諸夢中,虎乳之。
雲阜子田,見之,懼而歸,以告,遂使收之。
楚人謂乳谷,謂虎於菟,故命之曰鬥谷於菟。
以其女妻伯比,實爲令尹子文。
其孫箴尹克黃使於齊,還,及宋,聞亂。
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棄君之命,獨誰受之?尹,天也,天可逃乎?」遂歸,覆命而自拘於司敗。
王思子文之治楚國也,曰:「子文無後,何以勸善?」使復其所,改命曰生。
冬,楚子伐鄭,鄭未服也。
【經】十年春,公如齊。
公至自齊。
齊人歸我濟西田。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己巳,齊侯元卒。
齊崔氏出奔衛。
公如齊。
五月,公至自齊。
癸巳,陳夏徵舒弒其君平國。
六月,宋師伐滕。
公孫歸父如齊,葬齊惠公。
晉人、宋人、衛人、曹人伐鄭。
秋,天王使王季子來聘。
公孫歸父帥師伐邾,取繹。
大水。
季孫行父如齊。
冬,公孫歸父如齊。
齊侯使國佐來聘。
飢。
楚子伐鄭。
【傳】十年春,公如齊。
齊侯以我服故,歸濟西之田。
夏,齊惠公卒。
崔杼有寵於惠公,高、國畏其逼也,公卒而逐之,奔衛。
書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
凡諸侯之大夫違,告於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廟,敢告。」所有玉帛之使者,則告,不然,則否。
公如齊奔喪。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飲酒於夏氏。
公謂行父曰:「徵舒似女。」對曰:「亦似君。」徵舒病之。
公出,自其廄射而殺之。
二子奔楚。
滕人恃晉而不事宋,六月,宋師伐滕。
鄭及楚平。
諸侯之師伐鄭,取成而還。
秋,劉康公來報聘。
師伐邾,取繹。
季文子初聘於齊。
冬,子家如齊,伐邾故也。
國武子來報聘。
楚子伐鄭。
晉士會救鄭,逐楚師於穎北。
諸侯之師戍鄭。
鄭子家卒。
鄭人討幽公之亂,斫子家之棺而逐其族。
改葬幽公,諡之曰靈。
公至自齊。
齊人歸我濟西田。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己巳,齊侯元卒。
齊崔氏出奔衛。
公如齊。
五月,公至自齊。
癸巳,陳夏徵舒弒其君平國。
六月,宋師伐滕。
公孫歸父如齊,葬齊惠公。
晉人、宋人、衛人、曹人伐鄭。
秋,天王使王季子來聘。
公孫歸父帥師伐邾,取繹。
大水。
季孫行父如齊。
冬,公孫歸父如齊。
齊侯使國佐來聘。
飢。
楚子伐鄭。
【傳】十年春,公如齊。
齊侯以我服故,歸濟西之田。
夏,齊惠公卒。
崔杼有寵於惠公,高、國畏其逼也,公卒而逐之,奔衛。
書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
凡諸侯之大夫違,告於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廟,敢告。」所有玉帛之使者,則告,不然,則否。
公如齊奔喪。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飲酒於夏氏。
公謂行父曰:「徵舒似女。」對曰:「亦似君。」徵舒病之。
公出,自其廄射而殺之。
二子奔楚。
滕人恃晉而不事宋,六月,宋師伐滕。
鄭及楚平。
諸侯之師伐鄭,取成而還。
秋,劉康公來報聘。
師伐邾,取繹。
季文子初聘於齊。
冬,子家如齊,伐邾故也。
國武子來報聘。
楚子伐鄭。
晉士會救鄭,逐楚師於穎北。
諸侯之師戍鄭。
鄭子家卒。
鄭人討幽公之亂,斫子家之棺而逐其族。
改葬幽公,諡之曰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