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
趙簡子鳴玉以相,問於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
”簡子曰:“其爲寶也幾何矣?”曰:“未嘗爲寶。
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於諸侯,使無以寡君爲口實。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敘百物,以朝夕獻善敗於寡君,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又能上下說乎鬼神,順道其欲惡,使神無有怨痛於楚國。
又有藪曰云,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
龜、珠、角、齒,皮、革、羽、毛,所以備賦用以戒不虞者也。
所以共幣帛,以賓享於諸侯者也。
若諸侯之好幣具,而導之以訓辭,有不虞之備,而皇神相之。
寡君其可以免罪於諸侯,而國民保焉。
此楚國之寶也。
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寶之焉?
“圉聞國之寶,六而已。
明王聖人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玉足以庇廕嘉穀,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龜足以憲臧否,則寶之;珠足以御火災,則寶之;金足以御兵亂,則寶之;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則寶之。
若夫譁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
趙簡子鳴玉以相,問於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
”簡子曰:“其爲寶也幾何矣?”曰:“未嘗爲寶。
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於諸侯,使無以寡君爲口實。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敘百物,以朝夕獻善敗於寡君,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又能上下說乎鬼神,順道其欲惡,使神無有怨痛於楚國。
又有藪曰云,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
龜、珠、角、齒,皮、革、羽、毛,所以備賦用以戒不虞者也。
所以共幣帛,以賓享於諸侯者也。
若諸侯之好幣具,而導之以訓辭,有不虞之備,而皇神相之。
寡君其可以免罪於諸侯,而國民保焉。
此楚國之寶也。
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寶之焉?
“圉聞國之寶,六而已。
明王聖人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玉足以庇廕嘉穀,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龜足以憲臧否,則寶之;珠足以御火災,則寶之;金足以御兵亂,則寶之;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則寶之。
若夫譁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
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越王勾踐起師逆之江。
大夫種乃獻謀曰:“夫吳之與越,唯天所授,王其無庸戰。
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之士於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
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
吾以卜之於天,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既罷弊其民,而天奪之食,安受其燼,乃無有命矣。
”
越王許諾,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曰:“寡君勾踐使下臣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敢私告於下執事曰:‘昔者,越國見禍,得罪於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句踐,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孤不敢忘天災,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今勾踐申禍無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邊陲之小怨,以重得罪於下執事?勾踐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勾踐請盟。
一介嫡女,執箕帚以晐姓於王宮;一介嫡男,奉盤匜以隨諸御。
春秋貢獻,不解於王府。
天王豈辱裁之?亦徵諸侯之禮也。
’”
夫諺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
’今天王既封殖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
雖四方之諸侯,則何實以事吳?敢使下臣盡辭,唯天王秉利度義焉!”
大夫種乃獻謀曰:“夫吳之與越,唯天所授,王其無庸戰。
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之士於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
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
吾以卜之於天,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既罷弊其民,而天奪之食,安受其燼,乃無有命矣。
”
越王許諾,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曰:“寡君勾踐使下臣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敢私告於下執事曰:‘昔者,越國見禍,得罪於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句踐,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孤不敢忘天災,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今勾踐申禍無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邊陲之小怨,以重得罪於下執事?勾踐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勾踐請盟。
一介嫡女,執箕帚以晐姓於王宮;一介嫡男,奉盤匜以隨諸御。
春秋貢獻,不解於王府。
天王豈辱裁之?亦徵諸侯之禮也。
’”
夫諺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
’今天王既封殖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
雖四方之諸侯,則何實以事吳?敢使下臣盡辭,唯天王秉利度義焉!”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
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靑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
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麗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
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
其陽多赤金。
其陰多白金。
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謡,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
其中多玄魚,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爲底。
又東三百里柢山。
多水,無草木。
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畱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復生。
食之無腫疾。
又東三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
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爲牝牡,食者不妒。
又東三百曰基山。
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
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𪁺𩿧,食之無臥。
又東三百里曰靑丘之山。
其陽多玉,其陰多靑。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
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於東海,多沙石。
漢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淯,其中多白玉。
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
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瑩爲席。
南次二山之首曰匱山,西臨流黃,北望諸𣬈,東望長右。
英水出焉,西南流注於赤水。
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
無草木,多水。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
其陽多玉,其陰多金。
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羽山
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靑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
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麗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
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
其陽多赤金。
其陰多白金。
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謡,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
其中多玄魚,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爲底。
又東三百里柢山。
多水,無草木。
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畱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復生。
食之無腫疾。
又東三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
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爲牝牡,食者不妒。
又東三百曰基山。
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
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𪁺𩿧,食之無臥。
又東三百里曰靑丘之山。
其陽多玉,其陰多靑。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
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於東海,多沙石。
漢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淯,其中多白玉。
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
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瑩爲席。
南次二山之首曰匱山,西臨流黃,北望諸𣬈,東望長右。
英水出焉,西南流注於赤水。
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
無草木,多水。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
其陽多玉,其陰多金。
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羽山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
湖水出焉,東流注於食水,其中多活師。
又南三百里,曰栒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
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
有鳥焉,其狀如雞而鼠毛,其名曰䖪鼠,見則其邑大旱。
水出焉。
而北流注於湖水。
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囗,其喙如箴,食之無疫疾。
又南三百里,曰勃壘之山,無草木,無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條之山,無草木,多沙。
減水出焉,北流注於海,其中多鱤魚。
又南四百里,曰姑兒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
姑兒之水出焉,北流注於海,其中多鱤魚。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諸繩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澤,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嶽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
濼水出焉,東流注於澤,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犲山,其上無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㐨之魚。
有獸焉,其狀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見則天下大水。
又南三百里,曰獨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塗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沔,其中多?庸,其狀如黃蛇,魚翼,出入有光,見則其邑大旱。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詨。
環水出焉,東流注於江,其中多水玉。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於江,無草木,多瑤碧。
激水出焉,而東流注於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凡東山經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於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
其神狀皆人身龍首。
祠:毛用一犬祈,衈用魚。
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澤。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
其名曰軨軨,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囗而無木,多鳥獸。
又西南四百里,曰嶧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堊。
嶧皋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進裏,至於葛山之尾,無草木,多砥礪。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無草木。
澧水出焉,東流注於餘澤,其中多珠鱉魚,其狀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餘峨之山。
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荊杞。
雜餘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
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類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犰狳,其鳴自詨,見則螽蝗爲敗。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夫草木,多水碧,多大蛇。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朱獳,其鳴自詨見則
湖水出焉,東流注於食水,其中多活師。
又南三百里,曰栒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
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
有鳥焉,其狀如雞而鼠毛,其名曰䖪鼠,見則其邑大旱。
水出焉。
而北流注於湖水。
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囗,其喙如箴,食之無疫疾。
又南三百里,曰勃壘之山,無草木,無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條之山,無草木,多沙。
減水出焉,北流注於海,其中多鱤魚。
又南四百里,曰姑兒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
姑兒之水出焉,北流注於海,其中多鱤魚。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諸繩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澤,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嶽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
濼水出焉,東流注於澤,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犲山,其上無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㐨之魚。
有獸焉,其狀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見則天下大水。
又南三百里,曰獨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塗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沔,其中多?庸,其狀如黃蛇,魚翼,出入有光,見則其邑大旱。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詨。
環水出焉,東流注於江,其中多水玉。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於江,無草木,多瑤碧。
激水出焉,而東流注於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凡東山經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於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
其神狀皆人身龍首。
祠:毛用一犬祈,衈用魚。
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澤。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
其名曰軨軨,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囗而無木,多鳥獸。
又西南四百里,曰嶧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堊。
嶧皋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進裏,至於葛山之尾,無草木,多砥礪。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無草木。
澧水出焉,東流注於餘澤,其中多珠鱉魚,其狀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餘峨之山。
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荊杞。
雜餘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
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類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犰狳,其鳴自詨,見則螽蝗爲敗。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夫草木,多水碧,多大蛇。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朱獳,其鳴自詨見則
海內東南陬以西者。
甌居海中。
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
一曰閩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閩西海北。
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樹在番隅東。
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在鬱水南。
鬱水出湘陵南海。
一曰相慮。
梟陽國在北朐之西。
其爲人人面長脣,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手操管。
兕在舜葬東,湘水南。
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泛林方三百里,在東。
兕兕知人名,其爲獸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狀如牛而黑。
夏後啓之臣曰孟塗,是司神於巴。
人請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乃執之。
是請生,在丹山西。
丹山在丹陽南,丹陽居屬也。
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
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在窳西弱水上。
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爲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其爲蛇青赤黑。
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旄馬,其狀如馬,四節有毛。
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匈奴、開題之國。
列人之國並在西北。
甌居海中。
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
一曰閩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閩西海北。
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樹在番隅東。
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在鬱水南。
鬱水出湘陵南海。
一曰相慮。
梟陽國在北朐之西。
其爲人人面長脣,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手操管。
兕在舜葬東,湘水南。
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泛林方三百里,在東。
兕兕知人名,其爲獸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狀如牛而黑。
夏後啓之臣曰孟塗,是司神於巴。
人請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乃執之。
是請生,在丹山西。
丹山在丹陽南,丹陽居屬也。
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
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在窳西弱水上。
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爲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其爲蛇青赤黑。
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旄馬,其狀如馬,四節有毛。
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匈奴、開題之國。
列人之國並在西北。
海內東北陬以南者。
鉅燕在東北陬。
國在流沙中者埻端、璽㬇,在崑崙虛東南。
一曰海內之郡,不爲郡縣,在流沙中。
國在流沙外者,大夏、豎沙、居繇、月支之國。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蒼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崑崙虛東南。
崑崙山在西胡西。
皆在西北。
雷澤中有雷神,龍首而人頭,鼓其腹。
在吳西。
都州在海中。
一曰鬱州。
琅邪臺在渤海間,琅邪之東。
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間。
韓雁在海中,都州南。
始鳩在海中,轅厲南。
會稽山在大楚南。
鉅燕在東北陬。
國在流沙中者埻端、璽㬇,在崑崙虛東南。
一曰海內之郡,不爲郡縣,在流沙中。
國在流沙外者,大夏、豎沙、居繇、月支之國。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蒼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崑崙虛東南。
崑崙山在西胡西。
皆在西北。
雷澤中有雷神,龍首而人頭,鼓其腹。
在吳西。
都州在海中。
一曰鬱州。
琅邪臺在渤海間,琅邪之東。
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間。
韓雁在海中,都州南。
始鳩在海中,轅厲南。
會稽山在大楚南。
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
滅蒙鳥在結匈國北,爲鳥青,赤尾。
大運山高三百仞,在滅蒙鳥北。
大樂之野,夏後啓於此儛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
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
在大運山北。
一曰大遺之野。
三身國在夏後啓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國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
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國在其北。
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
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
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爲目,以臍爲口,操干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兩水間,戚操魚䱇,祭操俎。
䳐鳥、【詹鳥】,其色青黃,所經國亡。
在女祭北。
䳐鳥人面。
居山上。
一曰維鳥,青鳥、黃鳥所巢。
丈夫國在維鳥北,其爲人衣冠帶劍。
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
在丈夫北。
以右手鄣其面。
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山。
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在登葆山,羣巫所從上下也。
並封在巫咸東,其狀如彘,前後皆有首,黑。
女子國在巫咸北,兩女子居,水周之。
一曰居一門中。
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
在女子國北。
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
在軒轅國北。
其丘方,四蛇盯繞。
此諸夭之野,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飲之:所欲自從也。
百獸相與羣居。
在四蛇北。
其人兩手操卵食之,兩鳥居前導之。
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
一曰𩹨。
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
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爲魚也如鯉。
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
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肅慎之國在白民北。
有樹名曰雄常,先入伐帝,於此取之。
長股之國在雄常北,披髮。
一曰長腳。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
滅蒙鳥在結匈國北,爲鳥青,赤尾。
大運山高三百仞,在滅蒙鳥北。
大樂之野,夏後啓於此儛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
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
在大運山北。
一曰大遺之野。
三身國在夏後啓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國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
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國在其北。
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
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
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爲目,以臍爲口,操干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兩水間,戚操魚䱇,祭操俎。
䳐鳥、【詹鳥】,其色青黃,所經國亡。
在女祭北。
䳐鳥人面。
居山上。
一曰維鳥,青鳥、黃鳥所巢。
丈夫國在維鳥北,其爲人衣冠帶劍。
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
在丈夫北。
以右手鄣其面。
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山。
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在登葆山,羣巫所從上下也。
並封在巫咸東,其狀如彘,前後皆有首,黑。
女子國在巫咸北,兩女子居,水周之。
一曰居一門中。
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
在女子國北。
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
在軒轅國北。
其丘方,四蛇盯繞。
此諸夭之野,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飲之:所欲自從也。
百獸相與羣居。
在四蛇北。
其人兩手操卵食之,兩鳥居前導之。
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
一曰𩹨。
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
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爲魚也如鯉。
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
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肅慎之國在白民北。
有樹名曰雄常,先入伐帝,於此取之。
長股之國在雄常北,披髮。
一曰長腳。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
海外自東南陬至東北陬者。
【長差】丘,爰有遺玉、青馬、視肉、楊柳、甘華。
甘果所生,在東海。
兩山夾丘,上有樹木。
一曰嗟丘。
一曰百果所在,在堯葬東。
大人國在其北,爲人大,坐而削船。
一曰在【長差】丘北。
奢比屍國在其北,獸身、人面、大耳,珥兩青蛇。
一曰肝榆之屍在大人北。
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
有薰華草,朝生夕死。
一曰在肝榆之屍北
【上工下蟲】在其北,各有兩首。
一曰在君子國北。
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爲水伯。
在【上工下蟲】北兩水間。
其爲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
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一曰在朝陽北。
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
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
一曰禹令豎亥。
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黑齒國在其北,爲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一曰在豎亥北,爲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下有湯谷。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雨師妾在其北。
其爲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一曰在十日北,爲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龜。
玄股之國在其北。
其爲人衣魚食,使兩鳥夾之。
一曰在雨師妾北。
毛民之國在其北,爲人身生毛。
一曰在玄股北。
勞民國在其北,其爲人黑。
或曰教民。
一曰在毛民北,爲人面目手足盡黑。
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建平元年四月丙戊,待詔太常屬臣望校治,侍中光祿勳臣龔,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臣秀領主省。
【長差】丘,爰有遺玉、青馬、視肉、楊柳、甘華。
甘果所生,在東海。
兩山夾丘,上有樹木。
一曰嗟丘。
一曰百果所在,在堯葬東。
大人國在其北,爲人大,坐而削船。
一曰在【長差】丘北。
奢比屍國在其北,獸身、人面、大耳,珥兩青蛇。
一曰肝榆之屍在大人北。
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
有薰華草,朝生夕死。
一曰在肝榆之屍北
【上工下蟲】在其北,各有兩首。
一曰在君子國北。
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爲水伯。
在【上工下蟲】北兩水間。
其爲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
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一曰在朝陽北。
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
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
一曰禹令豎亥。
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黑齒國在其北,爲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一曰在豎亥北,爲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下有湯谷。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雨師妾在其北。
其爲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一曰在十日北,爲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龜。
玄股之國在其北。
其爲人衣魚食,使兩鳥夾之。
一曰在雨師妾北。
毛民之國在其北,爲人身生毛。
一曰在玄股北。
勞民國在其北,其爲人黑。
或曰教民。
一曰在毛民北,爲人面目手足盡黑。
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建平元年四月丙戊,待詔太常屬臣望校治,侍中光祿勳臣龔,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臣秀領主省。
海內西北陬以東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東向立。
一曰龜山。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
其南有三青鳥,爲西王母取食。
在崑崙虛北。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
其東有犬封國。
貳負之屍在大行伯東。
犬封國曰大戎國,狀如犬。
有一女子,方跪進柸食。
有文馬,縞身朱鬣,目若黃金,名曰吉量,乘之壽千歲。
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爲物人面而一目。
一曰貳負神在其東,爲物人而蛇身。
蜪犬如犬,青,食人從首始。
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
所食被髮。
在犬北。
一曰從足。
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崑崙東北。
大蜂,其狀如螽;朱蛾,其狀如蛾。
蟜,其爲人虎文,脛有䏿。
在窮奇東。
一曰狀如人,崑崙虛北所有。
闒非,人面而獸身,青色。
據比之屍,其爲人折頸披髮,無一手。
環狗,其爲人獸首人身。
一曰蝟狀如狗,黃色。
襪,其爲物,人身黑首從目。
戎,其爲人,人首三角。
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采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里。
崑崙虛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
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恆都焉,,冰夷人面,乘兩龍。
一曰忠極之淵。
陽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門之山,河出其中。
王子夜之屍,兩手、兩股、胸、首、齒,皆斷異處。
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燭光,處河大澤,二女之靈能照此所方百里。
一曰登北氏。
蓋國在鉅燕南,倭北。
倭屬燕。
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
列陽屬燕。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國在海中,屬列姑射。
西南,山環之。
大蟹在海中。
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大鯾居海中。
明組邑居海中。
逢萊山在海中。
大人之市在海中。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東向立。
一曰龜山。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
其南有三青鳥,爲西王母取食。
在崑崙虛北。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
其東有犬封國。
貳負之屍在大行伯東。
犬封國曰大戎國,狀如犬。
有一女子,方跪進柸食。
有文馬,縞身朱鬣,目若黃金,名曰吉量,乘之壽千歲。
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爲物人面而一目。
一曰貳負神在其東,爲物人而蛇身。
蜪犬如犬,青,食人從首始。
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
所食被髮。
在犬北。
一曰從足。
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崑崙東北。
大蜂,其狀如螽;朱蛾,其狀如蛾。
蟜,其爲人虎文,脛有䏿。
在窮奇東。
一曰狀如人,崑崙虛北所有。
闒非,人面而獸身,青色。
據比之屍,其爲人折頸披髮,無一手。
環狗,其爲人獸首人身。
一曰蝟狀如狗,黃色。
襪,其爲物,人身黑首從目。
戎,其爲人,人首三角。
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采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里。
崑崙虛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
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恆都焉,,冰夷人面,乘兩龍。
一曰忠極之淵。
陽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門之山,河出其中。
王子夜之屍,兩手、兩股、胸、首、齒,皆斷異處。
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燭光,處河大澤,二女之靈能照此所方百里。
一曰登北氏。
蓋國在鉅燕南,倭北。
倭屬燕。
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
列陽屬燕。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國在海中,屬列姑射。
西南,山環之。
大蟹在海中。
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大鯾居海中。
明組邑居海中。
逢萊山在海中。
大人之市在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