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丑曰:“伊尹曰:‘予不狎於不順。
’放太甲於桐,民大悅。
太甲賢。
又反之,民大悅。
賢者之爲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
’放太甲於桐,民大悅。
太甲賢。
又反之,民大悅。
賢者之爲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門也[1],若在所禮,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勳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
滕更有二焉。
”
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勳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
滕更有二焉。
”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爲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爲務。
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
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
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
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
王子墊問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
”曰:“何謂尚志?”
曰:“仁義而已矣。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
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
”曰:“何謂尚志?”
曰:“仁義而已矣。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
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