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字文明,廣平人也。
磊落有奇才。
韋皋節度劍南,闢致幕府。
授洛陽主薄,未幾遷長林縣丞。
累官左拾遺,終水部郎中。
與李約員外至交。
性耿介,不幹權要。
家無儋石,晏如也。
嘗病中不給,遣其愛姬,亦自流寓長沙。
遷謫江右,多結契雙林,暗傷流景。
《寄暕上人》詩云:"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
柴門客去殘陽在,藥圃蟲喧秋雨頻。
近水方同梅市隱,曝衣多笑阮家貧。
深山蘭若何時到,羨與閒雲作四鄰。
"閒園即事,高興可知。
屬調幽閒,終篇調暢,如新花笑日,不容薰染。
鏘鏘美譽,不亦宜哉!有詩集二卷,今傳。
磊落有奇才。
韋皋節度劍南,闢致幕府。
授洛陽主薄,未幾遷長林縣丞。
累官左拾遺,終水部郎中。
與李約員外至交。
性耿介,不幹權要。
家無儋石,晏如也。
嘗病中不給,遣其愛姬,亦自流寓長沙。
遷謫江右,多結契雙林,暗傷流景。
《寄暕上人》詩云:"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
柴門客去殘陽在,藥圃蟲喧秋雨頻。
近水方同梅市隱,曝衣多笑阮家貧。
深山蘭若何時到,羨與閒雲作四鄰。
"閒園即事,高興可知。
屬調幽閒,終篇調暢,如新花笑日,不容薰染。
鏘鏘美譽,不亦宜哉!有詩集二卷,今傳。
綸,字允言,河中人。
避天寶亂,來客鄱陽。
大曆初,數舉進士不入第。
元載素賞重,取其文進之,補閿鄉尉。
累遷檢校戶部郎中,監察御史。
稱疾去。
渾瑊鎮河中,就家禮起爲元帥判官。
初,舅韋渠牟得幸德宗,因表其才,召見禁中,帝有所作,輒賡和。
至是,帝忽問渠牟:"盧綸、李益何在?"對曰:"綸從渾瑊在河中。
"詔令驛召之,會卒。
綸與吉中孚、韓翃、耿湋、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夏侯審、李端,聯藻文林,銀黃相望,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時號大曆十才子。
唐之文體,至此一變矣。
綸所作特勝,不減盛時,如三河少年,風流自賞。
文宗雅愛其詩,問宰相:"綸沒後,文章幾何亦有子否?"李德裕對:"綸四子皆擢進士,仕在臺閣。
"帝遣中使悉索其巾笥,得詩五百首進之。
有別業在終南山中。
集十卷,今傳。
避天寶亂,來客鄱陽。
大曆初,數舉進士不入第。
元載素賞重,取其文進之,補閿鄉尉。
累遷檢校戶部郎中,監察御史。
稱疾去。
渾瑊鎮河中,就家禮起爲元帥判官。
初,舅韋渠牟得幸德宗,因表其才,召見禁中,帝有所作,輒賡和。
至是,帝忽問渠牟:"盧綸、李益何在?"對曰:"綸從渾瑊在河中。
"詔令驛召之,會卒。
綸與吉中孚、韓翃、耿湋、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夏侯審、李端,聯藻文林,銀黃相望,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時號大曆十才子。
唐之文體,至此一變矣。
綸所作特勝,不減盛時,如三河少年,風流自賞。
文宗雅愛其詩,問宰相:"綸沒後,文章幾何亦有子否?"李德裕對:"綸四子皆擢進士,仕在臺閣。
"帝遣中使悉索其巾笥,得詩五百首進之。
有別業在終南山中。
集十卷,今傳。
起,字仲文,吳興人。
天寶十年李巨卿榜及第。
少聰敏,承鄉曲之譽。
初從計吏至京口客舍,月夜閒步,聞戶外有行吟聲,哦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
"凡再三往來,起遽從之,無所見矣。
嘗怪之。
及就試粉闈,詩題乃《湘靈鼓瑟》,起輟就,即以鬼謠十字爲落句,主文李暐深嘉美,擊節吟味久之,曰:"是必有神助之耳。
"遂擢置高第。
釋褐授校書郎。
嘗採箭竹,奉使入蜀。
除考功郎中。
大曆中爲太清宮使、翰林學士。
起詩體制新奇,理致清贍,芟宋、齊之浮游,削樑、陳之嫚靡,迥然獨立也。
王右丞許以高格,與郎士元齊名,士林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
"集十卷,今傳。
子徽能詩,外甥懷素善書,一門之中,藝名森出,可尚矣。
凡唐人燕集祖送,必探題分韻賦詩,於衆中推一人擅場者。
劉相巡察江淮,詩人滿座,而起擅場。
郭曖尚主盛會,李端擅場。
緬懷盛時,往往文會,羣賢畢集,觥籌亂飛,遇江山之佳麗,繼歡好於疇昔,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於此能並矣。
況賓無絕纓之嫌,主無投轄之困,歌闌舞作,微聞香澤,冗長之禮,豁略去之,王公不覺其大,韋布不覺其小,忘形爾汝,促席談諧,吟詠繼來,揮毫驚座。
樂哉!古人有秉燭夜遊,所謂非淺,同宴一室,無及幹亂,豈不盛也!至若殘杯冷炙,一獻百拜,察喜怒於眉睫之間者,可以休矣。
天寶十年李巨卿榜及第。
少聰敏,承鄉曲之譽。
初從計吏至京口客舍,月夜閒步,聞戶外有行吟聲,哦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
"凡再三往來,起遽從之,無所見矣。
嘗怪之。
及就試粉闈,詩題乃《湘靈鼓瑟》,起輟就,即以鬼謠十字爲落句,主文李暐深嘉美,擊節吟味久之,曰:"是必有神助之耳。
"遂擢置高第。
釋褐授校書郎。
嘗採箭竹,奉使入蜀。
除考功郎中。
大曆中爲太清宮使、翰林學士。
起詩體制新奇,理致清贍,芟宋、齊之浮游,削樑、陳之嫚靡,迥然獨立也。
王右丞許以高格,與郎士元齊名,士林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
"集十卷,今傳。
子徽能詩,外甥懷素善書,一門之中,藝名森出,可尚矣。
凡唐人燕集祖送,必探題分韻賦詩,於衆中推一人擅場者。
劉相巡察江淮,詩人滿座,而起擅場。
郭曖尚主盛會,李端擅場。
緬懷盛時,往往文會,羣賢畢集,觥籌亂飛,遇江山之佳麗,繼歡好於疇昔,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於此能並矣。
況賓無絕纓之嫌,主無投轄之困,歌闌舞作,微聞香澤,冗長之禮,豁略去之,王公不覺其大,韋布不覺其小,忘形爾汝,促席談諧,吟詠繼來,揮毫驚座。
樂哉!古人有秉燭夜遊,所謂非淺,同宴一室,無及幹亂,豈不盛也!至若殘杯冷炙,一獻百拜,察喜怒於眉睫之間者,可以休矣。
審,建中元年禮部侍郎令狐峘下試軍謀越衆科第一。
釋褐授校書郎,又爲參軍,仕終侍御史。
初於華山下多買田園爲別墅,水木幽閟,雲煙浩渺,晚歲退居其下,諷吟頗多。
今稍零落,時見一二,皆錦制也。
釋褐授校書郎,又爲參軍,仕終侍御史。
初於華山下多買田園爲別墅,水木幽閟,雲煙浩渺,晚歲退居其下,諷吟頗多。
今稍零落,時見一二,皆錦制也。
灣,字巨川,大曆時隱君也,號滄洲子。
率履貞素,潛輝不曜,逍遙雲山琴酒之間,放浪形骸繩檢之外。
郡國交徵,不應。
工詩,格體幽遠,興用弘深,寫意因詞,窮理盡性,尤精詠物,必含比興,多敏捷之奇。
及李勉鎮永平,嘉其風操,厚幣邀來,署爲府中從事,日相談宴,分逾骨肉。
久之。
嘗謁湖州崔使君,不得志,臨發以書別之曰:「灣聞蓬萊山藏杳冥間,行可到,貴人門無媒通不可到;驪龍珠潛滉瀇之淵或可識,貴人顏無因而前不可識。
自假道路,問津主人,一身孤雲,兩度圓月,載請執事,三趨戟門。
信知庭之與堂,不啻千里。
況寄食漂母,夜眠漁舟,門如龍而難登,食如玉而難得。
食如玉之粟,登如龍之門,實無機心,翻成機事,漢陰丈人聞之,豈不大笑屬溪上風便,囊中金貧,望甘棠而嘆,自引分而退。
灣白。」遂歸會稽山陰別墅,其耿介類如此也。
有集四卷,今傳世。
率履貞素,潛輝不曜,逍遙雲山琴酒之間,放浪形骸繩檢之外。
郡國交徵,不應。
工詩,格體幽遠,興用弘深,寫意因詞,窮理盡性,尤精詠物,必含比興,多敏捷之奇。
及李勉鎮永平,嘉其風操,厚幣邀來,署爲府中從事,日相談宴,分逾骨肉。
久之。
嘗謁湖州崔使君,不得志,臨發以書別之曰:「灣聞蓬萊山藏杳冥間,行可到,貴人門無媒通不可到;驪龍珠潛滉瀇之淵或可識,貴人顏無因而前不可識。
自假道路,問津主人,一身孤雲,兩度圓月,載請執事,三趨戟門。
信知庭之與堂,不啻千里。
況寄食漂母,夜眠漁舟,門如龍而難登,食如玉而難得。
食如玉之粟,登如龍之門,實無機心,翻成機事,漢陰丈人聞之,豈不大笑屬溪上風便,囊中金貧,望甘棠而嘆,自引分而退。
灣白。」遂歸會稽山陰別墅,其耿介類如此也。
有集四卷,今傳世。
志和,字子同,婺州人。
初名龜齡,詔改之。
十六擢明經,嘗以策幹肅宗,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
以親喪辭去,不復仕。
居江湖,性邁不束,自稱"煙波釣徒"。
撰《玄真子》二卷,又爲號焉。
兄鶴齡恐其遁世,爲築室越州東郭,茅茨數椽,花竹掩映,嘗豹席棕屩,沿溪垂釣,每不投餌,志不在魚也。
觀察使陳少遊頻往候問。
帝嘗賜奴、婢各一人,志和配爲夫婦,號漁童、樵青。
與陸羽嘗爲顏平原食客。
平原初來刺湖州,志和造謁,顏請以舟敝,欲爲更之,曰:"願爲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足矣。
"善畫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就,曲盡天真。
自撰《漁歌》,便復畫之。
興趣高遠,人不能及。
憲宗聞之,詔寫真求訪,並其歌詩,不能致。
後傳一旦忽乘雲鶴而去。
李德裕稱以爲"漁父賢而名隱,鴟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隱而名彰,方而無事,不窮而達,其嚴光之比歟"。
初名龜齡,詔改之。
十六擢明經,嘗以策幹肅宗,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
以親喪辭去,不復仕。
居江湖,性邁不束,自稱"煙波釣徒"。
撰《玄真子》二卷,又爲號焉。
兄鶴齡恐其遁世,爲築室越州東郭,茅茨數椽,花竹掩映,嘗豹席棕屩,沿溪垂釣,每不投餌,志不在魚也。
觀察使陳少遊頻往候問。
帝嘗賜奴、婢各一人,志和配爲夫婦,號漁童、樵青。
與陸羽嘗爲顏平原食客。
平原初來刺湖州,志和造謁,顏請以舟敝,欲爲更之,曰:"願爲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足矣。
"善畫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就,曲盡天真。
自撰《漁歌》,便復畫之。
興趣高遠,人不能及。
憲宗聞之,詔寫真求訪,並其歌詩,不能致。
後傳一旦忽乘雲鶴而去。
李德裕稱以爲"漁父賢而名隱,鴟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隱而名彰,方而無事,不窮而達,其嚴光之比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