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
”公孫丑曰:“何謂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大敗,將復之,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是之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
”
”公孫丑曰:“何謂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大敗,將復之,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是之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
”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爲陳,我善爲戰。
’大罪也。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南面而徵北狄怨,東面而徵西夷怨。
曰:‘奚爲後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
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
’若崩厥角稽首。
徵之爲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戰?”
’大罪也。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南面而徵北狄怨,東面而徵西夷怨。
曰:‘奚爲後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
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
’若崩厥角稽首。
徵之爲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戰?”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
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爲之者。
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爲之者。
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齊宣王欲短喪。
公孫丑曰:“爲期之喪,猶愈於已乎?”
孟子曰:“是猶或紾其兄之臂,子謂之姑徐徐云爾,亦教之孝弟而已矣。
”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爲之請數月之喪。
公孫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終之而不可得也。
雖加一日愈於已,謂夫莫之禁而弗爲者也。
公孫丑曰:“爲期之喪,猶愈於已乎?”
孟子曰:“是猶或紾其兄之臂,子謂之姑徐徐云爾,亦教之孝弟而已矣。
”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爲之請數月之喪。
公孫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終之而不可得也。
雖加一日愈於已,謂夫莫之禁而弗爲者也。
孟子曰:“廣土衆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
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
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
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
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
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
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
孟子曰:“伯夷闢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
’太公闢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
’天下有善養老,則仁人以爲己歸矣。
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
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
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飢矣。
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裏,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
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飽。
不暖不飽,謂之凍餒。
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
”
’太公闢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
’天下有善養老,則仁人以爲己歸矣。
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
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
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飢矣。
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裏,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
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飽。
不暖不飽,謂之凍餒。
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
”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觀於海者難爲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爲言。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爲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
故觀於海者難爲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爲言。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爲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