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第十七章 · 非攻(上)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衆聞則非之,上爲政者得則罰之。
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
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
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
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
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至殺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
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
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
今至大爲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
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
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
今至大爲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
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後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後世哉?
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必以此人爲不知白黑之辯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爲不知甘苦之辯矣。
今小爲非,則知而非之;大爲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
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
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
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
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至殺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
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
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
今至大爲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
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
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
今至大爲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
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後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後世哉?
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必以此人爲不知白黑之辯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爲不知甘苦之辯矣。
今小爲非,則知而非之;大爲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暂无
暂无
如果有一個人,進入了別人家的果園,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
大家聽說了就會責罵他,居上位執政的人捕獲他之後會懲罰他。
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損害了別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處。
至於偷別人的狗、豬、雞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義的程度又超過了進入別人果園偷桃李的人。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
假如他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厲害了,罪責也更加深厚。
至於潛入別人家牛欄、馬廄,牽走人家牛和馬的人,他不道義的程度又超過了偷別人的狗、豬、雞的人。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
如果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義就更加厲害了,罪責也更加深厚。
至於殺死無罪之人,拿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劍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過了潛入別人家牛欄、馬廄並牽走人家牛和馬的人。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
如果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他的不道義就更加厲害,罪責也更加深厚。
對此,世上有道義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並會認爲它們不對,說這些是不道義的。
現在到了放肆地攻打他國這件事上,卻不知道不對了,反而就(這件事情)來稱讚它,說是道義的。
這能說是知道道義和不道義的分別嗎?
殺死一個人是不道德的,必會有一條死罪。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類推,殺死十個人就是十倍的不道義,必會有十條死罪;殺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義,必會有一百條死罪。
對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並會認爲它們不對,說這些是不道德的。
現在最不道義的是攻打別的國家,卻不知指責其錯誤,反而隨着稱讚它,說是道義的。
實在不知道這是不道義的,所以纔會記載下來留給後世。
如果知道是不道義的,又怎麼解釋把那些不道義的事記載下來並留給後世這件事呢?
現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較少時說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時就說是白色,那麼大家一定會認爲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區別;嚐到的苦較少時說是苦的,嚐到的苦多了時就說是甜的,那麼大家一定會認爲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區別。
現在做了小的錯事,就明白是不對的。
最大的不義是攻打他國,卻不知道不對了,反而稱讚它,說是道義的:這能說是知道道義和不道義的區別嗎?由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們,在區分道義與不道義上是多麼混亂啊。
大家聽說了就會責罵他,居上位執政的人捕獲他之後會懲罰他。
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損害了別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處。
至於偷別人的狗、豬、雞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義的程度又超過了進入別人果園偷桃李的人。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
假如他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厲害了,罪責也更加深厚。
至於潛入別人家牛欄、馬廄,牽走人家牛和馬的人,他不道義的程度又超過了偷別人的狗、豬、雞的人。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
如果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義就更加厲害了,罪責也更加深厚。
至於殺死無罪之人,拿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劍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過了潛入別人家牛欄、馬廄並牽走人家牛和馬的人。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
如果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他的不道義就更加厲害,罪責也更加深厚。
對此,世上有道義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並會認爲它們不對,說這些是不道義的。
現在到了放肆地攻打他國這件事上,卻不知道不對了,反而就(這件事情)來稱讚它,說是道義的。
這能說是知道道義和不道義的分別嗎?
殺死一個人是不道德的,必會有一條死罪。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類推,殺死十個人就是十倍的不道義,必會有十條死罪;殺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義,必會有一百條死罪。
對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並會認爲它們不對,說這些是不道德的。
現在最不道義的是攻打別的國家,卻不知指責其錯誤,反而隨着稱讚它,說是道義的。
實在不知道這是不道義的,所以纔會記載下來留給後世。
如果知道是不道義的,又怎麼解釋把那些不道義的事記載下來並留給後世這件事呢?
現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較少時說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時就說是白色,那麼大家一定會認爲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區別;嚐到的苦較少時說是苦的,嚐到的苦多了時就說是甜的,那麼大家一定會認爲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區別。
現在做了小的錯事,就明白是不對的。
最大的不義是攻打他國,卻不知道不對了,反而稱讚它,說是道義的:這能說是知道道義和不道義的區別嗎?由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們,在區分道義與不道義上是多麼混亂啊。