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見樑襄王。
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於一。
’‘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
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
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於一。
’‘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
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
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王曰:“棄之。
”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魯平公將出。
嬖人臧倉者請曰:“他日君出,則必命有司所之。
今乘輿已駕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請。
”
公曰:“將見孟子。
”
曰:“何哉,君所爲輕身以先於匹夫者?以爲賢乎?禮義由賢者出;而孟子之後喪逾前喪。
君無見焉!”
公曰:“諾。
”
樂正子入見,曰:“君奚爲不見孟軻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後喪逾前喪’,是以不往見也。
”
曰:“何哉,君所謂逾者?前以士,後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曰:“否。
謂棺槨衣衾之美也。
”
曰:“非所謂逾也,貧富不同也。
”
樂正子見孟子,曰:“克告於君,君爲來見也。
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以不果來也。
”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
行止,非人所能也。
吾之不遇魯侯,天也。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嬖人臧倉者請曰:“他日君出,則必命有司所之。
今乘輿已駕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請。
”
公曰:“將見孟子。
”
曰:“何哉,君所爲輕身以先於匹夫者?以爲賢乎?禮義由賢者出;而孟子之後喪逾前喪。
君無見焉!”
公曰:“諾。
”
樂正子入見,曰:“君奚爲不見孟軻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後喪逾前喪’,是以不往見也。
”
曰:“何哉,君所謂逾者?前以士,後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曰:“否。
謂棺槨衣衾之美也。
”
曰:“非所謂逾也,貧富不同也。
”
樂正子見孟子,曰:“克告於君,君爲來見也。
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以不果來也。
”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
行止,非人所能也。
吾之不遇魯侯,天也。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王曰:“吾惛,不能進於是矣。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
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爲能。
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
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爲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之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
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爲能。
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
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爲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之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毀明堂,毀諸?已乎?”
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
”
王曰:“王政可得聞與?”
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徵,澤梁無禁,罪人不孥。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
’”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則何爲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
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雲:‘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8]。
思戢用光。
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啓行。
’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囊也,然後可以爰方啓行。
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對曰:“昔者太王好色,愛厥妃。
《詩》雲:‘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
”
王曰:“王政可得聞與?”
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徵,澤梁無禁,罪人不孥。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
’”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則何爲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
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雲:‘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8]。
思戢用光。
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啓行。
’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囊也,然後可以爰方啓行。
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對曰:“昔者太王好色,愛厥妃。
《詩》雲:‘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孟子見梁惠王。
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爲不多矣。
苟爲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爲不多矣。
苟爲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
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
人不得,則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爲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齊景公問於晏子曰:‘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
無非事者。
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
夏諺曰:“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爲諸侯度。
”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飢者弗食,勞者弗息。
睊睊胥讒,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飲食若流。
流連荒亡,爲諸侯憂。
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
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
景公說,大戒於國,出舍於郊。
於是始興發補不足。
召大師曰:‘爲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
其詩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
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
人不得,則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爲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齊景公問於晏子曰:‘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
無非事者。
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
夏諺曰:“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爲諸侯度。
”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飢者弗食,勞者弗息。
睊睊胥讒,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飲食若流。
流連荒亡,爲諸侯憂。
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
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
景公說,大戒於國,出舍於郊。
於是始興發補不足。
召大師曰:‘爲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
其詩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於齊、楚。
事齊乎?事楚乎?”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
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爲也。
”
事齊乎?事楚乎?”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
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爲也。
”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
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
立於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
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
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
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
進不隱賢,必以其道。
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故曰:‘爾爲爾,我爲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
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
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
”
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
立於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
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
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
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
進不隱賢,必以其道。
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故曰:‘爾爲爾,我爲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
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
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