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爲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爲聖人,尊爲天子,富有四海之內。
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
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
受祿於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
「故大德者必受命。」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爲父,以武王爲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
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
尊爲天子,富有四海之內。
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
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
父爲大夫,子爲士;葬以大夫,祭以士。
父爲士,子爲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闢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闢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爲大也。
唯天下至誠,爲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子曰:“鬼神之爲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做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
吾學殷禮,有宋存焉。
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爲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鮫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
《詩》雲:“惟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爲天也。
“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爲文也,純亦不已。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