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字逋翁,蘇州人。
至德二年,天子幸蜀,江東侍郎李希言下進士。
善爲歌詩,性詼諧,不修檢操,工畫山水。
初爲韓晉公江南判官。
德宗時,柳渾輔政,薦爲祕書郎。
況素善於李泌,遂師事之,得其服氣之法,能終日不食。
及泌相,自謂當得達官,久之,遷著作郎。
及泌卒,作《海鷗詠》嘲誚權貴,大爲所嫉,被憲劾貶饒州司戶,作詩曰:"萬里飛來爲客鳥,曾蒙丹鳳借枝柯。
一朝鳳去梧桐死,滿目鴟鳶奈爾何!"遂全家去,隱茅山,鍊金拜斗,身輕如羽。
況暮年一子即亡,追悼哀切,吟曰:"老人喪愛子,日暮泣成血。
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時別。
"其年又生一子,名非熊,三歲始言,在冥漠中聞父吟苦,不忍,乃來複生。
非熊後及第,自長安歸慶,已不知況所在。
或雲,得長生訣仙去矣。
今有集二十卷傳世,皇甫湜爲之序。
良史,至德中仕爲侍御史。
詩體清雅,工於形似,又多警句。
蓋其珪璋特達,早步清朝,興致不羣,詞苑增價。
雖平生似昧,而篇什多傳。
靈徹,姓湯氏,字澄源,會稽人。
自童子辭父兄入淨,戒行果潔。
方便讀書,便覺勤苦,授詩法於嚴維,遂藉藉有聲。
及維卒,乃抵吳興,與皎然居何山遊講。
因以書薦於包侍郎佶,佶得之大喜;又以書致於李侍郎紓。
時二公以文章風韻爲世宗。
貞元中,西遊京師,名振輦下。
緇流疾之,遂造飛語激動中貴,因誣奏得罪,徙汀洲。
會赦,歸東越。
時吳、楚間諸侯,各賓禮招延之。
元和十一年,終於宣州開元寺,年七十有一。
門人遷歸,建塔于山陰天柱峯下。
上人詩多警句,能備衆體。
如《芙蓉寺》雲:"經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
"《謫汀州》雲:"青蠅爲弔客,黃耳寄家書。
"性巧逸,居沃洲寺,嘗取桐葉剪刻制器爲蓮花漏,置盆水之上,穿細孔漏水,半之則沉,每晝夜十二沉,爲行道之節。
初居嵩陽蘭若,後來住匡廬東林寺。
如天目、四明、棲霞及衡、湘諸名山,行錫幾遍。
嘗與靈一上人約老天台,未得遂志。
雖結念雲壑,而才名拘牽,罄息經微,吟諷無已,所謂拔乎其萃,遊方之外者也。
有集十卷,及錄大曆至元和中名人《酬唱集》十卷,今傳。
羽,字鴻漸,不知所生。
初,竟陵禪師智積得嬰兒於水濱,育爲弟子。
及長,恥從削髮,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爲儀。
"始爲姓名。
有學,愧一事不盡其妙。
性詼諧,少年匿優人中,撰《談笑》萬言。
天寶間,署羽伶師,後遁去。
古人謂"潔其行而穢其跡"者也。
上元初,結廬苕溪上,閉門讀書。
名僧高士,談宴終日。
貌寢,口吃而辯。
聞人善,若在己。
與人期,雖阻虎狼不避也。
自稱"桑苧翁",又號"東崗子"。
工古調歌詩,興極閒雅,着書甚多。
扁舟往來山寺,唯紗巾藤鞋,短褐犢鼻,擊林木,弄流水。
或行曠野中,誦古詩,裴回至月黑,興盡慟哭而返。
當時以比接輿也。
與皎然上人爲忘言之交。
有詔拜太子文學。
羽嗜茶,造妙理,着《茶經》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時號"茶仙",天下益知飲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爲神,買十茶器,得一鴻漸。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絜具而入,李曰:"陸君善茶,天下所知。
揚子中泠水,又殊絕。
今二妙千載一遇,山人不可輕失也。
"茶畢,命奴子與錢。
羽愧之,更着《毀茶論》。
與皇甫補闕善。
時鮑尚書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釋之名理,窮歌詩之麗則。
遠野孤島,通舟必行;魚梁釣磯,隨意而往。
夫越地稱山水之鄉,轅門當節鉞之重。
鮑侯知子愛子者,將解衣推食,豈徒嘗鏡水之魚,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並《茶經》今傳。
昱,荊南人。
美風度,能談。
少舉進士不上,乃放遊名都。
雖貧士而軒昂,氣不消沮。
愛湖湘山水,來客。
時李夔廉察桂林,寓官舍,月夜聞鄰居行吟之音清麗,遲明訪之,乃昱也。
即延爲幕賓,待之甚厚。
崔中丞亦在湖南,愛之,有女國色,欲以妻昱,而不喜其姓戎,能改則訂議。
昱聞之,以詩謝雲:"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諾從來許殺身。
"自謂李大夫恩私至深,無任感激。
初事顏平原,嘗佐其徵南幕,亦累薦之。
衛伯玉鎮荊南,闢爲從事。
歷虔州刺史。
至德中,以罪謫爲辰州刺史。
後客劍南,寄家隴西數載。
憲宗時,邊烽累急,大臣議和親。
上曰:"比聞一詩人姓名稍僻者爲誰?"宰相對以冷朝陽、包子虛,皆非。
帝舉其詩,對曰:"戎昱也。
"上曰:"嘗記其《詠史》雲:'漢家青史上,拙計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淨沙塵地下千年骨,誰爲輔佐臣!'"因笑曰:"魏絳何其懦也,此人如在,可與武陵桃花源足稱其清詠。
"士林榮之。
昱詩在盛唐,格氣稍劣,中間有絕似晚作。
然風流綺麗,不虧政化,當時賞音,喧傳翰苑,固不誣矣。
有集今傳。
維,字正文,越州人。
初,隱居桐廬,慕子陵之高風。
至德二年,江淮選補使侍郎崔渙下,以詞藻宏麗進士及第,以家貧親老,不能遠離,授諸暨尉,時已四十餘,後歷祕書郎。
嚴中丞節度河南,闢佐幕府。
遷餘姚令。
仕終右補闕。
維少無宦情,懷家山之樂。
以儒素從升斗之祿,聊代耕耳。
詩情雅重,挹魏晉之風,鍛鍊鏗鏘,庶少遺恨。
一時名輩,孰匪金蘭。
詩集一卷,今傳。
之奇,寶應二年禮部侍郎洪源下及第,與耿湋同時。
嘗爲安西幕府書記。
與李司馬端有金蘭之好。
工古調,足幽閒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得名藝圃,不泛然矣。
詩集傳於世。
渙,廣德二年楊棲梧榜進士。
本不平者,往來剽盜,善用白弩,巴賨商人苦之,稱曰"白跖"。
後自知非,折節從學,遂成名。
累遷侍御史。
湖南崔中丞瓘闢爲從事。
瓘遇害,繼走交、廣,扇動哥舒晃跋扈,如蛟龍見血,本質彰矣。
居無何,伏誅。
初嘗爲《變律詩》十九首,上廣州節度李勉,其文章長於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故加待之。
或曰:"此子羽冀嬖臣,侵敗王略,今尚其文,可歟?"勉曰:"漢策載蒯通說辭,皇史錄祖君檄草,此大容細者。
善惡必書,《春秋》至訓;明言不廢,孔子格談。
渙其庶乎,豈但存雕蟲小技,亦以深懲賊子也。
"時以爲名言。
杜甫有與贈答之詩,今悉傳。
中孚,楚州人。
居鄱陽最久。
初爲道士,山阿寂寥,後還俗。
李端贈詩云:"舊山連藥賣,孤鶴帶雲歸。
"盧綸送詩云:"舊籙藏雲穴,新詩滿帝鄉。
"來長安,謁宰相,有薦於天子,日與王侯高會,名動京師。
無幾何,第進士,授萬年尉,除校書郎。
又登宏辭科,爲翰林學士,歷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判度支事。
貞元初卒。
初,拜官後,以親垂白在堂,歸養至孝,終喪復仕。
中孚神骨清虛,吟詠高雅,若神仙中人也。
集一卷,今傳。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