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是故君子誠之爲貴。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
《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樂且耽。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唯天下至誠,爲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夏,會於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於文武,使孔賜伯舅胙。
”齊侯將下拜。
孔曰:“且有後命。
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餘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於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莊公問威當世服天下時耶晏子對以行也第一
莊公問晏子曰:“威當世而服天下,時耶?”
晏子對曰:“行也。

公曰:“何行?”對曰:“能愛邦內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國之邪逆;聽賃賢者,能威諸侯;安仁義而樂利世者,能服天下。
不能愛邦內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輕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國之邪逆;愎諫傲賢者之言,不能威諸侯;倍仁義而貪名實者,不能威當世。
而服天下者,此其道也已。

而公不用,晏子退而窮處。
公任勇力之士,而輕臣僕之死,用兵無休,國罷民害,期年,百姓大亂,而身及崔氏禍。
君子曰:“盡忠不豫交,不用不懷祿,其晏子可謂廉矣!”
莊公問伐晉晏子對以不可若不濟國之福第二
莊公將伐晉,問於晏子,晏子對曰:“不可。
君得合而欲多,養欲而意驕。
得合而欲多者危,養欲而意驕者困。
今君任勇力之士,以伐明主,若不濟,國之福也,不德而有功,憂必及君。
”公作色不說。
晏子辭不爲臣,退而窮處,堂下生蓼藿,門外生荊棘。
莊公終任勇力之士,西伐晉,取朝歌,及太行、孟門,茲於兌,期而民散,身滅於崔氏。
崔氏之期,逐羣公子,及慶氏亡。
景公問伐魯晏子對以不若修政待其亂第三
公舉兵欲伐魯,問於晏子,晏子對曰:“不可。
魯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
攻義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且嬰聞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後可以舉兵而徵暴。
今君好酒而闢,德無以安國,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
德無以安之則危,政無以和之則亂。
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
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後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

公曰:“善。
”遂不果伐魯。
景公伐斄勝之問所當賞晏子對以謀勝祿臣第四
公伐斄,勝之,問晏子曰:“吾欲賞於斄何如?”對曰:“臣聞之,以謀勝國者,益臣之祿;以民力勝國者,益民之利。
故上有羨獲,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利其實。
故用智者不偷業,用力者不傷苦,此古之善伐者也。
”公曰:“善。
”於是破斄之臣,東邑之卒,皆有加利。
是上獨擅名,利下流也。
景公問聖王其行若何晏子對以衰世而諷第五
公外傲諸侯,內輕百姓,好勇力,崇樂以從嗜慾,諸侯不說,百姓不親。
公患之,問於晏子曰:“古之聖王,其行若何?”
晏子對曰:“其行公正而無邪,故讒人不得入;不阿黨,不私色,故羣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斂之人不
景公藉重而獄多欲託晏子晏子諫第一
景公藉重而獄多,拘者滿圄,怨者滿朝。
晏子諫,公不聽。
公謂晏子曰:“夫獄,國之重官也,願託之夫子。

晏子對曰:“君將使嬰飭其功乎?則嬰有壹妄能書,足以治之矣。
君將使嬰飭其意乎?夫民無慾殘其家室之生,以奉暴上之僻者,則君使吏比而焚之而已矣。
”景公不說,曰:“飭其功則使壹妄,飭其意則比焚,如是,夫子無所謂能治國乎?”
晏子曰:“嬰聞與君異。
今夫胡貉戎狄之蓄狗也,多者十有餘,寡者五六,然不相害傷。
今束雞豚妄投之,其折骨決皮,可立得也。
且夫上正其治,下審其論,則貴賤不相逾越。
今君舉千鍾爵祿,而妄投之於左右,左右爭之,甚於胡狗,而公不知也。
寸之管無當,天下不能足之以粟。
今齊國丈夫耕,女子織,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而君側皆雕文刻鏤之觀。
此無當之管也,而君終不知。
五尺童子,操寸之煙,天下不能足以薪。
今君之左右,皆操煙之徒,而君終不知。
鐘鼓成肆,干鏚成舞,雖禹不能禁民之觀。
且夫飾民之慾,而嚴其聽,禁其心,聖人所難也,而況奪其財而飢之,勞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嚴聽其獄,痛誅其罪,非嬰所知也。

景公欲殺犯所愛之槐者晏子諫第二
景公有所愛槐,令吏謹守之,植木縣之,下令曰:“犯槐者刑,傷之者死。
”有不聞令,醉而犯之者,公聞之曰:“是先犯我令。
”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子往辭晏子之家,託曰:“負廓之民賤妾,請有道於相國,不勝其欲,願得充數乎下陳。
”晏子聞之,笑曰:“嬰其淫於色乎?何爲老而見奔?雖然,是必有故。
”令內之。
女子入門,晏子望見之,曰:“怪哉!有深憂。
”進而問焉,曰:“所憂何也?”對曰:“君樹槐縣令,犯之者刑,傷之者死。
妾父不仁,不聞令,醉而犯之,吏將加罪焉。
妾聞之,明君蒞國立政,不損祿,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爲禽獸傷人民,不爲草木傷禽獸,不爲野草傷禾苗。
吾君欲以樹木之故,殺妾父,孤妾身,此令行於民而法於國矣。
雖然,妾聞之,勇士不以衆彊凌孤獨,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猶自治魚鱉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
昧墨與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
今君出令於民,苟可法於國,而善益於後世,則父死亦當矣,妾爲之收亦宜矣。
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樹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傷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義也。
鄰國聞之,皆謂吾君愛樹而賤人,其可乎?願相國察妾言以裁犯禁者。

晏子曰:“甚矣!吾將爲子言之於君。
”使人送之歸。
明日,早朝,而復於公曰:“嬰聞之,窮民財力以供嗜慾謂
莊公矜勇力不顧行義晏子諫第一
莊公奮乎勇力,不顧於行義。
勇力之士,無忌於國,貴戚不薦善,逼邇不引過,故晏子見公。
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於世者乎?”
晏子對曰:“嬰聞之,輕死以行禮謂之勇,誅暴不避彊謂之力。
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禮義也。
湯武用兵而不爲逆。
並國而不爲貪,仁義之理也。
誅暴不避彊,替罪不避衆,勇力之行也。
古之爲勇力者,行禮義也;今上無仁義之理,下無替罪誅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於世,則諸侯行之以國危,匹夫行之以家殘。
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戲,殷之衰也,有費仲、惡來,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轢天下,威戮無罪,崇尚勇力,不顧義理,是以桀紂以滅,殷夏以衰。
今公目奪乎勇力,不顧乎行義,勇力之士,無忌於國,身立威強,行本淫暴,貴戚不薦善,逼邇不引過,反聖王之德,而循滅君之行,用此存者,嬰未聞有也。

景公飲酒酣願諸大夫無爲禮晏子諫第二
景公飲酒酣,曰:“今日願與諸大夫爲樂飲,請無爲禮。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過矣!羣臣固欲君之無禮也。
力多足以勝其長,勇多足以弒君,而禮不使也。
禽獸以力爲政,彊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禮,則是禽獸也。
羣臣以力爲政,彊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將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故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禮不可無也。

公湎而不聽。
少間,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舉則先飲。
公怒,色變,抑手疾視曰:“曏者夫子之教寡人無禮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舉則先飲,禮也?”
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請曰:“嬰敢與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無禮之實也。
君若欲無禮,此是已!”
公曰:“若是,孤之罪也。
夫子就席,寡人聞命矣。
”觴三行,遂罷酒。
蓋是後也,飭法修禮以治國政,而百姓肅也。
景公飲酒酲三日而後發晏子諫第三
景公飲酒,酲,三日而後發。
晏子見曰:“君病酒乎?”公曰:“然。

晏子曰:“古之飲酒也,足以通氣合好而已矣。
故男不羣樂以妨事,女不羣樂以妨功。
男女羣樂者,周觴五獻,過之者誅。
君身服之,故外無怨治,內無亂行。
今一日飲酒,而三日寢之,國治怨乎外,左右亂乎內。
以刑罰自防者,勸乎爲非;以賞譽自勸者,惰乎爲善;上離德行,民輕賞罰,失所以爲國矣。
願君節之也!”
景公飲酒七日不納弦章之言晏子諫第四
景公飲酒,七日七夜不止。
弦章諫曰:“君欲飲酒七日七夜,章願君廢酒也!不然,章賜死。

晏子入見,公曰:“章諫吾曰:‘願君之廢酒也!
景公問何修則夫先王之遊晏子對以省耕實第一
景公出遊,問於晏子曰:“吾欲觀於轉附、朝舞,遵海而南,至於琅玡,寡人何修,則夫先王之遊?”
晏子再拜曰:“善哉!君之問也。
聞天子之諸侯爲巡狩,諸侯之天子爲述職。
故春省耕而補不足者謂之遊,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
夏諺曰:‘吾君不遊,我曷以休?吾君不豫,我曷以助?一遊一豫,爲諸侯度。
’今君之遊不然,師行而糧食,貧苦不補,勞者不息。
夫從南歷時而不反謂之流,從下而不反謂之連,從獸而不歸謂之荒,從樂而不歸謂之亡。
古者聖王無流連之遊,荒亡之行。

公曰:“善。
”命吏計公掌之粟,藉長幼貧氓之數。
吏所委發廩出粟,以予貧民者三千鍾,公所身見癃老者七十人,振贍之,然後歸也。
景公問桓公何以致霸晏子對以下賢以身第二
景公問於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善飲酒窮樂,食味方丈,好色無別,闢若此,何以能率諸侯以朝天子乎?”
晏子對曰:“昔吾先君桓公,變俗以政,下賢以身。
管仲,君之賊者也,知其能足以安國濟功,故迎之於魯郊,自御,禮之於廟。
異日,君過於康莊,聞甯戚歌,止車而聽之,則賢人之風也,舉以爲大田。
先君見賢不留,使能不怠,是以內政則民懷之,征伐則諸侯畏之。
今君聞先君之過,而不能明其大節,桓公之霸也,君奚疑焉?”
景公問欲逮桓公之後晏子對以任非其人第三
景公問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從車三百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今吾從車千乘,可以逮先君桓公之後乎?”
晏子對曰:“桓公從車三百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左有鮑叔,右有仲父。
今君左爲倡,右爲優,讒人在前,諛人在後,又焉可逮桓公之後者乎?”
景公問廉政而長久晏子對以其行水也第四
景公問晏子曰:“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
晏子對曰:“其行水也。
美哉水乎清清,其濁無不雩途,其清無不灑除,是以長久也。

公曰:“廉政而遫亡,其行何也?”
對曰:“其行石也。
堅哉石乎落落,視之則堅,循之則堅,內外皆堅,無以爲久,是以遫亡也。

景公問爲臣之道晏子對以九節第五
景公問晏子曰:“請問爲臣之道。

晏子對曰:“見善必通,不私其利,慶善而不有其名;稱身居位,不爲苟進;稱事授祿,不爲苟得;體貴側賤不逆其倫,君賢不肖,不亂其序;肥利之地,不爲私邑,賢質之士,不爲私臣;君用其所言,民得其所利,而不伐其功。
此臣之道也。

景公問賢不肖可學乎晏子對以勉彊爲上第六
景公問晏子曰:“人性有賢不肖,可學乎?”
晏子對曰:“詩云:‘高山仰止,景行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