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爲將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
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無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無爪牙者,如飢人食毒物,無不死矣。
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爲腹心,沉審謹密者爲耳目,勇悍善敵者爲爪牙。
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無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無爪牙者,如飢人食毒物,無不死矣。
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爲腹心,沉審謹密者爲耳目,勇悍善敵者爲爪牙。
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
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羣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
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遊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羣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
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遊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
若乃察其奸,伺其禍,爲衆所服,此十夫之將;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鬥,此千夫之將;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飢寒,此萬夫之將;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閒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仁愛洽於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家室,此天下之將。
若乃察其奸,伺其禍,爲衆所服,此十夫之將;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鬥,此千夫之將;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飢寒,此萬夫之將;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閒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仁愛洽於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家室,此天下之將。
夫三軍之行,有探候不審,烽火失度;後期犯令,不應時機,阻亂師徒;乍前乍後,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斂無度;營私徇己,不恤飢寒;非言妖辭,妄陳禍福;無事喧雜,驚惑將吏;勇不受制,專而陵上;侵竭府庫,擅給其財。
此九者,三軍之蠹,有之必敗也。
此九者,三軍之蠹,有之必敗也。
吳起曰:鼓鼙金鐸,所以威耳;旌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以威心。
耳威以聲,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嚴。
三者不立,士可怠也。
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心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耳威以聲,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嚴。
三者不立,士可怠也。
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心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衆判。
將不可吝,吝則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則軍無功,無功則國虛,國虛則寇實矣。
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
將不可吝,吝則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則軍無功,無功則國虛,國虛則寇實矣。
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
夫國之大務,莫先於戒備。
若夫失之毫釐,則差若千里,覆軍殺將,勢不逾息,可不懼哉!故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遊於鼎,亡不俟夕矣。
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又曰:“預備無虞,古之善政。
”又曰:“蜂蠆尚有毒,而況國乎?”無備,雖衆不可恃也。
故曰:有備無患。
故三軍之行,不可無備也。
若夫失之毫釐,則差若千里,覆軍殺將,勢不逾息,可不懼哉!故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遊於鼎,亡不俟夕矣。
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又曰:“預備無虞,古之善政。
”又曰:“蜂蠆尚有毒,而況國乎?”無備,雖衆不可恃也。
故曰:有備無患。
故三軍之行,不可無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