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有五強八惡。
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衆,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
謀不能料是非,禮不能任賢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濟窮厄,智不能備未形,慮不能防微密,達不能舉所知,敗不能無怨謗,此謂之八惡也。
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衆,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
謀不能料是非,禮不能任賢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濟窮厄,智不能備未形,慮不能防微密,達不能舉所知,敗不能無怨謗,此謂之八惡也。
夫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
故仲尼曰:“不教而戰,是謂棄之。
”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然則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然後習之,或陳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卻之,別而合之,散而聚之。
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萬人,可教三軍,然後教練而敵可勝矣。
故仲尼曰:“不教而戰,是謂棄之。
”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然則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然後習之,或陳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卻之,別而合之,散而聚之。
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萬人,可教三軍,然後教練而敵可勝矣。
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
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爲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爲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飢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苟免,不爲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爲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埸,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氣凌三軍,志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夫師之行也,有好鬥樂戰,獨取強敵者,聚爲一徒,名曰報國之士;有氣蓋三軍,材力勇捷者,聚爲一徒,名曰突陳之士;有輕足善步,走如奔馬者,聚爲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騎射如飛,發無不中者,聚爲一徒,名曰爭鋒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爲一徒,名曰飛馳之士;有善發強弩,遠而和中者,聚爲一徒,名曰摧鋒之士。
此六軍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此六軍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昔者,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
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師,人不幹令,刑無可施,可謂善師者不陳。
若禹伐有苗,舜舞幹羽而苗民格,可謂善陳者不戰。
若齊桓南服強楚,北服山戎,可謂善戰者不敗。
若楚昭遭禍,奔秦求救,卒能返國,可謂善敗者不亡矣。
昔者,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
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師,人不幹令,刑無可施,可謂善師者不陳。
若禹伐有苗,舜舞幹羽而苗民格,可謂善陳者不戰。
若齊桓南服強楚,北服山戎,可謂善戰者不敗。
若楚昭遭禍,奔秦求救,卒能返國,可謂善敗者不亡矣。
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黨相連,毀譖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誇妖術,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衆;五曰伺候得失,陰結敵人。
此所謂奸僞悖德之人,可遠而不可親也。
此所謂奸僞悖德之人,可遠而不可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