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
〔三国〕 ? - ? 年
三国佚名作者的统称。
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
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
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
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
一名守邪之神。
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
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
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
曰: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不?
然:经言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
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
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故知营卫相随也。
曰:经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
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
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
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
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
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
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
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
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
此之谓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