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大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
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
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
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曰:脏腑发病,根本等不?
然:不等也。
其不等奈何?然:脏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离其处:腑病者,仿佛贲响,上下行流,居处无常。
故以此知脏腑根本不同也。
曰:脏病难治,腑病易治,何谓也?
然: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
与七传、间传同法也。
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
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曰: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何也?
然:人胃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故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谷尽矣。
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津液俱尽,即死矣。
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
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曰:七冲门何在?
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曰:病有欲得温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见人者,有不欲得见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脏腑也?
  然:病欲得寒,而欲见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温,而不欲见人者,病在脏也。
何以言之?腑者阳也,阳病欲得寒,又欲见人;脏者,阴也,阴病欲得温,又欲闭户独处,恶闻人声。
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