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
”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
”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
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
”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
臧文仲使国人祭之。
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
故慎制祀以为国典。
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非是族也,不在祀典。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
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
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
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
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
非是,不在祀典。
今海鸟至,已不知而犯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
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
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
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
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
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
”使书以为三策。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