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正子從於子敖之齊。
樂正子見孟子。
孟子曰:“子亦來見我乎?”
曰:“先生何爲出此言也?”
曰:“子來幾日矣?”曰:“昔昔。
”
曰:“昔昔,則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館未定。
”
曰:“子聞之也,舍館定,然後求見長者乎?”
曰:“克有罪。
”
樂正子見孟子。
孟子曰:“子亦來見我乎?”
曰:“先生何爲出此言也?”
曰:“子來幾日矣?”曰:“昔昔。
”
曰:“昔昔,則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館未定。
”
曰:“子聞之也,舍館定,然後求見長者乎?”
曰:“克有罪。
”
孟子曰:“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爲然。
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
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爲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
”
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
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爲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
”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捨晝夜。
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苟爲無本,七八月之閒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捨晝夜。
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苟爲無本,七八月之閒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勢不行也。
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
’則是父子相夷也。
父子相夷,則惡矣。
古者易子而教之。
父子之間不責善。
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
孟子曰:“勢不行也。
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
’則是父子相夷也。
父子相夷,則惡矣。
古者易子而教之。
父子之間不責善。
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