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瞒传
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父〕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
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
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
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父夜行,即杀之。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太祖与袁绍相拒,绍谋臣许攸来奔,〕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
”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
”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
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1],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
”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
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馀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
将士皆怛惧。
时有夜得仲简,将以诣麾下,公谓曰:“何为如是?”仲简曰:“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公意欲不杀。
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
”乃杀之。
〔公将北征三郡乌丸[2],诸将皆谏不可,唯郭嘉劝行。
公遂出兵,败虏众于柳城。
〕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
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
〔公西征,与马超等夹潼关而军[3]。
公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坂津[4],据河西为营。
公自潼关北渡。
〕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
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
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
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公得渡河,循河而南。
超等屯谓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
〕时公军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垒。
娄子伯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
”公从之,乃多作缣囊以运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由是公军尽得渡渭。
〔汉皇后[5]伏氏坐昔与父完书,云帝以董承[6]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
〕公遣华歆[7]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
歆坏户发壁,牵后出。
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
”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公昔〕为尚书右丞司马建公所举。
及公为王,召建公到邺,与欢饮,谓建公曰:“孤今日可复作尉否?”建公曰:“昔举大王时,适可作尉耳。
”王大笑。
建公名防,司马宣王[8]之父。
〔汉室日衰,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
〕桓阶劝王正位,夏侯惇以为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王从之。
及至王薨,惇追恨前言,发病卒。
〔建安二十五年,春于洛阳。
〕王使工苏越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
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馀。
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
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
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
”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
”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
”太祖曰:“善。
”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
”乃斩之。
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
”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父〕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
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
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
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父夜行,即杀之。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太祖与袁绍相拒,绍谋臣许攸来奔,〕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
”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
”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
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1],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
”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
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馀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
将士皆怛惧。
时有夜得仲简,将以诣麾下,公谓曰:“何为如是?”仲简曰:“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公意欲不杀。
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
”乃杀之。
〔公将北征三郡乌丸[2],诸将皆谏不可,唯郭嘉劝行。
公遂出兵,败虏众于柳城。
〕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
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
〔公西征,与马超等夹潼关而军[3]。
公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坂津[4],据河西为营。
公自潼关北渡。
〕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
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
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
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公得渡河,循河而南。
超等屯谓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
〕时公军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垒。
娄子伯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
”公从之,乃多作缣囊以运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由是公军尽得渡渭。
〔汉皇后[5]伏氏坐昔与父完书,云帝以董承[6]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
〕公遣华歆[7]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
歆坏户发壁,牵后出。
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
”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公昔〕为尚书右丞司马建公所举。
及公为王,召建公到邺,与欢饮,谓建公曰:“孤今日可复作尉否?”建公曰:“昔举大王时,适可作尉耳。
”王大笑。
建公名防,司马宣王[8]之父。
〔汉室日衰,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
〕桓阶劝王正位,夏侯惇以为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王从之。
及至王薨,惇追恨前言,发病卒。
〔建安二十五年,春于洛阳。
〕王使工苏越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
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馀。
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
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
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
”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
”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
”太祖曰:“善。
”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
”乃斩之。
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
”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暂无
[1]故市:在今河南荥阳东。
乌巢:在今河南新乡封丘西。
[2]三郡乌丸:乌丸即乌桓,东胡别支。
三郡乌丸即辽西乌丸、辽东属国乌丸、右北平乌丸,一度归顺袁绍。
[3]马超:字孟起,汉末割据西北,以骁勇著称。
为曹操所败,后投靠刘备。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当山西、河南、陕西三省要冲。
[4]徐晃、朱灵,及下文张郃,均为曹操部下大将。
蒲坂津:潼关北面的黄河渡口。
[5]汉皇后:指汉献帝伏皇后。
[6]董承:汉献帝时任车骑将军。
建安五年(200)受献帝密诏,与朝臣王服、种辑等谋诛曹操,事泄,夷三族。
[7]华歆:汉献帝时任尚书令。
因助曹氏,曹丕建魏后,任为司徒。
[8]司马宣王:指司马懿。
其子司马昭封为晋王时,追尊懿为宣王。
乌巢:在今河南新乡封丘西。
[2]三郡乌丸:乌丸即乌桓,东胡别支。
三郡乌丸即辽西乌丸、辽东属国乌丸、右北平乌丸,一度归顺袁绍。
[3]马超:字孟起,汉末割据西北,以骁勇著称。
为曹操所败,后投靠刘备。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当山西、河南、陕西三省要冲。
[4]徐晃、朱灵,及下文张郃,均为曹操部下大将。
蒲坂津:潼关北面的黄河渡口。
[5]汉皇后:指汉献帝伏皇后。
[6]董承:汉献帝时任车骑将军。
建安五年(200)受献帝密诏,与朝臣王服、种辑等谋诛曹操,事泄,夷三族。
[7]华歆:汉献帝时任尚书令。
因助曹氏,曹丕建魏后,任为司徒。
[8]司马宣王:指司马懿。
其子司马昭封为晋王时,追尊懿为宣王。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