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着。
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美人之胜于花者,解语也;花之胜于美人者,生香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解语者也。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物之穉者,皆不可厌。
为驴独否。
养花胆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须与花相称。
而色之浅深浓淡,又须与花相反。
延名师,训子弟;入名山,习举业;丐名士,代捉刀。
三者都无是处。
黄九烟先生云:「古今人必有其偶双。
千古而无偶者,其惟盘古乎?」予谓:「盘古亦未尝无偶,但我辈不及见耳。
其人为谁?即此劫尽时最后一人是也。」
女子自十四、五岁,至二十四、五岁,此十年中,无论燕、秦、吴、越,其音大都娇媚动人;一睹其貌,则美恶判然矣。
耳闻不如目见,于此益信。
花之宜于目而复宜于鼻者,梅也、菊也、兰也、水仙也、珠兰也、莲也。
止宜于鼻者,橼也、桂也、瑞香也、栀子也、茉莉也、木香也、玫瑰也、腊梅也。
馀则皆宜于目者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