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衛侯毀滅邢。
夏四月癸酉,衛侯毀卒。
宋蕩伯來逆婦。
宋殺其大夫。
秋,楚人圍陳,納頓子於頓。
葬衛文公。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會衛子、莒慶盟於洮。
【傳】二十五年春,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殺之。
正月丙午,衛侯毀滅邢,同姓也,故名。
禮至爲銘曰:「餘掖殺國子,莫餘敢止。」
秦伯師於河上,將納王。
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
諸侯信之,且大義也。
繼文之業而信宣於諸侯,今爲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
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對曰:「周禮未改。
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ⅵⅰ之《睽》ⅵⅷ,曰:「吉。
遇『公用享於天子』之卦也。
戰克而王饗,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爲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復,亦其所也。」晉侯辭秦師而下。
三月甲辰,次於陽樊。
右師圍溫,左師逆王。
夏四月丁巳,王入於王城,取大叔於溫,殺之於隰城。
戊午,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
請隧,弗許,曰:「王章也。
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與之陽樊、溫、原、欑茅之田。
晉於是始啓南陽。
陽樊不服,圍之。
蒼葛呼曰:「德以柔中國,邢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
此誰非王之親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
秋,秦、晉伐鄀。
楚鬥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
秦人過析隈,入而系輿人以圍商密,昏而傅焉。
宵,坎血加書,僞與子儀、子邊盟者。
商密人懼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師。
囚申公子儀、息公子邊以歸。
楚令尹子玉追秦師,弗及,遂圍陳,納頓子於頓。
冬,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
原不降,命去之。
諜出,曰:「原將降矣。」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
遷原伯貫於冀。
趙衰爲原大夫,狐溱爲溫大夫。
衛人平莒於我,十二月,盟於洮,修衛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
晉侯問原守於寺人勃鞮,對曰:「昔趙衰以壺□食從徑,餒而弗食。」故使處原。
夏四月癸酉,衛侯毀卒。
宋蕩伯來逆婦。
宋殺其大夫。
秋,楚人圍陳,納頓子於頓。
葬衛文公。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會衛子、莒慶盟於洮。
【傳】二十五年春,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殺之。
正月丙午,衛侯毀滅邢,同姓也,故名。
禮至爲銘曰:「餘掖殺國子,莫餘敢止。」
秦伯師於河上,將納王。
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
諸侯信之,且大義也。
繼文之業而信宣於諸侯,今爲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
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對曰:「周禮未改。
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ⅵⅰ之《睽》ⅵⅷ,曰:「吉。
遇『公用享於天子』之卦也。
戰克而王饗,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爲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復,亦其所也。」晉侯辭秦師而下。
三月甲辰,次於陽樊。
右師圍溫,左師逆王。
夏四月丁巳,王入於王城,取大叔於溫,殺之於隰城。
戊午,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
請隧,弗許,曰:「王章也。
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與之陽樊、溫、原、欑茅之田。
晉於是始啓南陽。
陽樊不服,圍之。
蒼葛呼曰:「德以柔中國,邢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
此誰非王之親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
秋,秦、晉伐鄀。
楚鬥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
秦人過析隈,入而系輿人以圍商密,昏而傅焉。
宵,坎血加書,僞與子儀、子邊盟者。
商密人懼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師。
囚申公子儀、息公子邊以歸。
楚令尹子玉追秦師,弗及,遂圍陳,納頓子於頓。
冬,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
原不降,命去之。
諜出,曰:「原將降矣。」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
遷原伯貫於冀。
趙衰爲原大夫,狐溱爲溫大夫。
衛人平莒於我,十二月,盟於洮,修衛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
晉侯問原守於寺人勃鞮,對曰:「昔趙衰以壺□食從徑,餒而弗食。」故使處原。
【經】二十有七年春,杞子來朝。
夏六月庚寅,齊侯昭卒。
秋八月乙未,葬齊孝公。
乙巳,公子遂帥師入杞。
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
十有二月甲戌,公會諸侯,盟於宋。
【傳】二十七年春,杞桓公來朝,用夷禮,故曰子。
公卑杞,杞不共也。
夏,齊孝公卒。
有齊怨,不廢喪紀,禮也。
秋,入杞,責無禮也。
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兵於睽,終朝而畢,不戮一人。
子玉復治兵於蒍,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
國老皆賀子文,子文飲之酒。
蒍賈尚幼,後至,不賀。
子文問之,對曰:「不知所賀。
子之傳政於子玉,曰:『以靖國也。
』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子玉之敗,子之舉也。
舉以敗國,將何賀焉?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
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賀,何後之有?」
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
先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於是乎蒐於被廬,作三軍。
謀元帥。
趙衰曰:「郤縠可。
臣亟聞其言矣,說禮樂而敦《詩》《書》。
《詩》、《書》,義之府也。
禮樂,德之則也。
德義,利之本也。
《夏書》曰:『賦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君其試之。」及使郤縠將中軍,郤溱佐之;使狐偃將上軍,讓於狐毛,而佐之;命趙衰爲卿,讓於欒枝、先軫。
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準爲右。
晉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義,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將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於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資者不求豐焉,明徵其辭。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禮,未生其共。」於是乎大蒐以示之禮,作執秩以正其官,民聽不惑而後用之。
出谷戍,釋宋圍,一戰而霸,文之教也。
夏六月庚寅,齊侯昭卒。
秋八月乙未,葬齊孝公。
乙巳,公子遂帥師入杞。
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
十有二月甲戌,公會諸侯,盟於宋。
【傳】二十七年春,杞桓公來朝,用夷禮,故曰子。
公卑杞,杞不共也。
夏,齊孝公卒。
有齊怨,不廢喪紀,禮也。
秋,入杞,責無禮也。
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兵於睽,終朝而畢,不戮一人。
子玉復治兵於蒍,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
國老皆賀子文,子文飲之酒。
蒍賈尚幼,後至,不賀。
子文問之,對曰:「不知所賀。
子之傳政於子玉,曰:『以靖國也。
』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子玉之敗,子之舉也。
舉以敗國,將何賀焉?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
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賀,何後之有?」
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
先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於是乎蒐於被廬,作三軍。
謀元帥。
趙衰曰:「郤縠可。
臣亟聞其言矣,說禮樂而敦《詩》《書》。
《詩》、《書》,義之府也。
禮樂,德之則也。
德義,利之本也。
《夏書》曰:『賦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君其試之。」及使郤縠將中軍,郤溱佐之;使狐偃將上軍,讓於狐毛,而佐之;命趙衰爲卿,讓於欒枝、先軫。
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準爲右。
晉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義,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將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於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資者不求豐焉,明徵其辭。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禮,未生其共。」於是乎大蒐以示之禮,作執秩以正其官,民聽不惑而後用之。
出谷戍,釋宋圍,一戰而霸,文之教也。
【經】十有一年春。
晉殺其大夫ぶ鄭父。
夏,公及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陽谷。
秋八月,大雩。
冬,楚人伐黃。
【傳】十一年春,晉侯使以ぶ鄭之亂來告。
天王使召武公、內史過賜晉侯命。
受玉惰。
過歸,告王曰:「晉侯其無後乎。
王賜之命而惰於受瑞,先自棄也已,其何繼之有?禮,國之幹也。
敬,禮之輿也。
不敬則禮不行,禮不行則上下昏,何以長世?」
夏,揚、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師,入王城,焚東門,王子帶召之也。
秦、晉、伐戎以救周。
秋,晉侯平戎於王。
黃人不歸楚貢。
冬,楚人伐黃。
晉殺其大夫ぶ鄭父。
夏,公及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陽谷。
秋八月,大雩。
冬,楚人伐黃。
【傳】十一年春,晉侯使以ぶ鄭之亂來告。
天王使召武公、內史過賜晉侯命。
受玉惰。
過歸,告王曰:「晉侯其無後乎。
王賜之命而惰於受瑞,先自棄也已,其何繼之有?禮,國之幹也。
敬,禮之輿也。
不敬則禮不行,禮不行則上下昏,何以長世?」
夏,揚、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師,入王城,焚東門,王子帶召之也。
秦、晉、伐戎以救周。
秋,晉侯平戎於王。
黃人不歸楚貢。
冬,楚人伐黃。
【經】二十有九年春,新延廄。
夏,鄭人侵許。
秋,有蜚。
冬十有二月,紀叔卒。
城諸及防。
【傳】二十九年春,新作延廄。
書,不時也。
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
夏,鄭人侵許。
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秋,有蜚,爲災也。
凡物不爲災不書。
冬十二月,城諸及防,書,時也。
凡土功,龍見而畢務,戒事也。
火見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畢。
樊皮叛王。
夏,鄭人侵許。
秋,有蜚。
冬十有二月,紀叔卒。
城諸及防。
【傳】二十九年春,新作延廄。
書,不時也。
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
夏,鄭人侵許。
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秋,有蜚,爲災也。
凡物不爲災不書。
冬十二月,城諸及防,書,時也。
凡土功,龍見而畢務,戒事也。
火見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畢。
樊皮叛王。
【經】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夏,齊大災。
秋七月。
冬,齊人伐戎。
【傳】二十年春,鄭伯和王室,不克。
執燕仲父。
夏,鄭伯遂以王歸,王處於櫟。
秋,王及鄭伯入於鄔。
遂入成周,取其寶器而還。
冬,王子頹享五大夫,樂及遍舞。
鄭伯聞之,見虢叔,曰:「寡人聞之,哀樂失時,殃咎必至。
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
夫司寇行戮,君爲之不舉,而況敢樂禍乎!奸王之位,禍孰大焉?臨禍忘憂,憂必及之。
盍納王乎?」虢公曰:「寡人之願也。」
夏,齊大災。
秋七月。
冬,齊人伐戎。
【傳】二十年春,鄭伯和王室,不克。
執燕仲父。
夏,鄭伯遂以王歸,王處於櫟。
秋,王及鄭伯入於鄔。
遂入成周,取其寶器而還。
冬,王子頹享五大夫,樂及遍舞。
鄭伯聞之,見虢叔,曰:「寡人聞之,哀樂失時,殃咎必至。
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
夫司寇行戮,君爲之不舉,而況敢樂禍乎!奸王之位,禍孰大焉?臨禍忘憂,憂必及之。
盍納王乎?」虢公曰:「寡人之願也。」
【經】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夏四月不雨。
徐人取舒。
六月雨。
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於陽谷。
冬,公子友如齊位盟。
楚人伐鄭。
【傳】三年春,不雨。
夏六月,雨。
自十月不雨至於五月,不曰旱,不爲災也。
秋,會於陽谷,謀伐楚也。
齊侯爲陽谷之會,來尋盟。
冬,公子友如齊位盟。
楚人伐鄭,鄭伯欲成。
孔叔不可,曰:「齊方勤我,棄德不祥。」
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
公懼,變色。
禁之,不可。
公怒,歸之,未絕之也。
蔡人嫁之。
夏四月不雨。
徐人取舒。
六月雨。
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於陽谷。
冬,公子友如齊位盟。
楚人伐鄭。
【傳】三年春,不雨。
夏六月,雨。
自十月不雨至於五月,不曰旱,不爲災也。
秋,會於陽谷,謀伐楚也。
齊侯爲陽谷之會,來尋盟。
冬,公子友如齊位盟。
楚人伐鄭,鄭伯欲成。
孔叔不可,曰:「齊方勤我,棄德不祥。」
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
公懼,變色。
禁之,不可。
公怒,歸之,未絕之也。
蔡人嫁之。
【經】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齊。
狄滅溫,溫子奔衛。
晉裏克弒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夏,齊侯、許男伐北戎。
晉殺其大夫裏克。
秋七月。
冬,大雨雪。
【傳】十年春,狄滅溫,蘇子無信也。
蘇子叛王即狄,又不能於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滅。
蘇子奔衛。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侯。
晉侯殺裏克以說。
將殺裏克,公使謂之曰:「微子則不及此。
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爲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於是丕鄭聘於秦,且謝緩賂,故不及。
晉侯改葬共大子。
秋,狐突適下國,遇大子,大子使登,僕,而告之曰:「夷吾無禮,餘得請於帝矣。
將以晉畀秦,秦將祀餘。」對曰:「臣聞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
君祀無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君其圖之。」君曰:「諾。
吾將復請。
七日新城西偏,將有巫者而見我焉。」許之,遂不見。
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許我罰有罪矣,敝於韓。」
丕鄭之如秦也,言於秦伯曰:「呂甥、郤稱、冀芮實爲不從,若重問以召之,臣出晉君,君納重耳,蔑不濟矣。」
冬,秦伯使冷至報問,且召三子。
郤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遂殺丕鄭、祁舉及七輿大夫:左行共華、右行賈華、叔堅、騅顓、累虎、特宮、山祁,皆裏、丕之黨也。
丕豹奔秦,言於秦伯曰:「晉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與也,伐之必出。」公曰:「失衆,焉能殺。
違禍,誰能出君。」
狄滅溫,溫子奔衛。
晉裏克弒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夏,齊侯、許男伐北戎。
晉殺其大夫裏克。
秋七月。
冬,大雨雪。
【傳】十年春,狄滅溫,蘇子無信也。
蘇子叛王即狄,又不能於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滅。
蘇子奔衛。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侯。
晉侯殺裏克以說。
將殺裏克,公使謂之曰:「微子則不及此。
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爲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於是丕鄭聘於秦,且謝緩賂,故不及。
晉侯改葬共大子。
秋,狐突適下國,遇大子,大子使登,僕,而告之曰:「夷吾無禮,餘得請於帝矣。
將以晉畀秦,秦將祀餘。」對曰:「臣聞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
君祀無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君其圖之。」君曰:「諾。
吾將復請。
七日新城西偏,將有巫者而見我焉。」許之,遂不見。
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許我罰有罪矣,敝於韓。」
丕鄭之如秦也,言於秦伯曰:「呂甥、郤稱、冀芮實爲不從,若重問以召之,臣出晉君,君納重耳,蔑不濟矣。」
冬,秦伯使冷至報問,且召三子。
郤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遂殺丕鄭、祁舉及七輿大夫:左行共華、右行賈華、叔堅、騅顓、累虎、特宮、山祁,皆裏、丕之黨也。
丕豹奔秦,言於秦伯曰:「晉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與也,伐之必出。」公曰:「失衆,焉能殺。
違禍,誰能出君。」
【經】二十有五年春,陳侯使女叔來聘。
夏五月癸丑,衛侯朔卒。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
伯姬歸於杞。
秋,大水,鼓、用牲於社、於門。
冬,公子友如陳。
【傳】二十五年春,陳女叔來聘,始結陳好也。
嘉之,故不名。
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鼓,用牲於社,非常也。
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用幣於社,伐鼓於朝。
秋,大水。
鼓,用牲於社、於門,亦非常也。
凡天災,有幣無牲。
非日月之眚,不鼓。
晉士蒍使羣公子盡殺遊氏之族,乃城聚而處之。
冬,晉侯圍聚,盡殺羣公子。
夏五月癸丑,衛侯朔卒。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
伯姬歸於杞。
秋,大水,鼓、用牲於社、於門。
冬,公子友如陳。
【傳】二十五年春,陳女叔來聘,始結陳好也。
嘉之,故不名。
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鼓,用牲於社,非常也。
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用幣於社,伐鼓於朝。
秋,大水。
鼓,用牲於社、於門,亦非常也。
凡天災,有幣無牲。
非日月之眚,不鼓。
晉士蒍使羣公子盡殺遊氏之族,乃城聚而處之。
冬,晉侯圍聚,盡殺羣公子。
【經】元年春王正月。
齊師、宋師、曹伯次於聶北,救邢。
夏六月,邢遷於夷儀。
齊師、宋師、曹師城邢。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於夷,齊人以歸。
楚人伐鄭。
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於檉。
九月,公敗邾師於偃。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於酈。
獲莒拏。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傳】元年春,不稱即位,公出故也。
公出復入,不書,諱之也。
諱國惡,禮也。
諸侯救邢。
邢人潰,出奔師。
師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遷之,師無私焉。
夏,邢遷夷儀,諸侯城之,救患也。
凡侯伯救患分災討罪,禮也。
秋,楚人伐鄭,鄭即齊故也。
盟於犖,謀救鄭也。
九月,公敗邾師於偃,虛丘之戍將歸者也。
冬,莒人來求賂。
公子友敗諸酈,獲莒子之弟拏。
非卿也,嘉獲之也。
公賜季友汶陽之田及費。
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君子以齊人殺哀姜也爲已甚矣,女子,從人者也。
齊師、宋師、曹伯次於聶北,救邢。
夏六月,邢遷於夷儀。
齊師、宋師、曹師城邢。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於夷,齊人以歸。
楚人伐鄭。
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於檉。
九月,公敗邾師於偃。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於酈。
獲莒拏。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傳】元年春,不稱即位,公出故也。
公出復入,不書,諱之也。
諱國惡,禮也。
諸侯救邢。
邢人潰,出奔師。
師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遷之,師無私焉。
夏,邢遷夷儀,諸侯城之,救患也。
凡侯伯救患分災討罪,禮也。
秋,楚人伐鄭,鄭即齊故也。
盟於犖,謀救鄭也。
九月,公敗邾師於偃,虛丘之戍將歸者也。
冬,莒人來求賂。
公子友敗諸酈,獲莒子之弟拏。
非卿也,嘉獲之也。
公賜季友汶陽之田及費。
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君子以齊人殺哀姜也爲已甚矣,女子,從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