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曰:“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
”固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後智勇;靜如潛魚,動若奔獺,喪其所連,折其所強,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崩若摧,合戰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懼者悅之,有叛者懷之,有冤者申之,有強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謀者親之,有讒者覆之,獲財者與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衆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之,不以寵而作威;先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得其財帛不自寶,得其子女不自使。
將能如此,嚴號申令而人願鬥,則兵合刃接而人樂死矣。
夫敗軍喪師,未有不因輕敵而致禍者,故師出以律,失律則兇。
律有十五焉:一曰慮,間諜明也;二曰詰,誶候謹也;三曰勇,敵衆不撓也;四曰廉,見利思義也;五曰平,賞罰均也;六曰忍,善含恥也;七曰寬,能容衆也;八曰信,重然諾也;九曰敬,禮賢能也;十曰明,不納讒也;十一曰謹,不違禮也;十二曰仁,善養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國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謀,自料知他也。
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勝負。
主孰聖也?將孰賢也?吏孰能也?糧餉孰豐也?士卒孰練也?軍容孰整也?戎馬孰逸也?形勢孰險也?賓客孰智也?鄰國孰懼也?財貨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觀之,強弱之形,可以決矣。
夫出師行軍,以整爲勝。
若賞罰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之師,無益於用。
所謂整師者,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當,退不可逼,前後應接,左右應旄而不與之危,其衆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矣。
夫行兵之勢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
天勢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風氣調和;地勢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門幽洞,羊腸曲沃;人勢者,主聖將賢,三軍由禮,士卒用命,糧甲堅備。
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古之善鬥者,必先探敵情而後圖之。
凡師老糧絕,百姓愁怨,軍令不習,器械不修,計不先設,外救不至,將吏刻剝,賞罰輕懈,營伍失次,戰勝而驕,可以攻之。
若用賢授能,糧食羨餘,甲兵堅利,四鄰和睦,大國應援,敵有此者,引而計之。
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贍之以財,則士無不至矣;接之以禮,厲之以信,則士無不死矣;畜恩不倦,法若畫一,則士無不服矣;先之以身,後之以人,則士無不勇矣;小善必錄,小功必賞,則士無不勸矣。
夫爲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飢;軍火未然,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
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衆同也。
夫必勝之術,合變之形,在於機也。
非智者孰能見機而作乎?見機之道,莫先於不意。
故猛獸失險,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蠆發毒,壯士彷徨而失色。
以其禍出不圖,變速非慮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