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
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
「故大德者必受命。」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
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
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
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
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
吾学殷礼,有宋存焉。
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惟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
“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