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連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
然:可盡知也。
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也。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而反得沉澀而微者,死也。
病若吐血,復鼽衄血者,脈當沉細,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脈沉細而微者,死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脈當微細而澀;反緊大而滑者,死也。
然:可盡知也。
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也。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而反得沉澀而微者,死也。
病若吐血,復鼽衄血者,脈當沉細,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脈沉細而微者,死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脈當微細而澀;反緊大而滑者,死也。
曰:經言脈有逆順,男女有恆(常)。
而反者,何謂也?
然:男子生於寅,寅爲木,陽也。
女子生於申,申爲金,陰也。
故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
是以男子尺脈恆弱,女子尺脈恆盛,是其常也。
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
其爲病何如?
然:男得女脈爲不足,病在內;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也。
女得男脈爲太過,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
此之渭也。
而反者,何謂也?
然:男子生於寅,寅爲木,陽也。
女子生於申,申爲金,陰也。
故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
是以男子尺脈恆弱,女子尺脈恆盛,是其常也。
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
其爲病何如?
然:男得女脈爲不足,病在內;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也。
女得男脈爲太過,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
此之渭也。
曰:手足三陰三陽,脈之度數,可曉以不?
然: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合三丈。
手三陰之脈,從手至胸中,長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足三陽之脈,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尺。
足三陰之脈,從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
人兩足蹺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督脈、任脈,各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
凡脈長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謂經脈長短之數也。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何始何窮也?
然: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
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復還注手太陰。
別絡十五,皆因其原,如環無端,轉相灌溉,朝於寸口、人迎,以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經雲:明知始終,陰陽定矣。
何謂也?
然:終始者,脈之紀也。
寸口、人迎,陰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無端,故曰始也。
終者,三陰三陽之脈絕,絕則死。
死各有形,故曰終也。
然: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合三丈。
手三陰之脈,從手至胸中,長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足三陽之脈,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尺。
足三陰之脈,從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
人兩足蹺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督脈、任脈,各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
凡脈長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謂經脈長短之數也。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何始何窮也?
然: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
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復還注手太陰。
別絡十五,皆因其原,如環無端,轉相灌溉,朝於寸口、人迎,以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經雲:明知始終,陰陽定矣。
何謂也?
然:終始者,脈之紀也。
寸口、人迎,陰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無端,故曰始也。
終者,三陰三陽之脈絕,絕則死。
死各有形,故曰終也。
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也?
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衝,有督,有任,有帶之脈。
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
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虞。
天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留需妄行,聖人不能復圖也。
此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
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衝,有督,有任,有帶之脈。
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
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虞。
天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留需妄行,聖人不能復圖也。
此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
曰:脈有尺寸,何謂也?
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
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也。
故分寸爲尺,分尺爲寸。
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
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
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也。
故分寸爲尺,分尺爲寸。
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
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曰:經言春脈弦,夏脈鉤,秋脈毛,冬脈石。
是王脈耶?將病脈也?
然:弦、鉤、毛、石者,四時之脈也。
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
夏脈鉤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鉤,故其脈之來疾去遲,故曰鉤。
秋脈毛者,肺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
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
冬脈石者,腎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
此四時之脈也。
如有變奈何?
然:春脈弦,反者爲病。
何謂反?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氣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急而勁益強,如新張弓弦曰死。
春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爲本。
夏脈鉤,反者爲病。
何謂反?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其脈來累累如環,如循琅玕曰平;來而益數,如雞舉足者曰病;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死。
夏脈微鉤曰平,鉤多胃氣少曰病,但鉤無胃氣曰死。
夏以胃氣爲本。
秋脈毛,反者爲病。
何謂反?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其脈來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按之蕭索,如風吹毛曰死。
秋脈微毛曰平,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
秋以胃氣爲本。
冬脈石,反者爲病。
何謂反?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脈來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曰死。
冬脈微石,曰平,石多胃氣少,曰病;但石無胃氣,曰死。
冬以胃氣爲本。
胃者,水穀之海,主稟。
四時皆以胃氣爲本,是謂四時之變病,死生之要會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見,衰乃見耳。
來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見也。
是王脈耶?將病脈也?
然:弦、鉤、毛、石者,四時之脈也。
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
夏脈鉤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鉤,故其脈之來疾去遲,故曰鉤。
秋脈毛者,肺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
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
冬脈石者,腎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
此四時之脈也。
如有變奈何?
然:春脈弦,反者爲病。
何謂反?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氣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急而勁益強,如新張弓弦曰死。
春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爲本。
夏脈鉤,反者爲病。
何謂反?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其脈來累累如環,如循琅玕曰平;來而益數,如雞舉足者曰病;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死。
夏脈微鉤曰平,鉤多胃氣少曰病,但鉤無胃氣曰死。
夏以胃氣爲本。
秋脈毛,反者爲病。
何謂反?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其脈來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按之蕭索,如風吹毛曰死。
秋脈微毛曰平,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
秋以胃氣爲本。
冬脈石,反者爲病。
何謂反?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脈來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曰死。
冬脈微石,曰平,石多胃氣少,曰病;但石無胃氣,曰死。
冬以胃氣爲本。
胃者,水穀之海,主稟。
四時皆以胃氣爲本,是謂四時之變病,死生之要會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見,衰乃見耳。
來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見也。
曰:經言脈有伏匿。
伏匿於何髒而言伏匿耶?
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
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爲陽乘陰也,雖陽脈時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爲陰乘陽也,雖陽脈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
重陽者狂,重陰者癲。
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伏匿於何髒而言伏匿耶?
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
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爲陽乘陰也,雖陽脈時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爲陰乘陽也,雖陽脈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
重陽者狂,重陰者癲。
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