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執着。
真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
美人之勝於花者,解語也;花之勝於美人者,生香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香而解語者也。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皆以閱歷之淺深,爲所得之淺深耳。
物之穉者,皆不可厭。
爲驢獨否。
養花膽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須與花相稱。
而色之淺深濃淡,又須與花相反。
延名師,訓子弟;入名山,習舉業;丐名士,代捉刀。
三者都無是處。
黃九煙先生雲:「古今人必有其偶雙。
千古而無偶者,其惟盤古乎?」予謂:「盤古亦未嘗無偶,但我輩不及見耳。
其人爲誰?即此劫盡時最後一人是也。」
女子自十四、五歲,至二十四、五歲,此十年中,無論燕、秦、吳、越,其音大都嬌媚動人;一賭其貌,則美惡判然矣。
耳聞不如目見,於此益信。
花之宜於目而復宜於鼻者,梅也、菊也、蘭也、水仙也、珠蘭也、蓮也。
止宜於鼻者,櫞也、桂也、瑞香也、梔子也、茉莉也、木香也、玫瑰也、臘梅也。
餘則皆宜於目者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2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